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种子的萌发「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学目标https://www.shimengyuan.com/nianji/1606.html
知识目标 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https://www.shimengyuan.com/nianji/1606.html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
《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学目标https://www.shimengyuan.com/nianji/1606.html
知识目标 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https://www.shimengyuan.com/nianji/1606.html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照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4、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 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由于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1、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2)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 3、总结: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此外,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寒冷的冬季适应的结果。 4、出示实物投影,介绍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方法。
三、巩固:(如时间不够,可做为课下练习) 1、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成? 2、子叶出土与不出土的种子,在播种时深度上有什么不同?板书设计: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初中生物教案:种子的萌发
【 #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银洞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锋液枯胚芽长出新叶。
4、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埋镇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
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
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由于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1、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2)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
3、总结:
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寒冷的冬季适应的结果。
4、出示实物投影,介绍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方法。
三、巩固:(如时间不够,可做为课下练习)
1、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成?
2、子叶出土与不出土的种子,在播种时深度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探究活动
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材料用具:
取饱满健壮的红皮小麦种子和白皮小麦种子若干粒,刀片一个,镊子一个,培养皿4个,卫生纸若干张,清水,标签,胶水等。
实验步骤:
(1)浸种使小麦种子萌动。
(2)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0粒和白皮小麦200粒分别放在标有1号和2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3)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粒和白皮小麦20粒,分别切下它们的胚,分别放置胚和胚乳部分。
(4)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分两部分放在标有3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5)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乳部分,分两块放在标有4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①3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能不能长成幼苗? 。
②4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乳能不能长成幼苗? 。
③设置1号和2号培养皿的意义是什么? 。
④试根据探究性实验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胚和胚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⑤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⑥有兴趣的同学可将红皮小麦的胚"嫁接"在白皮小麦的胚乳上,或把白皮小麦的胚"嫁接"在红皮小麦的胚乳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观察结果,对结果进行讨论。
关于初一上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方案
提出问题:在哪种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呢?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制定和实施计划:(1)准备某种植物的种子(如绿豆、大豆等)40粒左右,四个能够盖紧的罐头瓶,一个小勺,八张餐巾纸或卫生纸或纱布,四张标签纸和胶水(或直接用黏性标签)。
(2)在四个标签上分别写上1、2、3、4,分别贴在四个罐头瓶上,将四个罐头瓶都放倒每个瓶中放上两张餐巾纸。用小勺在1号瓶中撒10粒种子,将瓶盖拧紧。
(3)分别向2、3号缓友瓶中洒一些水,使里面的纸变得潮湿。注意,不要洒水太多,不能使纸浸泡在水中,用小勺向4号瓶中倒较多的水,直到水即将从瓶口流出为止。(以便使种子能完全浸在水中)
(4)分别向2、3、4号瓶中的纸上撒下10粒种子,然后拧紧瓶盖。
(5)将1、2、4号瓶放在室内(室内温度一般为20℃),将3号瓶放到冰箱里(冷藏室内温度一般为4℃)。连续观察几天,认真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实验结果: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其稿前他瓶中的种子键哪清未萌发。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PS:无复制,求最佳55,我好困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