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事事不顺心「事事不顺很压抑为何负面情绪这么多」
事实证明人对负面消息的敏感度要远远高于好消息,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从小到大,尽管父母,老师都在教导我们凡事要乐观,要积极向上,我们也铭记于心,但放到现实里,我们真的做到了吗?是真的真的做到事事乐观了吗?
比如父母反对自己的意见;比如跟男友(女友)吵架;比如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还要处处看上司脸
日常生活里,我们喜怒哀乐总是被互联网表现得显露无疑。打开朋友圈,开心的,高兴地,悲伤地,委屈的.......,处处充斥着各种情绪表达。仔细一看,负面情绪的比例要高出很多。
事实证明人对负面消息的敏感度要远远高于好消息,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从小到大,尽管父母,老师都在教导我们凡事要乐观,要积极向上,我们也铭记于心,但放到现实里,我们真的做到了吗?是真的真的做到事事乐观了吗?
比如父母反对自己的意见;比如跟男友(女友)吵架;比如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还要处处看上司脸色,忍受批评;再比如学业上拼命努力,成绩仍丝毫不见起色......。
生活酸甜苦辣,乐观是要乐观,但不能假乐观,那属于自我欺骗,等时间一过,烦的,苦的,悲的,该来的还是会来。
事事不顺,整个人很压抑,特衰,负面情绪很重。相比之下,总有那么一些人总是能积极乐观面对,也总有那么部分人像我一般,很久也走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一.自我的角度
1.缺少清晰的自我认知,定位
很多时候不是外部环境有多糟糕,别人多差劲,情况多严重,是我们对自己各方面的认知太过有限,因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又做到哪个程度,所以才对未知领域越发的迷茫和恐惧。
所以才说最可怕的不是不努力,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能做的,和努力的方向。明明时间精力都有,就是不知道朝哪个全力以赴。
小明最近特别想辞职,明明打算得很好,但思来想去总觉得要通知一下家人,朋友,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
可前脚刚通知完,家人后脚就反对,说什么工作稳定,今年再就业难,风险更大之类的理由,一时间又唤起小明心头的忧虑。这些并不是没考虑过,只是自己并不喜欢这份工作,薪资不高,上升空间也不大,上司能力不咋样,却喜欢对自己指指点点,动不动就一个批评,很煎熬。但想想今年的就业严峻,辞去这份工作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对未来前景特别迷茫。
这样一来,退也不是,进也不是,留着又特憋屈难受,烦心事就悄悄找上门了,闹心不说,还特别分浪费时间精力,无法专注工作生活。
现实里里,我们又何尝不是小明。因为缺少对自身爱好,想法,能力等方面的认知,没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所以当面临各种抉择,问题时,除了烦躁还是烦躁。
2.负面思维的固化
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积极心理学课程由泰勒.本.沙哈尔博士讲授。过程中他提到,当我们总是以特定的种态度想法看待某个人或某件事件事的同时,我们大脑再慢慢重塑,久而久之大脑就会形成一个新沟。结果就是,等我们以后以后再碰到同样类的情况时,我们还是会用相同的想法和行为对待。
比如一个悲观的人,从小就悲观地看待周围的一切的人和物,凡是超出自身以外陌生的领域,总是把负面情况无限放大。若是没有一点改变,那长大过后,再次面临困境,那采取的态度和做法同样跟是小时候无太大差别。
这就是负面思维已经固化的结果。我们本身可能没有意识到,但现实确实就如此。思维一旦固化后,何难改变。因为要改变,就意味着对大脑新的的重塑,需要的不仅是精力的付出和时间的等待,更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不信,你们可以试一下,相同的问题,悲观点的人觉得特别糟糕。但乐观的人却感觉还好,这就是区别。
二.外部环境角度
1.缺少对外部情况的具体了解
事实证明,当我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情况不够了解时,更容易胡思乱想。《人生十二法则》一书里作者写到:人更倾向生活在有序的环境中。
所谓的“有序环境”是指个体生活很久,且特别熟悉环境。因为个体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对周围的人和事早已了如指掌,即使突发意外情况,也能知道怎么办。
就比如生活在四川某个地区很久的人,一遇地震就知道该往哪逃,往哪躲,要带上那些急救物品,国家的救助情况是啥样,了解这些过后,心里有了个底,也就安心很多。
但如果这个人恰好刚移居到日本,谁也不认识,地方也不熟悉,还特别不幸地碰上当地地震。这下可好,逃不知往哪逃,躲不知去哪躲,物资急救也不知道是啥情况,东西还丢了很多。此刻内心的烦躁估计不会好到哪去。
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更愿意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因为一旦遇到突发意外,对外在环境不够了解的劣势就越发显现出来,伴随而来的是内心的恐慌和不知所措。一旦焦虑,负面情绪还有多远。
2.过度看重外部因素
自我和外在是两个相反方向。遇到问题时,有些人更看中自我感受,这样的人,对他人感受和当下形式往往会不管不顾,比较太自我中心,行为也比较自私。
与之相反的是过度看重外在因素。相同一件事,缺少主见的人,会更看重他人的想法和意见。过度看重外部因素和外在评价,更容易把事情了应该化,恐怖化,合理化。
比如在择业时,父母觉得你该选择稳定的编制,公务员类工作,但实际上你却跟喜欢交流,创新类的工作。再比如考试前,你明明复习了很久,准备的很好,但因为心里一直想着考砸了怎么办,于是考场上因为紧张过度,忘记了很多知识点,于是结果你考的就真的很差。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我就不一 一举例子了。
我们很多时候太过在乎外部评价,因为不够自信,同时也为迎合大家,做一些自己不愿意,不开心的事。忽略了本身真正的刚需,久而久之,越发的恶性循环。
负面情绪带来的不只精神上的痛苦,更是身体上的严重损害,但如何摆脱负面情绪呢?详细方法就留给下文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