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由的剪纸「随心所欲地剪纸吧像开始时那样」
为展现各城市的非遗魅力,以艺兴城,以城弘艺,日前,中国手艺网开启了“文旅中国·百城百艺”专题推介征集活动。
本文作者从2018年开始,踏上了一条寻找民间艺术之旅。行程跨越河南、山西、陕西的许多县城和村庄,涉及剪纸、刺绣、泥塑、面塑、皮影等多个非遗项目。作者在寻访手艺人,记录民艺之美的同时,也重温了中国人特有的乡土记忆,完成了一次自我追溯。
我们到安塞的2018年,距离李秀芳老师去世刚一年半,深为遗憾。
作为上世纪最出色的剪纸艺术家之一,她的身上留下了许多耀
编者按:
为展现各城市的非遗魅力,以艺兴城,以城弘艺,日前,中国手艺网开启了“文旅中国·百城百艺”专题推介征集活动。
本文作者从2018年开始,踏上了一条寻找民间艺术之旅。行程跨越河南、山西、陕西的许多县城和村庄,涉及剪纸、刺绣、泥塑、面塑、皮影等多个非遗项目。作者在寻访手艺人,记录民艺之美的同时,也重温了中国人特有的乡土记忆,完成了一次自我追溯。
我们到安塞的2018年,距离李秀芳老师去世刚一年半,深为遗憾。
作为上世纪最出色的剪纸艺术家之一,她的身上留下了许多耀眼的光环:第一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安塞民间美术家协会主席、民间美术大师、第一个走出国门的民间艺人······
小村里的外国人(中间左侧为李秀芳)
除了诸多荣誉,她还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安塞腰鼓》《老鼠嫁女》《猫》《群鸡图》《百龙图》······其中一部分,被各大美术馆、文化馆和个人收藏,一部分和她的刺绣枕顶、绣花鞋以及各类获奖证书一起,陈列在儿子家十多平米的客厅里,以源源不断的复制形式,继续造福着子孙后代。
牛(复制)
鸡啄食(复制)
无题(复制)
无题(复制)
她心到手到,能随心所欲地把眼见的生活题材转变为剪纸语言,既保留传统的造型元素,又强调线条的优美细腻,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安塞文化馆前馆长、“安塞民间美术领路人”陈山桥老师曾评价她是“安塞老一代艺人里创作能力最强的剪纸能手”。很可惜,她的后代并没能传承下来。
斗鸡(复制)
猫(复制)
兔(复制)
但在县文化馆举办的剪纸学习班里,她把自己对剪纸的构思、造型和手法倾囊相授,为安塞剪纸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创作型选手”。
1988年,22岁的余泽玲和34岁的侯雪昭,同时报名参加了文化馆的学习班,遇到了一心想把所有技艺传给后辈的李秀芳老师。两个人都是从小就跟着家人铰窗花,打下了深厚的功底。在李秀芳的指导下,她们从剪纸爱好者升级为专业的剪纸艺人。用侯雪昭的话说,正式“出道”了。
此后,她们开始以剪纸谋生,并陆续在县级和省级剪纸比赛中获奖。
6年后,侯雪昭出了国,代表中国民间艺术家出访奥地利;2005年,又应邀去泰国访问演出。2008年,余泽玲为北京奥运会创作的巨幅作品《全民健身迎奥运》长卷,被国家体育总局收藏。
这些年,她们持续不断地创作、获奖、表演、展出,先后获评省工艺美术大师、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继李秀芳之后,成为安塞剪纸新的领军人物。
其实在见到她们之前,我们并不了解她们三人的这层关系,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我们先后走进了她们的工作室。
余泽玲老师(中)
余老师的工作室在一个敞亮的楼房里,进门就能看到满墙的剪纸、农民画作品和一些活动中的留影。这是一个创作者用时间换回的累累勋章。她的剪纸题材很广泛,黄土风情、陕北民歌、十二生肖、红色革命、传统吉祥纹样等多个系列,都是日常生活所见和耳熟能详的题材,民俗风情浓郁。
风格上,较之传统剪纸的简洁概括,要更为细腻,内容更加丰富,装饰性也更强。尤其注重对人物表情神态的处理,有些个性化的刻画,令人莞尔。
想亲亲
看妹妹
坐帐(新婚夜)/ 余泽玲工作室供图
掐蒜苔/ 余泽玲工作室供图
五哥放羊/ 余泽玲工作室供图
掰玉米/ 余泽玲工作室供图
打谷子/ 余泽玲工作室供图
这些创新的剪纸,既保留了传统的造型语言,题材上也更贴近生活,是很好的尝试。
但在这些作品之外,也夹杂着像《百鸟朝凤》《马到成功》等一些脱离了传统民间造型法则,变抽象为具象,变夸张变形为写实准确,明显美术化、现代化了的作品,相比之下,失了很多生气。
侯雪昭和老伴陈丕亮
真武洞马家沟村的侯老师家,古朴的砖窑、土炕和贴着传统窗花的木格窗户,把我们带到了原生态的陕北生活之中。工作台上那些装裱入框和装订成册的剪纸工艺品又把我们拉回了现实。
十二生肖、马上封猴(侯)、陕北风情和吉祥团花等一些半传统半现代的剪纸商品,虽然也工巧美观,但绝不像是这个方音浓厚,已过花甲之年的陕北大娘真正的艺术水平。
在我们的请求下,侯老师翻箱倒柜地找出了早年剪下的一些作品,着实让我们大为惊艳。她很好地继承了安塞传统剪纸的造型风格,又兼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她的作品就和她的人一样,细腻柔和,端正大方,有一种恰到好处的让人舒适的美。
毛猴抽烟
左:蝴蝶 右:石榴
猴子挑鱼
她好像很喜欢也很擅长折剪和对剪,元素在多重组合中,竟呈现出音乐般的节奏和律动感。不知道这和老伴陈丕亮打了多年腰鼓有没有关系。哪怕是她随手剪下的边角料,都极具巧思,让我们爱不释手。
群鼠开会
抓髻娃娃
对猴
大树底下好乘凉
她们无疑是安塞剪纸队伍中,深谙民间造型法则,最具传统文化功底的,只是在强势的现代审美话语权和单一的市场选择面前,有所妥协或是失去了方向。但就我后面在其他地区的考察而言,延安的剪纸在传统语汇的保留上已经是最为乐观的了。
如何权衡传统与现代,艺术性和商品性之间的关系,可能早在李秀芳老师时期,就是摆在面前的问题。在她儿子家的展柜里,我们看到了一组金陵十二钗人物和二十四孝的作品,和今天满大街的剪纸商品一样,已经全然美术化了。
由衷地希望我们的社会更加包容多元,给民间艺术以空间,能欣赏原生态的美。
也愿每位剪纸人都能由心而发,随心所欲地创作,像开始时那样,找到独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文字:特约撰稿 吴怡
图片:吴怡、李赞
编辑:知乐
审校:沐白
手艺人的半亩荷塘
安塞剪纸的“黄金时代”
红色延安的另一种色彩
民间艺术作文600字(剪纸)
记得小时候,我常常看着奶奶剪纸花。一张大红纸,折几折,然后用大剪刀“喀嚓,喀嚓”那么一剪,打开来就是一张很漂亮的纸花了。奶奶说这很容易,大可以随心所欲地剪,但我却不明白其间的奥妙。如今,奶奶年岁大了,不常剪了,然而,我却从老师那儿学来了剪纸花的技巧,也可以像奶奶那样“随心所欲”地剪了。当年的困惑也迎刃而解。其实,当你折好纸,拿起剪刀,并不需要费尽心机去设计图样,随随便便在这儿剪个口儿,在那儿挖个洞,或者把边缘剪成波浪状……直到你把它打开,你便会欣喜地发现,在你手下也许会不知不觉产生奇迹。
生活就像一朵纸花,一朵尚未完成的纸花。不要你刻意地装饰,只须你“随心所欲”尽情挥洒,留下生命中不悔的印迹,那么,当你打开它时,也许真的是一个奇迹!
评析:这篇400字的短文,小巧别致,耐人寻味。作者由小时看奶奶剪纸花不解其妙,写到大了跟老师学得剪纸技巧而顿悟其妙,给读者一种欣赏民间艺术的享受,文章精妙处在于作者能由剪纸联想到“生活就像一朵纸花”,而每个人都是工艺巧匠,只要不刻意装饰,只须随心所欲地挥洒,便可以创造出生活的奇迹。这种看似孩子式的“狂言”却包含着一种可贵的精神,这就是无拘无束的创造精神,一种无悔的追求精神。
生活的“底蕴”往往寓于普通的小事之中,常常与平凡为伴,就像金子蕴藏在黄沙里,白玉蕴藏在山石中。因此,要想发现它,还必须做到:第一,陶冶思想情操,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磨炼自己的悟性,这是发现生活“底蕴”的根本和基石。第二,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细心看,用心听,虚心问,潜心思,全心感。同学们,只有当你投身于生活激流之中时,生活“底蕴”的泉水才会汩汩涌到你的笔端;
每当我看见剪纸艺术家在一张纸上飞快地挥舞着剪刀创作栩栩如生的作品时,我不禁赞叹不已。但是,艺术家们得心应手的剪纸技术,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工序繁杂,技术难度大的事情。
“今天,我们要完成一幅剪纸作品。”老师说道,我顿时一愣,高难度的剪纸,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完成,岂不是比登天还难?
可是我的想法却大错特错了,在老师的诀窍讲解和示范剪纸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完成一幅剪纸竟然也是易如反掌之事。大部分剪纸是轴对称的,只需要简简单单在用剪刀“飞舞”四分之一甚至八分之一个图案便能整整齐齐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不能纸上谈兵。我急不可耐地开始“行动”了。我先在纸上勾勒出半个蝴蝶,然后再用剪刀小心翼翼地赋予它“生命”。可是这只蝴蝶仍然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点活力。
我决定在它的翅膀上加以点缀。我在蝴蝶翅膀边缘剪了一条花纹。不料,我在剪的时候,一不小心边缘剪破了,留下了一道刺眼的“伤疤”,我便用一点胶带帮它“疗伤”。尽管如此,那道“疤痕”仍然清晰可见。我更仔细地为蝴蝶“化妆”。
很快“装扮一新”充满活力地蝴蝶在我的眼前“亮相”。看!美丽精致的花边,仿佛给蝴蝶穿上了一件新衣。一颗颗如明珠般的圆点,仿佛给蝴蝶戴上了一件件靓丽的首饰,在空中翩翩起舞。
通过这次剪纸的经历,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尝试,你认为很难的事情,在只要你尝试,掌握技巧,也许会变得很简单。
剪纸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这些色彩缤纷.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剪纸深受我的喜爱!中国剪纸艺术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剪纸艺术以剪刀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
过年了,民俗又火了:扭秧歌,挂花灯,贴窗花……在诸多民间艺术中,民间剪纸可算是最易让人接受的一张“喜庆贴”了。每每看到那一张张剪纸点缀、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对剪纸的那份爱又涌上了心头……
我喜欢上剪纸,最早还得从美术熏陶说起。记得从四、五岁开始,多才多艺的爸爸经常给我画小动物,寥寥几笔就能将各种小动物勾画得活灵活现,那时,爸爸在我心目中真是棒极了。后来,爸妈由于工作忙,将我送到奶奶那儿。奶奶有一双巧手,常常是随便几剪子就能将一张纸铰出不同的花样来,那泛黄的纸,失去光泽的剪刀,精致的图案,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许从那时起,我就被艺术的魅力所征服,也许正是这种家庭氛围,使我对美术有了最初的朦胧的认识。
在我上高中时,偶然的一次机会,美院的朋友送给我两本关于剪纸的书。我被书里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通过这两本书,我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剪纸,它那巧夺天工的表现手法彻底折服了我,于是我成了不折不扣的剪纸Fans。
因为我有美术基础,学起剪纸来就如鱼得水。不过剪纸是个细致活儿,心急的人做不来,往往一件作品马上就要完工了,却因为一不小心剪断了一根线条而功败垂成,让人惋惜不已。所以要说起来,这剪纸还能修身养性呢。只有用心去体会其中的奥妙,才能使作品顺乎自然,质朴清新,拙中见巧,粗犷处大刀阔斧,细微处行云流水。
对我来说,剪纸是一种享受。双眼盯着花样,一剪一剪,像是用剪刀剪出心里的话儿,那剪刀铰纸时发出的轻微的声音像美妙的音乐,在这美妙的音乐里,可爱的动物“活”了,美丽的花“开”了……以前好动的我总坐不住,自从喜欢上剪纸后,竟然可以头也不抬地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朋友说我有点儿“痴”了。
时间长了,家里人也受了我的影响。有一次,一件作品才完成一半,我放下忙别的事去了。回来后发现不知谁动了剪纸,而且将作品弄得不成样了。逼问小妹,小妹不招,妈妈倒招了,她说她试着刻了刻细微处,没想到没有掌握好轻重,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尽管心疼自己的作品被损,但看到家人也被剪纸感染,心中却充满了喜悦。
我非常喜欢一首赞美剪纸的诗:蔡候造纸蔚丹竹/巧女择来绘锦图/天地风光皆展现/人间姿态尽留足/刻刀有韵勤裁入/画笔凝神细剪出/撒下仙花一朵朵/彩云飞向万家屋。我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爱这个世界,你只要热爱生活,生活总会是美好的。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剪了不少作品,主要有《踏雪寻梅》、《晴雯补裘》、《孔雀女》、《猴子捞月》、《庆十?一》、《十二生肖》、《菊》、《鹤》、《捐赠》、《秋天的童话》等,这些作品,有的被朋友要去了,有的又让我送了同事,留在手中的很少了。眼下,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要来到了,在这钻石昂贵的年代,我们不妨送朋友一幅精美的剪纸,看是不是一样可以珍藏到地老天荒……
怎样剪纸?
要学好剪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学会并理解刀法。剪纸的刀法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种:
1.正刀。写字从学正楷开始,写起来横平竖直,每一笔都要循规蹈距,不能自由发挥。剪纸像写字一样,开始也要先学正刀,剪起来也必须处处讲规矩,方是方,圆是圆,尖是尖,曲是曲,也必须循规蹈距地去剪。
2.硬刀。在写魏体字时,要掌握好方笔,写出的字斩钉截铁、古朴厚重、刚健有力。剪纸的硬刀剪刻时腕掌之间有相当力度,剪起来爽快利索,线条也刚劲挺拔。
3.绵刀。是指适宜表现柔软细长形象的刀法。但并不是软弱无力,它像书法中写篆书一样,柔中含刚,舒曼流畅。
4.醉刀。书法中草书最灵活、最能体现书者感情,其速度时快时慢,一气呵成。剪纸中的醉刀就是不用稿子,由作者脱手操作,时快时慢,随心所欲表现出来的刀痕。它就像草书一样富有节奏感,具有很大的艺术魅力。
了解上面的四种刀法以后,就应常练习。我们只要注意一下剪纸图案,不管多复杂都是由线和面组成,而线和面又是由直线、弧线、迂回线三种线条变化而成。所以,同学们必须要进行上面三种线条的剪刻练习。
简单的练习方法是:在对折的纸上画上三种不同线条的图样,当然,也可以自己设计纹样。练习剪纸时,右手握剪,左手一定要配合好。而刻纸时要注意执刀的方法。如果练习在蜡盘上厚刻,就该先用大头针穿透层纸并把它固定在蜡盘上,然后手像执毛笔一样,刀刃向里沿图案的线条,由左向右,刻刀由上至下垂直插刻并同时用力顺势推进。而薄刻几张纸就不一定用蜡盘,可以在马粪纸、卡纸上进行。执刀要像拿铅笔一样从前至后、从左至右拖刻。
对这三种线条剪刻练习一定要反复地用剪刀、刻刀交错实践,使自己的手腕灵活自如。这样,才能为今后创作剪纸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