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为什么要烧纸钱,为什么很多人在清明节前烧纸钱
中国人的生死观讲究轮回循环,视死如生。因而,在人去世后,会设置灵堂,灵堂内放置用纸做成的当时世上流行的物件;在墓室内,也会陪葬一些世人使用的物品,期望在阴间用得上;在上坟或祭奠时,会焚烧纸钱、纸制的衣服和物件,认为这些纸制品会转化成真实的用品。看来,我们认为,逝者所去的另一个世界,与我们的生活是一样的。
(丰都鬼城鬼门关)
如今,出于环保的考虑,官方一直在
传统习俗,如同钢刀,经过岁月的磨砺,虽会腐蚀老化,但也坚韧而难以改变。它不断地形塑着一个民族的性格、行为方式和文化特色。
中国人的生死观讲究轮回循环,视死如生。因而,在人去世后,会设置灵堂,灵堂内放置用纸做成的当时世上流行的物件;在墓室内,也会陪葬一些世人使用的物品,期望在阴间用得上;在上坟或祭奠时,会焚烧纸钱、纸制的衣服和物件,认为这些纸制品会转化成真实的用品。看来,我们认为,逝者所去的另一个世界,与我们的生活是一样的。
(丰都鬼城鬼门关)
如今,出于环保的考虑,官方一直在倡导绿色祭祀,可成效并不大。习俗一旦形成,想要改变,是极难的。每年的的清明节或特定的祭祖日子,人们还是会焚烧纸钱,即便在有的大都市,人们还是会在马路边烧几张纸钱,遥拜逝去的亲人。
(烧纸钱祭奠)
烧纸钱的习俗,据说起源于魏晋时期,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现在的广大农村,亲人出葬时抛撒纸钱,上坟祭奠时焚烧纸钱,依然非常普遍和流行。城市里也经常可以看到马路上散落的一片片纸钱,在冷清的夜晚,昏黄的路灯照射下,总给人一种凄恻、诡异的感觉。老人们告诫年轻的孩子,路上遇到纸钱,不要踩,不要捡,更不要追,至于其中的缘由则讳莫如深,更增添了人们对它的可怖印象。
唐朝天宝年间的学者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记述到,早期的先人们,祭祀鬼神用圭璧币帛,过后就随之埋葬,但这种祭祀平民百姓难以消费得起。汉末蔡伦造纸,从魏晋时期人们渐渐开始改用纸钱,后来,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庶民百姓,都通行用纸钱烧之,取其象似。
《封氏闻见记》·卷六记载:
纸钱,今代送葬为凿纸钱,积钱为山,盛加雕节,舁以引柩。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币帛,事毕则埋之。后代既宝钱货,遂以钱送死。《汉书》称盗发孝文园瘗钱是也。率易従简,更用纸钱。纸乃后汉蔡伦所造,其纸钱魏晋已来始有其事。今自王公逮于匹庶,通行之矣。凡鬼神之物,其象似亦犹涂车刍灵之类。古埋帛金钱,今纸钱皆烧之,所以示不知神之所为也。
唐代诗人张籍《北邙行》中写道:“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证明在唐代,寒食节祭奠去世的亲人,送纸钱已经蔚然成风。
唐人薛渔思在传奇小说《河东记》写到这样一则故事,司门令史辛察忽患头痛,陷入昏迷,恍惚中看到有个衣着黄衫的人来到床边,拉起他走出家门。他回头看躺在床上的自己,已经僵死了。到了门外,黄衫人徘徊良久,对辛察说:“你不该到阴间去,给二千缗钱,我就放掉你。”辛察说:“我一向贫穷,哪来这么多钱?”黄衫人说:“纸钱即可。”于是辛察和黄衫人又回到屋里。辛察对着妻子大喊了几声,妻子没有应声。黄衫人嘲笑说:“你这样根本行不通。”说罢就指着家中的一个僮仆,让辛察用手扶他的后背,然后通过僮仆的嘴说需要纸钱。这下很灵验,他家里人果然拿来纸钱烧化了。辛察看见纸钱烧完后,立刻都变成了铜钱。辛察把黄衫人送走后,不久竟苏醒了。
(纸钱)
到了宋代,给逝者送纸钱的方式,除了烧以外,还有埋和挂。庄绰在《鸡肋编》中说:“每寒食日上冢,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在外不能回乡祭扫的人们,则登山至高处,向空中抛撒冥币,“裂冥帛于空中,此之谓‘擘钱’”。而且,用纸做冥器也逐渐盛行起来。南宋赵彦卫在《玉麓漫钞》里写道:“古之明器,神明之也,今之以纸为之,谓之冥器。”当时已经有专门售卖纸冥器的商店,谓之“纸马铺”。
到了明清时期,祭奠或扫墓时,烧送纸钱已经完全形成传统。明代刘侗、于奕正同撰的历史地理著作《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清明日,男女扫墓……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也。”意思是清明节扫墓,人们给坟头除草添土、焚烧冥器纸钱,而坟头看不到纸钱的则是无人祭扫的孤坟。《都门杂咏》描绘的景象:“满怀忧恨锁乾坤,佳节凭谁记泪痕?只见驱车芳草路,纸钱烧去更消魂。”
清人朱海的鬼怪小说《妄妄录》中写了这样一则奇事:杭州有个拉车卖浆者,晚上推着车回家,遇到一个衣衫褴褛者,拿着一个破纸锞高兴地说:“这个值钱啊!”卖浆者戏弄他说:“那你可发财了!”衣衫褴褛者望着他笑道:“送给你吧,反正你在酆都也用得上!”说完“长啸而灭”。卖浆者大惊失色,回到家就得重病,临死前嘱咐家人给他多烧些纸锞,还说:“到了酆都我就可以开个当铺了。”
给逝者焚烧的纸钱,早期讲究越白越好。宋代《太平广记》中就说,冥卒只收白纸钱,且纸质不好就拒收。到了清代,除了白纸钱,还出现了五色纸钱。据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以五色纸钱制成幡盖,陈于墓左,祭毕,子孙亲执于墓门之外而焚之。”清人让廉的《京都风俗志》记载北京城:“九门城外,自晨至暮处处飞灰”。
(纸钱)
人们给逝去的亲人焚烧纸钱或冥器,不过是人世思想的投射。人们把世间所最需要的物品,想象成在阴间亦有所需,用物化的形式寄托哀思,获得心灵上的慰藉。
古代笔记中,有大量的鬼怪故事,来教化世人要履行孝道。如清人李庆辰在《醉茶志怪》中就说一个军械所的差官 “目能视鬼”,而且明确表示:“每清明、中元节、年终,鬼必还家取纸钱。尝见其家贫有不焚者,则鬼徘徊门左,状甚凄楚,至有零涕者。”有人问,焚烧纸钱到底有没有用呢?他言之凿凿地说:“当然有用,你烧的是纸钱,鬼所持者如真钱也。”“凡世所焚车马舆轿箱柜刍灵等物,至冥中俱化为真。”意思是,世人焚烧的纸钱、车马舆轿箱柜等冥器,到阴间就转化成真的了。
(古代墓葬中的陪葬品)
清人薛福成在《庸盦笔记》记述了这样一则怪事:陈鼐年轻时居山西学院幕中,同僚中有个人患疟疾,昏睡中往往呓语。等他清醒时,人们问他梦见了什么?他说:“有一人年四十余,自称与我同事,三年前曾居此室,因日长无事,特来相访,以破岑寂。”大家询问年长者,果然山西学院中曾经有过一位幕友,四十余岁病死室中,其状貌服饰,与疟疾患者梦中所见完全一样。
又一日,死者借患疟者之口说:“我久客思归,而苦无路凭,恒为关津吏所留阻,诸君如能为我办一通关文书,感激不尽。”幕友们找到学使,借出路票一张,贴上死者生前姓名,盖上官印,祷而焚之。不一会儿,病者拱手对幕友道谢:“诸君惠我甚厚,虽然我欲启行,而苦无旅费,能够为我一凑?”大家赶紧集资买了一大堆纸钱、纸锭焚之,病者复拱手谢道:“叩谢诸君之赠,行囊颇丰,吾今从此去也!”说完,地上刮起一阵旋风,纸灰乱飞如蝴蝶,渐转渐高,吹入云霄,再看那病者,已经霍然痊愈。
(焚烧纸钱)
民初郭则沄在笔记《洞灵小志》里写到,一次林叔鸿到友人家中吊唁,一位同来的客人指着灵堂里的金银山说:“这些要都是真的,恐怕比石崇还要富贵了吧?”林叔鸿笑道:“虽非真,亦非赝也!”他说自己十几岁时患重病,昏迷中魂已出舍,见天地昏暗,遇到数人疾行而过,便跟着他们一起走,路上有人设醮施食,人家都去领,林叔鸿也上去,结果被赶了出来。一会儿又有人分发纸钱,大家都去领,林叔鸿又被呵止。他很生气,突然“失足而苏”,才知自己已入冥府,但死期未到,故而不能领取的食物和纸钱。
还有个叫方福焘的人,刚考取县知事,就染瘟疫而死,同学叶凌冬做梦梦见他,问他可曾收到亲友焚烧的纸钱,方福焘说:“你们烧给我的我都收到了,在阴间这些钱可以通用的。”
这些鬼怪故事,为的是证明真有冥府阴间,逝者在那里生活,可这类故事,完全是按照人世间的生活方式来描绘阴间的,反而证明了并无鬼怪之域。
长辈说路上遇到洒落的纸钱不可踩,尤其不能追风吹的纸钱。至于具体为什么,长辈很是忌讳,不敢言明,想来这纸钱代表着穿越阴阳界的冥物,带着邪气,踩踏或捡拾,会带来祟邪。
(死神)
清人和邦额的笔记小说《夜谭随录》记述他的一位朋友景君禄,住在城北。一天晚上,景君禄同好友富海一起回家,路经灵官庙时,已是夜里十二点多。他们忽然看到两只粉蝶,在距离地面二尺高的地方回旋飞绕。时值隆冬,又是深夜,怎么会有粉蝶飞舞呢?两个人追上去仔细一看,原来是两枚纸钱。当时并无风,两枚纸钱却相去咫尺,旋转对舞不已,两个人大以为怪。
这时,有一人骑马过来,到了近前,那马突然停下,耸耳鸣鼻,用鞭子抽都不往前走。马上的人问景君禄:“你俩在干什么啊?”景君禄指着那纸钱让他看。正在这时,有个打更的老头过来,严厉地对他们说:“各走各的路,不要管闲事,这个地方前几天刚刚死过两个人!”骑马的人一听害怕了,拨转马头,疾驰而去。景君禄和富海两个人年轻好事,偏偏追着那纸钱,一直追到了一户人家的矮墙下,纸钱飘进狗洞消失了,他们俩才悻悻然返家,不久,他俩便都离世了。“是年富死,又二年景亦亡。”
(鬼城想象中的地狱判官)
民国学者柴小梵在《梵天庐丛录》中记述,明末北京城大疫,早上得病,晚上即毙命,人们都惊恐万状,更加奇怪的是很多商家大白天的在买卖中收到纸钱,于是分不清满街行色匆匆的人中哪些是人哪些是鬼。有人发明出鉴别“伪币”的办法:“乃各置水一盆于门,市者令投银钱于水,以验真伪。”如果是真钱就沉下去,浮在水面上的就是纸钱。
柴小梵又写到,光绪二十八年,苏州浒墅关一带大疫,居民病死过半。白马涧有一个酒家,来了四个客人一起喝酒,酒后付钱,“皆康熙乾隆大钱也”。酒店的伙计收了钱扔进抽屉,“轻如无物”,伙计十分惊讶,再拿出来看,竟然全都是纸钱,那四个客人已经消失不见。“又有一铜铺,收得旧铜盆一个,携入藏之,乃一薄纸盆耳。”于是各店铺相继闭户,不敢交易,直到瘟疫过去才重新开张。
古代这类鬼怪笔记非常之多,其中有好多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反映的其实是世态的乱象。诸如瘟疫时收到纸币,影射的是疫情时,有些为非作歹之徒趁着混乱,用假钱骗人。
这世上,鬼怪皆出自人心。人们虚构出一个阴间鬼蜮,想象逝去的人活在那里,而且和现世的人一样生活,焚烧很多的纸钱,期望他们在阴间能过上好日子,其实表达的是一种寄托和哀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