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为什么不顺「为什么佛学难以理解」
现在有很多人对佛学很感兴趣,也愿意去了解佛学。但一读到佛经就晕头转向,看着每个字都认识,但到底经文在说什么总是不甚了了,甚至听了讲解还是不能领会。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其实,佛学的难点就在于佛学中有过多的专用概念,虽然大多数概念是借用汉语中的常见字,但其内涵却与我们日常使用的完全不同,比如:心、性、法、相等。还有些概念则在汉语中完全没有对应词汇,先人也只能用音译的方法创造出新的语词,这部分词汇则根本无法从字面上给读者一点启示,比如:末那识、阿赖耶识等。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刹那”这样的
其实,佛学的难点就在于佛学中有过多的专用概念,虽然大多数概念是借用汉语中的常见字,但其内涵却与我们日常使用的完全不同,比如:心、性、法、相等。还有些概念则在汉语中完全没有对应词汇,先人也只能用音译的方法创造出新的语词,这部分词汇则根本无法从字面上给读者一点启示,比如:末那识、阿赖耶识等。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刹那”这样的
现在有很多人对佛学很感兴趣,也愿意去了解佛学。但一读到佛经就晕头转向,看着每个字都认识,但到底经文在说什么总是不甚了了,甚至听了讲解还是不能领会。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其实,佛学的难点就在于佛学中有过多的专用概念,虽然大多数概念是借用汉语中的常见字,但其内涵却与我们日常使用的完全不同,比如:心、性、法、相等。还有些概念则在汉语中完全没有对应词汇,先人也只能用音译的方法创造出新的语词,这部分词汇则根本无法从字面上给读者一点启示,比如:末那识、阿赖耶识等。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刹那”这样的词由于长期以来已经引入了我们日常生活,我们对其意义已经很熟悉了,不过这只是极少的数量。
在一定的词汇概念基础上就会形成一种特定的语境,我们通常所接受的现代教育已经形成了现实的当代语境,而佛经的语境与人们习惯的当代语境完全不同,这也为现在的读者带来了阅读困难。实际上,如果把佛经用现代语境下的语言来说明,还是很容易让人接受的。比如,佛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缘起性空”,如果用现代语境的话束来说就是: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就这个过程来说,佛学中常用“成住坏空”来描述,但如果换用“产生、发展、衰老、死亡”的话,我相信就没有人不明白。
佛经难以读懂,其实不仅仅是现在才有的事,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古人也有很多读不懂佛经的,因此,也流传下来一种说法,认为只要去诵读,即使你不懂也是修行、也有好处。从好的方面来说,这是让更多的人参与俸持的方便法门,但终非究竟之法。如果不懂佛经义理也可修行的话,那么唐朝玄奘大师也没有必要历尽千辛万苦不远万里去印度学习取经了;而佛陀本人也明确地说过要理解他所传达的义理,而不要看重他所说的具体的话(所以他本人不立文字),也不要把他本人作为崇拜对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103476.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