青未了父亲的爱好
父亲一生不嗜烟酒,但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父亲形成了其特有的爱好。
父亲爱好骑车。父亲与自行车结缘是在1949年。那年2月,父亲参军入伍后在当时的中共德平县委当了交通员,交通员当时的标配就是一辆自行车。由交通员调任其它工作后的十余年间,公用自行车依然是父亲下乡和工作的主要交通工具。1962年,父亲由煤炭部第二建井工程处(在山东肥城)党总支委员、总务主任任上响应国家号召自愿退职回乡后,利用退职补贴在全村购买了第一辆旧自行车,成为其开会、下地劳动和走亲访友的代步工具。1971年
文/李兴智
父亲一生不嗜烟酒,但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父亲形成了其特有的爱好。
父亲爱好骑车。父亲与自行车结缘是在1949年。那年2月,父亲参军入伍后在当时的中共德平县委当了交通员,交通员当时的标配就是一辆自行车。由交通员调任其它工作后的十余年间,公用自行车依然是父亲下乡和工作的主要交通工具。1962年,父亲由煤炭部第二建井工程处(在山东肥城)党总支委员、总务主任任上响应国家号召自愿退职回乡后,利用退职补贴在全村购买了第一辆旧自行车,成为其开会、下地劳动和走亲访友的代步工具。1971年,父亲又利用家中卖树款项找关系在全村购买了第一辆崭新的大金鹿自行车。随后的时间里,父亲又先后骑过红旗、永久等牌子的自行车。
当交通员的那段经历,让父亲练就了高超的车技。长时间大撒把骑行,把车子骑得飞快后、两脚站在车座或车梁上滑行一段路等高难动作让父亲在年轻时玩的轻松自如。甚至于70多岁时,父亲还时常在骑车时悄悄地大撒把骑上一段路,以感受骑车的惬意。
父亲骑车爱车,自行车始终保持一尘不染,而且修车工具常备,补胎、修链条等只要无需换件的活都由自己来完成,自行车每个螺丝都始终保持不松动,父亲的自行车骑起来总是十分轻快。
父亲晚年,骑车更是成为其锻炼身体和休闲的主要方式。茶余饭后,闲暇之时,父亲总喜欢到村北马颊河大堤骑行一段路,直到身体微微出汗才感觉过瘾。
岁月不饶人,近80岁时,车技娴熟的父亲骑车时还是不慎让一辆小货车轻轻剐了一下。从此,全家一致反对父亲骑车外出,但倔强的父亲毫不让步,“不抽烟喝酒什么都行,不让我骑车,那是绝对不行。”尽管全家严加看护,但父亲仍时不时的趁家人不备之时偷偷出去骑行一段路。80岁时,父亲突发脑血栓,虽经救治但行动总不如从前,骑自行车已不可能。父亲提出要买辆脚蹬三轮车以便外出,家人一致认为骑三轮车也不安全,因此就没有购买。不久之后,父亲血栓再次复发不幸辞世,没给父亲买辆脚蹬三轮车成为我的一大遗憾。
父亲爱好喝茶。在外工作的经历,让父亲形成喝茶的习惯。退职回乡后,父亲始终保持家中茶叶常备,空闲时间总要沏上一壶茶边品边饮。父亲喝茶以普通茉莉花茶为主,偶尔也有在外工作的亲朋好友送的龙井、铁观音、碧螺春、普洱(茶砖)等茶品,不过这些茶只有有客人或干活累了时才会喝。
父亲刚回乡时,喝茶用水都是大锅做饭时提前先舀出两暖壶开水备用。后来,有了汽炉子(柴油炉),父亲在全村第一个买了汽炉子,并托人买了300斤柴油,还让人从天津带回一把烧水用的铝水壶。从此,父亲喝茶更加方便。
父亲沏茶总是用茶壶,不用茶杯,说茶杯沏茶没味道。茶壶原是普通家用老式铜提系圆筒形壶,配有一套老式茶碗,还有一个铜茶盘和一个茶壶墩子,茶壶墩子是茶壶的保温用具。家中烧水方便后,父亲买了一套小茶具,用了数年。后来,我给父亲买了一套高档紫砂茶具,但父亲一直舍不得用。
每次沏茶前,父亲总是先把茶壶、茶碗、茶盘冲洗干净,然后用开水沏上茶,稍待片刻,倒出一碗再倒回壶中,待投下茶色后才慢慢品饮。
晚上睡前一壶茶是父亲坚持数年的独特习惯。每天晚饭后,稍过一段时间,父亲都要沏上一壶茶,边饮用、边续水,直到一暖壶开水续完,喝的全身微微冒汗,感觉五体通泰,父亲的觉才会睡的踏实。
父亲好喝茶,左邻右舍、街坊亲友是家中经常的茶客。亲戚、家族中和村子里在外工作的人员回家时也是时常到我家串门,与父亲品茶畅谈。他们有时也会给父亲带点好茶以示敬重。每逢这时,父亲总是沏上一壶珍藏的好茶,与客人边品评边畅谈,此时,也是父亲最为开心的时刻。
父亲爱好种树。1962年父亲退职回乡后,维修家中老房子时在自家两块空宅上挖了两个小水塘,随后,父亲便在两个小水塘四周种上了20余棵柳树。同时,父亲在自家另一块空宅上还种了7棵枣树、30余棵榆树、两棵桃树。父亲说种树可以养家。
父亲种树知树性。柳树喜水,有水才长得快,水塘能蓄水,父亲就把柳树栽在刚挖好的小水塘边。枣树、榆树耐旱,父亲就把它栽在空宅平地上。父亲对自己亲手种下的小树可谓是精心呵护,一有空闲,就到小树林看看,浇水、培土、修剪、治虫总是十分适时,有的看起来弯弯的小树经过父亲几年细心地修剪和管理也会慢慢变得笔直挺拔。
这些树在父亲的呵护下快速成长,到1971年,20余棵柳树就长成胸径近40公分的大树,父亲将这些大柳树卖掉,为家中添置了一辆崭新的大金鹿自行车、一台崭新的上海牌缝纫机、还有一部新收音机,当时,村中乡邻好不羡慕。榆树长的稍慢,但也成为家中的小提款机,每当用钱之时,父亲就刨上几棵,到集市上卖掉,以解家中之需。枣树、桃树所结果实除满足家人所需之外,还时常送与亲友邻里分享。
1972年,响应“植树造林”号召,村里建了苗圃,由父亲具体负责。父亲和村里另一位老人一起,终日在苗圃细心劳作,近两年时间,育出了毛白杨、梧桐、乐陵小枣、桑树等万余株树苗。除为村里解决了100余亩地的枣粮间作、200余亩地的桐粮间作、300余亩地的方田建设所需毛白杨等树苗外,还为村集体创造了部分育苗收入。
1974年,村里宅基地统一收归集体所有,个人闲散私宅树木也统一归公。这一年,我家按村里新规划盖了5间新房子,父亲在新院子建好后的第一件事还是种树。父亲在院内种了5棵枣树,20余棵榆树,在院外自家范围内种了6棵梧桐树,这些树在我后来上师范学校时为我提供了必要的生活补贴费用。
1990年,年近70岁的父亲按照村里统一要求,在自家承包地里种上了50余棵苹果树,父亲还陆续学会了苹果树的管理和剪枝技术,每年把50棵果树管理的即高产又稳产。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父亲只得把心爱的果树转交他人管理。
父亲去世12年后的2014年,村庄整体搬入糜镇吉祥社区新楼,家中老院拆迁。父亲生前在院内外最后种下的6棵梧桐树也已高大粗壮,这几棵梧桐树仍给我带来1000多元的余惠。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李兴智,山东省教育学院中文专业毕业,曾任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乡镇党委秘书,陵城区人大办公室副主任,人大财经工委主任等职,陵城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联系电话:18653131587;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青未了|与七叔通了一次电话后的感概
文|宋世国最近我写了一篇悼念三祖父的文章。
三祖父是正县级干部,在我的家乡相当有威望。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村里出了位县长,全村沸腾,人人感到自豪,就连四外两乡的人们也感到惊讶和骄傲。
三祖父从十几岁就参加了抗曰队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小队长,区长,区委书记。腰挎盒子枪,率领百号人。在家乡一带与鬼子打游击,拔掉鬼子的据点,炸毁鬼子的碉堡。这位身边的英雄,家乡的群众是知根知底的。
三祖父有四个子女,也就是我的两个叔父,两个姑母还都健在。我写这篇悼念文章时,态度是比较谨慎的。
初稿定型后,便传于我七叔,让四位长辈给修改修改。我七叔收到后便回了电话,我拿起电话亲切的叫了声七叔,对方竟然毫无反应。我百思不解,心中纳闷,手机明明是通着的呀。我又叫了声七叔,这才隐隐约约地听到哽咽的泣声,声音越来越高,后来泣不成声。
我明白了,他老人家看到文章是有感而发,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啊!想起了父亲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思念之情,难以压制悲伤的思绪,心如刀割,悲恸欲绝。
我有点后悔了,他(她)们巳是耄耋之年了,需要静养,需要一颗平静的心。我真不该再去触动他(她)们那根脆弱的神经了。
我只好拿着手机耐心的等待,我的眼泪唰唰的流着,让他把悲伤的重负都释放出来,悄悄滴等他恢复平静。
过了好大会儿,他嗓子沙哑断断续续地说:"写的悼念你三爷爷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很好。文章里的故事,我们也记不太清,没有可修改的。只要实事求是的写就行,千万不能夸张,更不能无中生有。你三爷爷一生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在工作中从不弄虚作假,欺上满下。"这时电话里又传来哽咽声,七叔一个字一个字说着,我已听不清他说什么,只听到他的哭泣声,我只好挂断了电话。
我陷入深思,回想七叔说的话"必须实事求是,更不能无中生有…",短短的几句话让人钦佩,敬重,一位八十岁的老人,仍有严谨的人生态度,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一丝不苟的精神。这如此高的道德修养,不能不让人肃然生敬。
这寥寥数语也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和态度,在今后的写作中,对身边人和故事,一定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写真写实。确实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让真实去引起读者的共鸣。
感慨二,一位八十岁的老人,本身已是夕阳残霞了。怀念父母之情如此的浓烈,念念不忘,魂牵梦绕,脉脉情丝常萦绕着眼眸。
面对此时此景,深感自愧不如。
我的父母也巳去世多年了,生前的故事,以及对自己的教海。历久弥新,时而荡漾在自己的脑海里。曾几何时,父亲为家日夜操劳,努力的拼博,奋发图强。为把儿女们抚养成人,呕心沥血,煞费苦心。算得上一位合格的父亲,深受儿女们的尊敬和爱戴。
我一年四次给父母扫墓,每次都特意多买些纸钱,生怕老人家在阴间再受贫穷。面对父母的坟茔时,欲哭无泪,只是默默地多陪伴二老一会儿,有时也向二老回报一下家庭的状况。达到失声痛哭未曾有过。
父亲的爱无言,父亲的爱无边。父亲的爱是一座山,即坚强又温暖,是儿女唯一的靠山。父亲给儿女们一片蓝天,让儿女在空中翱翔,父亲给儿女一方沃土,让你勤劳耕作,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满足自己生活需求,父亲是儿女们心中不落的太阳。
岁月的时光在不停的运转,转瞬即逝。当真的读懂了父母,才真正体会出在自已成长的岁月里,父亲的良苦用心,母亲的艰辛。"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巳惘然。”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草木来年再生,人类代代相传。怀念父母不能因他(她)离世已久,就淡薄了对父母的 情感 。要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舐犊深情。
愿天下的儿女们,都让自已的父母永远活在自己的心中——
作者简介: 宋世国,50后,退休教师,爱好文学,喜欢用文字记录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
青未了|母亲的祭文
文/刘玉涛青山无语,九天寒彻。慈母仙逝,鹤鸣低回。音容挽在,母仪千古。儿孙满堂,无力回天。母亲啊,寒冷的初冬,我们儿女,在您的面前长跪不起,追思您一生的恩德。
2017年11月22日,早晨6点30分,您永远定格在这一时刻里。您永远闭上了慈爱的双眼,就这样舍下儿女而去,静静地走了。走的那么从容,走的那么平静,走的那么匆忙。其实,我们儿女都知道,您不想走,您有太多的牵挂,您有太多的不舍,您有太多的期盼。自从父亲走后,您想让儿女陪在身边,不再孤独,幸福长久。但是,抱恨青天,为什么是无情的病痛夺走了您的一切。
母亲,孙凤兰,民国十四年(1925)生人。出身经商世家,其外祖父兄弟四人专营布匹生意,店铺商号遍布东北、海参崴等地。母亲幼时入习字班,知书达理,贤淑聪颖。22岁时嫁入刘氏家族,生有二子四女。婆媳关系,相敬如宾,至尊至孝。因父亲兄弟二人,聪明好学的叔叔15岁在上 体育 课时,突发疾病不治而故。自此,由于祖母的过分宠爱,父亲养成了独子说一不二的习惯。母亲一生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把全家打理的整整有条,充满了生机盎然,温馨而幸福快乐;母亲一生质朴善良,您用无边母爱的宽容和坚韧,以生命全部的爱支撑起了我们这个家;母亲一生遵守“三从四德”,公序良俗,邻里和睦,贤淑美德,传为佳活。母亲啊,您是天下最善良、最睿智的母亲,您执着、坚韧、勤劳、贤惠,永远留在我们儿女的心中。
时光任苒,母亲您已离开我们35天了,今天是“五七”的日子,您知道吗?在您走后的35天里,我才深深地感觉明白了一句话,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失去了才明白什么叫珍惜;您知道吗?在您走后的35天里,我由于过度悲痛,一直生病到现在,夜夜凌晨三点醒来,都会想起您,我就泪流满面,您的音容笑貌还常常浮在我面前;您知道吗?在您走后的35天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您,正因为您对我的爱太多太多,想的我好心痛,好心碎。我真后悔平时没有好好陪伴您。但是太晚了,如果世上真有仙鹤通向天堂,请给母亲,您捎去一封信,带去我无限的哀思。
两年前。一个初秋的日子,母亲因病在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住了一个晚上,当第二天早晨,我进重症病房时,母亲清醒地说,不在这里花钱遭罪了,马上要出院。我们征求医生意见后办理了出院手续。从担架车上,我抱起100多斤的母亲,放到了妹夫开来的面包车座位上。让我心头一热,眼泪差一点流出来,想起儿时在母亲怀抱的岁月,终于可以怀抱母亲,母亲啊,给了儿子一次怀抱您的机会。从医院返回家后,母亲躺在床上,父亲拉着母亲的手说:“老婆子,我当再也见不到了你。”然后,伤心地哭了,就这样,父亲拉着母亲的手,一直陪伴着母亲好了起来。有时间陪伴也是一种奇迹,父母亲爱的简单而又质朴……
一年前。2016年9月3日,上午10时22分,93岁的父亲带着对母亲的不放心,安详地走完了荣光的一生。父亲慢慢松开握紧我的心,瞬间,感觉失去亲人的痛,天崩地裂泪流满面。92岁的母亲又拉着父亲的手嚎啕大哭,哭得让人心碎。当天晚上,母亲整夜没有合眼,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父亲的名字,自言自语地说着,怎么说走就走了。第二天入殓时,母亲执意要见父亲最后一面,怕出意外,儿子和侄子把母亲从楼上背下来,母亲走到父亲的灵柩前,看着父亲安详的遗容,摸摸父亲的寿衣,又哭得悲天恸地,老泪纵横地让村里小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没有想到母亲对父亲如此依赖和眷恋……
春节前。2017年1月28曰是鸡年春节,这一年的春节来得比较早。在父亲走后四个多月的日日夜夜里,母亲始终接受不了父亲离世的现实,整天以泪洗面,郁郁寡欢沉默寡言。母亲一直处于过度的悲痛中,瞬间,也变得老态龙钟苍老了许多,令人心酸。妻子为了让母亲不再悲伤和心情好一点。春节前,特意地给母亲挑选了一件紫红色呢子上衣。说来,母亲对衣服满是挑剔,也爱俊要强。哪成想母亲非常喜欢妻子买得这一件上衣,爱不释手。母亲对来人来客便夸奖小儿媳妇买的衣服好看,对心思当意。从此,母亲的话也多了起来,露出了父亲走后久违的笑容。于是,春节正月初一上午,妻子用手机为我和母亲拍摄了30年之后的第三次合影,却不知成为了我和母亲永恒的留念。
半年前。由于母亲过度思念父亲,独自在家,因突发高血压,昏迷不醒病到了,当天晚上听到后,我与妻子和儿子急匆匆赶回家,着实把全家人吓了一跳,兄弟姊妹决定昼夜轮流看护母亲。星期天再次回家看看母亲,遇见三姐在家悉心照顾母亲。三姐也和我说了一些母亲的情况,看到母亲的病情好多了,我也就放心了。母亲总是不想让我们为她操心,也不愿意连累儿女,凡事自己能做的绝对不麻烦儿女来帮忙。母亲总是想着不让我接二连三地回家,怕分神耽误工作,母亲经常说,儿啊,你做好了公家的事情,母亲的脸上也增光添彩了……这也是父亲生前经常说的话。听后,我流下了感动和愧疚的泪水,这就是无私的母爱,平凡而伟大。从父亲走后,每一次回家,母亲精神状态一直不太好,总是念叨着父亲生前的点滴……
中秋前。星期天回家看看母亲,我推门进入母亲的卧室,看见93岁的母亲佝偻地站在柜前翻看着日历。我问母亲,您翻看日历干什么?母亲支支吾吾地说,我算计快到星期天了,你肯定就回来了,让我看看你,总是想你呀。听完母亲说的话,让我哑然和内疚,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自从父亲走后,母亲一直感觉孤独,喜欢简单的陪伴,却不能给儿女说。所以说,母亲盼望着星期天的到来,忽然,想起自古到今的一句话,天下父母向小儿,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曾记得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世上最美的事情,我已长大,您还末老,我有能力报答,您仍 健康 。
临终前。母亲病痛的23天里,一直呼唤着我的名字,叫的撕心裂肺,让我已泪流满面。我坐在母亲的床边,握着母亲发紫的双手,渐渐看着母亲睡去了。我想了好多好多,感谢母亲,您总是对儿子的担忧和牵挂,儿子确没有过多地好好照顾您,儿子内心总感觉有愧。这世上有一种爱,伟大而平凡,如润物春雨,似拂面和风;有一份情,无私而博大,绵绵不断,情谊深长。母爱最真、最纯,她的一切,早已融入到儿女的衣食起居,融入到日常的点点滴滴。母爱最深、最沉,无论经历多少风霜雪雨,无论承受多少误解委屈,对儿女的挚爱从不改变。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母亲的爱就是这样幸福、沉稳、踏实,却让我们家白开水一般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既伟大又平凡的女性。生活还在继续,我与母亲的故事,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断延续。
永别了。至爱的父母亲,传奇的爱情故事,成为了永恒的经典。70年的风雨陪伴,父母亲的坚守,没有语言,粗茶淡饭,平凡而又普通的生活。他们少了爱情的自私,多了爱情的纯粹。而纯粹,又是爱情长久的保证。70年的风雨陪伴,有风和日丽,也有风霜雪雨,日子一天天在锅碗瓢盆的交响曲和柴米油盐中缓缓走过。父母亲70年的生活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与同甘共苦,那所有的平凡片段,都是生命最美的篇章。所有平淡的日子,虽淡犹浓,韵味绵长,那悠悠的岁月是一面镜子,照亮了全家人的快乐。说起父母亲的爱情,我有太多的感慨,让我们儿女敬仰。父母亲相继一年多后都是93岁离开了我们。我感觉,美丽的容颜也不及相濡以沫的默契;富足的生活也不及粗茶淡饭的实在;华丽的语言也不及相知相守的真心。父母亲的爱情,简单却那么真实,平平淡淡都是幸福。
今天,值此“五七”的日子里,儿子不想用多么优美细腻的文字来表达对您的思念,儿子只想用简单质朴的文字来述说儿子对您的爱和感恩。就让这简单不加修饰的文字,来表达儿子这份哀思,就让这一切的悲伤尽在不言中。祝愿父母亲在天堂里一切安好,如果有下辈子还做您们的儿子。
刘玉涛,画家,山东龙口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秘书长、胶东散文年选微刊平台副主编。
散文《夏天的记忆》入选《胶东散文年选》(2019),散文《老宅花季的故事》入选《当代散文》《海外文摘》《川鲁散文名家作品选》《胶东散文年选》(2020)等报刊。散文《家的味道》入选《胶东作家亲情散文选》。散文《山魂》《家的味道》《无畏的生命》《芝罘记忆》发表于《人民日报》数字网。散文《老宅花季的故事》获“黄海数字出版社《胶东散文年选(2020)》最佳作品奖”。散文《芝罘记忆》获中国散文学会征文优秀奖。作品入选《胶东散文十二家·刘玉涛卷》。
现为龙口市博物馆党支部副书记、副馆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山东省博物馆学会会员,烟台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烟台油画学会理事,龙口市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皖白画院特聘画家等职。
壹点号龙口文学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126.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邮箱:1433050159@qq.com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