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古易以恒星定季节
在不同的季节,太阳出入方位是不同的,所以《山海经》记录了六座日出之山和六座日入之山。
还有一种方法,利用恒星的出没方位来确定季节,也是很有效的。据《公羊传》的说法,夏朝以前用于判断季节的标志星座共有三个,这就是大火星、伐星和北斗星。何休解释说:大火星就是东方苍龙中的心宿二,伐星是西方白虎中参宿内的一个星官。利用大火星、伐星和北斗星,可以告诉人民季节的早晚
中国古代以物候定季节,一年分为四季或五季,较为粗略,要想提高准确性,只有利用天象作为标准,所以伏羲“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乃做八卦。”
在不同的季节,太阳出入方位是不同的,所以《山海经》记录了六座日出之山和六座日入之山。
还有一种方法,利用恒星的出没方位来确定季节,也是很有效的。据《公羊传》的说法,夏朝以前用于判断季节的标志星座共有三个,这就是大火星、伐星和北斗星。何休解释说:大火星就是东方苍龙中的心宿二,伐星是西方白虎中参宿内的一个星官。利用大火星、伐星和北斗星,可以告诉人民季节的早晚。
“大火为大辰,伐为大辰,北极亦为大辰。(何休解诂:大火谓心星,伐为参星。大火与伐,所以示民时之早晚。)此处将北极释作北斗。
从岁差原理可以推知,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这段时间内,北斗星正位于北极附近,在那时是可以把它看做极星的。在北极圈内只有北斗星可以承担这个任务。
商民族主要以大火星定季节,夏民族则主要以伐星定季节。因为,大火星为商民族用于祭祀和占ト的星官,而参伐星为夏民族用于祭祀和占ト的星官。
以一个恒星确定季节,可能是三代以前的特征。例如,夏以前常设有名叫火正的天文官,就是专以观测大火星定季节的。祝融为火正,也是指观察大火星的天文官。
这是传统的解释,其实有商榷之处,这里不展开了。
如何能利用一个恒星定季节呢?在不同月份的傍晚或黎明时,恒星处于不同的天空方位。例如,《周礼.春官》说:三月大火星始见,九月大火星始伏。《左传昭公二年》说:大火星旦,昏中天时,寒、暑乃退。即大火星六月昏中,十二月旦中。
《诗经.七月》说:“七月流火”,即七月黄昏时,大火星很快地落入西方地平线以下。在一年十二个月内,不是清晨见,就是黄昏见,只有八、九两个月,大火星才隐没在日光之下,昏旦均不能看到。 但是,看不到大火星也是一种天象,在《夏小正》中称之为“辰则伏”,或叫做“内火”,它也是判断季节的标准。
以一个恒星定季节,后来发展到以北斗指向定十二月,历法就更为精准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