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操作系统什么时候普及,国产操作系统的未来在哪里
先来分析分析其他操作系统:
WP系统:微软最早推出针对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可以追溯到1997年的Windows CE 1.0, 2010年,微软正式将Window Mobile更名为 Windows Phone,并发布Windows Phone 7, 此时,像三星、HTC、LG、DELL都推出过该系统的手机,但都没引起关注。只有诺基亚710、800、900还有一定的用户。2012年,微软发布Wi
尽管目前国产操作系统炒得比较火,但我个人看来,现阶段根本不会用第三种非苹果非安卓的操作系统。
先来分析分析其他操作系统:
WP系统:微软最早推出针对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可以追溯到1997年的Windows CE 1.0, 2010年,微软正式将Window Mobile更名为 Windows Phone,并发布Windows Phone 7, 此时,像三星、HTC、LG、DELL都推出过该系统的手机,但都没引起关注。只有诺基亚710、800、900还有一定的用户。2012年,微软发布Windows Phone 8,WP8是WP系统的鼎盛时期,诺基亚推出了Lumia 920、1020、1520等。2015年,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更名为Windows 10 Mobile,这也是WP系统的绝唱,此时微软退出了Lumia 950、950XL,此时结果是整个Windows 10 Mobile的全球份额只剩下不到0.1%。2019年12月正式停止技术支持,至此Windows Phone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虽然号称第3大手机操作系统,而且背后有微软、诺基亚两大金主支持,但它的占有率始终没有超过3%。
Tizen(中文名:泰泽)是三星联合了英特尔公司和Linux开源社区的力量,在Bada和MeeGo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Tizen操作系统。三星能在硬件上能够实现手机主芯片、存储芯片、屏幕、摄像头和传感器等大部分零件的设计和制造,而且像屏幕、存储芯片等器件,三星在行业里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然而,三星也只出过几个、款入门级Z系统手机,而且反响平平。时至今日,Tizen操作系统在智能手机上惨败于安卓和IOS,搭载Tizen操作系统的手机踪迹难觅,三星干脆直接将Tizen系统直接用到自己的智能电视上面了。
960手机安全操作系统发布于2014年1月9日·是由同洲电子潜心研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在京发布。960手机操作系统虽然是同洲发布,但是实际是同洲刚刚收购的全智达公司开发的。这个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2006年被酷派的CDMA智能机使用,后来成为联通沃phone的操作系统TIOS。沃phone之后,全智达被同洲2000多万收购,它的操作系统就成为了960手机操作系统。但是这个系统一发布就成为绝唱,至今,没有一部960OS的手机。
COS操作系统是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与上海联彤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设计研发的基于Android的操作系统。 2014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与上海联彤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联彤)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联合发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COS(ChinaOperatingSystem,COS)。目前也没有应用该系统的手机问世。
2019年8月9日,华为正式发布了鸿蒙系统,该系统最先搭载在华为智慧屏上,对于鸿蒙系统是否会用在手机上,华为的态度也很坚决,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依然优先选择安卓系统。目前华为研制的鸿蒙系统只是勉强够用,和安卓苹果比,还有一定距离。在这一点上,任正非表示:安卓和苹果系统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接受,鸿蒙系统作为一个后来者,要让消费者认同是很艰难的,要想超越安卓和苹果,所需要的时间不会超过300年。目前看来,只要谷歌不禁止华为手机使用安卓系统,华为就不会启用鸿蒙系统,总而言之,鸿蒙系统自始至终都是华为的“备用”系统。就目前而言,现在谈鸿蒙系统还为时过早!
其他的手机操作系统,基本上都是安卓系统的深度定制。
总而言之,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手机操作系统,只有谷歌和苹果,其他手机系统难有作为。
首先,所有非苹果和谷歌的操作系统,都号称苹果的操作系统过于封闭,只支持苹果产品,而谷歌的操作系统又过于开放,恶意软件泛滥。这也正是wp的宣传口号。我们连自身操作系统从哪个方面超越苹果和谷歌都不知道,如何建立操作系统。
其次,谷歌和苹果都有完善的生态系统,包括国产手机对安卓的深度定制。其他的生态系统建立非常困难,能保证基本的应用软件能有就不错了。
再次,难以市场化,我们的自主研发是为了研发而研发,为了自主而自主,根本没有考虑市场需求。研发脱离市场需求,是国家大力支持的自主研发无法市场化的根本原因。
最后,手机操作系统是一项系统化的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浮躁的社会环境,很难让企业及研发人员,静下心来默默无闻地研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几百年后才能看到成果的事业。事实上自从1995年结束的联想集团时任总裁柳传志和时任总工程师倪光南之间柳倪之争,以柳传志“贸工技”战胜倪光南院士的“技工贸”为标志。就已经为今日的联想集团,甚至是整个科技界的困境埋下了伏笔。
我们在此并非否认开发我们自己手机操作系统的意义,只是不要动不动就以自主知识产权和安全作为理由和保护伞,来掩饰我们技术与市场的差距,而应该是站在利于市场竞争和用户需求的角度,以参与竞争的心态去开发我们自己的系统。
国产操作系统
国产操作系统多为以Linux为基础二次开发的操作系统。
2014年4月8日起,美国微软公司停止了对Windows XP SP3操作系统提供服务支持,这引起了社会和广大用户的广泛关注和对信息安全的担忧。而2020年对Windows7服务支持的终止再一次推动了国产系统的发展。工信部对此表示,将继续加大力度,支持Linux的国产操作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相关优势
windowsXP和某些国产LINUX操作系统无论是布局还是操作方式上都所差无几。也就是说,两种系统对用户的实用性差不多。但是由于Windows系统的逐步发展和某些系统的逐步崛起,国产系统的界面分为自己设计的界面和仿Windows10的界面。
在价格方面,近乎所有国产操作系统为免费的。而Windows10的零售价格按版本不同,为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在价格方面,国产操作系统具有优势。
概括国产操作系统的历史?
我所经历的20年国产操作系统研发(本文摘自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玉芳所著《UNIX、Linux与国产操作系统》一文。在过去的20年间,孙教授曾积极地参与UNIX的引进及国产操作系统COSA的开发,他还是红旗Linux发行版本的主要策划者。作为国产操作系统研发历史的见证人之一,孙教授在该文中就我国操作系统的研发历史、经验教训和Linux今后的发展等三大部分作了长达3万多字翔实而精辟的论述。)
我国对UNIX的研究与引进始于1979年。从“六五”计划(1981年)起,国家、中科院和地方政府即围绕UNIX开展了一系列的研发。而自“七五”以来,国家调集人力物力开展了国产系统软件UNIX/POSIX标准的攻关项目。这些研发工作取得了一些技术成果,在某些领域有少许影响,但市场份额不大。虽然在中文本地化方面有较强的主导权和重大技术突破,但对国家基础软件的建立,未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鉴于国家信息安全受到威胁这一根本大局,为了保障网络及信息的安全,为了软件产业以致整个信息产业的利润,为了争取应用软件开发的主动权,为了掌握软件市场的龙头,发展自主的操作系统已是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科研人员和广大用户的共识。
现在的问题在于能不能认真、客观地总结经验特别是不成功的教训,用新思路来探讨自主操作系统发展问题。虽然讲Linux及其所代表的“自由软件”和“开放源码”运动给我们发展自主系统软件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如果主导思想有问题,照样会重蹈覆辙。认真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我本人来说并不轻松,甚至是有点痛苦的事情,但为了将来的成功这又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下面,笔者侧重于教训,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未确立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指导原则
虽然在立项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中 也对市场作了某种程度的分析,但这种分析主观意念成份比较多,缺乏有力、可行、可具体操作的措施和手段。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才去寻找用户,甚至“求”别人使用,十分被动。没有和国内主流PC厂家结成互利而牢固的联盟,造成“你攻你的关,我做我的市场”的局面,互不通气。事实上,用户的使用是推动系统进步的最大动力,试看现在市场上流行的版本,哪一个不是在使用中不断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而不断改进和增强功能的?用户不了解系统,对系统的疑虑就不可能消除,也就愈加不敢使用。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根本没有市场和用户,更谈不上市场份额和占有率。
第二、人员思想、观念未彻底转变
人员(特别是包括笔者在内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总体组)的思想、观念还未彻底转变,以适应新的科研管理及市场经营模式。参加攻关的人员几乎都来自高校、研究所,虽然由原电子部所属中软公司牵头,但主力开发人员都是一些科技人员。恕笔者直言,即使是当时项目主要依托单位中软公司,其第二开发部的管理及研究开发模式与一般科研单位也无太大区别。
总体组成员虽然几乎都是国内这方面的著名专家,勤勤恳恳,一心想把课题做好;但年纪偏大,思想上受原有的科研教学体制影响很深,思路不够开阔,市场导向的观念较差;比较强调技术成果而忽略市场开拓,最终是项目从技术目标上可以说是完成了,技术上有一定水平,却没有市场份额。“九五”前两年注意到了市场这个问题,但总体组领导中很少有人真正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过,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也不知道如何把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成商品。
第三、技术路线有偏差
一开始,我们就片面强调自主版权而把自己的手脚和头脑束缚住了。好像什么都要从ABC做起,而没有去最大限度地借鉴和合理利用别人的成果和经验。
比如当时国际上“自由软件基金会”(FSF)的GNU上已经有了大量“自由”的软件可供参考,1992年后Linux已经开始在网上流行。攻关总体组一些专家也提出了要研究这一情况,但总体组在整体指导思想上并未对此引起重视。尤其是担心怕沾上国外的这些东西就没有了自己的自主版权。我们整个课题虽然集中了全国17家单位、200多位科技人员,但面对任务的庞大和时间的紧迫,几乎一切从零开始,实际上是穷于应付,谈不上有更多的协调和创新,最终集成出来了一个系统。但从商品化角度来说,一是脆弱,其中缺陷不少;二是单薄,所含功能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三是行动迟缓,版本升级跟不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要。
第四、组织管理乏力
尽管系统软件国产化攻关课题组组织还是相对严密的,当时上有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进行部门协调和技术指导;中有课题总体组进行项目具体组织和管理及技术协调;下有各专题组“分兵把守”,具体进行技术攻关和项目完成;但总的说来,还是沿用以前老的管理模式,组织体制不能针对用户和市场需求以及国内外技术发展的动态作出快速反应。区区这点分散的人力和物力如何与国外一些公司集中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商品开发工作相比呢?总体组虽然每3个月开一次会,但在重大技术问题上,还是协调、反应不够。攻关队伍大部分时间分散在全国各地,互相通气特别是深入了解很少,总体组调控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组织起这支队伍,何况这支队伍在技术、经验及知识上参差不齐,各有“现管”的上级领导,往往各自为政。实际上,总体组也无法实施强有力的支配控制措施。
第五、经费支持力度不强
在我国,特别是以前一二十年,系统软件的研制只能主要靠国家投入和支持。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软件企业都还刚刚诞生,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导致的软件价格低廉,以及国人对软件的研发需要巨大成本缺乏正确认识而导致盗版现象严重,这些软件公司都忙于“找饭吃,求生存”,根本没有经济实力去独立开发操作系统和相关的其它系统软件,这种基础软件的研制需要巨大的经费和技术投入且伴有高风险。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很大支持,但与半导体集成电路方面和其它硬件项目相比,国家对于这么重大而基础的系统软件的经费投入实在是太少了。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软件行业的发展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尤其是1999年,围绕高科技特别是软件业的发展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和相应的积极措施。这对于发展自主基础软件无疑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
笔者建议,对于基础系统软件特别是操作系统的开发,应该像当年“两弹一星”那样,集中优势,加强投入,争取在较短时间里有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软件产业能尽快有一个飞跃。
国产系统软件未取得预期的市场,未得到国人的认同,究其基本原因,笔者列出了以上五条。本人认为,诸多原因之中最重要的应是第一条,即市场导向和观念问题。如果首先从用户需求出发,根据市场规律制订并认真执行产品开发计划,协调力量,加强进度控制,严格管理和采取产品质量保证措施,策划好市场行销策略步骤和方法,那么国产操作系统是有可能取得成功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