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科技创新 > 正文

为何父死二年半母死孝三年父母离世后服丧期各有不同

在中国古代,若父母去世,子女需归乡守孝三年。即便是入朝为官的朝廷大员,亦要遵守这一规定,在守孝期过后才能回京继续做官。若不遵守该原则,将会被人视作大不孝。那么,为何古人守孝的时间是三年呢?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和内涵吗?
论语中记载,宰我问孔子:“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

在中国古代,若父母去世,子女需归乡守孝三年。即便是入朝为官的朝廷大员,亦要遵守这一规定,在守孝期过后才能回京继续做官。若不遵守该原则,将会被人视作大不孝。那么,为何古人守孝的时间是三年呢?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和内涵吗?

为何父死二年半母死孝三年父母离世后服丧期各有不同

论语中记载,宰我问孔子:“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孔子所倡导的思想,是围绕着西周之“礼乐”而提出的。由此可见,守孝三年由来已久,至少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这种规矩,贯穿了整个封建王朝史,直至民国时期才被废止。

为何父死二年半母死孝三年父母离世后服丧期各有不同

正所谓“圣朝以孝治天下”,所有人都要遵守孝道。

为朝廷办事的官吏,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不论其官衔和爵位有多高,但凡遇到父母大丧,都必须立即请假回乡,为过世的双亲服丧。若没有立即请假回家,监察御史往往会以一纸奏章将其弹劾,此人将会受到严重的处分。根据史料的记载,若未按时返乡服丧,朝廷将处以罢免的惩罚,且终生不再录用。

根据史料记载可知,不但普通人要遵守服丧三年的规定,连皇帝也不例外。例如,在守孝期间,禁止婚配。若先皇驾崩未满三年,年轻的皇帝需册封皇后,这种情况必须得到皇太后的批准。倘若皇太后不予批准,那新皇帝就得等到三年期满,才能自作主张。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要知道,在古代还没有“一天一杯奶”的概念,贫乏的资源使得新生儿学会走路的时间普遍较长,一般来说婴儿自出生后要三年才能离开襁褓,独自走路。抛开未来十余年的养育不谈,仅这三年的无无时无刻的照顾,就足矣以证明母亲养育的艰辛和母爱的伟大。母死孝三年,及母亲去世之后,子女要守孝三年,也正是对于母亲三年的养育的报答!

而相对于母亲而言,父亲在养育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相对较少,所以在父亲去世之后,子女守孝两年半(实际为两年零一个月),以显示与母亲的区别。

历朝历代的孝子都要用约三年的时间,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然,“孝顺”不是形式化的美德,也不是挂在嘴边炫耀的资本,它是对长辈发自真心的尊敬。实际上,因为中国古代尊奉“百善孝为先”的信条,所以,无数子女自发进行守孝,且心安理得。

为何父死二年半母死孝三年父母离世后服丧期各有不同

为何父死二年半母死孝三年父母离世后服丧期各有不同

为什么父母过世后,要守3年孝呀?

父母去世后要守孝三年是中国古代的风俗传统。
一,守孝三年的来历;
说法一:父母亲去世要在灵堂停放少则七天,多则过“五七”(三十五天)后下葬,下葬后其儿子要住在墓旁守孝三年。防止墓中亲人复活,以便及时解救。
说法二:“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人生下来一般要由父母怀抱两年才能生活自理。加上在娘胎中的一年,共三年。儿女要报答这三年的怀抱之恩。
二,如何守孝;
1,三年内不办嫁娶喜事。直系子孙,即便定好了婚期也要更改,有的在老人弥留期间,匆匆把事情办了,还有个说法叫“冲喜”,办喜事能把老人的病灾冲走。还有的因各种原因等三年有困难,就在老人入土后立即办喜事,不贴“喜”字,不放鞭炮不听响(喇叭)。如果是后来要办喜事,也可以迁就着挂三个年头计算。
2,三年内正月十五不蒸灯。淮北有正月十五蒸面灯的习俗,面灯上分别捏出一到十二个褶子,对应着一年的十二个月,掀锅后,从灯里所蓄的蒸汽水推断月份的旱涝,预测年景。人在三年守孝期间,没有蒸灯的权利,但可以点灯。乡邻们用笼布包三个五个面灯送去,说给孩子点个灯吧。主人答谢。不在于几个面灯的价值,在于人家能想到自己,与自己共同怀念老人。人缘好的能收到数十上百盏面灯。
3,三年春节不贴门对子(春联)。过春节时,不贴门对子不听响。从门前过路的人一见便知这家有变故,也会为之叹惋,念一声:这家子老的去世了。到第三个春节可以贴黄色或蓝色门对子。亲属的门对子也有讲究,哥哥嫂子死,弟为幼,为长者执礼,大爷大娘死,其父为幼,自己父母健在也当执父母礼。弟弟弟妹死,兄为长,叔叔婶子死,若父母健在,其父为长,均可贴红色门对子。有时堂兄弟之间处理不当,也会反目。
4,三年没有好时运。说父母去世三年内做事不顺利,凡事要格外谨慎,不冒险,不经营大生意,不与人斗恶。这大概是因为心情极度悲伤,情绪不稳,做事易出差错。有时孝子与人斗恶,人们便用“三年没有好时运”相劝,孝子很容易接受,斗恶的对方也会谦让。

为何父死二年半母死孝三年父母离世后服丧期各有不同

古代母亲死了守孝多长时间?每个时期有变化吗?

精确的说是二十七个月,跨越三年,所以称三年之孝,依据是“人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父母之丧一直没变,每个时期都一样,如果说有不一样的地方是还没普及的时候
三年之丧出自商,周灭商后也接受了这个制度,但是春秋间还有大批诸侯不当回事,也没有什么人出来指责,说明那时还没有成为普遍风气。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专门讲到了这个问题
另外,个人变化就是皇帝了,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只要服丧二十七天,方便接受权力稳定政权。这就是所谓的“以日易月”,出自汉文帝的遗诏,后世帝王因循不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keji/53694.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籍贯到底应该怎么填「籍贯到底该怎么填现在籍贯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下一篇:父亲节8月8日 还是6月21「6月21日是美国父亲节中国父亲节为8月8日可惜没人在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