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科技创新 > 正文

宝妈荐读解读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成长特点的书籍,个人成长报告3000字心理课

rrrrr 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r rrrr 第一章 不懂孩子的心,孩子怎么会听话rr ——〇至十二岁孩子各阶段的典型表现及应对方法rr 1 养孩子累,是因为你在“错位教育”rr 2 孩子长大成人要面临的八个危机或冲突rr 3 〇至一岁孩子的心理发展要点:与养育者建立依恋关系rr 4 一至三岁孩子的心理发展要点、典型表现与应对方法rr 5 三至六岁孩子的心理发展要点、典型表现与应对方法rr 6 六至十二岁孩子的主要心理特点和典型表现rr 7 穿上合适的鞋子,脚才是自由的

宝妈荐读解读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成长特点的书籍,个人成长报告3000字心理课

rrrrr 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r rrrr 第一章 不懂孩子的心,孩子怎么会听话rr

——〇至十二岁孩子各阶段的典型表现及应对方法

rr

1 养孩子累,是因为你在“错位教育”

rr

2 孩子长大成人要面临的八个危机或冲突

rr

3 〇至一岁孩子的心理发展要点:与养育者建立依恋关系

rr

4 一至三岁孩子的心理发展要点、典型表现与应对方法

rr

5 三至六岁孩子的心理发展要点、典型表现与应对方法

rr

6 六至十二岁孩子的主要心理特点和典型表现

rr

7 穿上合适的鞋子,脚才是自由的—孩子人生的生长痛

rr 1 养孩子累,是因为你在“错位教育”rr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教育孩子,劲儿也没少费,为什么不见成效?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对孩子的生长规律缺乏了解。

rr

比如,一岁的孩子闹,家长认为他在和自己作对,或者认为他是在要挟自己。其实,孩子只是遇到了完全陌生的情绪,不会表达而已。你可以逐渐去教他表达。国外甚至有人教婴儿使用手语,帮孩子沟通。

rr

两岁的孩子闹,常是因为他既渴望独立做事,同时因为能力有限又做不好,导致有焦虑情绪。两岁是个小叛逆期和各种敏感期并存的年龄。他现在的闹,在两三岁期间还会多次出现,但只要您现在态度平和地同孩子理性、正向沟通,那么到了四岁,孩子的情绪管理就会做得比较好了。

rr

再如,两三岁的孩子,看到妈妈手破出血了,漠视走开,妈妈心里顿时悲从中来,觉得孩子不知心疼自己,是不是该教育教育了。

rr

其实妈妈不必伤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看到不幸,会表现出好像自己同样在体验痛苦一样,这是一种移情式唤醒。他们会用离开、漠视,甚至攻击对方,来缓解自己的这种不适。随着孩子长大,他才能逐渐做到把这种共情体验,转向对痛苦者的关心和帮助。

rr

再比如,有些幼儿家长常说孩子不虚心、逞能、不让大人教。其实孩子这样的表现很正常。研究发现,三至五岁的幼儿,通常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他们常觉得自己似乎什么都能胜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在这个时期需要学习大量的技能,他们的这个心理特点,恰恰是为了让他们有学东西的自信。

rr

我们现在常说,教育要顺应孩子的生长规律。什么叫顺应孩子的生长规律?就是不超前、不滞后,不是总在做错位的教育—婴儿期把孩子交给别人带、不陪伴,没有培养安全型母婴依恋;孩子一两岁时,过多立规矩、不顾孩子各种敏感期,为了培养“品德”而和孩子无谓地较劲;孩子四五岁时,他的大脑开始有执行控制能力了,但家长该给的界限却没有给,该培养自理能力,让孩子自由地玩和交往,却不做,而把重心放在超前学小学知识上了;上学后,又把孩子的成长、独立看作失控,越发加紧监控;孩子上大学又去陪读;毕业又替孩子去相亲(这都是在补学前家教落下的课—因为在孩子幼儿时,交往的窗口期,我们没让他自由交往)……

rr

错位教育,大人孩子都累!

rr

养孩子是农活儿,要了解时机、节气。

rr

所以,我们家长多学习、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

rr 2 孩子长大成人要面临的八个危机或冲突rr

我曾半开玩笑地说过,应该给产妇发个孩子说明书告知,除了生理发育规律之外,孩子的心理、行为的发展都有哪些规律,有怎样的时间表。

rr

我在微博里写过:婴儿期会吃手;一岁多胆小黏人、喜欢微小的东西、喜欢钻进小空间;两岁爱说反话—什么都不行不好、故意尿裤子、生气了会趴地上打滚蹬腿,还有各种疑似强迫症的敏感担心;三岁有小脾气、开始享受玩伴;四岁喜欢说臭㞎㞎、爱比谁大谁小、不认真听讲、不虚心学习、总被告知专注力有问题;五岁话多、爱交往;六岁小叛逆;七岁怕黑、怕鬼;八岁在意同伴的评价;十二至十八岁独立;二十岁放纵折腾;三十岁自信;四十岁接纳不惑;七十岁随心所欲不逾矩……

rr

这条微博好多朋友转发,家长在转发时常感慨:“太准了!我孩子真的这样!”我暗想,当然准了,因为我女儿是个正常的小孩,您孩子也是个正常小孩。孩子有差异和个性,但共性大于个性。这就如同孩子大致在几个月时长牙、会走路一样。

rr

关于这些,各种发展心理学教材里有很多专业研究结果。耶鲁大学还曾有专家对此做过一项系统的研究,并把最终结果出版成书,国内也有引进,叫《你的N岁孩子》系列,有兴趣的朋友可找来看看。

rr

以下着重介绍著名心理学家爱...

rr

人在其生活道路上面临八个危机或冲突。每一次的冲突都有其出现的时间,它是由人们在一生中某个特定时间所体验的生物成熟与社会要求决定的。人必须妥善地处理好每一次冲突,才能为圆满解决下一个冲突做好准备。

rr

各年龄段所面临危机具体如下:

rr

〇至一岁,信任对不信任。

rr

一至三岁,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

rr

三至六岁,主动性对内疚感。

rr

六至十二岁,勤奋对自卑。

rr

十二至二十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rr

二十至四十岁,亲密对孤独。

rr

四十至六十五岁,繁衍感对停滞。

rr

六十五岁以后,自我整合对失望。

rr

(以上引自《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第5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rr

以下是我的解读……

rr 3 〇至一岁孩子的心理发展要点:与养育者建立依恋关系rr

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通过和养育者之间的互动,他的脑子里会得出一个理论—别人是怎样的?这是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是关于爱的理论,关于自我与他人的理论—当我有这样需求的时候,别人大部分是好的,还是怀有敌意的?我是怎么样的一个孩子?我有没有能力吸引他人的关心?

rr

如果这段年龄的孩子和养育者建立起了安全型的依恋关系,那么孩子就有了对他人和世界的基本的信任,这是他今后一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

rr

常常有一岁以内孩子的家长问我:“罗老师,我该怎样培养孩子?”其实,这个阶段除了正常养育之外,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和孩子有同步的互动,比如,孩子哭,不一定每次都抱他,但是家长一定要有回应,比如您可以躺在床上跟宝宝一起玩。

rr

再如,如果家长觉得一直逗孩子让他烦了,孩子想自己待会儿,这时候您就不要继续逗,让他自己玩一会儿,这也是高回应的互动。

rr

小婴儿最喜欢什么游戏?同步游戏。他做一个表情,你也做个同样表情,对他来说,这会给他带来很多力量,他会觉得“很好,我们能沟通上”。这就是对他心灵上的滋养,就是同步互动。

rr 4 一至三岁孩子的心理发展要点、典型表现r 与应对方法rr

这个阶段的孩子渴望自己做事,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有自主的感觉。如果不能做,他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有羞愧感。

rr

想想有些家长,不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决定大小便、自己穿衣,却又抱怨孩子各种所谓的吃饭问题、大小便问题……

rr

真实的情况是—育儿的问题常常就来自家长的过多控制!很多家长按照我的建议,减少了对孩子吃饭和大小便方面的过多控制,然后孩子的能力很快就恢复了。

rr

我还常听家长说,四五岁的幼儿,什么都不敢尝试,都觉得没意思,没信心做好。这里当然有性格和其他教养方式的原因,但在孩子三岁之前,家长控制过多,给孩子自主、自理机会太少,也是一个因素。

rr

下面列出几个常常让家长困惑的、这个阶段孩子的典型表现。

rr

表现1:先天的性格开始有明显表现,比如胆小和好动

rr

孩子从一岁开始,先天的特质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有的孩子刚生下来几个月时,家长发现他有点胆小了。以后,他甚至会越来越胆小,可能别人大笑一下,他都会打哆嗦。同样地,好动的孩子会变得更加好动,这都是孩子先天性格的鲜明表现。

rr

表现2:不爱自己走路

rr

宝宝会走路以后,常常不爱自己走,要大人抱。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可能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缺乏心理的安全感。如果你发现孩子在周围没人的时候也能好好走路,如果前面多了一些小朋友,或者一到小区广场这种人多的地方,他就让你抱,或许是因为他感觉这个环境对他构成一定的威胁了。另一方面可能是体能上的原因,小朋友走了一会儿,确实累了。

rr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rr

首先,我们要接纳孩子,相信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然后再想一些方法。这就是我常说的:“先接纳,后推动。”

rr

比如我们让孩子推着小车子走。这实际是把孩子放到主动的位置上。当他推着小车子的时候,他是主动去照顾别人的,他就是有力量的。

rr

我在女儿小的时候,曾经让她自己做一个风车,拿着风车出去,为了让风车能呼呼地转,她就开心地跑。还有一次,她拿着小手电,傍晚出去玩,一边跑一边追着要踩上地上的光亮。您还可以和孩子玩“藏猫猫”。这些都是用游戏的方法来推动。

rr

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我曾经见过一个家长走在孩子的前面说:“你看小姐姐都自己走。”其实,这种方法并不能使这个孩子自己走,反而是在钝化他的自尊和羞耻感。通常,我们会看到,孩子趴在家长身上,抱得更紧了。我猜这个小宝宝心里在想:你爱说就说吧,我趴一会儿是一会儿。

rr

孩子没有做到,或者做不好的时候,家长要先接纳他,然后想一些小方法去带动他。当然,也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如果真的累了,该抱您就抱,不要太在意外人的压力,因为只有我们才了解实际情况。

rr

表现3:打人

rr

对于打人的孩子怎么办呢?我建议家长多观察、分析原因。两岁左右的孩子打人有很多具体的原因,有哪些呢?

rr

有的孩子是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提高,他只是想和别人玩,甚至是喜欢人家,但是他不会表达,可能就会动手打一下。有时,别人冒犯了他、违反了游戏规则,而他又不知道该怎么说,这时他也会直接打人。还有的孩子属于运动型,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那么他随时都可能在做肢体冲撞。

rr

这些情况下,家长要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平时多和他聊天,多给他读书、讲故事,孩子说话时我们耐心倾听。

rr

有的孩子是需要做一些相应的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如视、听、嗅、味、触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觉统合不足或感觉统合失调就会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协调发挥,引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rr

我们多带孩子做户外运动,比如爬山、玩水等,这都能帮助孩子身体的感统协调发育。

rr

还有的孩子是缺乏安全感。比如说,他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或者突然多了很多人,他感受到很大的威胁,他保护自己的本能方式就是—先出手。或者,孩子初次跟小朋友玩时,曾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攻击,以后,他和别的宝宝玩,就常常带有防御心理。

rr

这种情况,我们要在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多和他强调友爱:“你看这个小朋友又帮助我们了。”这样就能让他多感受到别人的友好。

rr

另外,如果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孩子自然也会学到用武力来表达情绪。

rr

两岁左右的孩子打人,多是因为上面这些原因,家长从这些方面用心改善就可以。

rr

表现4:被打不还手

rr

如果孩子被打不还手怎么办?

rr

这个时候,您要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做法,比如,及时躲避、保护自己,采取自卫。眼睛看着对方,大声地呵斥对方:“不许打人,住手!”寻求大人的帮助。

rr

如果三四岁的孩子因为性格的原因做不到上述这些,家长千万不要因此训斥他。因为他小小的心里,装不下那么多愤怒。我们不希望孩子因此而害怕或憎恨对方。您可以告诉孩子:“对方打人,是因为他还不懂事,希望他以后可以成长、做好。”

rr

平时,我们可以在家里和孩子玩一些有肢体碰撞的游戏。比如,让孩子和家长两个人站着谁也不许动,互相推手;或是拿枕头靠垫,玩枕头大战。这对他就是一种积极的推动。

rr

无论是这个年龄段还是再大一些的孩子,有个办法是你可以鼓励孩子去做的,就是—让他和对方“谈判”(两岁左右的孩子没法自己谈,需要家长帮助),进行同伴间的协商谈判也是一种重要的交往技巧;并且,这样解决常常比家长和老师去参与效果更好。

rr

表现5:晚睡晚起

rr

常有家长问我,孩子两岁了,每天晚睡晚起,怎么办?

rr

其实这还是反映了我们教养中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家长不能随着孩子的成长而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

rr

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两三岁时的现状,调整对孩子睡眠的固有想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rr

成年人每天都没有很大的变化;而孩子从一个小婴儿长到两岁了,我们能够看到他的变化。但是对待睡眠这件事,我们的头脑还停留在他四五个月的时候。我们在孩子婴儿时期,哄他睡觉哄怕了,认为让孩子睡着比什么都重要,他的睡眠是神圣不可打扰的。

rr

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长到两岁了,有非常大的变化,他的精力非常充沛,对睡眠的需求减少了,他需要很大的运动量去消耗掉过多的精力。并且,对于刚刚获得了强大的探索世界能力的两岁孩子来说,这个世界太有趣了,而睡眠恰恰是剥夺他探索这个大游戏场的事情。让一个精力充沛的孩子“停玩”、躺下不动,在他看来,是变相的软禁。

rr

另外,小婴幼儿对于睡眠也有着某种特殊的恐惧—那是他独自一人去面对一个未知黑暗世界的时光。

rr

了解了这些,您就不会再觉得孩子不爱睡觉是个错误。

rr

很多家长晚上常常和孩子较劲,一定要孩子几点睡着。等得不耐烦了,家长越来越焦虑,开始训斥孩子,孩子哭闹;最后等他终于哭累了睡着了,家长看着他挂着泪珠的小脸,又开始懊悔自责……

rr

请记住—我们永远无法强迫一个人睡着。你只能控制你能控制的!睡前,孩子需要您的爱抚,来给他“爱的油罐”多多加油(关于更多“爱的油罐”内容,请看第二章)。越是训斥,就越是在剥夺他的心理能量,激怒他的情绪,他反倒更不容易入睡。

rr

我们可以做的是:

rr

白天,父母应该给孩子充足的运动量。

rr

午睡时间不要太长。我女儿小时候午睡通常是一个半小时,最多两个小时,除非身体状况不好。我发现当小孩睡着后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好像有一个睡眠间歇,这时她会翻身动一下,然后又重新再睡。在孩子的睡眠间隙,叫醒他,准备一些水果,或当天喜欢的玩具,叫醒时哄逗一下。

rr

晚上,家长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给孩子讲讲故事,说说爱他的话,聊聊有趣的事情。如果孩子说不想睡,您可以说:“好,我们不睡,我们就躺着闭眼休息一下。” 这种接纳的态度会让孩子更安心、更平静。然后,您自己的心像个寺庙一样静,再适时地打两个哈欠……

rr

对于两岁以上的孩子来说,我们可以在早晨逐渐提早叫醒他,保证他有大致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早上提前十分钟,一周之后他就可以有一个新的生物钟了。

rr

表现6:吃饭坐不住

rr

孩子与我们不同。如果您观察两岁的小孩吃饭,会发现:他“上半场”还行,“下半场”就坐不住了。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吃饭是一件有点无聊的事情—“我就一口一口往肚子里装呀,有什么乐趣可言呢”—对他来说吃饭就是这样的感觉。所以家长在要求孩子坐在餐椅上、坚持吃完全程的同时,多想办法增加吃饭的乐趣。

rr

比如,我女儿一岁多的时候,我喂她吃饭,就会说一些和吃饭有关的好玩的事:“哎,这一口小土豆进你的肚子里玩儿去了。哎呀,小米饭也喜欢他,也跟着他去呀……”这样能帮孩子把吃饭这件事变得不那么无聊。切记:千万不要用电视、手机、Ipad和玩具来哄逗孩子吃饭。

rr

孩子再大一些,我们鼓励孩子自己吃饭,这也会帮他增加乐趣。我们可以允许孩子有一个“玩饭”的阶段。玩饭,是孩子通向自主吃饭的必经阶段。玩到一定程度,他自然会渴望用餐具代替手。

rr

对于两三岁以上的孩子,我们要让他明白,离开饭桌就表示吃饱了。我们教孩子说:“我吃饱了,请慢用。”这样的语言,让他清楚,吃饭是个有始有终的事情。孩子一旦下桌,家长一定不要追着喂。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孩子自己吃饭,而且吃完全程。

rr

表现7:发脾气、逆反

rr

两岁多的孩子容易发脾气,什么事都和你拧着来,都说“不”!两岁的孩子一发脾气,常常直接就躺在地上了—似乎他们认为,躺在地上就是表现出不与大人合作的一个最便捷的方式。还有的孩子会扔东西、尖叫、哭闹。那么,这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rr

首先,您要理解,两岁是个特殊的阶段—这时他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但是又都做不好;他长大了,有了更强的自主意识,凡事都渴望自己掌控。当他说“不”的时候,他只是在表达一种独立自主的姿态,而不见得真的不同意或者要跟您作对。

rr

所以,这时家长首先要肯定他的成长,说:“哎呀,看来你真是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真是大宝宝了!”然后,家长可以引起他的思考:“你认为这个事情怎么做比较好?我们一起来商量商量……”如果我们认同他,那么孩子就没有了必须跟我们对抗的动力。并且,您的问题也可以帮他从情绪状态里跳出来,引导他理性思考。

rr

如果孩子已经开始哭闹,家长要保持平静,在一旁平和陪伴。哭,不是那么糟糕的事情,不是您教养失败的表现。每个孩子都需要用哭来宣泄情绪。我们要把哭看得中性一些,这样我们自己才不会被激怒。

rr

记得我在女儿两三岁的时候,有一次她哭闹,我就在旁边念菜谱,念着念着,她就过来了,趴我腿上要看看菜谱的图,忘了为什么而哭。

rr

还有一次是女儿三四岁的时候,她有点儿小脾气,还没发作呢,我就开始泡脚,处于一个无为的状态。后来,家里人发现,她自己躲到卫生间里去吃了点儿面包片—孩子这时即便是因为饿了,也可能不直接承认。

rr

如果孩子哭,家长也被激怒了,孩子就会持续哭很久。两三岁的孩子往往一开始是因为某一件小事而哭,不会很长时间的;但是,当家长暴怒时,他会感觉像天塌了一样,彻底陷入无助状态。

rr

常常听到,家长在小幼儿哭闹时怒斥:“你给我憋回去!”其实,孩子当然做不到憋回去,如果真的做到了,那么反倒容易积累更多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在当下,暂时放下对错的判断和管教的念头,多与孩子连接,帮他恢复理性—那时,您的这些教育,才能被孩子听进去,他才有了提高的可能。

rr

家长的平和状态,可以帮助孩子恢复平静的情绪。多次这样的重复,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就会逐渐锻炼出来,他在四五岁以后就会做得更好。

rr

所以,除了当场保持稳定的情绪,我们要在孩子情绪转好之后,和他稍微回顾一下刚才的事情,启发他思考:以后怎样防止,有哪些做法可以解决问题、转化情绪。

rr

表现8:憋大小便、不坐便盆

rr

孩子憋大小便、不坐便盆,这些常是家长过度训练大小便所导致的问题。

rr

家长对于如厕训练不要过于紧张,不要过度控制。每个孩子即使月龄相同,发育早晚也不同,不要因比较而给孩子太多压力。孩子憋大小便,多是他在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家长控制的反抗。当家长减少控制,孩子通常都会恢复本能。

rr

另外我也认为家长不要太晚给孩子撤尿不湿。在孩子两岁左右的夏天给他提供便盆,无须多说,孩子很自然地就会去用。如果拖到三岁以后,当你再给他提供便盆的时候,他会认为这是对他的否定,是批评,是证明他不好,所以他常常更加抗拒。

rr

表现9:认为每件事情必须得是完美无缺的、有序的

rr

这个阶段很典型,孩子会有一个秩序敏感期,他会认为每件事情必须得是什么样的。比如,一块饼干咬掉一块儿,他就不要了。一件事情,如果你做了一点跟他预想的不一样,他就要时间倒转,从头开始,这就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rr

我的建议是,在这方面,家长尽量在大部分时候顺从孩子,但是,无意中挑战了、违反了他,孩子因此哭闹了,那您也不要太内疚。随着他逐渐长大,家长要逐渐恢复正常互动,而不必事事小心翼翼。孩子四五岁以后,需要学会去接受外界的各种变化和意外情况,去理解别人、理解周围的情势。

rr

表现10:不肯分享

rr

孩子在三岁以前,常会不愿意分享,很多家长为此着急。

rr

家长需要了解,能让孩子主动分享的前提:他要懂得东西分你的我的;他要知道自己有权处置自己的东西,知道借给别人的东西还会被还回来,有这个安全感;他开始享受跟玩伴在一起的时间,这时分享才有意义;他曾接受过别人的分享,并记得那种感觉很好,他有足够的思维能力,可以换位思考,因此也希望对方有这样好的感觉。

rr

如果孩子不愿分享,我们看看上面这些条,哪些是由于孩子的发育还没到时候,他的思维程度还没有达到;哪些是由于家长没有给他创造这个前提,比如家长强迫孩子分享,使得他对自己的物品控制权失去安全感。

rr

很多男孩在社交方面的发展会晚一点,他们可能需要到三岁半、四岁,才开始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所以家长可以多提供机会,但不要太心急。

rr 5 三至六岁孩子的心理发展要点、典型表现r 与应对方法rr

三至六岁的孩子往往高估自己,他们努力尝试各种能胜任和不能胜任的活动。他们的这些大胆探索尝试的行为,常常会和外界构成冲突。

rr

解决办法就是,帮孩子平衡好主动性和遵守界限之间的关系。

rr

换句话说,这个年龄的孩子要同时发展两个方面的技能:一个是主动性,我们要提供鼓励他自发、主动地去做事的氛围;另一个是自控力,我们要让孩子清楚怎样的行为是可以或不可以接受的,界限在哪里,他可以怎样灵活变通。家长要记得两方面兼顾,缺一不可。

rr

表现1:不认错

rr

孩子不认错,有时是孩子做错的时候你批评他,他不认错;有时是明明他说的是错的,你说的是对的,他自己也清楚,但却一直坚持他说的是对的。

rr

其实,要求三四岁的孩子说“谢谢你指出我这个错误”,这是不现实的—我们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做到,对吧?孩子当下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他的自尊还很脆弱,没有强大到可以“虚心认错”的程度。

rr

孩子的所谓“错”,大致可以分两种:一是他能力不足没有做好;二是他明知故犯。

rr

对于第一种,如果不严重,我们鼓励孩子想一些办法,以后怎样能做好,就可以了。如果是比较严重的事情,比如在原则性的事情上犯了错误,我们要严肃地指出界限来,让他清楚后果是什么,然后鼓励孩子思考补偿办法、以后如何做好。

rr

对于第二种情况,明知故犯,家长要去分析,孩子背后的情绪或动机究竟是什么,然后去解决那个“因”,而不只是惩罚这个“果”。

rr

不论怎样,家长都可以尽量把说法变得正面一些,让孩子清楚,我们是跟他站在一起的,而不是对立的;我们的目的不是羞辱他,而是让他清楚是非,知道以后可以怎样去做。

rr

认错的心理“资本”是—孩子心里的“油罐”是满的,他有高自尊。所以,家长平时多给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多增强他的自信心,才是最根本的办法。

rr

表现2:磨蹭

rr

理解幼儿的“磨蹭”

rr

大概所有的幼儿家长都会抱怨自己的孩子磨蹭。为什么会这样呢?

rr

①三岁以下的小幼儿,特别是一两岁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发育程度使得他们很难预期未来,所以,即便一会儿要做的是他们喜欢的事情,他们也不会抓紧现在的时间。对此家长不要有苛求,用好玩的方式去引诱、带动他们就可以了。

rr

②小幼儿做事不以效率为目的,“抓紧”时间对他们没有意义。他们时刻都沉浸在当下,所以,或许他们才是真正地比我们大人更抓紧眼下的每分每秒呢!

rr

③有些孩子的确天生是“慢性子”,比如,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们大脑在做事时所需的神经回路更长,他们用更多时间去思考每件事,所以家长常会觉得他们说话慢、动作慢、吃饭慢。

rr

④有些事情,对于幼儿来说难度比我们想象得大,他们的确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做好,比如扣纽扣、整理东西。

rr

大点儿的孩子如果特别磨蹭,那么除了他们可能在过去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外,还可能是他们对家长的控制、要求和管教不满,或者对所做事情没有动力,便用磨蹭来消极抵抗。

rr

对孩子的“磨蹭”如何正面教育

rr

理解了上面这些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清楚怎样正面地跟孩子沟通。

rr

平时对孩子少催促。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有时孩子的磨蹭恰恰是家长催促出来的。过多的催促,使孩子丧失了感知时间快慢、事情急缓的能力。我们要让孩子理解,有些事情我们可以随意,但有些事情有时间限制。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偶尔给他们一些机会,感受磨蹭的后果,培养孩子自己对时间的感知力。

rr

当孩子沉浸于眼下的事情时,跟孩子讲清整体安排,帮他从眼下的事情里跳出来、看到全局,这会帮他们理解你的要求,也是在帮他们提高认知能力。比如,跟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很想继续做……”“我们刚才一起……很开心。”“但是,我们一会儿需要几点钟去……还有……分钟。所以,现在我们开始加快动作,军事行动……”

rr

对慢性子的孩子,和他讲清楚:“有些小孩需要练习能坐住,你需要练习能快起来。这样,你既能静又能快,那就太好了!”

rr

对于四岁以上的孩子,当他的注意力像小红帽一样,随时被撞见的任何事情而岔开时,我们就得多提醒他,记得此刻的真正目标是什么。

rr

对于五岁以上的孩子,给他准备小闹钟、玩具手表、计时器和沙漏等,把看管时间的权利交给他,鼓励他学着看表,请他告诉你们时间,让他练习自我管理。

rr

表现3:敏感、胆小、怕脏

rr

敏感、胆小、怕脏,是很多孩子在三四岁阶段会有的表现,他不会做让自己有奇怪感觉的事情。他们甚至会拒绝穿新的衣裤。到了换季时节,拒绝换不同薄厚的衣服。这其实也常常是过度教养的结果。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是和不同家人接触少,有的孩子可能是出去玩得少,活动受到限制太多,平时养育过于精细,等等。

rr

家长在孩子婴儿期,要多做抚触,用不同材质的东西接触宝宝的皮肤。等孩子大一些,要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让他们玩水、玩沙子、玩草、玩石头、走不平的路、爬山……这些都能够帮助他们改善胆小、过于敏感这些情况。

rr

对于拒绝换不同衣服的情况,家长不要太跟孩子较劲。有时,先把这事放一放,跟他一起玩点什么,让孩子从对自己的拒绝和反抗的情绪里跳出来,然后,您把衣服放在那里,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下,他自然就去穿了。平时多在前文写的那些正面建设的事情上下功夫,才是真的在帮孩子。

rr

表现4:不爱主动和大人说话

rr

孩子见到别人不愿意打招呼,这是很多家长的困扰。其实,这与性格关系很大。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去帮助孩子改进和提高呢?

rr

首先,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性格和眼下的能力水平,允许他跟您心中的完美儿童有不同。这种接纳,是孩子发展的起点。

rr

其次,在孩子三岁以前,我们不必对他有过多的要求,只需自己开心地用孩子的称呼跟对方打招呼,创造一个愉快的氛围。这个年龄,只要亲子关系好,他自然就会模仿家长所做的事情。

rr

在孩子三四岁之后,如果他仍然做不到跟人打招呼,我们可以试试这些办法:

rr

给孩子多介绍对方。小孩为什么不爱和大人说话,因为那个大人对他来说只是个无关的陌生人—“我为什么和他说话,他也不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介绍对方是谁,跟我们是什么关系,帮助他们熟悉起来。

rr

鼓励他多做真实的交流,比如:“你抱的小白兔叫什么名字啊?”

rr

家长在跟外人聊天时,多聊些愉快的内容,多尊重孩子。有的家长恰恰相反,每当跟外人谈话时,除了讲各种负面的事情,就是给孩子“揭短”,或讲孩子好笑的事情,或批评孩子不打招呼,或只是夸奖对方的孩子,或大人们聊起来没完没了。久而久之,孩子会感觉,碰见这些大人真是个糟糕的事情。

rr

四五岁以后,打招呼这件事,我们应该要求他去做,因为这是最基本的与人交往的技能之一。我们给孩子讲明道理,聊一聊,人与人之间的礼貌、礼节究竟有什么意义。

rr

如果一个孩子到四五岁以后,见到一个他认识的人,能够主动打开对话通道,与对方进行沟通,那么他会得到对方的积极反馈;这种反馈,反过来又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rr

表现5:不能自己玩儿

rr

有的家长问我:“我的孩子在家里什么时候都缠着我,不能自己玩儿,怎么办?”我说:“很简单,八个字:态度支持,行动保留。”

rr

家长做不好,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做法缺了前面的四个字,缺了对孩子的接纳、支持,缺乏给孩子爱的油罐里“加油”。我们常常是直接拒绝—只有推动,没有接纳。

rr

其实,您越拒绝,孩子爱的油罐越空,他越需要和您玩。您完全可以说:“没问题,妈妈陪你。”然后您就坐在那儿。当您有了这种姿态,那么,孩子不见得真的需要您跟他一起玩。就是说,他不一定是真的不能自己玩,他要的只是通过您陪他玩,来跟您连接,给自己的心理油罐加点油。所以,您其实可以先跟他做一个很有效的连接,比如抱抱,然后说:“好,你先在这儿好好做这个,等我一会儿回来要看你的成果。”如果家长没有这个连接和支持的态度,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您在“推”他,越“推”他,他越黏您,越要您陪着他。

rr

当然,如果您发现,孩子真的需要您一起参与游戏,那也应该尽量满足,然后再逐渐提高他独自玩的能力。

rr

表现6:说脏话

rr

幼儿的脏话有不同类型:厕所脏话,比如臭、屁、㞎㞎、尿;在外面学来的骂人的脏话。

rr

厕所脏话,这大概是每个四岁左右孩子的“最爱”。说这种字眼,似乎能给这个年龄的孩子带来无尽的满足感。我对此一般不多关注,允许孩子私下里过过瘾。孩子们大一些自然就不说了。

rr

但是,如果孩子说了在外学来的侮辱人的脏话,我会严肃指出。孩子通常并不理解这些脏话的真实意思,他们只是在追求脏话所带来的那种力量感。

rr

我们必须告诉他:“我相信你不是这个意思。你对自己的话和行为一样,都要负责任,每个人的语言也是有力量的。你说这样的话,会伤害到别人。如果你不是这个意思,不想让对方有这种感觉,也不希望别人对你说这种话,以后就一定不要这样说。不然对方也会误解,会认为你是一个爱说脏话的孩子。”

rr

我们家长平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有些孩子,的确是从家长无意中说的话里,学到了很多不礼貌的语言,比如“闭嘴”“笨蛋”等。

rr

表现7:爱比较,爱炫耀,过于计较是非,爱纠错,认知缺乏一定灵活度,爱告状

rr

幼儿的思维发展程度有限,三至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过于计较是非,爱纠错,认知缺乏灵活度,认为这个世界非黑即白,不是对的就是错的,不觉得有一个灰色的中间地带。

rr

对此,家长不必特别在意,每个幼儿都有这样一个阶段。我们需要通过平时跟孩子聊天、讲绘本等,来帮助孩子发展思维水平。比如,遇事多分析各种因素,内部的、外部的,可控的、不可控的,帮他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事物。

rr

引导孩子,在跟小朋友有冲突或分歧时,多冷静地想想,除了A和B方案,除了你的和我的想法,是否还有第三个办法,是否有双方都能接受、受益的“共赢之策”。

rr

通常,当孩子长到五六岁以后,他们就能更加客观地分析事情了。七八岁以上的孩子,对自己和别人,都可以有更客观真实的评价了。

rr

表现8:事情做不好时,哭闹,发脾气,爱抱怨

rr

很多家长跟我说,孩子因为事情做不好而发脾气:三四岁的时候,他们做不好会哭闹;四至六岁时,他们可能责怪别人、抱怨连连。

rr

孩子这样是因为:一方面,他们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他们又不能准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事情的难度,会高估自己,凡事都要尝试,想自己做成。做不好,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又不够强,自然有各种不快。

rr

我建议,在孩子做事情时,只要他没有求你,就尽量先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少围观、少指导。让他清楚,需要帮助,父母随时提供就可以了。平时我们也少评价结果,多关注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多鼓励孩子分享乐趣、感受、努力和进步。

rr

这样,没有了大人在一旁的压力,孩子可以自己去决定下一步怎么办,是放弃还是坚持。有了情绪,他也有机会锻炼自己平静下来。

rr

在孩子有情绪、抱怨时,家长要做的就是这几步:首先,耐心地积极倾听。多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感受,您可以复述以确认他的话,让他知道你理解他了。其次,具体地描述事实。这个与倾听其实可以是同时进行的。这样的描述与倾听中,家长始终不必有太多的评判、鼓励、安抚、劝慰。这样,您才能更多地让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也给孩子留出自己去判断的空间。然后,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下一步的解决办法。如果他完全没有办法,您可以把大困难变成几个小的困难,让他具体思考每个小困难该如何解决。

rr

对于五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他的抱怨很过分,那我们应该把真实的情况指出来,让孩子看清事情的全景,而不是陷在自己的情绪里。比如,哪个是你的决定,是你该负责的;哪个是你该做的事情;别人已经为你付出了哪些努力;我们对你的要求和期望是什么,等等。

rr

有时,的确有外界因素,把事情变得很难。那我们就告诉孩子,有些外界的我们改变不了的事情,要学着接受,或者想想应变的办法……

rr

就是说,家长首先要让孩子说出真实的感受,因为我们的猜测和判断不一定是实情,然后鼓励他自己思考、解决;同时,也不要一味地只想着怎样去开导他,怎样把他糟糕的情绪变好。

rr

我们的任务从来都不是让孩子时刻都开心!孩子有必要体验挫败和沮丧,需要去面对外界的各种情况。我们的任务是帮他成长—给他感受的机会、自主解决的空间,并引导他如何去应对。孩子只有经历挫败,才能学会如何去管理失败,提高自己的逆商。

rr

表现9:玩比赛游戏时接受不了失败,不虚心,不让别人教自己

rr

比较小的幼儿,在游戏比赛中,的确接受不了失败。那么,当家长跟孩子玩这种比赛时,可以先让着他。这时不是真的比赛,就是一种亲子游戏。此时家长的任务是向孩子演示自己是如何处理失败的。

rr

以后,随着他认知能力的提高,他就会知道这种社交暗示了,他能看出来你是故意在让着他,他开始渴望真正的比赛,这时就可以开始和他真实地玩游戏。当孩子失败,要发作时,提醒他家长过去是如何应对的。在游戏结束前的最后一两次,你最好让着他,让他赢。这样孩子会保持对这个活动的持续兴趣。

rr

至于虚心不虚心的问题,我认为太小的孩子,很难和他解释清楚什么叫虚心。虚心是需要有心理资本的,需要有足够强大的自我。

rr

当我女儿拒绝家人教她东西时,我曾经跟她单独来到房间里,这样说:“首先,你可以先看看别人的做法,然后再决定,这样你有更多选择。其次,小孩自己做非常好,但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学习,特别是孩子。你学到了,以后可以在这基础之上,继续研究创造。否则我们现在还在自己钻木取火呢。第三,如果拒绝教,要礼貌表达:‘谢谢,但我想自己做。’”这样,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客观地讲一些他能听得懂的语言,会比抽象地讲什么是虚心要好,也比强势命令效果好。

rr

其实只要关系融洽,家长说话的角度和语气得当,没有各种抵触和不安全、不自信、自我防御的情绪阻隔在里面,孩子也是愿意跟大人学的。

rr

表现10:到商店非要买某个东西,不给买就哭闹

rr

我认为,对于两岁以下的孩子,我们尽量少带孩子去买东西。这么大的幼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使得他们几乎还没有自控力。他们看到甚至听说到什么,就会要什么;看不见,就不想。

rr

对三岁以上的孩子,我们逐渐带孩子一起购物。这个过程有三个意义:让孩子接触真实世界;逐步锻炼孩子的自控力;学习消费技巧。我们通过每件事,带孩子一起来体验、分析,如何判断价值、分析需求,如何规划、取舍。这样下来,等到孩子七八岁了,他各方面能力达到了,我们才可以给他零花钱,由他支配。

rr

当孩子想要什么喜欢的东西的时候,大致有这几种情况:

rr

①这是生活必需品,比如食物、衣服或其他日用品。这些,我们就不必跟孩子过多地讲条件、限制。该买的就买,不必无谓地制造障碍。

rr

②孩子喜欢,但不是必需品。这时我一般会跟孩子去分析,这个东西的价值怎样。我曾跟女儿说过,对你来说,是否有价值,就看它对你的成长是否很有好处。比如,一个魔仙棒,我们大人可能觉得没有价值,是粗制滥造的塑料制品。但如果孩子目前正好可以用它玩很多模拟扮演游戏,可以玩很久、玩出很多乐趣,那么它对孩子来说就是有价值的。

rr

③有些东西孩子喜欢,但我们觉得很贵,这时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性价比。比如,我们觉得这个玩具车很好,但就是贵。我们告诉孩子,可以在其他地方买到更便宜的同样东西,或者可以试试讲讲价。

rr

④孩子当时喜欢,但很可能只是一时冲动,回家就会把东西放在一边。这时,您要想办法给他制造一个冷却期。比如,先让孩子自己去问问店员,这个东西是否有很多货,让他放心。然后和他说:“我们记下了,但妈妈还要买另一样东西,我们先转转,万一还有更好的呢。”或者说:“我们回家做点别的,或者等到某个特殊日子再买。过一阵儿,如果你还是特别喜欢它,我们就再回来买。”

rr

很多家长可能觉得,只要当时不给买,他一定就会大闹的。其实您放心,如果您过去一直做了前面写的那几条,始终能与孩子理性沟通,而不是直接回绝了,那么,三四岁的孩子,都可以做到接受这个做法的。五六岁的孩子,甚至会自己提出这个想法,因为他们也不希望自己花了很多钱,买了自己过后不喜欢的东西,然后又没有钱买真正喜欢的东西了。

rr

孩子常常是转身就会忘了这事。如果好多天他依旧惦记着,那说明他真的特别喜欢,这种情况我基本上也是会给买的。我会偶尔给女儿买那种虽然我觉得价值一般,但是她特别钟爱的东西(我一直觉得她的眼光还挺好,看东西很准)。

rr

⑤孩子喜欢,但这是您绝对不会买的东西。比如,费用超出你的承受范围太多,东西不适宜孩子,等等。这时您直接、清晰地讲明原因。生活中,一定会有这样需要家长直接拒绝的情况。

rr

我们不能满足时,也要肯定他的感受,告诉他可以怎样等待、争取、放弃或替代。

rr

总结一下,就是—家长要给孩子机会陈述自己的理由,我们也真的要去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把我们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这样做,可以帮孩子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判断和决策力。当我们对孩子凡事都诉诸理性时,孩子是在动脑筋,这本身就可以使他的大脑不那么情绪化。

rr

适度、合理的满足,可以避免这些情况:对物质的过于纠结、在乎;要求总受挫带来的习得性无助—反正我渴望、争取都没用,我干吗要努力。

rr

关于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太严格地限制和全部满足,都是极端。我们更多是遵从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有所满足、有所节制,珍惜已有的、期盼未到的美好。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认同孩子的感受,让他知道大人理解他的渴望,用各种方式来确认爸爸妈妈对他的爱。孩子要买东西,的确有很多时候只是—他在索求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而不是真的想要那个东西。

rr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家长自己是在物质匮乏中长大,结果就特别愿意用东西来表达对孩子的爱。我们给孩子买过多的东西,满足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内心的那个饱尝匮乏感的小孩。其实,孩子对物质本来没有那么多欲望。或许跟小朋友一起玩,比给他高档玩具可以带来更多乐趣。所以,家长要清理好自己的内心,不要为了自己疗伤,而误导了孩子。现在的小孩似乎反倒需要一点不满足,他们需要在这种经历中,去学习放弃、变通,去感受期待和珍惜的美好。

rr

另外,在现在物质丰富的年代里,我们特别要留意—多带领孩子去做用低消费来获得乐趣和满足的事情,比如,去大学操场玩球、去公园野餐、拿个计步器做市内远足、逛博物馆、收集落叶……平时,我们有积极情绪、给孩子爱和乐趣的油罐加油、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正面沟通、建造大本营,等等。通过这些,给孩子的心理“存款”。不花钱,我们也一样让孩子有内心富足、生活美好的感受。

rr

这样做,我们就是在给孩子丰富获得满足的渠道。未来,他可以从多样的事物里得到乐趣,而不是仅仅依赖这一件事—买东西。

rr

每当我听到小学生家长聊孩子的问题时,家长说的是小学的问题,可是我看到的就是学前各时期积累下来的问题。

rr

比如,和家长对着干、写作业磨蹭、不会玩、没有朋友、不好好听课、乱花零花钱……实则是:亲子关系没建立好,孩子没有积极的自我形象(因为孩子缺乏自主做事的机会,对自己能力和价值有怀疑、有羞愧感),主动性发展不好,所以做事没有内在动力,没机会练习自控,所以无法适应外界要求……

rr

那家长该怎么做?没有其他途径—从头补课。从亲子关系、建立相互的尊重信任以及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开始补。

rr

所以,解决幼儿和小学生的各种问题,不要从对问题的管教入手,因为问题都是外在表现。忙着救火,就永远没有触及真正的核心,所以总是不得要领。

rr 6 六至十二岁孩子的主要心理特点和典型表现rr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主要危机是勤奋对自卑。这时他们刚刚进入一个密集学习各种社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时期,他们越来越在意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

rr

宝妈荐读解读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成长特点的书籍,个人成长报告3000字心理课 关于学校学习和成绩

rr

需要提醒的是,现在有些新派家长,因为对自己的成长经历矫枉过正,结果对孩子的学习持过于宽松的态度,无意间给孩子传达了学习不重要的想法。

rr

我认为,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那么家长和小学的孩子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沟通:爸妈很重视你的学习;成绩是检验指标,目的是提醒你哪些方面需要更多的努力;明确你全面发展目标,除了学业和成绩,你还有哪些方面要发展;确认孩子的优势;一起找原因,想具体办法。

rr

学前期的家庭教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水平。此外,低年级时的成绩,或许还提示这些:孩子上学前学了多少;孩子的年龄和学业要求是否相符。很多孩子低年级时成绩不够好,常常只是因为一个简单的因素—他们的年龄小、发育晚,各方面发育程度与学业要求不相符。

rr

所以,家长不要只是严厉地批评孩子,认为这是不够努力的结果。如果经过努力,成绩依然明显落后,那么家长要细心观察,多跟老师沟通,找具体原因。看看孩子是否上课听课不认真、手部肌肉锻炼不够影响写字、视力不好、整体发育稍晚(有时这不是坏事)、智商低……然后再想对策。

rr

家长鼓励小学的孩子在学业上做好,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努力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在人生的这一阶段,继续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rr

宝妈荐读解读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成长特点的书籍,个人成长报告3000字心理课 孩子在学校总因为纪律问题被老师批评

rr

很多孩子,特别是好动的男孩,上小学后最大的问题不是学习吃力,而是自律自控能力差,经常因为纪律问题被老师批评。那么,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改进呢?

rr

现在有些家长总是认为,幼儿园或小学的老师对孩子的纪律要求就是对孩子的束缚。其实,幼儿需要在成长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自控力。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从入园前的家庭教养中做起,帮孩子在点滴的日常生活中去锻炼。孩子入园、入学,其意义之一也正是—他需要在集体环境里,去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以照顾到他人和环境的需要,从而成长为社会性的人。如果我们不去做这些,那就错失了帮孩子提升自控能力的机会,妨碍他的成长。这些幼儿期所错过的、没做好的,在小学时期就会体现出来,表现为行为控制能力不够、纪律差。有时,这还会进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自尊。

rr

那么,关于自律和自控,幼儿的家长可以做哪些呢?

rr

①在孩子三岁以前,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事,逐渐锻炼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比如,有时我们和好动的孩子一起看鱼儿在水里游,看云在天上变成了什么形状,观察水烧开了会冒出蒸汽,告诉他妈妈需要把手洗净擦干才能给他拿吃的……这些小事,都需要小幼儿付出一点点的耐心。

rr

②与孩子一起玩一些需要专注的游戏,比如搭积木、找不同、拼图。幼儿需要每天有足够量的身体运动,但他们同样也需要每天有一定的时间静下心来,做一些安静的事情。家长要把握好动静相宜的度,而不是让孩子整天都在外面自由活动。

rr

③在孩子的各种游戏中,提出挑战、设置难度,促使孩子付出努力和耐心,去坚持,征服困难。这个过程往往也是提升孩子专注力和自控力的过程。

rr

④我们可以在和幼儿玩肢体冲撞的游戏中,制订一点小规则,比如,不可以用脚踢对方,这就是最基本的对孩子身体自控能力的一个锻炼。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通过学一些运动项目,来感受和锻炼对身体的自控。

rr

⑤对五岁以上的大幼儿,家长可以找一些孩子喜欢的智力游戏,带领孩子玩或学,比如棋类、魔方、复杂的乐高积木等。

rr

⑥在生活中,随时对孩子有一些与他年龄相符的行为规范要求。这些要求,我们给孩子解释清楚道理,正面与孩子沟通,事先多多提醒,那么,孩子逐渐就可以做到。孩子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锻炼自控力的。

rr

⑦鼓励孩子自我管理。锻炼自控,不只是要家长去约束孩子,更有效的做法是:把道理讲清楚以后,给孩子机会自己管理自己。这时,他锻炼的才是“自控”“自律”,否则只是他律。当孩子有更多自主掌控感时,他们会在自律方面做得更好。

rr

对于小学生,家长除了继续做好上面这些,还可以给孩子讲清遵守学校纪律的道理,从正面去解释学校的各种规则;帮孩子想一些可以辅助他做好自控的小办法,比如,在笔袋上贴个小贴画,提醒自己上课不要随意讲话。

rr

精力旺盛的、好动的孩子的家长,必须有信心和耐心,持续地去努力。您要相信,孩子每天都在长大,他的自控能力是可以在您的帮助下,一点点地提高的。

rr

一个人越是在年幼时,他发展的越是他生命内核的东西。年龄越大,发展的越是外围、枝节的部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差异,自幼年起开始产生,之后滚雪球般逐渐增大。正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切都是环环相扣,都在持续积累中。

rr

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幅度,大概也是逐渐在递减的。上小学后,孩子受同伴的影响开始增大。中学,逐渐步入青春前期,更加渴望自主,反叛脱离父母。到了上大学,我们的逐渐放权应该已经进行到最后一步了,我们父母能做的只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的港湾而已。

rr

所以,作为幼儿的家长,我们真的要好好珍惜此刻!

rr 7 穿上合适的鞋子,脚才是自由的—孩子人生的生长痛rr

春天,有些孩子会有生长痛。其实,如果拉大尺度看,在整个人生的历程中,我们都会经历一些“人生的生长痛”。比如,对孩子来说,可能体验到生长痛的事情有:离乳、自理、入园、分床、上小学……

rr

现在我们都说,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与呵护,这当然没错。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能用自己的爱心妨碍孩子的成长。

rr

比如,不同的孩子,可能在不同的月龄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等事情,这是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节奏。另一方面,在他已经能做了之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那就要尽量让他做。我们允许孩子有各种反复、倒退,也可以尝试各种好玩的办法,帮他自己做到。但我们总体的方向,要是向前的。如果总是你替他做,或者完全不要求,那就妨碍了他的成长。有时,仅仅是家长自己怕这个生长痛,承受不了,就人为地给孩子拖延着。

rr

近些年,国外曾有心理医生接诊过一些比较奇怪的问题儿童,说奇怪是因为,这些孩子并没有经历各种逆境噩运,也没有被虐待、忽视,他们的痛苦仅仅是教育的问题。具体说,他们沉溺于退化的乐趣,生长停滞。而当家长按照医生的建议,给他们相应的界限和要求之后,他们的问题行为就消失了,变得和正常儿童一样。

rr

我们可以这样去想:成长、蜕变经历了痛苦,为的是迎来新的快乐与成就。正如花落才能结果,这就是自然。父母们以为孩子离乳、入园很难,很痛苦吗?其实,孩子的身心已经准备好了,他将享受到更多、更适合他年龄的新的乐趣。

rr

说个极端点的例子。我们都听说过,一些民族传统的成人礼,很残酷。那当然是陋习。那它为什么会存在呢?因为生存本就是残酷的,这种成人礼也正是为了让孩子成长,让他能生存下去。换成现代的话就是“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rr

现代社会,缺乏成长的仪式感,一切都模糊起来。结果,人一方面在丧失童年;另一方面,又总是没有长大。

rr

养孩子是农活儿,拔苗助长不对;压住不让他长,也不对。

rr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同时,人又是共性大于个性,有着大同小异的成长路径。因为有这些规律,所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等关于人的研究才成为可能。

rr

我曾看到有句话写得非常好:

rr

我们都渴望自由,但同时又都在误解自由。自由不是去打破一切规律的限制,因为真正的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打破的,也是万事万物都必须遵循的。真正的自由是顺应规律,就像我们的脚穿上合适的鞋子,我们的脚才是自由的;就像火车行驶在铁轨上,火车才是自由的一样。真正的自由就是这顺应规律后的行止无碍。

rr

在孩子教养上,也是同理。

rr

我们要怀着谦卑与敬畏,多学习、多陪伴、多观察。当我们顺应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少去扭曲,孩子就可以长得更自然、更本色、更健康,他就能发挥出种种潜能,长成他可能的最好的自己。

rr

宝妈荐读解读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成长特点的书籍,个人成长报告3000字心理课

rr

童言妙语:

rr

我们去参加一个很隆重的亲友聚会,闺女特意穿了一条纱裙。车到了饭店,看到有结婚的气球拱门,她抱怨一声:“哎呀,真是的!”我问:“人家结婚你真是什么呀?”她很为难地说:“万一人家把我当成伴娘怎么办?”

rrr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keji/82754.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人类孩子都是早产儿,人类属于早产儿么21个月才足月 下一篇:现在为什么挣钱那么难,当今时代挣钱与成功的思维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