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之身「莲藕滋养华夏千万年的水中灵根|方志江苏」
藕,又称莲藕,属莲科植物根茎。童年时,故乡的池塘中也种满了莲藕。每年四五月间,明媚的春光肆无忌惮地铺洒下来,暖柔的河水唤醒了沉睡已久的莲藕,一根根细短的茎冒出了水面,在水中摇曳。随着气温的升高,如裙边似的嫩叶渐渐铺展开来,小巧的花苞如同一颗椭圆的小小的绿宝石似的顶在莲茎上,不由得让人想起那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说起藕,诗人美食家杨万里在几百年前的《小集食藕极嫩》中就点赞了:“比雪犹松在,无丝可得飘。轻拈愁欲碎,未嚼已先销。”如今读来依然觉得心旷神怡、清凉爽口。
藕,又称莲藕,属莲科植物根茎。童年时,故乡的池塘中也种满了莲藕。每年四五月间,明媚的春光肆无忌惮地铺洒下来,暖柔的河水唤醒了沉睡已久的莲藕,一根根细短的茎冒出了水面,在水中摇曳。随着气温的升高,如裙边似的嫩叶渐渐铺展开来,小巧的花苞如同一颗椭圆的小小的绿宝石似的顶在莲茎上,不由得让人想起那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到了夏日,一张张又大又圆的碧绿荷叶躺着、扭动着、拥挤着,覆盖了整个池塘。一眼望去,荷叶连天接水,轻风吹过,荷叶轻轻摇动,叶面上的水珠儿珍珠似的在叶盘里滚来滚去,煞是好玩。碧玉亭亭莲杆,高擎着玉盘般的莲叶,还有绿萼衬托红蕾,三三两两点缀在荷叶间,散发着淡淡的荷花清香,真是令人赏心悦目,颇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
“红衣落,皎洁出污泥。”到了8月,叶子枯萎了、花儿凋谢了,莲藕也成熟了。到了深秋挖藕时,人们三三两两走下池塘,池塘里热闹起来了,只见他们在齐腰深的水中,或蹲、或站,双手顺着荷花的茎秆,探测出莲藕根茎走向,在泥里不断摸索,将藕身附近的泥扒开,然后沿着后把叶的叶片向下,折断莲鞭,慢慢将整藕向后拖出。挖藕,力度要适中,挖断了就不好卖了。把莲藕洗净后,藕身修长光滑,白皙圆润,粉雕玉琢一般,真可谓“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
莲藕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最早的记载出现在《诗经》中:“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管子》中也有“五沃之土,生莲花”。在南北朝时代,藕的种植比较普遍。南北朝鲍令晖写了一首《近代杂歌·青阳歌曲》:“青荷盖绿水,芙蓉发红鲜。下有并根藕,上生同心莲。”莲藕在我国分布更广,几乎各地区均有分布和种植。莲藕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中医学认为,藕味甘,性凉,熟用性微温,生用时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散瘀的功效,熟用则偏于补益脾胃、补血生肌、止泻的功效。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养人。”秋藕经过春夏两季的沉淀,到了秋季收获的时候圆润又饱满、藕香浓郁,味道佳并富含营养,在民间常有“水中人参”的美誉,所以早就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菜蔬了。宋朝时还流传着一个食藕的故事,河北三雅镇有个地方官,虽薪俸极少却从不循私,天天以莲藕为菜食,对此,他不仅全无怨言,还做诗自嘲曰:“两年做官在三雅,无米无钱怎养家?每日三餐皆是藕,看看口中长莲花。”好一个口吐莲花,让人刮目相看。藕可生吃,口感脆甜,堪与鸭梨媲美,
诗人韩愈对此有诗赞曰:“冷比霜雪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藕也可以熟食,可以炖汤、凉拌、清炒,用莲藕做菜蔬,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藕粉还可以做成各种糕点。我最喜欢的就是鲜肉藕饼,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馅,外拖面煎至金黄。当藕和小鲜肉相遇,不仅能吃到脆爽的莲藕,还能吃到超级香的肉饼,真的是一举两得。
质朴无华的莲藕深得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和赞赏。宋代李流谦写的《食藕》中有:“君看入口处,一片疑嚼雪。”宋代苏辙写的《踏藕》中有:“清泉浴泥滓,粲齿碎冰霜。”至今读来都觉得清凉爽口,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大吃货苏东坡在《菩萨蛮·回文夏闺怨》中写下赞词:“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莲藕鲜甜,一口丝不断,缠缠绵绵,咀嚼时的舌齿被藕丝轻轻缠绕,碰撞后瞬间迸发清脆香甜。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食单》写过一道小食熟藕:“藕须贯米加糖自煮,并汤极佳……余性爱食嫩藕,虽软熟而以齿决,故味在也。”作者对糯米藕情有独钟,这也是糯米藕的最早记载。
“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这千年的水中灵根,日复一日地生长着,年复一年地延续着,它早已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底了。
END
作者简介:徐新,江苏海门人,海门市文明办副主任,2013年12月开始在南通援疆工作组工作,担任伊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副主任。江苏省作协会员,有空时喜欢看看书,写写小文章,200多篇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审计报》《新民晚报》《人与自然》等报刊。
审核、发布:张一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