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喜欢校招「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热衷于校招究竟为哪般」
通常,校招集中在每年的9-11月和3-5月这两个阶段。这其中,9月份开始的秋季校招最为火爆,绝大部分用人单位都能在秋季校招上有所斩获,完成招才任务。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陆续加入校招的行列,在各大高校与其他用人单位“同台竞技“,招聘手段和花样也在不
一年一度的校招活动正在各大高校进行的如火如荼。不同于常规的外部招聘和内部推荐方式,校招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外部招聘渠道。每年校招季,都会吸引包括国有、私营、外资、合资等有需求的用人单位进驻各大高校,直接面对应届毕业生,选拔和吸引各类人才。
通常,校招集中在每年的9-11月和3-5月这两个阶段。这其中,9月份开始的秋季校招最为火爆,绝大部分用人单位都能在秋季校招上有所斩获,完成招才任务。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陆续加入校招的行列,在各大高校与其他用人单位“同台竞技“,招聘手段和花样也在不断翻新。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热衷于校招?校招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让用人单位乐此不疲?
一、显性优势
1.人才集中。高校院系、专业分类清晰,专业人才比较集中,用人单位根据意向院校与专业的特点选择进驻,相较于社会招聘,有着便于筛选和甄别所需人才与岗位匹配性评估更加便捷的优势。而且,大学毕业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人群,经过多年在校学习,用人单位可用于评价其资质和潜质的相关信息比较完整,可信度高,对于招聘人才的质量可以有较大程度的把控;
2.便于管理。即将进入社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更像一张白纸,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能够快速接受和融入所在用人单位的企业和组织文化,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用人单位的管理阻力相对较小。再者,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生存存压力相对较轻,工作投入程度高,这会使其成长速度更快。
3.成本优势。初入职场加之缺乏工作经验,应届大学毕业生对于薪酬有期待但不会有过高要求,单位用人成本相较于社会招聘要低。另外,高校专业人才相对集中,用人单位进驻高校面对面招聘,可有效减少用于多渠道招聘宣传和推广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
4.实力展现。成功的校招活动,是用人单位其对于自身优势、企业人才观、企业文化、优厚的福利以及管理者魅力的一次全景展现,不仅能够实现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招募,还可以使用人单位的品牌形象在未来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重点人群中获取口碑,是一种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的形象推广方式。
二、隐性优势
1.发展后劲。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毋庸置疑,作为职场新人,工作锐意进取的态度,成才期会大大缩短,其自身为用人单位发展贡献价值的能力不可小觑。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学毕业后同窗校友分散在各领域各行业,经过职场磨砺和沉淀后,很多人将走向领导和管理岗位,多年同窗的校友情谊,对于用人单位在未来发展和市场竞争过程中,是一种十分重要、不可估量的无形资源。热衷于招收博士的某地产商推出的“未来领袖”计划就是个典型的案例;
2.雇主形象。一方面,校招是一个重要的招聘渠道,用人单位可以直接大范围面向专业领域人才对用人单位进行宣传和推广,定期组织校招本身也是一种对渠道的维护,对于在专业人才集中的高校建立良好雇主形象大有裨益。另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通过与高校或者校办企业合作,或者以设立奖学金等形式,提前向在校大学生灌输企业信息,树立更加直观的优质雇主形象。
3.人才储备。人才是提升竞争力的不竭源泉,也是用人单位长足发展的基本保障。通过校招吸收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经过培训、提升、实践,用人单位可以依据自身发展战略和人才规划,为毕业生量身打造职业规划,做好人才梯队储备,保障公司发展的人才需求。同时,通过宣传推广建立形象,与未成功招募的意向毕业生建立双向联系,在未来人才流失或现有人才不足以支撑发展的需要时,用人单位可以与储备简历的毕业生取得联系,进行二次招募,靶向性比其他招聘方式更强。
校招活动已然成为年度热门,不仅因为高校毕业生求职队伍连年扩大,还有为数众多的用人单位早早为人才抢夺大战而奔忙。“引凤要先筑巢”,高校毕业生中的优秀人才并不缺乏,在招聘和求职的双向轨道上,不论用人单位处在何种发展阶段,以提供成才土壤为导向,让面对人生重大选择的职场新人感受到真诚和暖意,才不会在校招中沦为其他用人单位的陪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