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里岁华「岁末闲话茶日历」
曾几何时,一到阳历十二月,新一年的日历就特别抢手。单位忙着发职工,商家忙着赠客户,一时间好不热闹。到后来人人有手机,日历的功能好像被削弱了一些。但从2010年始,随着沉寂了70余年的故宫日历再度出版,且销售量一度突破百万册,又使得人们意识到了日历的强大生命力。现如今古诗词、古建筑、茶文化、中医文化等诸多主题日历层出不穷,又成为人们的案头一景。
旧时的老茶庄,也特别重视日历的社交属性与宣传作用。因此,形形色色的茶主题日历应运而生。但又因日历带有极强的时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杨多杰
曾几何时,一到阳历十二月,新一年的日历就特别抢手。单位忙着发职工,商家忙着赠客户,一时间好不热闹。到后来人人有手机,日历的功能好像被削弱了一些。但从2010年始,随着沉寂了70余年的故宫日历再度出版,且销售量一度突破百万册,又使得人们意识到了日历的强大生命力。现如今古诗词、古建筑、茶文化、中医文化等诸多主题日历层出不穷,又成为人们的案头一景。
旧时的老茶庄,也特别重视日历的社交属性与宣传作用。因此,形形色色的茶主题日历应运而生。但又因日历带有极强的时效性,是一种随用随撕的消耗品,以致留存于世的茶主题日历极为少见。甚至可以说,茶主题日历这种花式营销手段,都成了罕有人知的茶界秘闻。再过不到一个月,便是2023年了,笔者现以多年来收集到的各色茶主题日历为实物文献,尽力梳理出一份百年以来的茶文化日历简史。
妙打广告见巧思
在众多日历当中,最为讲究的是台式日历。厚厚的三百六十五张活页纸,牢牢地装订在精美的铁架子上。上面印刷的内容很丰富,除去公历、农历、星期、节气、节日等信息外,有时还要加上黄道吉日、婚丧嫁娶等内容。笔者收藏有一套1925年正兴德老茶庄印制出品的日历,堪称茶庄日历中的精品。首先是开本宽阔,此日历高160mm,长250mm,比市面上一般的品类要大得多。也正因如此,上面的字迹也就印得格外硕大醒目。这一点对眼神不佳的老年人就显得特别友好了。这大号台历往正屋的八仙桌子上一放,恨不得站在屋门口就看得见。其次是排版美观,该台式日历右边是阳历,由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至于星期和月份还采用了中英双语。左边是农历,不仅用大写汉字和英文双语书写月份日期,还标明了与当日最近的前后节气。例如乙丑年九月拾陆日这天,前面的初七日是霜降,后面的廿二日为立冬。言简意赅,清晰明了。
1925年正兴德茶庄台式日历
既然是茶庄出品的台式日历,一定要把茶元素加入其中,其实就是打广告。但是加得生硬,又容易让人反感。正兴德不愧是享誉京津冀的大茶庄,这份台式日历广告部分的插入颇见巧思。在正兴德这部日历上,阳历与农历所夹的中心部分,每日列出一种中国名茶,并标明此茶在正兴德茶庄门市售价。由于已过去近百年的时间,这套正兴德1925年台式日历到笔者手里也已不是全套,大致只有100张左右。但仅以此残至三分之一的日历来看,上面罗列的茶叶品名琳琅满目,已几乎涵盖了各大茶类。例如阳历9月29日印的是祁红,售价为每斤大洋一元二角;阳历11月2日印的是云贡普洱,售价为每盒大洋八元;阳历3月28日印的是老君眉,售价为每斤大洋三元二角;阳历9月28日印的是桂窨乌龙,售价为每斤大洋二元四角。除去各省的名茶,咱京城老百姓爱喝的口粮茶也纷纷登上了日历。例如阳历10月27日印的是高花三角,旁边还写着“家庭必需”字样,售价为每斤大洋四角八分。又如阳历4月10日印的是香片末,这也就是咱们北京人爱喝的高末,售价为每斤大洋二角四分。至于阳历9月19日印的先春墨云、阳历12月5日印的霍山梅片、阳历5月2日印的双窨龙团、阳历12月18日印的春素抱云鲜,笔者虽也从事茶文化工作多年,但甭说喝就是听也没听过。由此可见,一本老茶庄的台式日历,简直就是一部微缩版的《茶经》。商家宣传了产品,顾客也增长了见识,可谓一举两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本正兴德茶庄台式日历的页眉处,还有关于当天日期的一段描述。例如阳历12月15日这天,页眉处写道:“往者三百四十八日,来者十七日”。这也就是说,这1925年已经过去了348天,而再有17天就要彻底结束了。笔者看到此处,心中不由得想起了“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诗句。提醒世人,珍惜时光,想必这也是百年前茶庄主人设计的初衷吧。
茶业风貌日历见
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种随用随撕的茶主题日历仍有生产,但印制方已由私有茶庄换成了公有茶叶公司。笔者收藏有一套1961年中国茶叶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印制的台式日历,高165mm,长105mm,每天的上半部分是日期、星期、节令等信息,下半部分配有一幅茶主题的绘画作品。但这里的茶画,可不是什么南宋刘松年《斗茶图》、元代赵原《陆羽烹茶图》这样的文人画,而是极具时代特征的茶产业宣传画。例如1961年11月19日,下面印有一幅茶农在给茶树作防寒处理的图画,并配有“冬耕施肥防冻好,明年春茶产量高”两句话。又如12月22日下面印有茶叶出口换取钢材的图画,并配有“一吨茶叶十吨钢,多产支援工业化”的宣传语。新中国成立初期,老一辈茶业工作者扩大产区,改良工艺,遴选良种,产出了大量优质茶叶,从而在国际市场中换取工业建设急需的外汇。此时茶叶已不是文人墨客的消遣玩物,而是利国兴业的战略物资。这一套1960年代的茶日历,客观上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茶业风貌,可谓是新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证。
1961年中国茶叶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日历
家中亮丽风景线
除去台式日历,另有一种悬挂式的日历。但讲究点的家庭挂式日历也不是直接钉个钉子挂在墙上,而是要借助一种叫日历板的东西。所谓日历板,是一张A4或B5左右大小的硬纸板,厚厚的一本新日历用钉子固定在硬纸板的下端。而日历板的上端,留好一个规则的小圆孔,用线穿过后就可以悬于墙或柱子上了。日历本年年更替,日历板则可多年不变。所以很多茶庄都纷纷印制日历板,等到元旦前后送给新老主顾。毕竟,日历本上的广告最多留一年,日历板上的广告却能持续多年发挥宣传效果。而且日历板更大更显眼,不管是家人还是客人,一进堂屋抬眼就能瞧得见,这茶庄的字号不就借此深入人心了吗?笔者收藏有一份民国时期开设在牡丹江市的永盛隆茶庄日历板,高380mm,宽260mm,硬纸板上面印有一位旗袍美女,长长的腿,细细的腰,比例似有夸张,却又让人感到协调优美,可以尽显东方女性的典雅知性。除此之外,老茶庄日历板上常用的图案还有戏曲人物、名胜风景、大胖小子等。送一张品味高雅,色调明快的大尺幅日历板挂在客厅,确实可称为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以旧时茶庄做日历板,都可谓是不惜工本,毕竟日历板越精美,人家越不舍得换。挂的时间越长,这宣传效果不也就越好吗?
20世纪30年代牡丹江市永盛隆茶庄日历板
精美的年历卡
在家里想看日期,可以利用台式日历或挂式日历。那么要是出门时需要随时随地查询日期信息呢?您总不能包里老揣着厚厚一大本日历吧?这时候,就到了年历卡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所谓年历卡,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流行的一种浓缩型日历。常规的年历卡,多为硬纸卡面,大小和扑克牌差不多,刚好可以放在钱包里,便于随身携带。年历卡一面是密密麻麻标着阳历与农历的年历表,那字儿小得恨不得不拿放大镜根本瞧不清。年历表千篇一律,一般没什么亮点,也就不必多说了。另一面则印着各色图案,开始多为样板戏的剧照,当然都是正面人物,像豪气冲天的杨子荣、举枪战斗的红色娘子军、大义凛然的李玉和等。后来图片逐渐丰富了起来,像电影明星、体育健将乃至于卡通人物,也都成了年历卡的常见题材。笔者收藏有一套1973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上海市茶叶分公司出品的年历卡,一套四张,全彩印刷。图片主题分别为绿茶小包装、红茶小包装、中国茶叶和中国茶叶饮用说明,图片背面还附有简要的说明文字。另一套为1976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出品的年历卡,印制得就更精美了。这套年历卡也是四张,内容都取材于历史故事,分别为文成公主、百花点将、三打白骨精和小刀会员。整套不仅是全彩印刷,而且采用了凹凸制版、烫金封膜等诸多工艺。当时的茶叶是出口商品,不管是上海市茶叶公司,还是云南省茶叶公司,印制年历卡基本都是为了答谢海外华侨客户。换言之,年历卡都是随着出口的茶叶一起运走,所以国内反而特别少见。据茶业公司的老人和笔者讲,当年在农村,知青手里要是能有几张茶叶公司的年历卡,那是可以从老乡手里换取土特产品的“硬通货”。朋友之间,元旦前后要能送上一两张印制精美的茶主题年历卡,那对方不回馈您二两好酒都说不过去。
1976年云南省茶叶公司年历卡(正面)
1976年云南省茶叶公司年历卡(背面)
元旦的仪式感
其实元旦与春节,都是辞旧迎新的节日,但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却完全不同。春节是大日子,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元旦也是节,但似乎相比就有些冷清了。为何同为过年,春节与元旦差别如此之大呢?从精神层面分析,春节是传承千载的国故,阳历新年在中国毕竟还只有百余年历史,我们对待二者的感情基础自然不同。从物质层面来看,春节的仪式感强,让人更加有一种沉浸式的感受。北宋王安石《元日》里写得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您瞧,放爆竹、换福字、贴春联,这都是辈辈相传的年俗。如今考虑到环保问题,放鞭炮少了很多,但是没关系,咱们还可以包饺子、看春晚、抢红包,总之春节能干的事很多。相比之下,元旦的仪式感就少多了。仪式感的缺失,是元旦存在感不强的主要原因。可能正因如此,即使在手机极度普及的今天,很多人还是愿意在每年12月份入手一两种新年日历。买日历与送日历,成为跨越阳历年必不可少的仪式感。生活嘛,就是要有点仪式感,才显得有滋有味儿。快到年底了,您家的日历准备好了吗?(图片均为作者自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