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支付指数化,养老金平均指数0.6是怎么算的
养老金公式计算中本来不应该有一个养老金计算要素,它的名称叫“指数化月平均工资”。“指数化月平均工资”是什么?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指数化月平均工资”=退休上年社平工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现在是:退休当年计发基数*个人平均缴费指数。
为什么要搞这么复杂,多此一举,派生出一个中间名称“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呢?我们分析一下不难看出,这是为了在公式中,既要降低企业职工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又不要被“文化低的”企业职工直观地看出,他们本应多缴多得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被人为降低了。怎么办呢?
@中国产业名片
养老金公式计算中本来不应该有一个养老金计算要素,它的名称叫“指数化月平均工资”。“指数化月平均工资”是什么?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指数化月平均工资”=退休上年社平工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现在是:退休当年计发基数*个人平均缴费指数。
为什么要搞这么复杂,多此一举,派生出一个中间名称“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呢?我们分析一下不难看出,这是为了在公式中,既要降低企业职工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又不要被“文化低的”企业职工直观地看出,他们本应多缴多得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被人为降低了。怎么办呢?设计者想了一个办法,把上年社会平均工资与个人平均缴费指数混在一起相乘改个名称然后加上社平除以2,一般人不会看出自己辛辛苦苦缴的指数被降低了一半,而且只公布所谓的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公式中看不出指数被人平均计算降低了。
由于这个养老金公式刚改革时只针对企业退休职工,当时身为设计者的机关事业单位人还是老人,他们没有想到今后自己人也要用此公式。
所以先糊弄一下“文化低”的企业职工再说。不是这个原因我们很难想出他们为什么,不直接用社平和平均缴费指数两个要素设计计算公式,而多此一举推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以基础养老金为例,明明是基础养老金= 上年社平*(1 平均指数)/2*缴费年限*0.01,多么直观!一眼便可看出,“(1 平均指数)/2”把个人缴费的平均指数,缴的多的降为了一半,而缴的特别少的进行了少许提高,缴费指数是1的不降不升。这不明摆着叫人少缴费和只以指数1缴费吗?叫人不要缴高指数吗?缴多了就砍你一半。比如缴指数3,(1 平均指数)/2=(1 3)/2=2,如果实缴平均指数为2,(1 2)/2=1.5,都降低砍去了l/3。如果缴指数1的,(1 1)/2=1没有升降,缴指数0.6的,(1 0.6)/2=0.8提高了0.2。
这是多缴多得吗?这是多缴少得,少缴多得,这是劫富济贫!
从这个公式中就可直观地看出:企业基础养老金=“上年社平*(1 平均指数)/2*缴费年限*0.01”公式不合理。
可是设计者为了不让人直观看出不合理,所以推出了“指数化月平均工资=上年社平*平均缴费指数”。
并且只在养老金核算单中公布指数化月平均工资是多少,把上面公式进行数学等量变换:
基础养老金=“上年社平*(1 平均指数)/2*缴费年限*0.01”=(上年社平 上年社平*平均指数)/2*缴费年限*0.01=(上年社平 指数化月平均工资)/2*缴费年限*0.01。
只公布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很多人不知是什么东西,公式中出现:
基础养老金=(上年社平 指数化月平均工资)/2*缴费年限*0.01。
不就看不出自己的缴费平均指数被(1 平均指数)/2降低了吗?
这就是大部分省养老金核算单中只公布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和上述公式,有的连公式也不公布只公布计算数据的原因。
另外过渡性养老金也是这样。本应是:
过渡性养老金=上年社平*平均指数*视同年限*(0.012~0.014)。
但是有的省,如辽宁省和四川省,他们是以个人实缴平均指数为个人平均指数,所以把公式中也加进了(1 平均指数)/2,然后也改为指数化月糊弄别人。即经过数学等量变换:
过渡性养老金=上年社平*(1 平均指数)/2*视同年限*(0.012~0.014)=(上年社平 上年社平*平均指数)/2*视同年限*(0.012~0.014)=(上年社平 指数化月平均工资)/2*视同年限*(0.012~0.014),这不就看不出来了吗?
这是四川省和辽宁省等省用(1 平均指数)/2降低个人缴费指数,从而达到降低企业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手法,为了不被人看出指数被降低,所以等量代换用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加以掩盖。
那么湖北等省手法还要隐蔽,还要降的多!他们使用“视同指数=1”,用公式计算:平均指数=(视同年限*1 实缴年限*实缴平均指数)/累计缴费年限,首先降低平均指数,他比“(1 平均指数)/2”对高缴指数者降的还要多。比如指数实缴3,视同年限很多,平均指数可降到接近1。比如40年视同,2年实缴,实缴平均指数为3,那么由于视同指数=1,便可使平均指数由3降低接近1,即视同指数=(40*1 2*3)/42=1.09,那么视视同年限长短最多可降低达到近2/3,而缴纳最低指数者最多提高0.3,他们使用降后的平均指数计算基础养老金时,再用“(1 平均指数)/2”再降低一次。
湖北等省虽然在过渡性养老金公式中没有“(1 平均指数)/2”因素了,但他会首先使用“视同指数=1”进行大幅度降低,也就是说过渡性养老金只用视同指数=1降低了一次。
而2024年并轨后的事业中人在养老金公式设计时,总不能把湖北等大多省份企业公式都推翻吧!所以他们基础养老金公式也保留了(1 平均指数)/2因素,但没有用“视同指数=1”二次降低基础养老金了,因为他们的视同指数很高,实缴指数也很高,不论视同年限长短平均指数都很高,所以即使用(1 平均指数)/2计算基础养老金,因为没有企业那种“视同指数=1”参与二次降低指数,那么基础养老金也是很高的。
机关事业单位过渡性养老金公式中没有“(1 平均指数)/2”因素,而且直接用比企业高的视同指数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所以干脆不用平均指数了。比如都是正高,企业视同指数=1,事业视同指数2.5,差距之大,他们直接用视同指数计算过渡性养老金。当然过渡性养老金事业是最高的,多企业5倍以上。有的过渡性养老金一项比企业同视同年限的早退人员全部养老金多1100元。另外同年退休的企事人员,由于同年退休,事退多企退18~22年视同年限,那么同类型、同条件,事退过渡性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两项养老金就有11000多元,而企退全部养老金只有3800元,养老金不就有3倍差距了吗?
总的来说,养老金公式和规定是机关事业人设计的。旧的企业养老金公式与规定是机关事业老人设计出来的,他们不知道22年后自己人要使用企业公式,把企业公式设计成那样,本想与己无关,让企业拿比自己少一倍以上养老金就行。
谁知22年后设计机关事业中人公式和规定的人又变成了机关事业单位中人。此时既要中人多于老人,但差距又不要太明显,所以弄了个十年过渡办法,中人比老人迟一年退休,多一年10%的新老养老金差额,逐步到2024年多的差额更大,中人比老人养老金更多,比如:把中人多老人2000多元差额,按10年退休逐年按10%拉开档次发放这样相邻退休年份者差距看起来就少了,也是为了掩饰差距。最终他们的养老金总额当然比企业养老金是多上加多了。
此时事业比企业计算方法不同,规定不同,公式看起来相同,确实很多企业人以为企事养老金公式相同,养老金的计算办法就相同了,养老金就一样了。
而且有些人甚至错误的认为,并在头条上大肆宣传,认为2024年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是新老办法都算是过渡算法,所以造成了企事差距,2024年十年过渡期结束后,机关事业完全用新办法公式计算,这个公式与企业公式差不多,那么就没有养老金差距了,均不知那时差距变得更大。
过去企业养老金计算不合理,从今年人大代表提案来看,也无人再提,因为过去有代表提过,没有人去理会,也没有打算要解决的势头,这改革30年出现的不合理的企事养老金巨大差距,没有人来解决它,只能让它慢慢地成为历史。
机关事业人自己养老金计算方法特殊,也不顾老企业人反对了。有人一提企事养老金不公,他们总是拿自己比现在的国企高管,终不知国企高管年薪百万,养老金高,这些人也是从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中调过去的。
那些普通企业职工,改制企业职工,特别是退休早的企业职工养老金最低,他们才是企业退休职工中大多数。他们不去比大多数,只比少数人,还是自己人比自己人。
他们总认为企业人要求与事业同公式同规定重算养老金是想吃大碗饭。把企事养老金缴费相同,因计算规定及方法不同,造成养老金差距巨大,说成是只有这样才能人人争着进体制内,人与人才能相互竞争,这样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好象不创造价值的靠纳税人供养的机关事业单位人都比身为纳税人的企业单位人重要,需要竞争让高学历人才进入才是社会进步?真是说谎不嫌脸红!可谓自私自利之极。
他们还说,企业要求与机关事业单位计算方法一样,企业人是想吃大锅饭。这不是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吗?难道机关事业人养老金计算是用吃大锅饭的方法计算的吗?他们的养老金是人人相同吗?他们只允许他们吃大锅饭不允许别人吃大锅饭。
有的人说机关事业单位人他们都是985和211毕业考进体制内的,就该高人一等。并指责企业人:“你不好好读书怪谁?”
难道企业就没有985和211毕业的人吗?难道只有企业有低学历的工人,而机关事业就没有工人吗?相反,机关事业单位过去是工人农民当领导,由工人身份转为干部身份的人多的很,有的已经退休,有的还没有退休呢!
总之,养老金公式设计者,用“视同指数=1”降低企退人员高缴指数,不在公式中展示,很多人不知道。而用“(1 平均指数)/2直接应用在公式中降低企退高缴指数可谓一览无遗,所以用“指数化月平均工资”来加以掩盖。还有明知机关事业视同指数确定的很高,怕引起企退人员异议,后来干脆不在核算表中公布视同指数和实缴指数,只公布平均缴费指数,用以糊弄企业文化低的人,这种遮遮掩掩,让机关事业自己都不知所以,而蒙在鼓里闷声发大财。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终归会让人识破。
所以糊弄人的话不要说,糊弄人的事不要作,因为人在做天在看,无论怎么花言巧语进行辩解,进行伪装,但伪装终究会有一天被戳穿,企事养老金差距太大,计算规则不公,终将是没有好结果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