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事方圆手机如钱包不法分子盯上的几个漏洞你了解吗
今期《警事方圆》请来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的嘉宾,为大家剖析手机支付功能,容易被不法分子别有用心侵财的作案手法!
除了跟周边人保持通信之外,我们出行、购物都需要用到手机进行支付。正是因为我们都习惯了这种支付方式,有不法分子就盯上了我们的手机钱包,实施诈骗或盗窃。
01、诈骗新手法:收付款码诈骗
近日,经营蛋糕店的李女士在蛋糕交易的过程中被盗刷了钱财,事发当天,有人添加李女士为微
在移动支付时代,手机变得越来越像“钱包”,有不少骗子也盯上了这一点,通过多种手段骗取钱财。
今期《警事方圆》请来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的嘉宾,为大家剖析手机支付功能,容易被不法分子别有用心侵财的作案手法!
除了跟周边人保持通信之外,我们出行、购物都需要用到手机进行支付。正是因为我们都习惯了这种支付方式,有不法分子就盯上了我们的手机钱包,实施诈骗或盗窃。
01、诈骗新手法:收付款码诈骗
近日,经营蛋糕店的李女士在蛋糕交易的过程中被盗刷了钱财,事发当天,有人添加李女士为微信好友,说要预定一个蛋糕,而当双方确定好蛋糕的款式,需要付款时,对方称自己微信上没钱,转为支付宝付款,向李女士索要支付宝“收款码”。李女士便把“收款码”发送给对方,对方却说无法支付,希望和李女士微信视频,直接通过视频扫码付款。
店主李女士没有怀疑,与“客户”接通视频,并掏出了另外一部手机,打开支付宝准备收款。这个时候,对方提醒李女士,将手机对准屏幕,方便他扫码付款,没想到李女士刚打开“收付款”页面,叮的一声不是收钱提醒,而是扣款信息,等李女士反应过来的时候,对方已将其拉黑。
如何应对?
1.不要将自己的收款码、付款码随意发送给他人。
2.一定要给支付宝、微信等软件设置支付密码,同时关闭免密支付,避免潜在危险。
3.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网络上涉及金钱的,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02、收款二维码“偷梁换柱”
4月5日上午,南海桂城某市场档主像往常一样经营着摊位,期间做了多单生意却一直没有听到收款到账的语音提示声。
忙了一段时间后,检查收款账号才发现,并没有钱款进账,于是他检查放置在档口外的收款二维码,才发现收款二维码已被人调换,赶忙询问其他商家,发现和自己一样多名商家的收款二维码也被调换。
经调查发现,前一天晚上11点左右,一名男子在该市场内四处张望,并在无人之际,将自己的收款码贴在多家档口原收款码处后逃离现场。办案民警立即循线追踪,案发不到两天的时间将嫌疑人张某抓获归案。
嫌疑人张某到案后,如实交代了其偷换收款二维码盗取他人财物的违法事实。该嫌疑人为躲避侦查,以自己的微信被封,无法使用收款二维码为由,借用了其朋友的微信收款码,并在其朋友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朋友的收款二维码粘贴覆盖在档主的收款二维码上,“入账”后让其朋友将收到的钱款帮其用于网站充值。
如何应对?
这种通过偷换二维码来盗窃钱财的案件作案目标多为菜市场、小卖部等,这些地方人多眼杂,买卖双方的单次交易量多且金额不大,不易引人注意。
市民在使用收、付款码时,要相互确认对方的账号和金额再进行交易,商家应定期检查自己收款二维码,并开启语音提示及时跟进收款情况。
03、就算是熟人也会中招!
上面说的都是陌生人之间的交易,但在熟人当中,也有类似事件的发生。
一天,南海里水的何先生发现自己微信钱包的钱被人分多次转走了,共计是6800元。但他的手机从没丢失过,于是,他赶紧跑去里水派出所报警。
原来,何先生与同事彭某曾是工友,平时关系不错,两人经常互借手机玩游戏、刷视频,一来二去不经意间泄露了支付密码。民警在调查中发现,彭某已不止一次对何先生“下手”了,早在去年,彭某就使用何先生的手机微信偷偷给自己转账2500元,随后又将微信对话框的转账记录删掉,几个小时后再以相同的手法给自己分别转账2500元、1800元。但当何先生察觉微信钱包异样并报警时,彭某已离职逃回了老家,没了踪迹。
早前彭某曾经使用何先生的手机帮何先生点过外卖,在这个过程中,彭某偷偷记下了何先生的支付密码。在金钱的诱惑之下,彭某多次找何先生借手机谎称用来玩游戏,实则趁何先生不注意,往自己账户里转账共6800元,随后还将转账记录删得干干净净。目前,彭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如何应对?
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和朋友进行核实,比如可以视频通话确认是否为本人,如果对方拒绝视频通话,可以直接或是间接性地问一些共同熟知的事情,来进行确认。
另外微信有安全风险提示功能,如果提示当前交易存在风险,请核实对方身份后谨慎判断是否支付。
04、微信百万保障新诈骗
事主郭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告知郭女士的微信中有一个微信支付百万保障,现已到期。郭女士点开微信,在“服务”“消费者保护”一栏中,果然在其中的“安全保障”选项中找到了这个“百万保障”,确实有一个微信支付的百万保障项目,被保人是自己的名字。
该“工作人员”告诉郭女士,从2023年开始,该保障险不再赠送,如果不及时取消的话,就需要续交1000余元的保险费,而如未按期缴费,就会影响征信。郭女士觉得这是自己在微信上看到的内容,自然不是虚假网站,对“工作人员”的话深信不疑。便按照对方提示下载了某会议APP,并在上面与“工作人员”沟通如何取消百万保障的保险费。
如何应对?
微信百万保障功能置于微信钱包的消费者保护功能中,系自动开启,属于安全保障的一种,免费赠送且不影响征信。
由于大多数市民对这项功能不了解,诈骗分子借信息差,以不关闭百万保障会影响征信为由行骗。广大市民遇到无法辨别真假的客服时,要多思多想是否有破绽,涉及转账操作时务必提高警惕。
本期主持 ✎ 林轩蕴、刘威
编辑✎ 杨权邦
监制 ✎ 陆佩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