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的昆虫「进入10月要注意这一虫害依旧处于高发期」
对于纤毛虫病害——
严重的会造成水产养殖的大面积死亡,死亡率能够达到7成以上,不论是螃蟹、龙虾还是南美白对虾,都是这种病害的目标。
因此,尽管10月份已经是螃蟹出塘的时间,但对于纤毛虫病害我们依旧要抱有一定的戒备之心。
【以虾蟹为例的纤毛虫病害前、中、后发病征兆】
前期:虾、蟹体表无明显症
每年的10月份是纤毛虫病害的高发期,对于“纤毛虫”其本身是由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等纤毛虫类寄生引起,在南方水产养殖环境中,纤毛虫病害存在周期更是近乎覆盖整个养殖周期。
对于纤毛虫病害——
严重的会造成水产养殖的大面积死亡,死亡率能够达到7成以上,不论是螃蟹、龙虾还是南美白对虾,都是这种病害的目标。
因此,尽管10月份已经是螃蟹出塘的时间,但对于纤毛虫病害我们依旧要抱有一定的戒备之心。
【以虾蟹为例的纤毛虫病害前、中、后发病征兆】
前期:虾、蟹体表无明显症状,只是行动较为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比较慢,经鳃部流出的水流缓慢,体表粘液有滑腻感;
中期:蟹体表有少量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
后期:周身被厚厚的附着物附着,鳃部挂有污泥且粘液增多,空肠,肝脏呈浅黄色或深褐色或花纹状,肌肉无弹性,鳃呈黑色,常常继发细菌感染;
【纤毛虫爆发的原因】
1、改底不够勤快,塘口底质恶化;
对于大多数的塘口来说,如果出现了纤毛虫病害的暴发性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就要归结到了塘口的底质败坏上。
在每年的7-11月份,这个时间点多数养殖塘口的饲料投喂量都会增加,水体中的残饵粪便累计快且多,因此如果后期没有定期进行改底的话,就非常容易造成底质的恶化,滋生出大量的有害病菌。
而这也恰好为纤毛虫的出现提供非常“优渥”的生存环境和营养物质!
所以,越是到养殖后期,我们越要注重塘口的底质问题,最好是能够3-4天左右就用整底进行一次改底,确保塘口底质不会恶化,以规避纤毛虫病害的出现。
2、过度的进行消毒;
虽然我们说水产养殖中针对很多病害,最好的方式就是防范,但如果我们去过度的防范或者是进行错误不当的防治,所收到的结果可能反而弄巧成拙。
而在养殖后半段,有养殖塘主会习惯性对塘口进行消毒工作,本身这没啥问题,但如果频率过高,消灭的就不仅仅只是致病细菌了,反而也会对塘口中的有益菌或者是水藻也造成不小的影响。
比较坏的结果就是塘口藻相失衡,水质发生变化,养殖物开始出现应激反应,造成体质下降,反而这样还会给这时期的纤毛虫类病害造成可乘之机。
所以,要注意的是可以进行消毒,但要适当!
3、错误的肥水操作;
尽管我们说在养殖后期,肥水不是常规的操作,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肥水是有一定必要的。
但错误的肥水操作往往也会造成纤毛虫这类病害爆发,典型的:
如果经常使用肥水产品,或者是在没有必要肥水的情况下使用肥水产品,虽然会让整个塘口的水色看起来很正,但“肥度”本身也会滋生出很多适宜纤毛虫这类虫害摄食的细小藻类!
这样一来等于是给纤毛虫提供了大量的爆发前提下的食物,会促成纤毛虫的大量繁殖,所以,关于肥水方面也要遵守“有需要再去肥,务必要不要肥”的原则。
4、饲料问题引发的养殖物抵抗力差;
养殖后期大量的饲料投喂,会让养殖物快速增膘,但如果本身饲料的质量不过关,或者说投喂的饲料量上不够,导致养殖物出现放弃摄食饲料而去塘底摄食底泥物质的情况,就容易造成养殖物“体虚”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虾蟹还会因为底泥的有害物质造成体质拖弱,对外界的抗应激能力、适应能力下降,造成正常情况下可以低于的纤毛虫病害程度,这时期就无法抵御。
进而引发纤毛虫病害群发的现象,所以在饲料质量和营养搭配上要留心,其次,就是要借助观料台来判断养殖物对于饲料的摄食情况,以此来做到随机应变,灵活增减饲料投喂量。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