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科技创新 > 正文

徐志摩与父亲「徐志摩独子直言父亲命苦曾用3个理由让陆小曼无地葬身」

徐积锴与母亲张幼仪
1926年的七月,海宁县硖石镇。
徘徊于徐家宅院门口许久后,26岁的张幼仪最终鼓起勇气,推开了那扇斑驳沉重的大门。
彼时已是盛夏,多年前植于厅堂右侧的那棵槐树,已是郁郁葱葱。
与这座古旧的宅院分别已经6年,回首仿若白驹过隙,可当事者才知这其中的漫长难熬。
失神间,只见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追着滚落的皮球跑了过来。
当看到一身西式长裙打扮的张幼仪时,男孩的眼睛里装满好奇和谨慎。
倒是张幼仪,看到男孩的出现,不禁喜极而泣:<

徐志摩与父亲「徐志摩独子直言父亲命苦曾用3个理由让陆小曼无地葬身」

徐积锴与母亲张幼仪

1926年的七月,海宁县硖石镇。

徘徊于徐家宅院门口许久后,26岁的张幼仪最终鼓起勇气,推开了那扇斑驳沉重的大门。

彼时已是盛夏,多年前植于厅堂右侧的那棵槐树,已是郁郁葱葱。

与这座古旧的宅院分别已经6年,回首仿若白驹过隙,可当事者才知这其中的漫长难熬。

失神间,只见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追着滚落的皮球跑了过来。

当看到一身西式长裙打扮的张幼仪时,男孩的眼睛里装满好奇和谨慎。

倒是张幼仪,看到男孩的出现,不禁喜极而泣:

“阿欢,你是阿欢吗?”

她匆忙放下手中的行李,想要伸手拥抱这个6年不见的孩子。

但这份亲昵的举动,却让名唤“阿欢”的男孩连连后退;正当张幼仪想要安抚时,男孩却迅速捡起了皮球,匆忙往厅堂处飞奔而去:“奶奶,奶奶,有坏人…”

坏人…听到这两个字的张幼仪瞬间愣住了,任由苦涩的眼泪堵住梗在喉间的所有委屈。

从1920年收到徐志摩书信,邀她去外国陪他起,她与自己儿子阿欢,如今已经分别了6年。

漫长岁月,让她熬过了一关关的苦难,也让那个曾经哭啼吵闹的孩子,变得戒备心极强。

她有些欣慰:自己的阿欢长大了。

但也有些难过:身为人母,她却在他最需要陪伴和呵护的时候,选择了离去。

徐志摩与父亲「徐志摩独子直言父亲命苦曾用3个理由让陆小曼无地葬身」

真正安顿下来后,阿欢对这个远道而来的女子充满戒备。

纵然爷爷奶奶叮嘱他许多次:这是世上最疼爱你的母亲,也是你天天想念的母亲啊。

可是他依旧觉得陌生。

几天后,两人熟悉起来:他给她分享最爱吃的糖果,给她讲祖母告诉他的故事和神话;虽然关系日渐变好,只是“母亲”这个字依旧难以开口。

徐志摩与父亲「徐志摩独子直言父亲命苦曾用3个理由让陆小曼无地葬身」

徐积锴与祖母

身为人母的张幼仪,看到孩子与自己如此疏离,心里是苦的。

她想:都是为人父母的执念和选择,剥离了孩子应有的安全感和完整童年。

夜籁俱静,淡月疏影,热闹的宅院,再次安静下来。

将熟睡的阿欢,送到爷爷奶奶那里;张幼仪才真正静下心来,梳理她与阿欢的关系。

犹记那年凤冠霞帔,她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喜气热闹的唢呐声中,成为徐家的儿媳。

那是1915年,只有15岁的她,充满对爱情的期待;但喜烛高燃的洞房里,她却独自熬到天亮;纵然是新婚大喜,可她的丈夫,那个叫做徐志摩的新式青年,始终不曾露面。

只因为他厌恶包办婚姻,索性连她一起厌恶了。

薄情相待3年后,徐家父母实在看不下去,便叮嘱徐志摩:

“幼仪既是你的妻子,便要好好相待;外人都道徐张两家联姻,是门当户对,可说来说去,都是咱们徐家高攀了世代清流的张家…”

他默然不语,侧头看向窗外,一只疲倦了的鸟儿,独自在枝上休憩。

徐父无奈,只得再劝:“既然你已经成家,便要为咱们徐家传宗接代;若是幼仪能够生下一子,我们就准许你出国留学。”

“真的吗?”直到听到出国念书,走神的徐志摩才欣喜回头,再三确认。

当得到父母的许诺后,这个年轻的诗人,竟然雀跃起来。

突如其来的动作,让站在枝头的鸟儿受到惊吓,随即扑棱展翅而去。

那一天,诗人徐志摩是喜悦的。

在他看来,他即将自由了:只要按照父母的期盼,为徐家留下后代,他便能如那只鸟,展翅高飞…

跎蹉三年,他与她终于成了夫妻。

1918年,18岁的张幼仪,生下了长子徐积锴。

由于是徐家单丁独传,全家上下对之寄予厚望;也因为这番喜出望外的久盼得孙,这个男孩又被家人赋予了亲切的小名——“阿欢”。

阿欢出生没多久,自认为完成“传宗接代”任务的徐志摩,便匆忙收拾行李,不顾一切踏上了远洋留学的轮船。

当踏出徐家宅院的那刻起,他似乎感受到了由衷的自由;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

在徐志摩留学第二年,他竟写来书信,提出让妻子出国陪他。

诗人是浪漫的,也是自私的;因为这份自私,他不去考虑这一路将是如何的颠沛流离,不去顾忌,家中尚有不满两岁的孩子需要照顾。

那年,张幼仪仅有20岁,一个对爱情抱着无限期待的年纪。

她以为那份书信,是丈夫想要重修于好的示意,所以在公婆和二哥的帮助下,她撇下嗷嗷待哺的阿欢,只身前往法国巴黎与丈夫团聚。

可一路上的惊喜与期待,却在见到徐志摩后,彻底湮灭了踪迹。

她以为这场异国相聚,会让感情迎来柳暗花明的转折;却不曾想,那个多情浪漫的丈夫,正在追求一个叫做林徽因的才女;他陷入疯狂的示爱表白中,为了与佳人相守,他不顾再次怀孕的她,提出了离婚。

徐志摩与父亲「徐志摩独子直言父亲命苦曾用3个理由让陆小曼无地葬身」

是的,她又怀孕了;纵然他厌弃这场包办婚姻,瞧不起这个知书达理的妻子,可是他还是让她怀了孩子。

为了离婚,他逼她前去打胎;她不肯,他便将她独自丢在异国,再不现身。

后来,在二哥的帮助下,张幼仪才得以到德国养胎生产;可二儿子彼得刚刚出生,听闻消息的徐志摩便跑到了医院,手里拿着拟定好的离婚协议书。

看着这个为爱痴狂,甚至无比疯狂的丈夫,张幼仪的心彻底凉了,躺在病床上的她,用尽全身力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一年,是1922年,也是她与徐志摩结婚的第7年;22岁的张幼仪,就这样为徐志摩的多情和浪漫献祭,成为第一个被登报西式离婚的女子。

为了躲避这些无法承受的伤痛,她留在了德国,以创业的方式,独自抚养幼子彼得。

世事无常,这个不被父亲接纳的孩子,终究还是早夭离世。

直到公婆写信劝说,张幼仪才决定回国。

只是她没有想到:这些不管面对的往事,也造就了她与阿欢的疏离。

徐志摩与父亲「徐志摩独子直言父亲命苦曾用3个理由让陆小曼无地葬身」

当然,该来的还是要来!

一日,正在院中玩耍的阿欢,突然跑到张幼仪的面前,好奇询问道:

“他们都说你是我的母亲,那我的父亲呢,怎么不和你一起来?”

坐在石凳上的张幼仪,突然愣住了:她知道这一天终究会来,只是从来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是旁边整理账簿的徐父开了口:阿欢,你没有父亲,只有母亲;以后也不必提那个不靠谱的父亲…

这样的回答,却让年龄尚小的阿欢更加疑惑了。

他不太懂得祖父的意思,便再次问道:

为什么我没有父亲,其他的伙伴都有,为什么他们要喊我“野孩子”…

他心有不甘,却懂得如何隐藏自己的情绪;只见他两个拳头紧捏,好像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眼泪掉下来。

他从来不哭,只因为不愿让祖父祖母担心,也不愿让周围的小伙伴看轻自己。

阿欢的质问,让在场的大人们,再次陷入长长的沉默。

最终,是徐父徐申如先开了口:

“听说志摩要娶一个叫陆小曼的女人,还听说这是他好友的妻子,两个人的绯闻,闹得沸沸扬扬,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幼仪,你若是不同意,我和你母亲,坚决不允许这个女人进门,你还是我们徐家的儿媳……”

张幼仪知道,纵然徐志摩薄情,可徐家父母始终把自己当做亲生女儿对待。

她宽慰他们:“我和志摩的故事已经结束了,他应该有新的开始,对于他们的事情,我是支持的。”

一句释然无比的表态,成全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相恋。

此时,雀跃盼望父亲出现的阿欢,心里忽然间明白了:他的家,再也不完满了。

超脱于同龄人的聪慧和懂事,让他知晓了:相比于自己被叫做“野孩子”的屈辱感,眼前这个突如其来的母亲,所经受的苦难习也许远超过他的想象。

失去父母陪伴的他心里是苦的,但这份苦,也让他隐约感受到了这个陌生母亲的有苦难言。

所以,当着祖父祖母的面,他恭恭敬敬地跪拜,对错愕不已的张幼仪喊道:“母亲!”

世事凉薄,却不乏亲情的救赎和成全…他与他的母亲,从此成为了彼此的依靠。

可以说:从徐积锴懂事以来,他就没有了对父亲的印象。

平日里陪伴他的都是母亲和舅舅,只是偶尔会听舅舅们抱怨:你那个不靠谱的父亲,忙着给那位名媛挣生活费呢!

此时的张幼仪,已经成为上海一家银行的副总裁;她走出了离婚的阴影,也走出了被别人安排的人生,而这种自强不息、坚强高洁的品格,也为年幼的阿欢树立了榜样和典范。

后来,徐家二老与陆小曼闹出矛盾,直接选择与张幼仪生活。

此时的徐积锴虽然没有父亲的陪伴,但在母亲、舅舅,以及祖父祖母的疼爱下,也有了幸福快乐的童年。

徐志摩与父亲「徐志摩独子直言父亲命苦曾用3个理由让陆小曼无地葬身」

徐积锴与祖父和母亲

真正对他人生产生影响的,是1931年。

那年,13岁的徐积锴如往日般放学回家。

却看到素来温婉的母亲,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语,客厅里还有许久未见的八舅。

八舅的表情,亦是万分凝重,甚至充满浓烈的悲伤。

懂事的他想要退下,却被母亲喊住:

阿欢,明天让舅舅带你去趟济南吧,把你爸爸接回老家…

那时的他,才知道:父亲出事了。

听大人们说:再婚的父亲过得没有那么幸福,为了满足陆小曼的挥霍无度,他只能各处奔波;之所以坠机出事,是父亲乘坐免费的邮政飞机,前往北平,参加才女林徽因举办的演讲。

彼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个叫做林徽因的女子,与父亲有着怎样的牵连。

所以,他恨那个叫做陆小曼的女子:恨他抢走了父亲,也恨她害死了父亲。

当这些想法被母亲张幼仪得知后,她给出的是耐心的劝导。

那些话,让13岁的徐积锴突然明白:这个世上的太多事情,不能用简单的对错和爱恨开区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难处,也有自己的自私和短处。

学会释怀和接纳,这是张幼仪教会孩子的人生哲理。

徐志摩与父亲「徐志摩独子直言父亲命苦曾用3个理由让陆小曼无地葬身」

1948年,徐志摩去世的第17年。

30岁的徐积锴陪伴着母亲,见到了让他疑惑许久的林徽因。

彼时的林徽因,以为自己将时日无多,便托朋友,请即将出国的张幼仪母子前去相聚。

在徐积锴的眼中:那个叫做林徽因的女子,比想象中的优雅和温婉;只是,长期的疾病缠身,让她看起来非常虚弱。

三人相见,是久久的沉默。

而后,终究是林徽因先开了口:“对不起,但是我不后悔…”

当时徐积锴尚不明白,那个叫做林徽因的女子,为何会有如此奇怪的感叹。

隔了很久,翻阅与父亲有关的那些传记和回忆录,他才知道:这世上有太多事情,难得圆满,终成亏欠。

后来,他问年迈的母亲:怎么评价父亲的那两段感情?

张幼仪给出的答案是:从不讨厌林徽因,她是一个很优雅得体,受过良好教育的女人,在之后的生活中,她也找到了自己的爱情。

对于陆小曼,张幼仪的评价则有些惋惜:我很同情她,她没有自己的孩子;虽然她伤害了你的父亲,但也帮助了他许多。

除此之外,张幼仪还万分叮嘱:你要永远记得,她也是你名义上的母亲。

对于自己名义上的母亲陆小曼,徐积锴始终抱着复杂的同情。

徐志摩与父亲「徐志摩独子直言父亲命苦曾用3个理由让陆小曼无地葬身」

在陆小曼离世时,曾留下遗愿,想要与徐志摩合葬;但这个要求,最终还是被徐积锴拒绝了。

这并非是他绝情,而是不愿违背祖父的遗愿。

所以,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他列出了三点理由:

一、先祖父始终未曾接纳陆小曼为徐家儿媳。

二、先父最后一次与陆小曼见面话别,发生激烈争吵,两人感情并不和睦。

三、陆小曼与翁瑞午同居30年,即使先父活着,两人的婚姻也难以长久。

阴差阳错,可能徐积锴也不会想到:这番拒绝,最终会让死去的陆小曼无地安葬。

因为无法进入徐家祖坟,陆小曼的骨灰只能先寄存在殡仪馆;但由于多年无人认领,她的骨灰最终也没有了下落。

直到许多年后,她的侄女不忍心姑母流落荒郊,所以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建造了纪念墓;至此,陆小曼才得以真正安息。

徐志摩与父亲「徐志摩独子直言父亲命苦曾用3个理由让陆小曼无地葬身」

徐志摩与张幼仪夫妻一场,相守七年尽是凉薄对待;但面对前夫给予的种种伤害,张幼仪却选择了释然和原谅。

身为前儿媳的她,为公婆养老送终;身为前妻的她,会每月寄钱给经济拮据的徐志摩,甚至在徐志摩死后,又以阿欢的名义给陆小曼寄钱;身为人母的她,始终以自己的豁达和包容,影响着儿子的行为举止。

她告诉儿子徐积锴:要学会尊重,尊重每个人的生活轨迹,尊重每类人的不同生活特点;你的父亲是浪漫而杰出的诗人,他的生活应当如此洒脱…

这些做法,已经不是简单的“仁”和“善”可以概括的了。

正是张幼仪的客观评价,徐积锴才得以重新看待自己的父亲:

当了解到有关父亲的事情后,他才知道,父亲并不是个冷漠而滥情的存在。

他是民国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佼佼者,是浪漫主义的先驱代表…

因为这些了解,他原谅了父亲。

所以他会打趣:父亲如果不死,活到八九十岁,相信还会有女人要他的。

后来,也有记者专门询问过,他对父亲徐志摩的态度。

徐积锴的回答是:“我觉得,我父亲命太苦!”

当然,这里的“命苦”,不是指徐志摩遭遇的困境,而是指他用自己的执念,造就了人生的悲剧。

人生没有了父亲的参与,但徐积锴却得益于母亲的敦敦教导。

正是张幼仪的言传身教,让徐积锴成为一个有责任和担当的人。

徐志摩与父亲「徐志摩独子直言父亲命苦曾用3个理由让陆小曼无地葬身」

他没有按照祖父的想法从政入仕,也没有像父亲般在文坛有所成绩;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

多年相依相伴,他是疼惜母亲的。

所以当张幼仪决定再婚时,他给予了最为真诚的祝愿:“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试问这世间:又有多少感人肺腑的理解和疼惜…

母慈子孝,天伦之乐,这是人间难得的幸福;只是感叹:这些幸福光景,本来也属于徐志摩,只是却被他亲手弄丢了。

如今的徐积锴,状况如何呢?

出生于1918年的他,在30岁那年,选择了赴美留学深造,而后与母亲定居海外;后来的他,拥有了一子三女的幸福婚姻,如今已是104岁的高龄老人。

他这一生是幸运的,因为遇到了天底下最好的母亲;那是一个至今受人尊重和敬仰的优雅女性!

————END————

其他推荐——

苦等丈夫27年,却换来一声“滚”;得知儿子喜讯那天,她绝望自尽

娶晚清首富孙女,却2次出轨;她决绝离家后,花2块钱为丈夫收尸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炼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个赞再走呀~

徐志摩与父亲「徐志摩独子直言父亲命苦曾用3个理由让陆小曼无地葬身」

陆小曼死后,其继子收到一封信,回复三个理由,令继母无葬身之地

1951年,翁瑞午妻子陈明榴去世,他的大女儿翁香光红肿着眼奔向陆小曼家。

进了屋,果然见到了父亲翁瑞午,翁香光抑制不住心底汹涌的怒火,劈头朝父亲吼: “你为什么不早点与母亲离婚?如果早离婚的话,她还可以找个好人家,过上几年的舒心日子!”

翁瑞午愣在原地,没有回话。看着默默对峙的父女俩,一身素衣的陆小曼站在一旁,尴尬得不知如何自处。

得不到父亲的答案,翁香光又转身怒问陆小曼: “你为什么抓住我父亲不放?为什么?为什么?你说!你说呀!”

这些疑问在翁香光心里已深埋二十年,现今母亲孤独去世,她便再顾不得辈分,只想替可怜的母亲问个究竟。

1931年,她才12岁,上海的大报小报都在醒目位置报道了诗人徐志摩乘飞机坠亡的新闻。

她知道那是父亲的朋友,但没有料到这个朋友的去世会彻底扰乱自己的家。

当年,为了与徐志摩结婚,已有身孕的陆小曼不惜堕掉王庚的孩子,签下离婚协议,但堕胎手术令陆小曼丧失了生育能力,并落下了病根。

因为担忧陆小曼的身体,徐志摩婚后在日记里一次次向上天祈祷,又托人四处寻访名医。

当他打听到翁瑞午是一指禅推拿创始人丁凤山的弟子,医术高明,便将他请到家中为妻子治疗。

陆小曼几次昏厥,翁瑞午都及时赶到,救她脱离险境。为此,徐志摩十分感谢翁瑞午,与他成为好友。

除了医术高明,翁瑞午喜唱京剧昆曲,与陆小曼志趣相投。两人经常探讨戏曲,并一起上台演出。

1927年12月6日,上海静安寺路上的夏令配克影戏院里上演名剧《玉堂春》。这部剧中,陆小曼扮演的民女苏三与翁瑞午扮演的山西巡按王金龙历尽千难万阻,终成眷属。为了博妻欢心,不通戏曲的徐志摩也上台跑了龙套。

沪上名媛唐瑛评价陆小曼当日的表演是扮相唱功俱佳。

作家陈小蝶称翁瑞午扮相清新俊逸,并盛赞他与陆小曼的默契配合令舞台生色不少。

与陆小曼翁瑞午相比,徐志摩则逊色很多,当月《上海画报》甚至评价徐志摩在《玉堂春》中“台步如机械人,令人发噱”。

徐志摩对流言蜚语并没有放在心上,他认为,夫妇之间是爱,朋友之间是情,男女的情爱既有如此分别,丈夫就不应该禁止妻子结交男朋友。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赴北平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因为不放心陆小曼的身体,他临行前特意拜托翁瑞午好好照顾陆小曼。

没承想,这次托付成了徐志摩的临终之托。

几天后,徐志摩坠机身亡的消息传来,陆小曼悲伤过度,当场昏厥。郁达夫多年后仍对这一幕记忆深刻。他表示,在接到徐志摩噩耗的陆小曼身上看到,最深的悲哀,是瞬间僵若木鸡,其次才是痛哭流涕。

悠悠醒转后,陆小曼失声痛哭,挣扎着要去接回徐志摩的遗体。

可她素来身体弱,此时更是虚脱得连走路都困难,家人纷纷上前劝阻。最后,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安排由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去山东接回遗体。

徐积锴奔赴山东后,翁瑞午也代陆小曼赶到空难现场,协助徐家人料理后事。

徐父把儿子的死怪罪在陆小曼身上,拒绝她参加追悼会,她只能默默送去挽联。

此后,徐家人与陆小曼几乎断绝了往来,徐志摩生前好友也对她颇有怨意,与她往来越来越少,陆小曼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

陆小曼不愿辩白,便闭门不出,默默忍受非议与白眼。

翁瑞午回上海时,闭居在家的陆小曼病体孱弱、心神恍惚,只有钱瘦铁、赵家璧、陈小蝶、陈巨来等好友作伴。他便日日上门为她治病,悉心开导她,待到夜里再回家。

至于两人如何发展为同居关系,陈巨来后来回忆,一日恰逢 汽车 故障,翁瑞午在陆小曼家二楼烟塌睡了一夜。自此,每逢夜深不便回家,他就睡二楼烟塌。

徐志摩在世时,翁瑞午就时常住二楼,陆小曼已习以为常,便独自回三楼卧室,任他睡二楼。

翁瑞午与陆小曼自认坦荡,但陆小曼名气太大,两人的同居关系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气得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警告陆小曼要中断每月的资助。

收到徐申如的警告后,翁瑞午大怒,遂搬上三楼。自此,在负担发妻和五个子女生计的同时,翁瑞午全盘照料起了陆小曼的生活。

每次陆小曼病倒,他都是医生兼佣人,既抓药煎药,又端茶送水。

她有想吃的东西,即使要顶烈日、迎寒风,他也排队买回家。

她不喝牛奶,只喝人奶,他给她请回奶妈。

她决心学画,他斥巨资给她请名师。

囊中羞涩时,为了维持她的高品质生活,他不惜变卖祖上传下来的书画古玩。

如果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那么翁瑞午对陆小曼绝对称得上一往情深。

可是,徐志摩已成陆小曼心头的朱砂痣,翁瑞午的一腔深情注定付诸东流。

虽然翁瑞午住进陆小曼家里,并对她呵护备至,但陆小曼坚持同房不同床,并与他约法三章:不得抛弃发妻,不能与自己结婚。

同居期间,她的会客室里摆放的是她与徐志摩不同时期的合照,没有一张翁瑞午的;她的卧室也一直挂着徐志摩的大幅遗像,并每日供奉一束鲜花。

她决心活成徐志摩期望的样子,于是深居简出、埋首绘画、素服终生。

余生里,她唯一在意的是编著《徐志摩全集》。为了收集全徐志摩的作品,她拖着病体,一遍遍地给徐志摩的亲友写信、访图书馆、寻收藏家。

她曾在文章中写,几次重病中,支撑自己活下去的信念就是亲眼看到凝聚徐志摩一生心血的作品出版成书。

同居30载,陆小曼与翁瑞午的暧昧关系被外界议论纷纷,但陆小曼自认光明磊落: “我的所作所为,志摩都看到了,志摩会了解我,不会怪罪我。情爱真不真,不在脸上、嘴上,而在心中。冥冥间,睡梦里,仿佛我看见、听见了志摩的认可。”

陆小曼兀自沉浸在对徐志摩的追思中,忽略了翁瑞午对自己的情深义重。

翁瑞午多年付出得不到回应,终在晚年背叛了陆小曼。

50年代后,一名女学生登门跟陆小曼学画。因为彼此投缘,陆小曼认这名女学生作干女儿。女学生便称陆小曼“寄娘”,称翁瑞午“寄爹”。不料,翁瑞午竟与干女儿走到一起,并致她怀孕。

女学生怀孕后,她的母亲闹上了门,陆小曼却若无其事。别人说起此事,她淡淡表示,自己对翁瑞午只有朋友的感情,不存在爱情,对此事并无醋心。

1961年,翁瑞午因肺癌去世,临终前,他仍放不下陆小曼,特意托人请来她的朋友赵清阁和赵家璧,拜托她们今后多多关照陆小曼。

翁瑞午的子女认为自己父亲为陆小曼倾尽所有,理应在陆小曼家中设灵。

陆小曼拒绝了翁家人的要求,并解释:

“当年翁瑞午之所以会出现在我的家里,是因为志摩想让他为我治病,他住在我的家中23年,也是为了给我治病,翁瑞午是我丈夫徐志摩的好友,所以我不好意思赶他走,所以我们最多只是姘居,不是夫妻。”

陆小曼的回应看似无情,其实是因为性情率真、不屑伪装。对她而言,只有徐志摩是她的夫,任何人都不能取代。

无数才子爱慕她的率真,她却也因此难被世人理解。

理解她的翁瑞午去世后,陆小曼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虽然她此时已是上海画院专职画师,又被全国美协评为“三八”红旗手,活成了徐志摩所期望的努力上进的女子,但她在街头偶遇王映霞时,却称自己生活在海一样深的孤独里。

1964年中秋,陆小曼因肺气肿和哮喘病住进上海华东医院。第二年春天,她病情加重,大咳不止。

最后的日子里,她最常说的话是: “我常常梦见志摩,我们快重逢了!”

结果一语成谶,她4月便匆匆离世。

弥留之际,她将《徐志摩全集》书稿交给徐志摩的表妹夫陈从周,并念念不忘要与徐志摩合葬。

离世时,陆小曼穿着一件露出棉絮的破棉袄。好友赵清阁心里不忍,在入殓时为她换上一套新的绸衣衫裤,给她保留了最后的体面。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生前极负盛名的陆小曼,灵堂前竟分外冷清。来吊唁的除了至亲,只有友人陈巨来,挽联也只有一副,还是她的学生送来的。

丧礼后,她的表侄庄篪写信给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希望完成陆小曼与徐志摩合葬的遗愿。

徐积锴很快回信拒绝,并列出自己拒绝的三个理由:

一、先祖父始终未曾接纳陆小曼为徐家儿媳。

二、先父最后一次与陆小曼见面话别,发生激烈争吵,两人感情并不和睦。

三、陆小曼与翁瑞午长年同居在一起,即使先父活着,两人的婚姻也难以长久。

最终,陆小曼被火化后未立即安葬,而在骨灰盒上贴上编号和名字,寄存在殡仪馆。此后,因多年无人认领,殡仪馆又数度搬迁,她的骨灰盒渐渐不知所踪。

中国自古讲究人死后入土为安,“死无葬身之地”算得上是最恶毒的诅咒。

一颦一笑皆风情的陆小曼曾是惊艳整个民国的绝代佳人,却沦落到死无葬身之地。这命运,荒诞得任谁都会心生悲凉。

多年后,陆氏宗亲设法寻找陆小曼的骨灰盒,可惜年代久远,终无功而返。

直到1988年,她的堂侄陆宗木丹、陆宗麒和堂侄女陆宗麟一起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建了一座纪念墓,墓里放了她生前用过的物品,一代佳人才终于有了归宿。

她的墓是位于公墓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四周青苔丛生、杂草掩盖,墓碑上草草刻着“先姑母陆小曼纪念墓”。

生前,她如灼灼玫瑰,爱慕者无数,死后,却只有青苔环绕,多少有些寒酸了。

不过,既然不能与心心念念的爱人合葬在一起,想必她宁愿如这落寂青苔,不引人注目吧,一如徐志摩去世后,她素面布衣、闭门谢客、孤寂余生。

文 | 安芯

徐志摩与父亲「徐志摩独子直言父亲命苦曾用3个理由让陆小曼无地葬身」

一代民国才女陆小曼,为何死后23年未能得到安葬呢?

她是民国最有故事的女人。父亲陆定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后任北洋政府赋税司长,在银行界叱咤风云。母亲吴曼华是江南名门闺秀,尤擅笔墨丹青。 吴曼华生了9个孩子,陆小曼是唯一存活下来的独苗,更是被视为掌上明珠。15岁的陆小曼画艺高超,能歌善舞,深谙昆曲,一开腔便惊艳全场。17岁的陆小曼早已是名动京城,通英、法、德三国语言,擅笔墨丹青,在学校有“皇后”之称。不仅有才,她还情商了得。她生性活泼,举止大方,谈吐自如,成为北京社交界得天独厚的宠儿,与处于上海的“交际花”唐瑛并称为“南唐北陆”。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一直与有妇之夫翁端午同居生活,他照顾陆小曼的各种开销,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他还出钱让陆小曼继续学画画。

他们俩也有很多共性吧,爱戏剧,爱交友,直到翁端午去世。

1965年4月3日,63岁的陆小曼因病去世,离世前,陆小曼曾提出想与徐志摩合葬。

但这个要求却遭到了徐志摩儿子徐积锴的拒绝,徐积锴给出的理由是:陆小曼虽是徐志摩妻子,但一直不被徐家人承认,而且徐志摩死前,两人关系几近破裂。

更重要的是,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一直与有妇之夫翁端午同居。所以徐积锴觉得陆小曼没有与徐志摩合葬的资格。

陆小曼晚年时,她依赖半生的“情人”翁端午也已经离世,由于一直有病在身且吸食鸦片,陆小曼的生活一直不好。

她去世殡葬时,竟还穿着一件满是破洞的旧棉袄,赵清阁见状目不忍睹,便送了她一套新的绸衣衫裤穿上,如此,方得体面入殓。

火化后由于陆小曼一生并未留下子女,所以她的骨灰一直无人认领。

直到1988年,陆小曼的堂侄和堂侄女想到姑姑陆小曼死后还没有墓地,于是便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为她建造了纪念墓(衣冠冢)。

墓碑上的照片竟还是陆小曼学生时代的照片,总之,陆小曼总算是被下葬了。

只不过,这一天,陆小曼等了整整二十三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keji/53678.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会幸福吗,为什么「父母为什么希望我们结婚难道他们没有尝到婚姻的苦头吗」 下一篇:喜羊羊与灰太狼羊羊们长大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灰太狼的成长我们有目共睹要成为狼王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