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茨瓦纳南非「豪放的非洲牛王国博茨瓦纳」
记得来博茨瓦纳之前,从博出差回国的同事拿出一大包牛肉干在办公室分享,并开玩笑说是博茨瓦纳的特产。薄薄的黑红色的极有韧性的肉片,爆发出浓郁的纯正的牛肉香味,溢满唇齿——这是和国内的牛肉截然不同的味道,仿佛可以感觉到这头牛“生前”一定是饮食健康锻炼充分!同事不失时机恰到好处的“推介”:“博茨瓦纳拥有世界上最棒的牛肉,那里牛肉是可以放心生吃的。而且,博茨瓦纳出产的牛肉有60%出口欧盟,是牛肉出口欧洲最多的国家。”接着,同事扬扬手中的牛肉干:“这就是用生牛肉腌制风干的……”自己居然在不知不觉
文/张东亮
记得来博茨瓦纳之前,从博出差回国的同事拿出一大包牛肉干在办公室分享,并开玩笑说是博茨瓦纳的特产。薄薄的黑红色的极有韧性的肉片,爆发出浓郁的纯正的牛肉香味,溢满唇齿——这是和国内的牛肉截然不同的味道,仿佛可以感觉到这头牛“生前”一定是饮食健康锻炼充分!同事不失时机恰到好处的“推介”:“博茨瓦纳拥有世界上最棒的牛肉,那里牛肉是可以放心生吃的。而且,博茨瓦纳出产的牛肉有60%出口欧盟,是牛肉出口欧洲最多的国家。”接着,同事扬扬手中的牛肉干:“这就是用生牛肉腌制风干的……”自己居然在不知不觉中心甘情愿地吃了生肉!眼前突然出现了丛林、茅草屋、篝火、穿着皮裙的男女,还有血淋淋的肉——余味绕齿的博茨瓦纳生牛肉干把我带进了原生态的纯粹。这大概算是自己对博茨瓦纳的最初印象。
看你富不富,数牛就知道
进入位于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很快就会发现这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与牛联系在一起的。原来,总面积58万平方公里的博茨瓦纳,大部分属热带草原性气候,这里虽然耕地不多,但拥有广阔的草原,这为养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条件。博茨瓦纳的人口近170万,约有80%的人直接或间接从事养牛业。该国约有240万头牛,最多的时候曾超过500万头。在非洲,博茨瓦纳人均占有牛的数量远超其他国家,高居榜首。
在这个国家,一个人的财富同饲养的牛数是成正比的:牛越多,显得越富有,其社会地位就越高。人们将自己的财富以牛的形式“储存”起来,手中有了钱,往往不会存银行,而是积攒起来买牛。缺钱花就卖几头牛。所以,上至部落大酋长及军政高官,下至平民百姓,少者拥有几头或十几头牛,多者数百头乃至上千头牛。商行老板、大企业主和那些高级官员拥有数千头牛,在当地并不是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情。饲养万余头牛的农场主在这个国家为数不少。有人开玩笑说,在博茨瓦纳,牛的“普及率”比手机更高。
住在城市的人基本都在农村有农场,在那里养着牛。平时在城市工作,由亲属或雇人看管农场的牛。一到周末和节假日,便驱车到农场,放牧耕种,享受田园生活。返城时,常常会带回满满一车农产品,自产自销、自给自足,其乐无穷。在首都哈博罗内市,每到周末之际,一辆一辆的小汽车从机关大院或居民住宅区驶出来,经过市区,奔向郊外。车内或是一家人,或是单身汉,他们都是利用周末去牧场探视自己的牛群,其中不乏各级官员,甚至包括政府部长。
撞死牛比撞死人的惩罚更重
博茨瓦纳人将周末同牛在一起度过视为人生最大乐趣和享受。来到牧场,天广地阔,空气清新,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全部财产一一牛,浮动眼前,使人产生一种异乎寻常的满足感。说来非常有趣,博茨瓦纳的牛似乎都性情温顺,放起牧来极其省心。只要有草有水,它们吃饱喝足后就在原地休息,一般不会走散,几乎从未见到过这些散养的牛群后面跟着牧牛人。当地人说,这里一般也不会有人偷牛或抢牛,而且,牛角上都挂着写有主人姓名、地址、电话的小木牌,如果走失了也会有好心人打电话通知主人或者将牛送到主人的牧场。
但,博茨瓦纳的牛也有“霸道”的一面。有时,在公路旁觅食的牛,也会“心血来潮”想到公路上当一回机动车。于是,就会出现严重的占道和堵塞情况。当然,司机们反应都很迅速,而且礼让。但牛脾气上来,司机们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于是,有某些喜欢睡在黑暗无灯的公路上的牛就在梦中丧了命。路边的死牛通常不会有人清理或随便捡走,直到牛主人出现进行处理。据说,在博茨瓦纳撞死一头牛比撞死一个人的惩罚还要严重。这大概与该国的法律体系有关吧。
在博茨瓦纳,外来之人会切身感受到自己处在一个牛的世界里。在哈博罗内的大街小巷,许多人的着装上印着牛的图案,商店里许多商品以牛作商标,流通的货币上铸有一头公牛……总统府和议会大厦上方挂着的巨大国徽中央是醒目的牛头像;驾车在马路上行进时不时会被一群群膘肥体壮的牛挡住。
博茨瓦纳的全国性节日很多,但最热闹的要数每年七月举行的牛的展览和评比活动的博览会,届时人山人海,牛山牛海,规格隆重。庆祝节日或者举办某项传统仪式,博茨瓦纳人要宰牛,摆“牛肉宴”。遇有盛大隆重的庆典,总要宰杀百多头,号称“百牛宴”。
豪爽的牛羊圈“野外”大餐
初到博茨瓦纳乡下,午饭时间意外地发现,这里家家的小屋前都是“炊烟袅袅”,却不见一个烟囱。走近一看,原来人家做饭,既不是在家里,也不用灶台,而是在门前的空地上搭起瓦罐、陶罐,燃起柴火做炖肉。不久前,我们参加博茨瓦纳哈博罗内大酋长举行的一个大型集会,现场领略了这种土得掉渣却又别具特色的大餐。
露天“厨房”设在部落集会中心旁边的“牛羊认领处”,说白了就是个大的牛羊圈,有50米见方,四周是围墙。走进围墙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堆堆新鲜的牛粪。见我们好奇,一位小伙子解释说:“我们刚杀了一头牛,是要做‘塞斯瓦’用的。你们知道‘塞斯瓦’吗?”经他解释才知道,这是博茨瓦纳最典型的一种炖肉,讲究把牛羊当天宰杀,然后炖上半天。等熟透的时候,肉自然变成了肉末或肉丝。“你们是在这里杀的牛?”我们好奇地问。“是啊,用枪打的,割下头,剥下皮,很容易。”我听了,一丝寒意传遍全身。
“你们好!”我们走到另一侧,用土语和围坐成一圈的四五个美女打招呼。她们面前是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大块牛肉,怎么也有100斤。这些人手里都拿着一把小水果刀,正在不紧不慢地割肉,每一块有小孩的巴掌大。
在这几个女子背后,是好几大盆“坚硬的稀粥”。这种主食被当地人称作“巴巴”,是用玉米、高粱、小米面熬成的,吃起来很有嚼头。也许是为了方便,“巴巴”是事先熬好放在那的,到吃的时候再热一下。
这时,从远处走来两个妇女,她们各拎着一桶水倒进盛肉的塑料桶中,简单地洗过肉后捞出放进陶罐里。我想起国内有些厨师用未经冷冻的鲜肉做菜时也是不洗,但在牛羊圈里看到这一幕,我们还是忍不住犯嘀咕。此时,远处已架起七八个火堆,能盛30到50斤肉的陶罐架在上面,里面水已经烧开,白沫从盖子的缝隙处渗出来。
炖好了牛肉香味扑鼻,尽管只放了些简单的非洲佐料,吃起来却鲜香无比,别有一番风味。看着几十个人在牛羊圈里做几百人的饭菜,没有帐篷,不炸不炒,这饭菜做得真是既美味又豪爽!
没有牛就娶不到媳妇
从南非刚来到博茨瓦纳时,我们都觉得眼前一亮,因为按照中国人的标准,博茨瓦纳的女孩漂亮多了:她们高挑、苗条,小腿修长,眉眼清秀,脖子亭亭玉立,嘴唇也不是那种厚厚的翻嘴唇。博茨瓦纳虽然是个小国,可是他们的姑娘在世界选美大赛上都获过奖。有趣的是,当地流行这样一句话:“在博茨瓦纳,青年人没有牛是娶不到媳妇的。”这恰当地反映出牛与民众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订婚时,男方会向女方送一定数量的牛作为聘礼;女方的父母也要送几头牛作为女儿的嫁妆。到正式举行婚礼时,男方家宰杀几头牛,办一场别具一格的“全牛宴”。按照当地流行的风俗,凡是有人家举办婚礼,四邻好友便牵着一头牛前来祝贺。前来祝贺的人越多,主人家会越高兴,因为这样一来就会收到更多的贺礼。
在农村地区,“牛肉婚宴”的地点一般选择在部落村庄的广场上,时间选择某个吉利日子的下午开始。席间,主人给每一位来宾送上一只盘子,里面盛着撕成丝状的牛肉,上面浇有带着辣味的佐料,还有青豆和米饭等。众人围成一个一个圆圈,席地而坐,左手托着盘,右手抓着食物往嘴里送,吃得津津有味。人们边吃着牛肉,边谈论着那些感兴趣的话题,不时地向新郎新娘说几句表示祝福的热情话。
主人发现客人盘中的食物快要吃完时,马上又给添加一些。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来宾手中的盘子里,男性的是牛肉,女性的是牛杂碎。原来,这也是当地的一种习俗,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就连许多当地人也说不清、道不明。夜间,无数的火把将婚宴现场照得通明,人们吃饱喝足后,新郎新娘邀请来宾们唱歌跳舞,婚礼仪式达到热潮。当一个人引吭高歌时,众人放开嗓门相和,身体晃动、动作粗犷的舞蹈震动大地;嗓音豪放、节奏欢快的歌声响彻夜空。直到次日清晨,人们才尽兴离去。
非洲内陆国博茨瓦纳,创造经济奇迹的秘诀是什么?
在南部非洲,博茨瓦纳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家,70%的领土为卡拉哈里沙漠。与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南非、纳米比亚等邻国相比,博茨瓦纳仿佛并不具备经济发展的优势。
博茨瓦纳地理位置
然而, 博茨瓦纳 却是一个白手起家奔小康的励志典范。
1966年独立时,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人均GDP才几十美元。
但独立之后,博茨瓦纳经济一路狂飙,九头牛都拉不回。前30年里,博茨瓦纳GDP年平均增长9%,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年平均增长10%,与一些亚洲的大经济体都不相上下。
一时的猛冲不算稀奇,关键是要长期高速发展,并且还要有后劲。博茨瓦纳不仅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还保持了长期的经济繁荣,难怪非洲开发银行也要特地点名表扬它。
博茨瓦纳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人均GDP对比图
直到过去十年,博茨瓦纳经济依然保持着超过年5%的增幅,政府预算一直有盈余,拥有大量外汇储备,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世界银行2015年的GDP数据,博茨瓦纳超过南非
在众多非洲兄弟姐妹中,作为内陆国家的博茨瓦纳,为何能优秀得如此突出?该国创造经济奇迹的秘诀是什么?
让我们全方位地观察一下博茨瓦纳和它的邻国。不难发现,非洲很多国家糟糕的经济都源于领导人独裁、权力寻租和错误的经济政策;而博茨瓦纳的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两个字:善治。
博茨瓦纳拥有非洲最稳定的政府,在政府效率和控制腐败方面一直得分很高,堪称非洲众多政府中的“三好学生”。
非洲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国家不少,但如若没有稳定廉洁的政府,个个窝里斗,争得头破血流,再好的资源也不能为国家和普罗大众带来长期的福祉。
与一些南部非洲邻国一样,博茨瓦纳也有一笔宝藏:钻石。 但博茨瓦纳的认知格局就不一样了,钻石是锦上添花,不能光靠它吃饭。
博茨瓦纳卡罗维钻石矿山
某钻石公司在博茨瓦纳卡罗维矿山发现了巨大的钻石矿藏
博茨瓦纳第一任总统塞雷茨卡马采取了稳健的经济政策,立足于畜牧业,同时抓好制造业。无论是商界精英还是放牛的农民,都有致富的路子。
绝大部分博茨瓦纳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养牛养得非常成功,建筑业也蓬勃发展,国家独立后很快就发展起了支柱产业和商贸中心。加上钻石的收益进账,博茨瓦纳七十年代经济增长率突破了两位数。
家底厚了,装备也该升级了,现代住房、电力、电信系统这些硬件随之样样补齐,政府也很舍得往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使劲砸钱,做长远投资。
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
政府在领导新生的国家走上正轨后,明智地开始放手。
八十和九十年代,博茨瓦纳中央计划经济的程度逐渐降低,私营企业遍地开花,直到现在,博茨瓦纳也是非洲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之一。根据非洲经济学的一项统计,在非洲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地方排名中,博茨瓦纳名列第一。
学霸是怎样炼成的?除了后天努力还得靠先天智商。博茨瓦纳这个学霸除了自己后天的努力,还有个巨大的先天优势: 没有种族冲突。
虽然博茨瓦纳是个种族多样化的国家,但 茨瓦纳文化 占据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而茨瓦纳文化鼓励部落间合作,并且有意识地融合部落中的少数民族,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连村里的孩子们启蒙时,都会被教导民族团结。
18世纪的茨瓦纳战士
博茨瓦纳独立后不久,总统塞雷茨卡马的家乡——恩瓦托部落新发现了钻石矿藏,总统二话不说把钻石矿的产权从部落转到政府,就是为了避免部落间为争夺矿藏产生冲突,此举多么大气。在博茨瓦纳人心中,无论属于哪个民族哪个部落,都是这个国家的一分子。
民主善治,商业文化,种族团结,是博茨瓦纳经济成功的主要原因。但驱动这一切出现的根源在哪里?
既然良好的政治环境是博茨瓦纳繁荣稳定的最决定性的因素,那为什么独立后博茨瓦纳能够发展起这样的政治体制?而博茨瓦纳这种与大多数邻国大相径庭的体制,追根溯源,要到 历史 中去寻找答案。
19世纪茨瓦纳人已经形成了等级分明的 社会 。此时非洲最大的民族班图人还生活在小村庄和分散的家庭群体中,而茨瓦纳人就已经建起了以酋长为中心的大城镇。
比如寿松这个城市,在1886年有三万人口,是非洲中南部卡拉哈里地区的贸易中心,仅次于南非的开普敦,并且不断向四周延伸。在那个时候,建起这样庞大的聚居点可不容易,这完全是茨瓦纳人口流动的结果。
描绘1881年寿松的小屋和当地人
雨季,大家分散在非洲大地上放牛;旱季,茨瓦纳人就像飞回老家的候鸟,聚集在城镇周围。这样的传统促进了等级权力结构的诞生,这在完全游牧或是完全定居的非洲部落里都不容易出现。
寿松的村落
茨瓦纳 社会 的分级为皇室、平民、农奴,但每个地区的中心实际上是酋长,酋长既是政治领袖也是精神领袖,地区酋长甚至能影响国王。
既然酋长权力这么大,他要是搞独裁谁能治他?别担心, 茨瓦纳部落有强有力的政治制衡 ,让酋长不得不做一个好的领导人。
前文说过,茨瓦纳人有流动性。 历史 传统上,民众就有这样的习惯,要是不满意,用脚投票,赶着自家的牛就迁到别的州去了(牛可是最宝贵的财产)。
这种人财两空的风险迫使领导人必须为了人民的利益统治。真有好些部落分崩离析,就是因为酋长搞独裁或是不符合传统规范。
强烈的法制意识也限制了酋长,茨瓦纳部落的法律系统非常完善,有详细的法律程序和上诉权,即使是酋长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相反,再看茨瓦纳北边的邻居本巴人,政体极其专制,酋长主导整个政治经济体系,普通人根本无法获得较高的 社会 和经济地位,除非是王室的关系户,其它都是贱民。
可以说,茨瓦纳非常特殊,它像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比非洲任何一个部落都更能容忍持不同意见者。
茨瓦纳民众不仅用脚投票,手里也握着实实在在的投票权。在每一级行政单位,都有专门的会议场所(kgotla)进行政治决策,所有成年男性都可以在这里参与辩论和投票。是不是有点像雅典的公民大会?
茨瓦纳专门的会议场所kgotla
19世纪,茨瓦纳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大众协商的文化,一项新法案的通过、一个精英议员的任命都是集体决定的。
由于规定了一个人说话时任何人都不能打断他,一个有能力的演讲者,可以站出来用最直白的语言揭露政府的过失。
kgotla议事场景
1940年左右,后来的总统塞雷茨·卡马还只是年轻的酋长继承人,当时由他的叔叔摄政。如果 历史 像《狮子王》的情节一样,叔叔不愿意放弃权力,不肯交出摄政的位子,通常这时候年轻的皇帝会处心积虑冒着生命危险推翻摄政王,夺回权力。
然而真实的 历史 是,塞雷茨从叔叔手中夺权的过程,其实很轻松。他叔叔不肯归还酋长权力的消息传到首都,4000人在kgotla投票,罢免了摄政王。这一事件足以看出,公众舆论有多强大的影响力,可以限制酋长和政治家。
塞雷茨和他的英国妻子
民主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的博茨瓦纳,个人自由和民主权利受到有效保护,与邻国南非、纳米比亚、津巴布韦等形成鲜明对比。
非洲一直缺乏民主,独裁、“大人物”屡见不鲜,博茨瓦纳的民主却繁荣得独树一帜,这就是祖宗留下的传统美德,泽被后世。
博茨瓦纳议会
在19世纪的非洲部落中,茨瓦纳就已经拥有了等级权力结构,政治制衡,发达的法制和民主,为后来的经济腾飞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那经济基础呢?茨瓦纳刚独立不是穷光蛋一个吗?
是的, 但茨瓦纳祖上虽然没留下钱,但留下了优良家风。
茨瓦纳的私人财产制度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最大的财产—— 牛, 是私有的,这是茨瓦纳经济关系的必要保障。
妇女也可以拥有牛,且户主必须给妻子分配牛。1859年,某酋长曾试图强制推行皇家牲畜所有权,下场就是:他垮台了。
牛的私有制促进了茨瓦纳的市场经济,哪怕市场不景气时,牛也是最稳妥的硬通货,商界精英们最大的兴趣就是养更多的牛。
至今热爱养牛的博茨瓦纳
19世纪八十年代,酋长卡马三世有足足8000头牛,通过卖粮食,卖牛出租牛,种烟草,年收入3000英镑。私有权促进了贸易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的诞生。
企业家酋长卡马三世
传教士到来时,莫斯比酋长第一句话就是:“你带来了后以什么作为交换?”得知传教士不是来做生意时,他还相当失望。
茨瓦纳的土地权也很有意思,所有土地都归酋长控制,但没有一块是他的个人财产,本部落所有已婚成员都有权获得土地安家,连酋长都不能强迫别人交出土地。
很早以前,茨瓦纳就有法律规定,土地可以出租或者借给别人,但不能卖地。可以说,19世纪茨瓦纳关于土地的法律和习俗就已经包含了除出售权之外的全部现代产权概念。
对一个茨瓦纳普通人来说,只要在自己被授予的土地上安了家,这地就是他的家庭财产,可以传给后代。妇女也有权获得自己的土地,而且她的丈夫不能染指。
与之相对,如今21世纪了,个别国家的某些家庭还是重男轻女,房子只给儿子不给女儿。茨瓦纳的理念可算超前了很多年。
空中俯瞰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很少有像博茨瓦纳一样,在土著文化中牢固树立了私有财产权的概念。许多研究都将非洲的贫穷部分归咎于集体所有制的 历史 ,特别是许多部落 社会 ,缺乏个人财产权。
前文提到茨瓦纳的邻居本巴人,一草一木都归酋长所有,部落成员可以随意选择土地,而且边界划分不清。
所以本巴的有钱人会说:“开发土地没用,因为明年这地可能就不是我的了。”不仅没有贸易习惯,连工作动力都没了。人无恒产,则无恒心嘛。本巴人和茨瓦纳人的企业家精神一对比,高下立见。
这么积极做生意当然是有回报的。茨瓦纳部落控制了卡拉哈里地区的贸易路线,向南出口牛、象牙、兽皮和鸵鸟羽毛。尤其是牛的出口,让茨瓦纳人存下了大量现金,英国殖民者来收税时都惊呆了,真是捡到元宝了。
除了收现金,茨瓦纳人还发展出复杂的合同和信贷机制,有钱人放贷,平民之间也互相借贷。违约就kgotla见,让全城的人都来评评理。
茨瓦纳人这种天赋异禀的商人思维,即使一时穷困,早晚也会富起来的。
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夜景
正确的经济政策,高效廉洁的政府,没有种族冲突,这些就是博茨瓦纳成功的秘诀。
然而,这些积极因素出现在博茨瓦纳并非偶然,在经济崛起的背后,首先是文化的崛起,经济奇迹的种子,早就埋藏在茨瓦纳人代代相传的文化中。
博茨瓦纳是哪个国家
博茨瓦纳,全称博茨瓦纳共和国,是位于非洲南部的内陆国。
博茨瓦纳位于非洲南部大陆腹地,整个国土被南非、纳米比亚、赞比亚、津巴布韦等国包围,没有出海口,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国土总面积超过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却只有200多万,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型国家。在近代,博茨瓦与南非等国一样长期被英国殖民,是大英帝国在南部非洲的殖民地之一。1966年,在世界民族独立浪潮的推动下,博茨瓦纳人民成功驱逐英国殖民者,宣布独立建国。由于自身缺乏油气资源,人口又少,博茨瓦纳无论是在非洲大陆还是在国际社会,其存在感都很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