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先开花还是先发芽「秋植果树先长根春植果树先发芽」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光照时间也逐渐增长,土壤温度也比较稳定,最适宜于作物生长发育,只要保证均衡的水肥供应,果树自然是可以快速生长的。但是对于新移栽的果树而言,其根系受损没有完全恢复,植株又需要大量养分,会导致根系负担加重,新根生发较慢从而导致营养不够,果树长势缓慢。秋季气温逐渐下降,但对果树而言仍然是一个适合生长的季节。特别是对于新移栽的果树,由于其枝叶逐渐进入休眠期。因此需要的养分逐渐减少,这有助于养分更多的被根系吸收利用,在恢复损伤的同时,还能生发新的根系。同时经过一个秋季的生长,储存的养分绝大多数都没有被消耗,这对于果树越冬而言是非常有利。实践证明果树秋栽胜于春栽。果农总结为:“秋植果树先长根,春植果树先发芽”。
秋栽果树的好处
1、秋植果树时间长。
自9月下旬的“秋分”节起至11月上旬的“立冬”前一个多月内都可以栽植,而且可以使栽下的果树在大地封冻前的长时间内愈合根部伤口,使之在春后有良好的长势。
2、温度更为适宜。
秋季由于气温呈逐步下降趋势,地表水分蒸发速度下降,果树栽植后水分蒸腾作用逐步减弱,土壤墒情非常好,对于新栽果树的受损根系恢复很有好处,更有利苗木成活。
3、省工省时。
秋季即便正午气温也不高,可以全天轮流作业,能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工成本以及缩短栽培时间。
4、节省成本
秋季土壤湿度大、墒情好、气温低、水分蒸发量小、需水少,且秋季多雨,这对于果树的成活是非常有好处的,还能节省用水成本。
5、提高成活率
秋季果树逐渐进入休眠期,枝叶不再生长,因而养分需求量减少,这有助于减少根系负担,对于新栽的果树可以更好的缓苗以及生发新根。
6、土壤微生物
同时昼夜温差较大,土壤的微生物活性也有差异,利于果树幼苗夜间生长。
秋栽果树技术要点
1.选准最佳秋植时间。
进入秋季后,特别是9月中上旬到11月初,是果树根系发育的又一个高峰期,所以移栽定植最好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当然具体的作业时间还需要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安排,除连续雨天或高温天气不便操作外,其余时间都可以进行栽植,阴天最好。落叶果树如梅、李、杏、梨、枣可稍后栽,常绿果树应尽量提前早栽,以利及早成活,恢复树势,避免可能发生的冻害。
2.选择健壮苗木。
选择生长健壮,干、枝粗壮且无病虫害,春、夏梢占70%以上的好苗。起苗时尽量少伤根系,多留须根,这样有利于根系的恢复,使根系尽早发挥功能作用。
3.注重移栽质量。
栽植前先开好穴,穴的长、宽、深各0.8~1米,并将表土、底土分别堆放,穴内施足底肥,回填耕作层肥土。对过长的主、侧根进行适当修剪,既方便栽植,又可促其多发新根。
4、施肥整地
对于果园来说,在栽植前两个月需要进行深耕翻土,翻土深度要在60公分以上,然后晒土以消灭土壤中的致病菌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提高透气性。如果园地经过大穴或抽槽整地,或填埋秸秆增肥的,必须待土壤沉实后再栽,否则因土壤沉落而扯断苗根或根土分离影响成活。
5、适当摘除多余的叶片
秋季果树仍然能生长,叶子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对于果树定植成活也有好处。因此,尽管栽植时需要清理苗木上的枝叶,但是应该保留四分之一左右的健壮树叶,有可能的话,尽量选择就近挖苗带土移栽更好。
秋栽果树八大要点:
1、栽植时间:秋栽果树越早成活率越高,一般在九月中旬到十一月上旬为宜。
2、挖坑:秋栽果树以木质化程度高的优质出圃苗为好。首先在起苗前圃地浇一次水,起苗需根系完整,主根长度在30厘米以上,少伤侧根和须根,苗木要随起随栽。
3、栽植:在定植点上挖好树坑,回填一部分土,然后把苗木放入坑内扶直填土,并将苗木稍向上提动,使根系舒展开,再填上踏实。栽植深度要求根颈部与地面相平或略深一点。根深不能超过根颈5厘米。
4、剪干:苗木质量好地剪去20厘米,质量差的剪去苗高1/3,并剪去一个二次枝,以利萌发新枝。
5、浇封冻水:入冬前浇一次封冻水,时间在11月中下旬。
6、埋土防寒:苗木应向南压倒,以防止土温变化大,对苗木根颈部以上造成日灼。
7、去除防寒土的时间:因果树发芽晚,所以在四月中旬,如遇春寒,去土时间可推迟些。去土分次完成,先去掉一层薄土,再渐渐把土全部去除,并把苗木扶直。
8、盖地膜:春季发芽前浇一次催芽水,再盖地膜保墒,提高地温,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进入到秋季之后,大部分的果树木就逐步地开始落叶,进入到休眠期间的准备,这时的树苗经过夏季的生长,营养成分积蓄丰盈,栽种下的果树,基本上已经是进入了休眠期,对营养成分的需求也大大的降低了,但土壤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也正好促进新栽树木根系的活动,能够让原截断的根快速愈合,并生发新根,因此,秋季栽种的果树木成活率,相对的来说要高出春季。
【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本公众号原创及整理文章转载需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