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饮积食性发烧等症的诱因与防治措施须高度重视
看哪个小朋友最听话”,“看谁吃得又快又干净” 、“一定要吃完”、“吃完后要各就各位,午睡时不准说话”……于是,那些天生敏感、脆弱、胆小、爱争第一、暴饮暴食、脾胃素弱者,在无比敬畏中遵照老师的指令一并争先恐后地执行;于是,不少小朋友“意料之外”的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一个体质偏差不足五岁、因恐惧、积食、时常高烧的小患者这样跟他爸妈说:“老师让吃干净,吃了饭每人一个小板凳各就各位,午睡时谁也不能说话,我尿了裤子也不敢说,因为说话违反纪律”。“没上幼儿园之前也没有这么多事儿,上了幼儿园之后不知道怎么老是出毛病呢” “如今一点儿感冒、发热,反反复复,好好歹歹,咋就这么难缠呢?!”很多家长、成人会不约而同地抱怨。 一种幼稚园普遍有意无意容易犯的错误或引发的儿童健康现象,越来越凸显。幼教,应当真正担当起第二任家长的角色并与其责任相匹配。如果幼教方式方法不当,吓出来的、吃出来的病症会越来越多,会引发广泛恶性循环,且难以引起社会重视和针对性解决。 不能把人的个体化生理特点当疾病,但一定要根据个体化生理特点和需求进行健康管理或疾病防治,这也是传统中医治未病、整体联系和辨证论治观念。人生有多种多样多个适应过度节点,其功能无外乎是成长与淘汰!虽说人的生活“咋惯咋行”有很强的可塑性,可是对儿童来说却要充分注意“度”。如果今天吃穿不愁的孩子们,在经济条件、智商上没有输,却输在了体质、体能上,输在了人生起跑线初期的过度“统一管理”上,岂不是集体患上了严重的文明病。 儿童,若能做到心理上多一分从容淡然,生理上就会增添一分和谐与健康。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个大事儿,大人小孩都是如此。如果说百分之六七十的成年人生病是吃出来的,那么儿童吃出来的病所占比例则应更高。给孩子适度的空间,尤其是个体化进食。个体化进食(不是膳食结构),即进食前后的场景状态,跟儿童心理失衡、伤食、积食导致的发烧、免疫力下降和诱发多种心身健康问题有很大关系,并且这种矛盾现象已非常突出。中医认为儿童为“少阳”之体,对世界情趣浓厚广泛、多动贪玩,但神经系统和饥饱中枢不成熟,如过度统一强化管理,进食前后的心情和行为对其影响很大。即重点分为“ 强迫性进食”和“进食后强迫”,这很容易造成稚嫩脆弱型伤害,即接受适应缓冲调节过程中的矛盾冲突(而成人则多为自主、诱惑成瘾依赖式进食,属过度型伤害) 。一点也不夸张地说,儿童医院爆满,有幼儿园“培养”输送的一定“成绩”。属于肝气郁滞、气机紊乱、内伤性伤食、积食、发烧往往“很暴力”,来得急,来得快,或突然肚子痛,或上吐下泻,或肠梗阻呕吐伴高烧,反应弱的或积攒一两天后咽疼、流鼻涕发烧(以发烧、低烧或突然高烧多见。因食物返流刺激烧灼消化道,胃气上逆而引发发烧等相关症状,容易误诊为感冒、咽炎等)。积食发烧等症状不可怕,一般的症状单用中医方法大多能快速见效治愈,如心理疏解,手法操作掂捏、拨按背部、小腿部穴位与疼痛区(背部脊柱两侧的膏肓、厥阴俞、神堂、心俞四个穴位围成的中心线上下区域;小腿足三里、外丘穴等),有的可再结合轻柔推按肚子,大多能立竿见影症状缓解并退烧(而不是先用解热镇痛药退烧)。中药治疗,急症用消食导滞兼疏肝发散,稍缓些的理气消食降逆和胃,反复慢性的健脾理气养胃、表里通解等灵活运用。可怕的是反复和误诊,更可怕的是不妥当的处理方法。因为这些症状最容易使家长慌神,首选印象中“高大上科学”的西医药模式。动不动就直奔大医院,而医院往往先名正言顺地做一通“全面排除检查”。有些不经过化验血象就直接应用头孢、阿莫西林、罗红霉素抗生素与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等药,结果,短暂的出汗退烧之后,接着是药物导致的各种副作用甚至是潜在的医源性伤害。消化道更水肿、充血甚至溃疡,白细胞更高(炎症反应更重),肝胆胰腺消化系统更难以承受、分解排除毒素(也制造毒素),粒细胞更减少,大小血管更加脆弱。反复单一的这种治疗用药模式和药品滥用,稚嫩脆弱的大脑、肝肾、消化、生殖、免疫系统等多脏器隐性、慢性损害可想而知。而家长包括一些医生还会误认为体质差“积食”“感冒”“发烧”间歇性“发作”——包括由此引起的长期功能性低烧、基础代谢率低下导致的体温偏低、“甲低”、注意力难以集中、抽动症、夜里翻床厉害、梦中突然惊醒惊呼尿床、慢性咽炎、胃炎、胆囊炎(结石),甚至是好像无关的“反流性鼻炎”、“反流性扁桃体炎(或长期扁桃体肥大)”等病症。一看到“反流性鼻炎”、“反流性长期扁桃体肥大”这些新“概念”,可能马上会招来很多人的指责:“这是医生吗?”、“庸医巧立名目”、“严重误导”、“大忽悠”!别急,大家都知道“共享单车”吧,“咽喉要塞”是呼吸、饮食共享的通道(“无形”天气——篱笆墙是扁桃体,“有形”地气——篱笆墙是阑尾)。此之谓“池鱼乱窜城门难安”:因肝郁、肝胃气上逆产生的强酸性返流物,急、慢性、反复浸泡刺激“腐蚀”咽、喉部位殃及周边组织,结果四邻不得安宁。如能理解这种理念,在诸端变症的防治效果上有突破性进展就不言而喻了。而这时候的学校,因为孩子经常有病请假,老师担惊受怕,每请一个假 幼稚园教师也不得不少操一份心(担风险),少得一份职业恐慌综合征。 这可是涉及包括所有家长、幼稚园员工、儿童医院、所有医生自己家孩子的大事情。单一的抗生素使用(包括反复折腾体质差,病毒相对猖獗而反复使用抗病毒西药),既是个必须纠正的大趋势,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 年轻壮实的成年人,如果用抗生素、激素、解热镇疼药,稍有不慎还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儿童呢,会更不堪设想。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则,规则越接近规律,发展越快、成功率越高,幼稚园也不例外。儿童,是家庭希望,国家的未来。再次强调:积食发烧不可怕,可怕的是反复积食发烧;更可怕的是这种状况下很容易误诊和治疗措施上的不得力、甚至千篇一律用西药模式导致的恶性循环——“人生起跑初期集体生活进化式淘汰”。儿童在儿童医院爆满、病越治“变症”越多越复杂不是好现象(要么气虚痰湿重小胖墩,要么消瘦乏力消化不良豆芽菜),儿童的朝气蓬勃才应是所有人期盼并努力争取的。儿童、青少年真的更需要优秀的中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