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持续杭城早晚高峰悄悄在变杭州交警告诉了我们一组有趣的数据
持续的三伏天,让杭城进入了“酷暑难耐”的日子。对于上班族来说,每天出行在外成为难熬的时刻。
夏季高温,无论开车还是坐车都容易犯困,也容易使车辆引发自燃情况。
那么三伏天持续对于杭城早晚高峰的交通有影响吗?
路面上事故量增多了吗?
今天(8月19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专程请杭州交警做了解答。
1】你没看错!三伏天早晚高峰比之前还要通畅一些
很多市民关心:大热天的,杭州市区早高峰有没有提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吴崇远 通讯员 沈健磊
持续的三伏天,让杭城进入了“酷暑难耐”的日子。对于上班族来说,每天出行在外成为难熬的时刻。
夏季高温,无论开车还是坐车都容易犯困,也容易使车辆引发自燃情况。
那么三伏天持续对于杭城早晚高峰的交通有影响吗?
路面上事故量增多了吗?
今天(8月19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专程请杭州交警做了解答。
1】你没看错!三伏天早晚高峰比之前还要通畅一些
很多市民关心:大热天的,杭州市区早高峰有没有提前,晚高峰有没有推迟,路上会不会比以往要更堵?
不过大数据告诉你:8月份以来,杭州市区工作日早高峰比前两个月的要畅通一些!
这是8月18日杭州市区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大家可以看到,今天的拥堵指数线和上周相对接近,早高峰市区最繁忙的时候出现在上午10点左右,拥堵指数为6.8。
而在两个月前,记者曾采访过杭州市区早高峰情况,当时也是这张拥堵指数图,市区早高峰最繁忙的时候,拥堵指数曾经接近8.0。
杭州市公安局交警局道路秩序处民警任浩告诉记者,根据交警部门的统计,从6月份开始至8月,杭州市区工作日早晚高峰平均延误指数呈逐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进入夏季以来,市区主要道路总体还是呈现“越来越畅通”的状况。“比如早高峰,6月份延误指数是1.64,8月份为1.53;晚高峰6月份1.68,8月份1.64,延误指数下降了3%左右。”
为什么早高峰的延误指数下降比较厉害?因为从七月份开始,中小学陆续开始放暑假,早上接送孩子的车辆少了很多,暑期早高峰比之前要好一些。
从市区道路运行趋势变化上来看,六、七、八三个月,杭州市区早高峰最繁忙的时段基本集中在早上7:40至8:20分。“但这里面也有区别,6月份的早高峰起来比较快,而8月份的早高峰就相对平缓一些。”
从晚高峰来看,8月份比6月份要推迟一些,“可能和天气热了,有些市民喜欢吃夜宵、逛夜市,赏夜景,在外面的时间长了,回去的时间也晚了。”
道路畅通的另一个现象就是路上的“车少了”。杭州交警通过大数据整理发现,8月份以来,杭州市区工作日平均最高在途量约为31.4万辆,相对于6月份的33.6万辆,下降了6.5%。
2】三伏天交通事故量基本没增长,7月至今乱鸣笛查处了8000多起
进入三伏天,司机开车时也容易情绪烦躁,那么这段时间,交通事故和各种交通违法等情况有没有增多呢?
“按照往年来说,进入夏季,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容易因为高温炎热导致情绪急躁等原因,路面上的交通事故数量相对与之前的确会有一定上升,但从目前的数据分析来看,今年夏天的事故增长并不多。”杭州市公安局交警局查案大队民警周之序用一组数据进行了对比:
2020年4-5月,杭州全市共接到事故报警48721起,而到了6-7月,全市事故接警数量为49467起,增长了746起,事故增长率仅为1.5%,相较于往年上升幅度较小。
为什么今年夏天事故增长率看上去不高?“进入夏季,杭州交警部门加大了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是开车打手机、酒驾、闯红灯、不系安全带以及违法乱鸣笛等行为,在严查违法的情况下,同时也对司机起到了警示作用,这或许是事故增长不多的原因之一。”
周警官同样用一组数据进行了对比:
2020年4-5月,杭州全市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303858起,到了6-7月,违法行为查处量迅速增长至1824969起,违法行为查处增长幅度达到了39.97%。
夏天开车,司机也容易情绪激动,乱鸣笛的情况相对较多。
从今年7月起,杭州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启动为期6个月的违法鸣号集中治理行动,开始对市区内机动车乱鸣笛说“不”。驾驶人驾驶机动车在禁鸣区域内违法鸣喇叭,且车辆行经路线上设置了“禁止鸣喇叭”标志的,定性为“机动车违反禁令标志指示的”,依法处100元罚款,记3分;驾驶人驾驶机动车在禁鸣区域内违法鸣喇叭,车辆行经路线上未设置“禁止鸣喇叭”标志的,定性为“机动车在禁止鸣喇叭的区域或者路段鸣喇叭”,依法处50元罚款。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从杭州交警了解到,从7月1日至8月16日,全市现场查处的乱鸣笛违法行为总数为8438起。
交警提醒广大司机,夏季炎热,在外开车还得放平心态,请别乱鸣笛,也别开斗气车。此外交警部门将加大对酒驾、开车打手机、闯红灯、不系安全带以及违法乱鸣笛等行为的查处力度。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