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号码恶意标记了怎么办「对恶意号码标记坚决说不」
毋庸置疑,在推销诈骗电话屡禁不绝的语境下,“号码标记”这种反骚扰工具有其值得肯定之处。恶意“号码标记”现象所暴露的技术漏洞及监管缺位等问题,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央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至少有三十款手机APP可以提供电话标记服务,河北、广东、广西等地公安厅的热线电话都被标记了“骚扰”“诈骗”等不实信息,有的甚至是被恶意标记为“快递电话”“中介电话”;平台工作人员则承认,手机APP对于电话号码“只做标记,没有审核”。因为电话号码被错误标记的情况越来越多,一些网站也做起了收费查询标记来源的买卖。
毋庸置疑,在推销诈骗电话屡禁不绝的语境下,“号码标记”这种反骚扰工具有其值得肯定之处。恶意“号码标记”现象所暴露的技术漏洞及监管缺位等问题,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多个平台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大方方地表示:“标注电话号码的是广大手机用户,只有被标注达到一定数量后,平台才会向外显示”;当被问到平台对于标注的真实性是否进行审核以及对号码本身归属是否进行核实时,工作人员更是简单利落地承认:“审核?没有。”可见平台对被标记号码的真实性缺少审核机制,存在“十分随意”“把责任甩给了用户”和侵犯用户知情权等问题,为恶意“号码标记”提供了空间,不仅妨碍了公安等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更让普通民众的隐私权受损,给日常生活带来困扰。
根据一些APP设计的规则,号码遭错误或恶意标记后,用户也能查询到号码标记的源头,但需要向平台支付一定费用才行。既然“号码标记”已成为一种有偿服务,软件商、平台就有保护用户权益的义务,就应该有合理的技术手段以及健全的审核机制确保被标记的真实性。换句话说,用户的号码被标记错了,居然还需要申诉、花钱才能取消,这是否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有关部门应该积极介入调查,给公众一个明确解答。
对“号码标记”的审核操作,在技术上应该不是什么难题。之所以出现如今APP运营商随意标记电话号码的乱象,症结还在于各地、各政府部门的数据未能实现共享,形成了数据孤岛效应,让大数据运营商苦于数据的缺失而陷入盲人摸象的尴尬境地。主动分享数据以换取更多的数据,公共服务单位的电话才不会被标记成“诈骗号码”,大数据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马涤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