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科技创新 > 正文

纸牛奶盒是什么垃圾「追踪垃圾去哪儿琢磨牛奶纸盒上的标识这些人为何如此较真」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与磨合,上海各地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带着这个疑问,一群人开始调研和观察。学生们走出校园,走上街头,为垃圾分类的预备工作出谋划策,追踪垃圾最后的去向;居民、志愿者、环保机构工作人员以社区为观察点,细数分类工作中的一次次“软件”“硬件”变化调整以及它们对分类行为的影响。
一个个细微的变化给了大家惊喜,一个个“难啃的骨头”激发了大家更深入的思考。垃圾分类工作进入第二年,如何创新管理,解决问题?如何进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与磨合,上海各地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带着这个疑问,一群人开始调研和观察。学生们走出校园,走上街头,为垃圾分类的预备工作出谋划策,追踪垃圾最后的去向;居民、志愿者、环保机构工作人员以社区为观察点,细数分类工作中的一次次“软件”“硬件”变化调整以及它们对分类行为的影响。

一个个细微的变化给了大家惊喜,一个个“难啃的骨头”激发了大家更深入的思考。垃圾分类工作进入第二年,如何创新管理,解决问题?如何进一步夯实垃圾分类理念和做法?

改进标识,让垃圾少走“弯路”

半年时间,回收牛奶纸盒123万个,首尾相接相当于20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是光明乳业公布的2019年下半年上海牛奶纸盒回收绿色大行动的成果。

细心的市民可以发现,如今的光明牛奶纸盒包装和过去略有不同。曾几何时,纸盒上仅印有一个可回收物标识和一个人投放垃圾的图案,一旁的文字内容也只是告知顾客“置入垃圾桶中”。究竟如何正确投放废弃纸盒,并确保它符合回收标准,知道的人并不多,而这种模糊的指示对分类也没有起到辅助作用。

上海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前夕,还在蓬莱路二小就读的顾欣宇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当时,她和另外两名同学组成的“守护绿色小分队”一起做了道算术题。鉴于现在的学生大都有每天喝牛奶或者酸奶的习惯,若一个学生一天购买一盒,一所学校一天可回收的纸盒就达数百个,一周下来就是几千个。“如果这些纸盒都被随意处置,没有以正确的方式得到回收,长此以往将会造成巨大的浪费!”顾欣宇说。

想到这些,他们坐不住了,利用课余时间到大型超市、便利店查看了各个品牌的100多种乳制品,发现包装上几乎都没有把正确的回收分类方法写清楚、标明白。于是,孩子们便用自己的方式行动起来。在学校“蓬莱小镇”特色主题研究活动中,他们大胆立项,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了一本手绘科学书《地球不流浪》。他们在手绘书中呼吁乳制品企业在产品外包装上增加可回收的标识,让垃圾少走“弯路”。在上海市第八次少代会上,他们再次发出倡议。

纸牛奶盒是什么垃圾「追踪垃圾去哪儿琢磨牛奶纸盒上的标识这些人为何如此较真」

纸牛奶盒是什么垃圾「追踪垃圾去哪儿琢磨牛奶纸盒上的标识这些人为何如此较真」

孩子们的呼声很快得到了响应。2019年下半年,光明乳业市场部和法务部通力配合,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指导下,陆续对超过400款乳制品包装盒加印了“可回收物”的图形和文字标识。如今,消费者可以根据包装上的指示,“饮用后请清洁压扁后,投入可回收物容器”,顺利完成投放,促进牛奶纸盒的再生利用。

纸牛奶盒是什么垃圾「追踪垃圾去哪儿琢磨牛奶纸盒上的标识这些人为何如此较真」

此外,光明乳业举办的牛奶纸盒回收绿色大行动,也让许多上海市民体验了一把分类回收换实惠。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者集齐10个任意品牌牛奶纸盒,经工作人员确认符合可回收垃圾标准后,即可参与兑换乳制品。不过,所回收牛奶纸盒需为外形基本完整,无严重破损且已清洗干净的空纸盒包装。如纸盒未清洗干净,将被视为干垃圾,无法进行回收。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办法(试行)》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纸质饮料包装回收提上日程,拟建立动态更新的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者延伸责任履行红黑名单制度,并明确到2025 年,纸质饮料包装资源化利用率应达40%,综合回收率达到60%。

顾欣宇也期待着更多包装盒上的变化。升入初中后,她仍然保留着旧习惯,还是会关注牛奶纸盒上的回收标识。她发现,目前在上海市面上售卖的不同品牌的乳制品纸盒包装上,仍有一些模糊不清的标识和文字。改变的空间仍有许多。

分类之后,垃圾找到归宿了吗

追风少年为何“追”起了垃圾?

来自民办平和学校的双胞胎兄弟杨佳铭、杨佳睿的答案是好奇。自从去年7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后,两兄弟就开启了全面观察模式,在家监督家人垃圾分类是否准确,在小区投放点观察居民们和志愿者、保洁员的配合,在学校观察食堂餐具回收处的分类引导是否到位⋯⋯看着看着,两人脑海中冒出了更多问题:分类后的垃圾到底有没有找到“正确的归宿”?居民对垃圾的去向是否感兴趣、是否了解?

同一时间,另外4位少年徐庄宇、陶俊霖、高致同、高逸凡也产生了相同的疑问。看到这群“热血”男孩对垃圾去向如此好奇,上海绿色光年环保服务中心理事长倪欢提议,为何不自己成立课题组做一次调查?6个人一拍即合,“垃圾分类追踪小队”组建完成。

小队的第一项研究是调查居民对分类垃圾去向的兴趣度。当他们随机采访了所在社区的90位居民后,发现绝大多数人对小区实行垃圾分类之后的新气象表示认可,但和小队成员一样,大家并不清楚分类垃圾之后究竟去了哪里。有的居民说,“我们做好分内事、分好类,相信相关部门会做好余下的工作环节”,还有不少居民表示,“垃圾分类贵在坚持”,如果知道垃圾去该去的地方,对日后每天的分类行为都会是一种鼓励。

纸牛奶盒是什么垃圾「追踪垃圾去哪儿琢磨牛奶纸盒上的标识这些人为何如此较真」

徐庄宇向居民做问卷调查。 受访者供图

纸牛奶盒是什么垃圾「追踪垃圾去哪儿琢磨牛奶纸盒上的标识这些人为何如此较真」

杨佳铭、杨佳睿向居民做问卷调查。 受访者供图

“原来,不管是叔叔、阿姨,还是爷爷、奶奶,甚至是比我们小的弟弟、妹妹,都对垃圾去哪儿充满了好奇。”杨佳铭、杨佳睿说。小队的信心更足了。

而要准确追踪垃圾去向,光靠人力显然难以实现,该怎么做呢?6个少年开始头脑风暴。突然间大家想到,也许可以像平日里了解外卖骑士和网约车师傅的实时位置那样,对投放的垃圾做一个路径追踪。确认了这个想法后,小队成员通过倪欢的帮助,找到了有过垃圾追踪经历的国外专家,并阅读了相关文献。做足功课后,小队兵分几路,对牙线盒、纸盒、旧书包、玉米叶、南瓜等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伪装改造”,错开时间将它们投放进自家小区的分类垃圾桶中。

纸牛奶盒是什么垃圾「追踪垃圾去哪儿琢磨牛奶纸盒上的标识这些人为何如此较真」

陶俊霖投放“伪装改造”后的可回收垃圾。 受访者供图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等待。“没想到,这等待的过程比想象中还难熬。”徐庄宇告诉记者。

平日里,外送餐和网约车的行动路线都会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而这一次追踪垃圾的去向,路线和最终目的地却都是未知的。小队成员们只得一次次耐下心来,等待传回来的定位数据。半年后,调查结果终于尘埃落定。

令他们欣喜的是,最后小队共获得了11个可回收物的完整追踪数据。这些数据好比是垃圾的“自述”,向小队诉说着自己的旅途。数据表明,这些可回收废弃物经历多次辗转,有的耗时几天,有的耗时近一个月,但最终都在长三角地区找到了它们的正确归宿。其中,有两个旧书包最终来到了常州市金坛区的希望小学,纸板、可回收塑料被分别运往相应的回收站,枕头、衣物被运至纺织厂或旧物市场,废铁盒被运至处理厂。综合所有调查结果后,“垃圾分类追踪小队”认真地写了一份报告,自豪地向家长以及身边的同学、老师和邻居展示了自己的成果。

“坦白说,调查的结果让我也很意外。亲眼看到定位数据后,这6个少年对每天的垃圾分类都有了不一样的感受———看似普通的日常举动,原来真能带来大不同。”倪欢说,“期待未来有更多公开的垃圾处理路径,让更多市民带着充足的信心与决心践行垃圾分类。”

扔完垃圾,在旁边拉拉家常

“以前居民总是和我抱怨,垃圾箱房靠着马路,随便一个路人经过都可以扔,经常搞得脏兮兮,让人不想靠近,总是快速扔完垃圾后‘逃’走。现在箱房改造好了,居民看到旁边都很干净,都愿意笃悠悠好好分类,扔完还可以洗洗手。”

“以前走进社区,大家都和我保持着距离,最近这一年多,感觉自己像‘明星’,物业、保洁经理都主动上来打招呼、加微信,还说碰到不确定的问题要向我请教。”

“以前觉得年轻人工作忙,对垃圾分类可能比较抵触,但现在发现是我们误会了。有一次我在社区检查时,看到一个年轻姑娘一边打电话、一边走路,突然对着电话那头说,‘哎呀,箱房要关门了!不和你说了,我先去扔垃圾⋯⋯’她心里其实记挂着这件事情。”

⋯⋯

在上海静安区爱芬环保科技咨询服务中心,长期深入各个街道、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工作人员你一言、我一语,向记者介绍起了上海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后,他们所见证的改变。

纸牛奶盒是什么垃圾「追踪垃圾去哪儿琢磨牛奶纸盒上的标识这些人为何如此较真」

彭浦新村街道改造一新的垃圾箱房。 受访者供图

其中,硬件设施的改善,直接地改变了居民的行为。改造一新的垃圾箱房,明晰而详细的分类引导标识,配合一旁的洗手池和照明设施,在为正确分类保驾护航的同时,照顾到了居民每次扔垃圾时的体验感。

而更可贵的改变在于人心。所有参与垃圾分类的人都在日复一日的实践和相互监督过程中萌发了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共和新路街道,扔完垃圾后,有的居民并不急着离开,反而愿意在一旁和邻居们拉拉家常。有人说,看到垃圾分类后小区环境的改变,感觉生活在这里非常惬意。志愿者们也有类似的感受。在彭浦新村街道,有的志愿者刚上岗时还感到不太习惯,但当看到年轻人主动拍下他们站岗的身影并“晒”到朋友圈后,他们既感动又自豪,觉得自己白天黑夜、风里雨里的付出都值得。

这座城市的认真和负责也在感染着更多人。在一些人员流动性较大的社区,曾有人担心,新近来沪者能否尽快适应分类新时尚。一位居民的分享让大家心里一暖。她说,父母来上海陪她度过产假,一开始自己非常担心二老不会扔垃圾、遇到麻烦。没想到,没过几天,老人就主动宽慰她:不用担心,我们已经会分类了!原来,一看到带着疑惑的新面孔,社区的志愿者和保洁员便立马上前帮忙、指导,两位老人就像是上了一个“垃圾分类速成班”似的,很快就和其他居民一样熟练地进行分类。等离开上海时,二老还表示,要把这个好习惯带回家。

一年多来,这样的暖心事发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上海垃圾分类之路才能越走越稳。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吴越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吴越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keji/54385.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婴儿离开母亲后哭 属于什么心理「妈妈一离开孩子就哭和教育方式性格没有直接关系是它的原因」 下一篇:绍兴口才培训儿童「两个孩子都在上绍兴这个口才培训班为何家长要退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