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科技创新 > 正文

我们为什么要办一个家庭读书会「我们为什么要办一个家庭读书会」

写在前面:我们六个孩子的家庭读书会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一年多了,按每周一次的频率现在应该是第41期。去年年底,CCTV青少部的一个栏目组关注到了我们的读书会,编导希望前来拍摄,不巧因为北京突发疫情,拍摄的事被搁置下来。没想到的是,在这个初春时节,栏目组再次提出了前来拍摄的想法,这令我们读书会的家长和孩子们感到万分荣幸。如今,时间到了六月,节目已经于6月15-17日在央视少儿频道CCTV4顺利播出完毕。这是在早期沟通时候,编导让我简单写一下当初为什么办这个读书会,于是当时就集思广益写下了下面这篇文章

写在前面:我们六个孩子的家庭读书会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一年多了,按每周一次的频率现在应该是第41期。去年年底,CCTV青少部的一个栏目组关注到了我们的读书会,编导希望前来拍摄,不巧因为北京突发疫情,拍摄的事被搁置下来。没想到的是,在这个初春时节,栏目组再次提出了前来拍摄的想法,这令我们读书会的家长和孩子们感到万分荣幸。如今,时间到了六月,节目已经于6月15-17日在央视少儿频道CCTV4顺利播出完毕。这是在早期沟通时候,编导让我简单写一下当初为什么办这个读书会,于是当时就集思广益写下了下面这篇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声明一下,读书会这个想法并不是我们原创的。最初也是看到别的家长组织这种读书会,觉得挺好,就想着我们能不能照着办一个。于是就找了几个有共同想法的家庭碰了一下,一拍即合,孩子们也都没意见,就果断办起来了。当然,这些家长本身都是比较喜欢阅读,至少比较认同读书这件事。家长从事什么职业或者一年能读几本书,这些都不重要。认同阅读这件事不要觉得搞这个读书会是瞎折腾,这个认知前提非常重要。办读书会的初衷其实非常多,这其中掺杂着家长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的各种问题,也寄托着家长们对孩子的诸多期望。现在距离第一期读书会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再回首我们当初为什么要办读书会,简而言之,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主要是跟阅读、人际交流、还有家庭养育和精神成长有关。

首先,是跟阅读这件事有关。

1、在生活中给阅读找一个位置

现在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甚至幼儿园阶段都是非常喜欢阅读的,阅读量普遍都还可以,但是进入了中学以后,由于学业紧张作业增多等原因,阅读量都普遍下降。但是人人都知道,阅读在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非常重要。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而且,就现阶段来说,阅读量少、阅读浅、阅读不系统等问题都暂且不说,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阅读在孩子们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不重要,被放到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孩子们有点时间都想着怎么才能放松,首选刷手机或者玩游戏。我们就希望找到一个形式,让孩子们重新捡起阅读这件事,一步步地去重视阅读。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具有仪式感的东西,让孩子们腾出时间去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形式把阅读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帮助孩子们在生活中给阅读确立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

2、创造阅读氛围

有句被引用过无数次的话——“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应用到我们的读书会上也不例外。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有一种潜在的从众心理。如果有一本书别人看过而自己没看过,就会激发起别人的好奇心,有机会也要找来读一读。每周读一本书,看起来很简单,真正实施起来却能感觉到困难重重。其实道理很简单,每周读书会上每个人都有15分钟左右的分享时间,时间到了总得有话说吧?那怎样才能有话说,得去提前做准备吧?怎样做准备呢,至少得好好看一遍自己选的书吧?因为如果不看书的话,来参加这个读书会绝对是有压力的。当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能侃侃而谈,自己却总是不开口的话,多多少少会觉得有点奇怪。创造一个读书的氛围,促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这是我们建立读书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初衷。

3、让输出倒逼输入

我们的读书会主要鼓励孩子们去积极分享,分享是一种输出训练,要想做得好其实非常不容易。每次15分钟介绍一下你最近看过的一本书,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你的感想分享给大家。这听上去很简单,但是要想在15分钟内把一本书的主要观点说清楚,还要让别人理解,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我们的读书会就想把这种输出训练变成一种日常,即不管你讲得好不好、心里害不害怕、担不担心,反正你每周都要去填满那15分钟。

这种情况下,孩子们首先必须学会的就是不怯场,因为虽然是小范围内对着7-8个人讲,也算是一种小型的公众演讲,也得想办法把它讲清楚。这就涉及到很多能力,比如阅读能力、概括能力、提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掌控能力、应变能力等等。而我们成年人都很清楚,这些能力在未来生活中有多么重要,将来孩子们无论是当众作报告、参加面试,还是自我推荐等都用得上。

所以读书会就希望孩子们能在这个不自觉的训练过程中熟能生巧。虽然我们的读书会坚持办到现在一年了,孩子们在输出方面的进步并没有特别理想,但还是有进步的,而且还可以继续进步。这就是输出倒逼输入,通过这种目标推动着孩子们去认真看书,积极思考,清楚表达。分享者既需要对所讲主题有一个整体认知,不然讲着讲着就不知道讲哪儿去了;还需要对细节有充分的了解,不然听众一提问题就不知所措;然后他还得想办法讲得有趣,不然大家不爱听都跑神的话,效果就不好,演讲的人也很受挫。

如此一来,读书会就会给孩子一个动力去更好地阅读。

4、从阅读出发去触及更广阔的世界

读书会的核心内容是阅读和分享,伴随这个核心内容,我们也尝试开发更多阅读形式,比如主题阅读,即一段时间内只读一个主题的书,然后大家都围绕这个主题来进行分享。我们尝试做过“敦煌”主题,感觉非常不错。一轮读下来,我们从对敦煌的一无所知,到后来知道一星半点,再到后来去看展览的时候能跟专业人士就某个话题进行交流,有了主题阅读加持后的孩子们就会表现得非常不一样。所以近期筹划了几个主题,比如名人传记、了解人的大脑、诗歌主题、戏剧主题等等,大家都很期待。

除了主题阅读,还有外出游学。比如读了几个星期关于敦煌的书之后,我们就组织孩子们去敦煌画院实地参观,让那里的工作人员给孩子们介绍每一幅壁画背后的故事、所处的朝代、绘画的技巧等,相当于里外结合让孩子们对敦煌这个话题有更深入地了解。基于敦煌这个主题,我们会生发出对相关领域的关注,例如丝绸之路的历史、中亚西亚的地理、国外的东方学研究等等,对建构孩子们这种综合理解能力特别有帮助。

再比如说我们做了一个走读北京的活动,其实就是把孩子们拉出去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城市,我们先在读书会上跟大家聊中轴线的历史和规制,然后再分南线和北线实地走一遍中轴线,去看天安门、皇城根和钟鼓楼等中轴线上的建筑,这样一来就会对北京城的设计讲究对称的特点有非常直观的认识。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知道,只要保持好奇心,就能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还以读书会为单位去组织观赏一些演出,比如说去看表现丝绸之路题材的舞剧《五星出东方》,还比如我们读了几期莎士比亚的剧作后会去看一场专门讲述莎士比亚生平的小剧场戏剧《你好威廉》,等等。所有上述活动,都是通过读书会把读书和现实中的具体生活链接起来,希望通过这种多样化的设计让孩子们的学习、阅历、精神都得到饱满和丰富。

第二个方面,是跟人际交往有关。

5、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

为什么要办这个读书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们长大以后,特别是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太喜欢跟家长交流。特别是对于那种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稍微正式一点的话题,譬如谈谈人生理想啊世界观什么的,更是几乎不太可能的事。家长们会有一种感觉,好像不太认识自己的孩子,也不清楚他们脑袋里在想什么,有好多话想跟孩子说,却总是苦于找不到机会。这类话题的交流对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既重要又难以实施。

于是,就想着能不能利用读书会这种形式达成曲线交流的效果。这个读书会虽然是以孩子为中心,但是也倡导家长们部分参与,例如制定主题、现场主持或者一起分享读书感想等等,这样一来,家长希望对孩子们说的话,或是希望孩子领会的一些道理,都可以放到读书这个层面上来实现沟通。事实也证明,我们可以在读书会上讨论死亡、探讨人活着的意义,甚至在情人节那天每人读一首爱情诗……家长和孩子之间实现这种深层次的交流,就显得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

6、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交流

孩子和孩子之间,其实也需要机会进行深度交流。平常孩子们之间也会交流,但是由于学校时间安排得比较满,他们之间的交流时间通常比较少,也比较随意。有了读书会,我们就能创造一个机会让孩子们之间有一个更好的精神层面的交流。事实上也确实达到了这部分人的预期效果。我们会发现,孩子和孩子之间表面上看都差不多,但其实差异很大。比如说男生和女生的兴趣点、思维模式、阅读类型,几乎完全不一样。就算男生和男生之间,也非常不同,有的男孩对所有科学原理类的东西都感兴趣,有的男孩就比较喜欢奇思妙想类的故事……读书会就创造出这么一个场域,让他们之间互相交流和碰撞,真切感受到人和人其实是非常不一样的。了解这种不一样,尊重这种多样性,就会有包容性,这也是它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7、创造友好关爱的生活氛围

我们的读书会,除了以读书分享为主以外,也是努力创造一种生活的形式感,创造一种友好关爱的生活氛围。比如过生日,一般小朋友都会过生日,但是自打有读书会以后我们每个小朋友的生日都是在读书会上过的,这就意味着过生日那天除了吃蛋糕还要读书分享,这样的生日会就显得更有意义。而且孩子们之间最常送的生日礼物就是图书,因为彼此之间都非常了解对方爱看什么样的图书,送的书都能送到对方心坎上。

除了生日,其他任何值得庆祝的小事,比如考完试要开始放假了,某人获取某个证书了等等,我们把这些小小瞬间都跟读书会捆绑在一起,让读书会跟孩子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时候就会发现,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比如说以前过生日可能就是关起门来自己父母给自己过,但是现在有更多家庭都会关注你祝福你,你所得到的幸福感也会加倍。这样一来,几个家庭的联系无形中也比以前紧密多了。在这种良性氛围之下,孩子的成长就不太容易出问题。

第三个方面是跟精神成长有关。

8、实践集体养育

西方有句话说得好,“养育孩子需要依靠一个村庄的力量”。

我们也坚信这个道理,教育孩子需要更多家庭之外的力量。过去我们有村庄,但现在的家庭模式都是核心家庭,一家几口顶多加上少数老人,这种家庭教育模式基本就比较封闭,跟别的家庭之间的交流互动和碰撞都比较少。

我们的读书会以家庭为场地,轮流举办定期交流,能够让孩子们有机会进到别人家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别人的家庭环境、父母特点、家庭氛围等等,知道世界上除了自己的家,还有别人不一样的家。再比如说,有的爸爸特别忙,他可能对孩子的参与度就比较低,那么读书会上有一些比较热衷于读书和分享的爸爸定期出场,就可以让别人的爸爸来进行一个补位,能对家庭教育进行有效补充,让孩子有机会去接触不同类型的成年人。再比如有一位爸爸是人力资源行业的,他可以请来很专业的心理导师到读书会上给孩子们做心理测试,玩一些情商小游戏,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内在特点。我是大学老师,我就会想办法把大学课堂里面接触到的一些方法和内容转换成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东西,传达给他们。这种资源的整合,不是某一个单一家庭都能够完成的,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

9、拥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在生活层面,我们的读书会特别希望能够对孩子们那种被安排得满满的程式化的日常生活起到一个有益的补充。

孩子们从早上起床7:00多到学校,快天黑了才能回家。在学校一天七八节课排得非常满,要学很多知识,然后回到家中又要做好几个小时的作业,周一到周五循环往复。周六日稍微睡个懒觉,还得至少拿出一天来写作业,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基本状态就是高负荷的运转。

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一个挑战——他是不是能够应付这种密集的高节奏的生活,能不能在这种被切分得很细的生活中找到生命的意义?这些问题其实很重要,这种生活状态即便放到每一个成年人身上,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那么如果一个小孩他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感,就很容易出问题。

现实情况是,只要不放假,家长基本上没有时间带他们出去旅行,孩子们的生活简单而枯燥,也没太多机会走向社会,去感受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但是,通过读一本书了解一个人一件事,不管这个人是外国的还是中国人,这些事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还是很容易做到的。这也是一种形式的丰富,至少在现阶段是一个折中的比较可行的方法。

你阅读过的书会告诉你某个人和这个人背后的故事,比如苏东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刘慈欣、东野圭吾、许渊冲呢?等等。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扩展自己对人生的认知。所以,我们的读书会其实也是想从这方面去做一个补充,让我们的孩子活得更有目标一些,更有动力一些,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而不是只是每天去上课、做作业、考试,天天盯着排名、升学等等,希望通过阅读让他们知道,人生不止这些。这些读过的书让他们有机会通过一个窗口去看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而对这个人世间抱有更多的想象力。

总而言之,我们的读书会凝结了家长们的一片苦心,最后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谁都不敢保证。现阶段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去完善它,然后边走边看,随时根据孩子们的需要进行调整。要说困难和问题,肯定会一直都存在,就看我们怎么去创造性地解决它。截至目前,还是满意的地方比不满意的地方多。“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让我们跟孩子们一起前行,且行且珍惜。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们为什么要办一个家庭读书会「我们为什么要办一个家庭读书会」

为什么要办读书会?

读书会办了五期,感觉正好到了一个梳理的节点。顺势反思及回顾一下办读书会的初心。

为什么办读书会?心里给出的答案是:喜欢,就是一件心里想做的事。脑子给出的答案是:分享知识。其实这些答案的根源和一个人有关,就是下图这位小美女。她是我的小天使,有她陪伴的日子让我的生命变得充满欣喜与美好。四年前为了能给她更好的陪伴和引领,我意识到我需要大量的育儿知识和科学的方法,于是开始走上学习成长的道路。
学习一旦开始,似乎就根本停不下来,学的越多越觉得不知道的东西太多,越需要学习,像一块扔在大海里的海绵,酣畅淋漓的吸收水份是件享受的事情,而在浩瀚的大海里想要多少水份有多少水份。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想学什么、想什么时候学、想学多深、统统自己可以决定的。于是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家庭系统排列、塔罗、时间管理、身心灵成长……四年来几百场线上线下的课程,累积1000多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初次感到吸饱了,需要挤掉腾出空间来再吸。

此时我也正好定居在江城武汉,一个陌生的城市,在新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王文丽老师和她主办的光谷散时光的读书会,了解到她的梦想和构建理想中的育儿环境的愿景。在这里我和新认识的妈妈们共同分享育儿的理念和经验,短短两个小时一边吸收一边分享,次次有种畅快轻松自在的感觉。
于是我喜欢上了这样的感觉,分享后轻松、愉快、有价值的感觉,一场读书会让那些原本没有生命的知识、教导,经由我变成鲜活的经验传递了出去。

同时读书会满足了一个外地人来到一座新城市想要了解这座城市,想要扎根,想要有一群朋友的真实需求。在一座城市里有一群见证彼此成长,相互陪伴,相互支持,参与彼此生活的一群人,因为一群人而了解并喜欢上一座城,这时才算是扎根了。

办读书会比单纯的参加读书会来的更加酣畅淋漓,作为主持读书会的人,可以看到每一个参与者的思想和理念在空中发散,与其他现场的人的思想碰撞、交汇、融合、迂回…从混沌到渐渐清晰,由迷惑不解到恍然大悟,每一个人带着的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实际案例的分享中答疑解惑,生动而真实。而那一个一个思维点因为不断的交织组成了一个一个的思维体,思维体里有火花也有美景,也有新认知和新观念…而我原有的知识也有一个一个散落的点渐渐伸出脉络,迅速连成一个个树形体系。

所以几场读书会下来,我发现:读书不如聊书,聊书不如读人来的生动、鲜活、有乐趣。读书会是一个以书为媒,链接同频朋友,充满正能量的活动,越参与就会越喜欢它。

办读书会实际可以带来什么好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更清晰的育儿思路和理念,当育儿思路清晰时才可以站在一个相对的高度去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只有如此才可以站在那个陪伴孩子成长、引导孩子成长的位置上,不然能做一个不控制孩子、不过度干预孩子的妈妈就已经很难了,能保持一家人不为育儿问题而言语相争,家庭和谐稳定更不容易。而在一次一次对育儿知识与理论的理解、温习后,这些知识很容易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相结合,适时的解决当下遇见的问题,解决知与行最后一公里的距离,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其次,办读书会是一个知识、认知更新升级的过程,有输入有输出,有整合,知识会循环起来,因为要办读书会,会更有意识去积累知识和经验、学习的效率会提高。再次,不论参加还是办读书会,都可以满足一个人倾诉的欲望和社交的需求。保持心理健康。

当然好处还有很多,不能一一细数,还是希望我们一群人可以走到更远的地方,那个你我单独都无法企及的地方,有更美好的风景,在等我们。欢迎你们加入童府妈妈学社,也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的读书会。

我们为什么要办一个家庭读书会「我们为什么要办一个家庭读书会」

创办读书会的意义是什么?

陈丹青曾经说过,活动不会让不看书的人拿起书来。我也认为,本身经常看书的人,无须参加活动,照样猛看书。那么,创办读书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想,它的价值主要在于,一是榜样的激励作用,读书会的领读人能够长年累月的持续阅读,这本身就是一种正向的激励。试问,有谁能达到他那样的阅读量和阅读热情呢?另外,领读者所展现出的深厚知识积累,也从侧面向大家展现出读书的益处,这也是实实在在的激励。

第二,对书中内容的精华解读,对于不读书的人来说,可以帮助他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并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中。假若他不去听这个精华解读,也就无从了解经典著作中的知识和智慧了。所以,读书会对他而言是直接的价值获取,而且是效率比较高的一种方式。对于经常读书的人来说,则提供或许是相同或许是不同的观点看法,这样形成一种思想的碰撞,利于自己对书中内容的更全面客观的把握。

第三,更容易找到相同爱好的朋友。参加读书会的朋友,一般都是喜欢看书的,或者暂时不喜欢但对其向往的。当你喜欢读书又苦于知音难觅时,加入读书会,可以帮助你认识一大堆兴趣相投的朋友。

四是可以弥补自己的短板。读书会所分享的书籍大多涵盖多个领域,哲学、宗教、心理、文学、艺术、科学、政治、经济、医学等。而一个人所涉猎的范围往往较窄,很可能读书会分享的一本经典著作,你一辈子都不会去看,通过读书会对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能很好的帮助自己进行自我通识教育。

五是可以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塑造家庭的阅读氛围。有些会员是全家人一起参加读书会的,孩子本身比较贪玩,不太可能安下心来读一本书,通过听书听精华解读,再加上父母的一些启发,会使孩子对书籍充满更多的好奇。父母能安心听一本书,也会给孩子树立热爱阅读的榜样,总比看看电视刷刷微信逛个淘宝给孩子带来的好处多吧。

其实,读书会只是相当于一个杠杆,它将撬动的是你长久以来消极和懒惰的生活方式,让你爱上阅读,爱上生活,也爱上自己。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keji/54412.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女朋友让我去见她父母「女友一定让我去见她父母但是总觉得哪里不放心」 下一篇:wifi显示已连接但上不了网的解决方法「WiFi显示已连接但上不了网的解决方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