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被困住的感觉「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被困住」
之前一阵子给我的感觉就是,社交媒体上,年薪百万的年龄越来越小了。
不乏有人在网上分享25岁年薪百万、27岁结婚前买房的经历,这种东西看得多了,喂养着年轻人的野心。
欲望不断膨胀,我们把奋斗的目标与网上的人拉齐,把三十岁前买房买车,七位数的银行卡余额当成自己的目标。
在这样的检验标准下,奋斗很容易失败,自尊与自我信念也很容易崩塌。
" 为什么别人轻而易举获得的东西,我们怎么努力都得不到。 "
大家发现没有,互联网上这几年年轻人生活的风向标真的是瞬息万变。
之前一阵子给我的感觉就是,社交媒体上,年薪百万的年龄越来越小了。
不乏有人在网上分享25岁年薪百万、27岁结婚前买房的经历,这种东西看得多了,喂养着年轻人的野心。
欲望不断膨胀,我们把奋斗的目标与网上的人拉齐,把三十岁前买房买车,七位数的银行卡余额当成自己的目标。
在这样的检验标准下,奋斗很容易失败,自尊与自我信念也很容易崩塌。
" 为什么别人轻而易举获得的东西,我们怎么努力都得不到。 "
" 到底怎样才可以弯道超车,实现阶级跃迁? "
困于野心不断膨胀而脚步没有跟上的矛盾中,真的很难不焦虑。
那段时间, " 搞钱 " 成了身边人聊天的关键词,每个人都紧张自己是不是被老天选中的那个,想乘着时代的风浪,抵达理想的彼岸。
可能是碰壁的人多了,也可能是人们逐渐认清了生活真相,发觉所谓的人生逆转并不容易,人们在摆烂、躺平的纠结中摇摆,最后选择了换一种活法。
于是我发现,曾经被人嗤之以鼻的公务员现在又变成了热门行业,曾经让人瞧不上的服务业如今也成了新的选择。不乏有人选择归园田居,回家过起了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又有一大批人忙着进体制,忙着从大厂和一线城市逃离,找到自己的桃花源。
在你能获得信息的各个角落,鼓吹着小城五点的日落和便宜的房价,和你宣传着这才是健康的生活。
怎么说呢,人们总是容易美化自己没经历的另一种生活。
研究生毕业那年,我进了私企,舍友老张考了教师,因为彼此工作单位离得很近,我们从住上下铺到合租了两居室,毕业之后也生活在一起。
老张上班早,早晨不到七点就出门了,而我九点才准备起床;老张五点下班后总会做顿简餐,但永远等不上我吃,因为我回家要八点之后了。
她和我讲青春期的学生有多难管,和学生家长沟通很难;我和她抱怨工作压力大,无形中得了很多慢性病,还和她讲办公室斗争真的很烦人,就这么几个人还各自抱团。
即便对对方讲了很多工作中的真实面貌,也拦不住我们对彼此的羡慕。
她时常会和我讲觉得我挣得多,同事都很年轻,公司也不会强制我们穿什么衣服,我也会在心里暗自羡慕她工作稳定,没有被裁员的风险,还有北京户口。
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的生活,怎么看都觉得比自己的好,于是心猿意马地假设着如果自己做了另一种选择,是不是可以过得更好。
这种猜测在我熬夜加班、压力爆棚,而看到老张结了婚、和另一半牵手散步的时候到达了巅峰,我是真的在怀疑如果选了那一种生活是不是可以让我过得更好一些。
综艺节目《展开说说》里,傅首尔、杨天真她们和哲学教授刘擎老师聊到同一个话题,如果可以和别人互换身体,你愿意换到别人的人生中吗。
大家热火朝天的聊天中,对别人的人生充满好奇和羡慕,可真要做选择时,又没有人真的想要和谁彻底交换。
不是别人的人生不够好,而是即便很好,也不是自己想要的。
我们一边羡慕着有人年薪百万,一边向往小城市的踏实自在,说到底,还是我们对自己的选择不够坚定明确,才会左顾右盼,什么都想要。
可人生恰恰就是很难两全的,不同选择,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不好。
社会的风潮从四面八方吹来,总有人会告诉你他认为哪种生活才是好的。没有自己判断的时候就像无根的浮萍,风往哪里吹,你往哪边倒。一头雾水然后四处乱撞只会越撞越迷茫,越撞越焦虑,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并坚定地走下去才是重点。
作家杨绛说: "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
她的生活很好,可我不想成为她;我的生活也许没那么容易,但我对我自己满意。
人生漫漫,好坏难分,心安即是归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