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小「三月小札」
过程就是很枯燥常规操作:
听课前把对应范围的讲义先看一遍,一些概念和定义有个大概印象,就会听课时感到不那么陌生,
听课的时候就全神贯注地听,不做笔记不做笔记不做笔记不做笔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超级重要的东西说超级多遍!!!听的时候就认真听,主要的任务就是“听懂”,笔记的话可以课后对应
三月的复习重点是高数和英语。
高等数学很开心,在3月26日那天我搭配着武忠祥老师的课程和配套的讲义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高数知识体系(人话就是:耶耶耶!!!开心坏了,我的高数终于学完啦!)
过程就是很枯燥常规操作:
听课前把对应范围的讲义先看一遍,一些概念和定义有个大概印象,就会听课时感到不那么陌生,
听课的时候就全神贯注地听,不做笔记不做笔记不做笔记不做笔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超级重要的东西说超级多遍!!!听的时候就认真听,主要的任务就是“听懂”,笔记的话可以课后对应着武老师的课程PDF文件补充到讲义上,顺便当作刷题前的复习啦!效果很好的!
听完课、补充好笔记、简单回顾后,就立马把对应章节的、老师刚刚讲授的习题独立做一遍,重点不是算出、得到正确答案,而是能不能回顾起武老师的思路和相应如此思考的原因,这个过程真的对提升数学的”敏感度“超级有帮助,我的亲身体会。
英语主要是词汇和长难句两方面的内容。
单词我把高、中、低频的词汇已经过了数不清多少遍啦!其实寒假开始就有意识养成每天早起后和晚睡前记单词的行为模式,开学后每天都贯彻就很自然、几乎没有痛感!所以这部分单词我90%以上都可以看到英文后较快的反应出中文意思,但依然有不足,就是在学习长难句的时候,把单词放在句子里我很难快速反应出意思,或者快速反应出来的意思在相应的语境中不适配,弄得我常常一看不懂就”盯”着那部分看很久,一不小心就容易发呆,一发呆就容易打哈欠……哎呀!烦死啦!
我相信后面随着长难句分析方法的练习和阅读材料的累积,我看文章会不那么吃力的。
除常考的词汇外,另外那5500中不常考的或一些基本的单词我每天早上会搭配着“不背单词”这个软件学习≥100个新单词,晚上的话会对照着纸质书把早上的回顾一遍,不熟悉的打标记,我个人感觉这样的效率最高!(我的软件词书和纸质词书都是“考研词汇闪过”,所以很容易对应上每天的内容)。
长难句长难句,我听的是田静老师(静姐)的课,我真的超级超级喜欢这个老师!目前已经学到了终极部分——实战阶段——长难句分析,我真的建议每一个考研学生英语去听听静姐长难句课,前期搭建体系、理清很多东西,后面实践起来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能力大涨的直接反馈。
静姐全程都是一种元气满满、活力四射的状态,每次看她的课都很开心、很快乐!并且她从来不在课程上为自己打广告、推销自己的产品和课程,这一点我真的觉得超级难得,起码说明静姐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有着自己的一些坚守,真的很宝贵!最后,就是静姐的语法课,会淡化很多语法中的专有名词,是偏实用性、实践性的,观感就是听她的课不会因为语法基础不好而极度排斥,也不会因为专有名词过多而丧失乐趣,最后自己分析句子的能力在欣赏静姐的人格魅力中不知不觉就提升了。
专业课专业课,我目标院校的专业课是——生物化学,但三月份开始复习只有一个目的——为了忘!!!所以三月份复习专业课的话太早,但并不意味着我就可以不管它,人家可是150分呀!
我初步打算是把它放在五月份开始,中间这段时间我会在放松、休息时收集、整理一些公众号、文库、超话、学长学姐……分享的一些自己觉得未来可能会用到的笔记、习题等等,然后会自己尽力去除它们的水印,我真的超讨厌超讨厌超讨厌水印!!!
以上就是个人三月份的复习进度啦!
02 四月前瞻回顾完三月的进程后,也得前瞻一下四月的安排咯!(给你们偷窥一下啦)
毫无疑问四月的重点依旧是数学和英语。
前面十天,数学我会先暂停新课程的学习——也就是另外一本书——线性代数的学习,那么从3月27日到4月10日这段时间数学有两个大的任务——把高数部分的讲义(高等数学基础篇和复习全书)搭配着重新做一遍、整理一遍,以及做好线性代数复习的计划——找好老师、保存好课程、规划好时长。
英语的话,也是两个任务:差不多到4月5日我可以听完整个长难句的课程,那么4月5日到4月10日这段时间我会搭配着静姐的“每日一句”整理笔记和回顾课程薄弱的地方:还需要做好下一阶段听唐迟老师阅读课的规划——找好课程、找好资料、规划时间。那么4月10日后,我也要开始唐迟老师的阅读课学习啦!
03 碎碎碎念新年开学来,也高强度学习了挺长一段时间,收获颇丰!还是有不少想法想要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01 我最想给身边考研的朋友们的建议就是——别轻易听取任何人的建议!!!原因有很多,我最想分享两个角度:对分享者绝大多数人的分享都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或多或少丧失了真实性——人性的原罪就是我们都容易美化自己并相信那个美化后的自己——所以那些相对高效率的人会通过一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给人形成一种“聪明的错觉”,那些相对勤奋的人会通过另一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给人形成一种“踏实的错觉“,这两种在他人面前营造的错觉很多时候分享者都无意识、不自知,我们又怎么会那么容易辨别出可靠性和实用性呢!?
对听取者我一直到真正专注于考研复习这段时间才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最容易坚持的“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并尝试着用这句话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有人说早起可以让人保持一天的自律,可现实是大多数人早起就消耗了一天中最大的”决策力“,后面缺乏能量对抗繁杂的诱惑;
有人说考研是场长跑,每周要跑步3-4次维持身体健康,可现实是大多数人都不容易跑步入门或不喜欢跑步这项运动,最终开始的理由成为了放弃的原因;
有人说考研英语只需要多背单词、多刷真题就足矣维持一个基本盘,殊不知他本人四六级高分飘过、口语、语感和英语思维傲视大多数同龄人而不自知!
人嘛,就是这样,很多自己掌握了的、比大多数人突出的能力竟会潜意识里认为——我所能做到的应该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吧或者是我了解的应该大多数人都熟悉吧!
所以我今天写这个月度小结也不是给大家建议的,而是理清、分享自己最近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大家看着有触动的地方、对自己有帮助的地方参考一下,可以为自己所有就很好啦!
02 我们身边——聪明人真的不多。这个想法是我在复习完高数后二刷讲义的时候很强烈的一个感知:
刚开始复习的时候,很多东西学一遍不会、学两遍不会、好不容易会了,之后过几天没看又不会……反观身边,总有几个貌似什么都会的人,让自己无数次的陷入紧张焦虑之中,这时超级容易形成一种偏见性的恶性感知——他们好聪明,看来我真的很笨!!!
可前几天我突然想明白了:“熟能生巧”这个词不得不说很妙。
由于大一时高数没有认真学,导致这一次的复习像是零基础入门,显得尤为吃力。而那些我认为很聪明的人,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或许是对数学感兴趣、或许是高估了高数期末考试的难度……在大一的时候就超级认真的钻研高数——啃课本、做习题、周期复习……所以当他们和我在一个时间段内共同准备考研时,相当于是“回顾之前学过的、原本熟悉的知识”,那种感觉就像我这几天二刷时的快乐,很多东西熟悉过后是真的会产生一些“巧妙”的思维回路,而这种“巧妙”在一个入门阶段的、重重受阻的新手看来——不正是我们口中常常提到的“聪明”吗!尤其是当这种“巧妙”映射在高等数学上。
03 高效休息和深度学习的亲测法宝高效休息任何形式的休息前——夜晚休息、中午小酣、打个小盹……想要更好的效果,那就在睡前想办法让自己打个哈欠——相当于给大脑发射“睡眠信号”了,就像运动前的身体拉升。
我最常用的是小睡前的伸懒腰和夜间睡眠时平躺在床上,绷紧身体、四肢伸展同时张开嘴巴“等”那个哈欠,然后就稀里糊涂的睡着了,很香的!
深度学习如果我告诉你有一些食品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它还很廉价、便携,你会愿意尝试吗?!它就是——黑咖啡!
它的功效和机理我就不和大家分享啦,科普文章和视频很容易找到。但大家对黑咖啡可能存在的误区我还是得叨叨两句:
01、食用黑咖啡不是以牺牲睡眠时间为目的从而堆积时间去学习,而是在平日里我们本就用来学习的时间里通过一些奇妙机制使我们保持专注、更不容易犯困。
02、黑咖啡不是必然成瘾物,正常情况下我们上午和下午学习前各一杯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除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外),远远达不到成瘾剂量。就算不知不觉中成瘾了,它也是可逆性质的,也就是通过慢慢调节、降低使用频率又会恢复正常。
03、黑咖啡不是在我们犯困的时候饮用的,一定是还在清醒的时候就养成喝它的习惯。
04、黑咖啡的便携替代品——黑巧克力。
04 不可错过的高等数学下册听课指南由于我的目标院校和专业是考数学二,那么高数下册的书不出意外有三道大题——微分方程、多元函数、二重积分。如果一直听武忠祥老师基础班课程的同学会发现前面函数、积分那些我们还能跟得上,因为我们中学或其他场景接触过,比较熟悉,而下册的内容几乎完全陌生。
那么这时候,我们应该先去听一听武老师的“0基础班入门课程”,再去听基础班的讲解,放心,不会浪费时间的,听过了“0基础班入门课”再去听基础班的课程会顿悟的,因为武老师在基础班上讲的内容很多他都默认同学们是有基础的或者已经听过他的“0基础班入门课程”,所以有些东西没有细讲。
05 我逃课的目的地——真的是除上课以外的其它教室要说我大学以来哪一年最放肆,呃……貌似……是今年!要说我大学哪一年最专注,呃……貌似……还是今年!
这两者并不冲突,放肆的是外在表现形式,专注的是内在驱动和追求。很显然,我不能像大多数同学一样在教室边听课边复习,我不能欺骗自己,所以我常常在应该上课的时间去寻找安静的空教室让自己沉浸进去,我自认为比我在课堂上高效的多。
当然,这期间也被老师点名中过奖,有些课,便要掂量掂量了!有时候我真的很想告诉老师:老师,我一定没有偷偷去睡懒觉,我就在你方圆几米的教室学习着,你信我好嘛!!!
06 不再踩坑的唯一有效方法是自己亲自踩一遍我这个人有个习惯,在决定干什么事情前总愿意去找找资料、问问意见、听听经验,然后自己归纳好,形成一些可以对自己行为产生正向指导的提醒。
以至于正式复习前,自己看了很多学长学姐的帖子,发现两个共性:
其一就是大家分享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在大规划同质化的情况下刻意或者无意差异化小细节来彰显稀缺性;
其二就是大家分享前总会说一句类似的话——“为了避免大家踩坑”“为了少走一些弯路”“为了节约大家的时间”……那时候沉浸在里面真的就很容易产生“我看到了,所以我一定可以避免踩这些坑”的错觉,就像看老师讲解题目特意标注出了易错点,我今后就一定不会再犯一样天真。
可现实是,学习过程中和成长过程中,我们该踩的坑一个都不会少,踩之前看过的唯一作用就是在踩过坑之后知道自己踩的是坑,会强化这个意识和认知,也就是说,别人分享的避坑经验只有在亲身踩过之后才能应验。
还有一些……
没有啦没有啦!哈哈,再分享大家该厌烦啦!下一次见我,就得是下个月末咯!
如果大家平时不太擅长搜集资料或者不想花费这个时间,也可以在后台私信我,我会尽自己的能力给大家整理出你们想要的资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