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性格软弱「严厉暴躁父亲的背后多是软弱」
父亲给孩子的印象,多是严厉,还有暴躁。其实,这是父亲给孩子的假象。这不是父亲不爱孩子,而是太过于爱孩子。
严厉暴躁的父亲,其内心多是软弱无助的。
父亲总是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一般常识,也是生物进化的本能。
但内心世界软弱无助的父亲,总是会担心不能为孩子成长提供足够的保障环境。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他会更急于督促孩子早日成才,更有出息,免得将来受人欺负。在这种情况下,亚历山大的父亲,自然就容易严厉暴躁。
父亲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职业。
严厉暴躁父亲的背后多是软弱
父亲给孩子的印象,多是严厉,还有暴躁。其实,这是父亲给孩子的假象。这不是父亲不爱孩子,而是太过于爱孩子。
严厉暴躁的父亲,其内心多是软弱无助的。
父亲总是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一般常识,也是生物进化的本能。
但内心世界软弱无助的父亲,总是会担心不能为孩子成长提供足够的保障环境。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他会更急于督促孩子早日成才,更有出息,免得将来受人欺负。在这种情况下,亚历山大的父亲,自然就容易严厉暴躁。
父亲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职业。
不过,好的父亲,应尽可能少一些严厉暴躁。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反倒容易让孩子成才。
人的成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急于求成,或拔苗助长,都是不好的。
好的父亲,应是孩子的好玩伴和知心朋友。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宋圭武写于兰州
心理学:小时候父亲太严厉,孩子长大后容易有这4种性格缺陷
父亲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男性权威,在我们的生命力中代表着力量、勇气和规则,于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形象,父亲会表现得严厉。
但是当这个严厉太过的时候,当这个严厉缺失温暖的底色时,问题也会伴随着出现,比如小时候父亲太严厉,孩子长大后容易有下面这4种性格缺陷:
有的人特别容易紧张,遇到体型高大的男士就紧张,见到老师就紧张,见到领导就紧张,不敢和他们目光接触,这样的现象不知道你见过没有,或者在你身上有没有。
这种性格上的缺点,甚至是性格上的缺陷,就与父亲小时候的严厉对待有关,比如下面这个心理咨询中的例子:
来访者王宏(化名),今年35岁,是一名会计,他告诉咨询师,他很容易紧张,特别是当众说话,见到领导的时候。
他回忆说,小时候上学的时候遇到老师,和老师说话就紧张,不敢看他们的眼睛,现在有的时候,走在路上,看到体型高大的男士,他都紧张不安,感觉对方要打自己,要呵斥自己。
王宏告诉咨询师,小时候父亲就对他特别严厉,经常呵斥他,贬低他,有的时候还会打他,这让他一见到父亲就紧张,听见他说话就紧张、害怕。
后来这一点发展成了,只要他看见跟自己父亲长得像的男性就紧张,上学的时候见到学校里的老师就紧张,工作了之后见到领导也紧张、不安。
这种心理发展在心理学上其实就叫做心理特征的泛化,最初一个刺激会引发某一种心理和行为,最后发展成为与此类似,与此相关的都刺激都可以引发这一心理和行为。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实验,叫做“巴普洛夫的狗实验”,专业术语叫做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俄国著名心理学家伊万·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他每一次给狗食物的时候都会敲铃铛,这时候狗就会分泌唾液,后来巴普洛夫不给食物,只敲铃铛,狗也会分泌唾液。
父亲对孩子太严厉,就容易让孩子产生这种条件反射的心理,就容易让孩子把刺激泛化,这会对他的心理发展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在进入 社会 之后,不敢和别人竞争,就会失去很多机会,同时这样的人可能会变得内心自卑,性格软弱。
在专栏《活出自己的心理学大课100讲》中,我多次论述过,孩子天然地和父亲之间会有竞争,这会是他以后和别人竞争的基础。
孩子还小的时候,在体力、能力上可能远不及父亲,这时候父亲太过于严厉,可能会让孩子体验到无能感,他会觉得自己太弱,他也会以后不敢和其他人竞争。
一般情况下,两种父子关系会导致一个人性格软弱,缺乏与别人的竞争力,一种是父亲过于严厉,这样的时候,会让孩子感觉到父亲是不可被冒犯,不可被超越的,是让自己惧怕的。
所以孩子就会惧怕父亲,后来泛化为惧怕像父亲一样的人,惧怕触碰和冒犯各种规则,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性格软弱、循规蹈矩的人。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己的父亲过于软弱,没有力量,这不利于和孩子之间形成竞争,孩子会觉得自己的父亲过于软弱,自己会伤害到父亲,所以会收敛自己的力量,变得谨小慎微。
当然今天我们重点论述的是父亲太过于严厉,使得孩子性格软弱,不敢和别人竞争的情况,在这篇文章的背景下,我们着重去理解这一种情况。
父亲其实有一个功能,这个功能就是把一个人的心理空间撑大的,因为孩子天然地和母亲亲近,但是两个人的心理空间毕竟是狭小的。
这样的空间不符合 社会 空间的雏形, 社会 空间是多元的,是复杂的,即如果没有父亲加入,这样长大的孩子就很难融入 社会 ,典型的就是“妈宝男”,或者“妈宝女”。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度量狭小,没有容纳自己、别人,以及复杂的能力,会纠缠在一些简单的、单一的关系里,很难有作为。
而一个比较好的 社会 化的成年人,他需要认识和接纳复杂,甚至他需要容纳复杂,不斤斤计较,不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乐于在复杂的关系中去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活出自己。
而检验这些的最好标准就是看他能否和他人合作,能否和他人建立、维持较为长久的合作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还小的时候,让父亲和孩子建立比较好的关系,这种关系其实就是一种合作关系的雏形。
如果父亲太过于严厉,这种合作就无法进行,孩子就会抵触,当然有的时候父亲缺席孩子的成长,那么这种合作也就不会发生。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这句话,在现如今的 社会 依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是你发现没有,有些人,他结交的朋友在性别这个维度很有特点,比如一个男生,他只结交异性朋友,小时候不愿意和男生一起玩耍,长大了认识的朋友,结交的朋友大多数也都是女性。
比如来访者小李(化名),他的朋友大部分是女性,无意识中他不愿意和同性交往,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他的朋友绝大多数是女性。
原因就是小李从小就惧怕父亲,因为父亲很严厉,所以他觉得和父亲一样的男性都是不好的,到后来他根本就不愿意和男性在一起。
明代的程允升在《幼学琼林·夫妇》中,就说“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当一个人过分偏向某一方面的时候,问题就会出现,他自身也会得不到发展。
而小时候父亲太过于严厉,就会使得一个人惧怕父亲,不喜欢自己的父亲,所以他会有意识地远离男性。
如果是一个男生,他就会排斥同性,喜欢和女性打交道,如果是一个女生,他就会惧怕男性,不愿意和他们建立关系,很显然这会影响他们的现实生活,亦会影响他们的心理 健康 。
以上就是我们论述的,“小时候父亲太严厉,孩子长大后容易有这4种性格缺陷”的内容,下面我们简单总结一下。
小时候父亲太严厉,孩子长大后容易有这4种性格缺陷:
1、小时候父亲太严厉,孩子长大后就容易紧张,例如登台演讲的时候紧张,当众表达的时候紧张,上学的时候见了自己的师长就紧张,上班的时候见了自己的领导就紧张。
2、小时候父亲太严厉,孩子长大后就容易性格软弱,不敢和其他人竞争,因为父亲往往代表着力量、勇气和规则,父亲太严厉,孩子就不敢去超越和冒犯,因此就会变得循规蹈矩。
3、小时候父亲太严厉,孩子长大了就容易变得内向和封闭,不会和其他人合作,因为父亲太过于严厉,会使得孩子不喜欢自己的父亲,从而内心世界就变得狭窄,这样长大的孩子,气量狭小,斤斤计较,没有能力和其他人合作。
4、小时候父亲太过于严厉,孩子长大后容易不喜欢男性朋友,对男性有排斥和敌意,这在现实层面和心理层面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论述的内容,希望我们的父亲们,能对自己的孩子温柔以待,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这样他们会发展的更好。
暴脾气的父亲,其实心里藏着孤独和委屈
父亲因癌症去世多年,我却从没有停止恨他。即使每年的清明节上坟,我都是和哥哥姐姐们象征性的走走形式,烧几张纸钱,聊表孝心。我们家姐妹四人,我是最小的一个,我最小的姐姐都比我大10岁。而父亲有我的时候,已经40岁。照理说,我是最有资格拥有父母亲的爱和关怀的。
可是从我记事起,好像我的父亲就没有笑过。每天阴沉着脸,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好像谁欠了他的钱一样不爽。最可恨的是,如果我们几个谁做错了什么?亦或是没满足他的想法,他就会拽过我的母亲,数落她的不是,有时候母亲顶个嘴,他就会把拳头挥向柔弱的母亲。
我们恨透了他的行为,没有一个人愿意接近他。就是我小时候,求抱抱的年纪。看见他,也像耗子遇见猫一样,跑的远远的。
无形中,在我们家庭中,分裂出两大纵队,一个是母亲纵队,一个是父亲纵队。我们四个孩子,长期养成保护母亲的心理,都通通的站在母亲一边。而父亲成为绝对的孤家寡人。尤其是哥哥到了叛逆期,更是开始时不时的挑战父亲的权威。
父亲的脾气更加的暴躁,他打哥哥往死里打,脾气上来就拿母亲出气,骂出最恶毒的语言。我恨透了他,那时候我最盼望的就是他一连上两个夜班,最好永远不回来。那是我们家最宁静,最和谐的日子。
父亲在一次工作中晕倒了,没多久就被确诊为肝癌。他终于不吵了,也不丧了,母亲也挺起了摇杆,精心的伺候病中的老伴。但我还是恨他,对父亲依然耿耿于怀,时不时想起他的冷漠,想起他对母亲的欺凌和对我们的大声咒骂。
父亲去世后的第五年,学校有一个心理培训的名额,地点北京。培训第二天,讲到父亲或母亲在家里为什么经常脾气暴躁,其实是有原因的,只是我们没有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很多时候他们莫名其妙的发脾气,不仅有生活的疲累,还有他们对爱的渴望。
他一直骂母亲,怨母亲,那是他一直以为我们不亲近他是母亲的阻挠。他的内心是如此渴望着孩子们和家人的爱,又不会表达,只能用大声的咆哮来战胜内心的恐惧和委屈。其实她是如此的爱着我们,母亲一辈子没工作,我们年纪还小,他把赚的钱一份不留的交给母亲,供我们上了大学,让我们的家庭在他的肩膀下可以安稳无忧,而我们却选择看不到。
从北京回来,我疯一样来到父亲的墓前,对他说:“对不起”,我痛哭流涕,默默的告诉他:“爸爸,你在天堂还好吗?女儿好想抱抱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