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经常责骂抱怨孩子会有什么下场「和解|常常因为小事责骂孩子的父母都在想些什么」
父母因为一些小事指责孩子,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机制?
刘祥宇:其实
央视网消息(记者/阚纯裕 剪辑/豆瑞华)考砸被骂,磨蹭被骂,不叠被子都被骂,家长责怪孩子的时候都在想什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心理学科普作者刘祥宇分析,责怪是期望值没有被满足的反应。“父母会站在自己的维度或以自己曾经的状态为基调来要求孩子。父母在指责孩子的时候,也可能在指责自己,他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教育好孩子,为什么没有把孩子生得更聪明、更好看,或者是更优秀,在他们对孩子的责怪里,或许也包含了他们对自己的无法掌控的挫败感。”
父母因为一些小事指责孩子,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机制?
刘祥宇:其实这种责怪的背后是期望值没有被满足的反应。一般情况下,当家长责怪孩子的时候,他的含义是你本应该做到什么,但是却没有做到。
父母为什么会忍不住这样做?我能想到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父母站在自己的维度上要求孩子。比如一位父亲教孩子做数学应用题,在孩子还没有学过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非让他用这种方式解题。这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衡量孩子,他会觉得这么简单,但孩子不会,他就会去指责。
第二种情况,父母以自己曾经的状态为基调来要求孩子。这种情况常见于高学历父母,他在自己过去的生活工作中都是佼佼者,所以他会以自己当初的水平来要求孩子,产生这样一种心理:我能考第一,你为什么不能?
实际上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父母在指责孩子的时候,也可能在指责自己,他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教育好孩子,或者说为什么没有把孩子生得更聪明、更好看,或者是更优秀,在他们对孩子的责怪里,或许也包含了他们对自己的无法掌控的那种挫败感。
如何与原生家庭和解?
刘祥宇:最近几年大家经常探讨原生家庭的问题,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在网络上有时会呈现出剑拔弩张、非常对立的状态,其实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事实上我们在家庭当中的互动模式,既不是完全由父母决定的,也不是完全由孩子决定的。人与人的关系其实是互动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假如你有一个姐妹或者兄弟的话,你们所拥有的是同一对父母,但是你们之间的关系却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不同的互动方式造成的,跟你的特质有关,也跟父母的特质有关。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多的应该是双方一起去付出努力,作出协调。
能够建立起孩子跟父母之间桥梁的是什么?是共情。当我们能明白父母的某一些情绪有不可控的部分,这就是理解父母的一个环节。作为父母,如果他也能意识到自己将不太好的影响施加到了孩子身上,这又是他向下去理解孩子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两个环节能同时存在,我们和父母能共同做出一些努力的话,我相信原生家庭的矛盾可以获得很好的弥合,亲子关系也可以获得更高层次的提升,从而促成彼此的和解。
经常责骂孩子,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什么影响?
很多的父母都喜欢因为一点点小事对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的责骂孩子,其实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不仅仅会给孩子造成情绪的伤害,而且还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孩子会变得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被父母责骂,时间一长,孩子见到父母就会立刻产生恐惧心理,继而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得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二、孩子可能会变得自闭
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自闭症,自闭症,还让孩子很孤独,孩子会把一个人呆在一个屋里,喜欢一个人呆在一个地方,不喜欢人多的地方,因为人多的地方,他就是很不喜欢。
三、厌恶“父母”
经常骂孩子的话,是一种过激的行为,会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还有可能对父母产生厌恶,并不是棒棍底下出孝子这种说法。
四、产生逆反心理
长期被父母否则和责骂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心理的影响。这让孩子不敢抗拒,在内心聚集着愤怒,随着时间的推移,逆反心理会逐渐加剧。
五、自卑、自我否定
经常责骂孩子,孩子会变得内向、自卑、小心翼翼像一个受惊的兔子,时间一长,还会开始自我否定,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其实,作为父母一定要找到方式,对孩子要有耐心,父母应该与孩子多多沟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一样敞开心胸的沟通,多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要多经常和孩子沟通,不要以一种打骂孩子的过激行为,这样只会让孩子对你们产生反感,厌恶,给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为什么有些父母总是一个劲的嘲讽自己孩子?这不如那不是的,有打有骂,没完没了。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