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蛙声汇春潮图
农历三月三,上海过去有“卜蛙声”的习俗,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找青蛙多的地方,倾听蛙声里的“潜台词”,来预测年景和运气。
过去,在上海的路边街头、弄堂里的井边阴沟、甚至灶披间的角落里,都听得到青蛙叫,如果趁着清明前后到郊外踏青,更能“听取蛙声一片”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上海人看重春天的信号,尤其是惊蛰的雷声、踏青时的蛙鸣。
松江一带流行“惊蛰雷声响,稻谷堆满仓”的老话,青浦、嘉定、宝山和崇明等
上海人喜欢听青蛙叫,惊蛰以后,将它听作春天来临的敲门声,回应吉祥美好的祈盼。
农历三月三,上海过去有“卜蛙声”的习俗,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找青蛙多的地方,倾听蛙声里的“潜台词”,来预测年景和运气。
过去,在上海的路边街头、弄堂里的井边阴沟、甚至灶披间的角落里,都听得到青蛙叫,如果趁着清明前后到郊外踏青,更能“听取蛙声一片”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上海人看重春天的信号,尤其是惊蛰的雷声、踏青时的蛙鸣。
松江一带流行“惊蛰雷声响,稻谷堆满仓”的老话,青浦、嘉定、宝山和崇明等地区也有谚语:“雷打惊蛰天,米价贱如泥。”如果,惊蛰没有听见雷声,那么,三月三的青蛙叫声就至关要紧了。
“卜蛙声”就是倾听蛙鸣的高低响轻来卜算年成的丰收还是歉收,从而推测运气的好坏。上海方言的俗语有“田鸡叫得哑,低田好把稻;田鸡叫得响,日内好摇桨。”
上海人把青蛙叫田头之鸡,青蛙叫声听起来等同鸡鸣,可以听出一番情趣。《诗经》里有一首题目叫“鸡鸣”的诗,描写鸡鸣拂晓的时候,妻子催促丈夫早起上朝,而丈夫却贪恋床笫,用话搪塞妻子,生动地表现了一段颇有情趣的夫妻生活。
蛙鸣的声音响亮,说明田里的水多,是水稻的好兆头;如果蛙声低哑,预示水少低田,则为稻田的旱像,必须早作防备。
“卜蛙声”还须讲究青蛙叫的时间,“午前响,高田熟;午后叫,低田熟;终日叫,一齐熟。”有经验的老农知道,青蛙上午叫声多,预示水多的稻子丰收;如果蛙声多在下午,说明比较干旱,只能靠水少的田里的收成了;最好是全天蛙鸣,必然雨水调和,所有的田地都有丰收的期待了。
三月三,上海旧俗看做真武水神的诞辰,在老城厢的东南有座朱霞殿,就供奉着真武神像,那天,踏青听蛙声的人们挤满殿前殿后,人声盖过蛙声,也是与春天牵手了。
上海人喜欢听蛙鸣,大多带着期待的心情,抱着坦然的态度,“听”其自然罢了,就像宋诗里写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心与一个祈盼相约,事成还是不成,一任随缘。
一段历史,一个典故,一件趣事,一点谈资。听知沪者说那些曾经的上海故事。如果想得到音频文字版本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沪申故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