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欧姆定律」
一、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等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如何理解,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同一导体的电压和电流,不能拿一个导体的电流和另一个导体两端电压相比;
(2)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其中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因为只有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会有电流,不能说导体导体中有了电流才有电压。<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一、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等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如何理解,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同一导体的电压和电流,不能拿一个导体的电流和另一个导体两端电压相比;
(2)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其中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因为只有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会有电流,不能说导体导体中有了电流才有电压。
2.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如何理解,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正常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不变(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和温度有关),不能说,在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
1.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首先归纳得出了欧姆定律;
2.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公式:I=U/R
(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是V,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是A,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是Ω。
如何理解欧姆定律:(1)使用范围:只使用于存电阻电路,不适用于有电动机的电路。
(2)同一性:I=U/R三个量只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中的各个量,三者一一对应。
(3)同时性:三个物理量具有同时性
(4)单位:使用时,使用国际单位,U-V,I-A ,R-Ω
三、伏安法测电阻(电阻、小灯泡灯丝电阻)
1. 实验原理:R=U/I
2.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路的电流;
(2)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滑片要置于阻值最大处)
3. 实物图的连接(注意电表量程的选择及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接入电路)
4.连接电路时的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闭合开关前潜动变阻器滑片要移至阻值最大处)
4.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
5. 多次测量的目的(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多次测量并求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6. 测量小灯泡电阻时,多次测量是为了探究小灯泡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物理是初中生需要学习的重点科目,所以各位初中生在学习时最好可以将所学过的知识全部整理想,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同学。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而物质则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比如桌子这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窗棱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用10-10m做单位来量度。
(2)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初三物理电路的连接方法归纳1、线路简捷、不能出现交叉;
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
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
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节点。
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
初三物理知识点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6年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来的。
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I=U/R ,变形公式有:U=IR , R=U/I
3、欧姆定律使用注意:单位必须统一,电流用A,电压用V,电阻用Ω;不能理解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常规情况下是不变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