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信丰日搜夜剿人犹在
曾纪财带领项英、陈毅到了油山后,陈毅派曾纪财到大龙任中心区委书记。一天,曾纪财和秘密交通员老林到牛颈传达陈毅关于反“清剿”斗争的重要指示,当他们行至一个小山头时,被国民党军发现,眼看包围圈慢慢地缩小。在这万分危险时刻,老林悄悄地说:“我看今天躲不过去了,我们两人只好牺牲一个。你是负责干部,应当赶紧离去,我去把敌人引开。”曾纪财还来不及答话,老林便站了出来,神色坦然地迎着国民党兵走去,对他们说:“你们不用搜了,我在这里呢。”就这样,老林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日搜夜剿人犹在”
曾纪财带领项英、陈毅到了油山后,陈毅派曾纪财到大龙任中心区委书记。一天,曾纪财和秘密交通员老林到牛颈传达陈毅关于反“清剿”斗争的重要指示,当他们行至一个小山头时,被国民党军发现,眼看包围圈慢慢地缩小。在这万分危险时刻,老林悄悄地说:“我看今天躲不过去了,我们两人只好牺牲一个。你是负责干部,应当赶紧离去,我去把敌人引开。”曾纪财还来不及答话,老林便站了出来,神色坦然地迎着国民党兵走去,对他们说:“你们不用搜了,我在这里呢。”就这样,老林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种把死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的高尚风格,受到陈毅的一再表扬。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深有体会地写道:“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在反“清剿”斗争的岁月里,项英、陈毅和战友们在深山老林里与敌人周旋,为了防止敌人发现,只好搭竹棚、杉皮棚和茅草棚居住,随时准备拆迁搬移。10多人挤在一个大通铺上,每人只有一条破毯子,经常垫的垫,盖的盖,三五人合睡,挤在一起。山林里气温低,战士们不时地被冻醒。国民党“清剿”厉害时,游击队连棚子也不能搭,只好改成每人发一把伞。下雨天,在树下撑开伞,背靠背地睡觉。天晴就找古坟,坟前有石板,往石板上一躺,就是很好的住处。油山春夏多雨,靠伞总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们就想到了新的办法,每人发一块八九尺长的油布,四角钉四个绊子,往树上一挂,下面住三四个人,躺下可以睡觉,要转移时背起油布就可以走,走的时候泼点水把地面上的痕迹灭掉。就这样,渡过了这段艰难的岁月。
国民党军实行移民并村之后,陈毅他们的处境就更加艰难了,断了粮,只好以野菜、野果、竹笋充饥。游击队员们风餐露宿,昼伏夜行,几乎过着野人般的生活。有一次,陈毅被敌人追踪,与部队失散,身上只有一小包盐。第一天就靠盐和野菜度日,第二天饿得只好爬到山边上去喝水,走不动了,躺在地上。幸好第三天游击队找到了陈毅。陈毅于1936年夏天在信丰油山写下的《赣南游击词》,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艰难情景:“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 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在艰苦的环境中,陈毅为缅怀牺牲的战友,赞颂长征的红军,以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七律一首:“大军西去气如虹, 一局南天战又重。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来源:作者系中共信丰县委党史办主任 庄春贤
转自:信丰之窗
文旅融合,诗和远方在一起!
本县文化旅游企业、景点如需宣传推介,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同时,感谢您对信丰文旅的支持和帮助!
信丰县文广新旅局微信公众号:xflyj2014
邮箱:xflvyou@163.com
电话:0797-3335086
欢迎转发给更多人浏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