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知道为什么父亲越来越沉默「人到中年才知道为什么父亲越来越沉默」
然而什么是天命呢
二十多岁,你还是一个年轻的父亲,看着刚刚出生的宝宝和身边的妻子,你暗自下着决心要给她们一个幸福的家;三十多岁,你事业刚刚有起步,却要天天被房贷车贷催的不可开交,你老婆嫌弃你没本事,连给孩子上好一点的培训班的钱都没有;四十多岁,你好不容易在一家公司有所成就,老板还有点欣赏你,然而,公司遭遇了经济危机,被迫需要裁员,老板看着手下的员工,年轻员工工资低,利用价值大,不想裁,你知道,你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在这里留下来;五十多岁,你心想你应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50知天命“。
然而什么是天命呢
二十多岁,你还是一个年轻的父亲,看着刚刚出生的宝宝和身边的妻子,你暗自下着决心要给她们一个幸福的家;三十多岁,你事业刚刚有起步,却要天天被房贷车贷催的不可开交,你老婆嫌弃你没本事,连给孩子上好一点的培训班的钱都没有;四十多岁,你好不容易在一家公司有所成就,老板还有点欣赏你,然而,公司遭遇了经济危机,被迫需要裁员,老板看着手下的员工,年轻员工工资低,利用价值大,不想裁,你知道,你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在这里留下来;五十多岁,你心想你应该快能休息了吧,然而,儿子快要结婚了,需要买房买车,你看着手里给自己留的养老钱陷入了沉思,最终,你将你的积蓄都给儿子买了房和车,你也知道,你还不能休息。
你也体会到了做父亲的不易,你想要感叹,却不知道说些什么。
想到这,我怀念起了和父亲的点点滴滴。
记得当年我才刚满15岁,刚踏进高中的大门不久,父亲就狠心把我送进了部队,尽管那时的我已经暴露了傲气的性格,但在他送我走的头一天,我还是哭泣着跪着求他和妈妈明天去送送我,父亲沉默无语。第2天妈妈去了,而他没有去,也是从那时开始我们的关系变得疏远,忘记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只记得那段时间跟父亲的关系变得很僵。平时基本一个月才会打一次电话,就算说话也不会说很久,后来退役以后每年回家过年时也是仅仅会寒暄几句,我父亲也没什么多的话跟我说,记忆里,他总是那么喜欢抽烟,他可以蹲在一出田坎那里一直待很久,有时候一蹲就是一下午,我一直都很不能理解,认为他根本就不爱我。
然而,直到我当了父亲后,我才发现,原来生活的担子那么重,有一次,老婆不小心遭遇了车祸,因为父母在外面太远了不能照顾到,于是我请假来照顾他,之后的一个月,她在慢慢恢复, 然而这个月的房贷车贷还是照样出来,而我却没有一分钱收入,此时我知道了我不能停下,于是在妻子快好的时候我又去上班了。
有一次,我以前的一个老同学来我的城市出差,这个老同学以前在我们班可是出了名的调皮,成绩也是一塌糊涂,还喜欢调戏女同学,见面后,我们互相调侃对方。然而当说到我们的境况时,他说我开了两家公司,收入也还算不错,还把父母都接到身边来生活,因此过的挺不错。他又聊到我,我只能尴尬一笑,说道还好还好。
最近一直在寻找有关父亲的记忆,虽然与父亲相处得很少,但我发现其实他是爱我的。从我4岁开始他省吃俭用,让我学舞蹈,学乐器(培养女孩子艺术修养) 学围棋(冷静的思维能力) 学书法(写好一手字就像自己的一张脸,字如其人) 学画画(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
成长的路上,有关父亲的点滴,需要用心的去感受,感受那份沉默的父爱。
大多数的父亲为何总是沉默寡言的?
首先从家庭来说,一般情况下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承担着家里的经济责任。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忙工作赚钱。所以从实际角度来说陪伴家庭和孩子的时间较少,在这因为承担着经济压力和家庭责任。导致其本身担负的责任较大。在有压力的时候,一般人总会显得有些沉默寡言。
其次,父亲相对于母亲来说,比较不善于用言语表达感情。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行动来表达感情。在家里假如遇到什么问题,母亲通常会跟孩子聊很多。而父亲则通常会通过行动去帮助解决问题。 记得朱自清的背影里,父亲给朱自清的印象。就是一种沉默无言的爱。虽然不善于表达,但只要仔细的去感受。总能够感觉得到父亲无所不在的爱。
再者通常情况下家庭分工不同,一般家庭父母所扮演的角色通常是严父慈母。按照老话说的就是总有一个人要唱黑脸,一个人唱白脸。通常情况下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形象,是符合一个严厉父亲的形象。可以试想一下,假如父亲平时总是喋喋不休,那就很难和一个严厉的父亲的形象联系到一块儿。在一个家庭中,当孩子犯了错误。经常能够看到的就是父亲对孩子的错误加以批评指正,甚至是教训动手。而母亲,则会在父亲严厉的批评之后。对孩子加以宽慰。
最后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孩子本身。更愿意同母亲交流。因为孩子一般来说,跟母亲接触的会比较多一些。在与母亲进行较长时间的交流之后,可能与父亲之间的交流自然就会变少一些。而一般情况来说,与孩子主动交流的通常是母亲,而不会是父亲。经过慢慢的发展,可能会导致父亲与孩子交流越来越少。
为什么父亲总是不善言辞,父爱总是很沉默呢
最开始从文字中感受父亲是来自小学的课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可那时大约年纪太小了,并不能体会为什么只是一篇描写父亲去买桔子的文章,却让语文老师红了眼眶。
年少的时候总是不识愁滋味,像朱自清先生在文中写的,总觉得自己可是太聪明了,自己已经二十来岁的人犯不着父亲再叮嘱相送,更没必要挪着笨重的身体,爬上高高的月台再翻过栏杆就为了买几个桔子给自己路上吃。
直到很多很多年以后,自己踏上了外出打工的步伐,和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父亲和孩子一样,临走前,母亲总是不断叮嘱万事小心,自己要多注意自己,而父亲则总是不善言辞,眼里有千言万语,最后只是默默把家里吃的喝的给你备齐让你带走,说一句路上小心。
当你从后视镜里,看见父亲转身回屋越来越远的背影的时候,才发现那一刻你也在流泪。他的背影也会越来越佝偻蹒跚,终有一天他的背影也会消散在人海,你模糊的双眼再也不会出现他的背影。
作为上个世纪90年代出生的农村人,那时候是真的穷,在还没有记忆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了。在没有父母的幼儿期慢慢长大后,有记忆第一次去父母打工的地方过暑假的时候,看着眼前陌生的父母,无论他们怎么哄都不开不了口叫爸爸。
明明是还不太能记事的年纪,可不知道为什么至今我仍然记得父亲那时候难过失望的眼神,也许是那个眼神难受得令还幼小的我也难受,就像朱自清先生看着父亲的背影也莫名流了泪。
我更不知道的是那一次没能叫出口的爸爸竟然让他在我转身跑出去玩的时候红了眼眶,这是多年后母亲在一次无意间闲谈时说起的。那是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仅仅是父亲这个称呼都能叫人掉眼泪。
从那以后,每次考得好爸爸总会悄悄买其他同龄人羡慕的玩具文具,从大娃娃到手摇削笔刀还有BB机,更有夸张的是,寒暑假去父母身边没有小朋友一起玩耍,他竟然用钱收买人陪我玩。
偏偏小时候还觉得自己魅力无边,臭屁得不行。
长大后才知道,父亲就像一个沉默的影子,在我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保驾护航。
我的父亲没有专门的本子记录做工日志,他有的是一张张或远或近,或轻或重的送货单,那些小时候看不懂,小时候习以为常的单据。没有人专门给他记录,甚至他自己也未曾想过要留下,他从未留下一字半言记录他的人生。
他就跟中国的大多数父亲一样,他沉默着,我们这些儿女也沉默着,习惯着,他们的一生都是这样沉默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