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钓鲫鱼没口「冬钓鲫鱼长时间没口其实未必没鱼更可能是钓组搭配出了问题」
冬季长时间无鱼咬钩,各种可能性都有。比如说天气不好,冬季是最注重天气选择的,因为天气不当鱼
冬季气温低,在钓鱼中有两个需要面对的问题。第一就是如何聚鱼,第二就是如何让鱼比较轻松的就饵。聚鱼,要先找鱼窝,找到鱼窝之后再打窝。选择的位置无非向阳、避风的方位,在这个基础上找水草、找障碍物。并且使用比较精细的窝料,聚鱼是建立在找鱼窝的基础上的。找到鱼窝,是冬钓能有收获的基础。如何让鱼轻松就饵,这个也是冬钓的鲫鱼,因为此时鱼进食力度比较轻微,不管是钓组、饵料还有调漂,都是围绕着如何降低鱼的进食障碍进行的。
冬季长时间无鱼咬钩,各种可能性都有。比如说天气不好,冬季是最注重天气选择的,因为天气不当鱼不开口,自然会空军。而其中最大的误区就在于舒适的天气,未必适合冬钓。因为冬季鱼开口的基础是稳定的水温,所以突然升温不少的天气虽然舒服,但是鱼根本就不会开口。所以说冬钓在天气的选择上比较注重“持续”两字,凡是持续多天的某种天气,鱼情往往不错,比如持续的晴天、持续的阴天。还要多看看气温变化,尤其是每天的最低气温,相连几天最低气温没有下降,并且昼夜温差小,这样的天气鱼才是开口的,这是冬钓的基础。
找不到鱼窝,自然也会长时间没鱼咬钩,关于找鱼窝其实就是找水温更高的地方。去东岸或者北方寻找避风或者顺风的位置,在受到风力影响最小的向阳区域,找暗草、找桥墩、找障碍物,找到这样的位置,其实入冬之后也不用着急钓深,水深1.5米以上就完全足够了。不过要注意根据钓点地形的不同,最好合理选择得当的钓法,通常来说长竿短线钓法其实优势更大一些。除了下钩精准之后,也能垂钓各种地形的钓点,关键还是逗钓,鱼不咬钩时逗一逗可能就会有改善。
还有就是钓组搭配的问题,不同的钓法在冬钓时钓组搭配的思路也是不同的,至少钓组的粗细相差就会比较大。比如说台钓,通常来说0.6-0.8的主线,搭配0.4-0.6的子线比较通用,尤其需要注意的就是主线也要细一些,因为主线的粗细会影响阻力的大小,这会影响到信号传递。主线太粗,鱼就算在吃钩也会出现轻微信号不显示的情况。鱼钩2、3号的袖钩就行,不但要小而且要轻,没鱼咬钩也很可能是鱼钩比较重,鱼不能轻松就饵导致的。
浮漂的选择不能任性,不是浮漂的吃铅越小越好。理论上来说,浮漂的吃铅越小,自身的灵敏度就越高。但是吃铅的大小会影响到两个重要指标,第一就是抛竿精准度的问题,吃铅太小钓组太轻,抛竿未必做到精准,至少保证能够抛竿精准才行。第二是吃铅太小的浮漂,会影响到水线是否绷紧,尤其是水线较长时,也就是钓点比较深的情况,水线松弛也会影响到信号传递。其次就是漂尾要细而且不长,这样漂相传递迅速还有放大漂相的效果。浮漂过大或者过小,都容易出现鱼吃钩不显示漂相的情况,经验来看吃铅量在0.8-1克之间比较合适。
如果是传统钓,钓组搭配会比台钓稍大一些,这是因为传统钓的铅坠躺底,子线更粗也可以降低鲫鱼的进食障碍;还有钓草钓障碍物较多,钓组稍粗一些可以减少挂底断线的情况。鱼不咬钩的原因较多,其实很多时候未必没鱼,也可能是浮漂小了或者大了,主线粗了,鱼钩重了,饵料大而且重了。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