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为什么这个社会对熊孩子有那么深的敌意呢,大人对熊孩子的看法

这个时代是很糟糕,老人怎么这么坏,小孩怎么这么熊;但这些,都没有暴力狂和为暴力狂鼓掌欢呼的人一半这么可怕。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侯虹斌
4月27日,一件小事,引起了网上闹哄哄的争论。四川遂宁有一名7岁男孩,在公交车上踢了几下坐在一旁的21岁的男子。男子立即将小孩过肩狠摔到地上,并用脚猛跺孩子的头部。
据遂宁经开公安通报,孩子正在医院治疗,目前是轻伤。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由于当事人殴打不满14周岁者的行为符合从重处罚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作出治安拘留15天并处

这个时代是很糟糕,老人怎么这么坏,小孩怎么这么熊;但这些,都没有暴力狂和为暴力狂鼓掌欢呼的人一半这么可怕。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侯虹斌

4月27日,一件小事,引起了网上闹哄哄的争论。四川遂宁有一名7岁男孩,在公交车上踢了几下坐在一旁的21岁的男子。男子立即将小孩过肩狠摔到地上,并用脚猛跺孩子的头部。

据遂宁经开公安通报,孩子正在医院治疗,目前是轻伤。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由于当事人殴打不满14周岁者的行为符合从重处罚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作出治安拘留15天并处罚款的决定。

视频看着很难受,还好,男孩受的只是轻伤,犯事者也接受了处罚。这似乎是一个很小的治安管理事件。

但真正令人感觉到恐慌的,还不仅是这个暴戾行凶的男人,而是那些在新闻的评论下方,进行盛大狂欢的围观群众。

他们看到了一个大人在暴力殴打一个7岁的小孩——注意,不是推搡、不是抓住、不是打一巴掌制止的这种“打”,而是积蓄了一身的力量、想要把孩子打死的那种下狠劲——评论里一片欢呼:

“小孩只是轻伤,换我,我也直接上手教育了。”

“打得好!”

“小孩犯贱,活该!”

“父母不好好教育孩子,社会会帮助你教育。”

“熊孩子无责?未成年就是挡箭牌?”

“熊孩子就该这么教训,要不然以后肯定是个欺软怕硬的人。”

“为什么……我觉得这套连招有点帅?”

也有人惊叹男人的暴力可怕,就有人反过来指责:“你这么圣母,你孩子也是熊孩子吧。”

“今天熊孩子踢人不教训一下,明天他就会推孕妇下地铁。”

这个小男孩当然有不对之处。但他的踢,你可以看出来,使出的力量就是那么丁点儿,从他行为方式,看不出他有“推孕妇下地铁”的“潜力”。

依这些键盘侠的逻辑,我反而觉得,那位成年男子才有一不高兴就像陕西米脂连杀多位中学生的暴力狂的“潜力”,有女友敢分手就敢烧死女友来复仇的“潜力”。

还有,那些在评论区里狂欢的人,更像是被提着脖子的鸭,头伸着看行刑呢。不同的是,他们不冷漠,他们兴高彩烈地叫好。

很多人大概没分清楚,殴打,跟教育,没有任何关系。

认为这个孩子的父母不负责任,没有教育好孩子,可以;制止孩子的玩闹、批评他,很好;但跟直接上去殴打孩子,性质就变了,不包含任何劝善的、教育的意义。

以这个熊孩子为契机,大家纷纷回忆起在火车上打扰自己睡觉的小孩,在电影院里踢过自己椅子的小孩,在饭店里不听话地奔跑撞到自己身上的小孩,觉得终于有人出手打这些熊孩子了,大仇已报。

简单地说,这个狂躁的暴力男人身上,承载了这个社会对熊孩子的复仇的梦想。他们的复仇目标,不是16岁,也不是14岁,而是用一只胳膊就能轻松制服的7岁小男孩。

不独这件事,近些年来我们的社会网络上,对熊孩子的怨恨,简直是比山高,比海深。那些教训熊孩子的文章,就是那种不听话的闯祸坏孩子如何招人讨厌,终于被某个大人出手收拾了一番的故事,大家都齐声叫好,也可以称为“爽”文。

有些故事还算合理:比如十多岁的大孩子故意把怀孕的亲戚推倒,看会不会流产,然后被大人用擀面杖狠揍一顿;有的大孩子把表兄一屋子昂贵的手办都故意损坏,他爸还蛮不讲理,结果被表兄告上法院,要赔一笔巨额。这些都是罪当所罚的,三观没有大问题。

不过,即便这些故事,我总感觉,写手编织的痕迹太重了,假的。就像天涯社区上无数的关于凤凰男、拜金女恶人有恶报的“真人秀”一样,都是故事会。熊孩子“恶人自有恶人磨”,大快人心,所以才有人专门编这种令人心情愉快的“爽文”;“打得好”,这样就能够吸粉。

但真实世界里,你要听那些人倾诉他们遇见的熊孩子,大多数都限于小孩跑来跑去、大声哭、很吵、不礼貌;甚至有些人连一两岁的幼童的哭喊,也能气得发飙,觉得孩子没教养,欠揍,爸妈没教育好。

他们仿佛忘了,情绪不够稳定、无法理性地判断场景,是所有的智人幼崽的特性;不然怎么叫孩子?

真像“爽文”里那种,既有自主意识、又带着明显反社会人格的“熊孩子”,没几个。

我就不明白了,他们对小孩这么普遍、又这么强烈的恨意,是从哪里来的?

除了“熊孩子”,你知道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哪一种人谁讨人厌吗?老人。“老人变坏了”,是社会版新闻的高频词。他们抢坐位、插队、跳广场舞、公交车上强迫孩子或女孩让位,还碰瓷。甚至,经常上当受骗,也是老人被厌弃的原因。

这些事情当然是有的。但这也是一种聚焦效应:当你是孕妇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街上孕妇特别多;那是因为你的关注焦点集中在孕妇身上的。而类似于“碰瓷”这样的事,要是媒体总是关注,就觉得到处都是老人在碰瓷:“你不想碰瓷的话,你为什么会摔倒?”

实际上,真正“碰瓷”的,不是老人,不是真实摔倒并受伤的老人,而是专门碰瓷讹诈钱财的一伙犯罪分子,他们是团体作案,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或几十人,快,准,狠。危害程度,要大很多倍。

可惜,媒体觉得老人摔倒碰瓷,比犯罪团伙碰瓷,有新闻性得多。

作为媒体的从业者和研究者,看公众对新闻的关注点,能够号出这个社会的病脉。这个时代是很糟糕,老人怎么这么坏,小孩怎么这么熊;但这些,都没有暴力狂和为暴力狂鼓掌欢呼的人一半这么可怕。

那些狂欢的键盘侠们骨子里深深有着“慕强”意识,“欺软怕硬”已经刻进了他们的DNA里:一旦看到弱者、特别是不够完美的弱者倒大霉,他就开心,这已近乎一种本能反应。

这个社会真正的大恶,层出不穷的杀人放火、各种恶性事件的制造者,天天都出现在新闻上,99%都是壮年男性;那些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犯罪分子,给这个社会带来不幸的,绝大多数,也都是壮年男性。

他们有强力,有暴力,在不同层面上拥有相对的权力。但谁敢DISS这些人?他们是不会被污名化的一群人,因为他强任他强呀。

当然,这个案例当中,这个小男孩有错,所以大家理直气壮的鄙夷他,觉得打他是对的。

但是,不要忘了,大量的新闻当中,尤其是跟女性相关的新闻当中,被杀害的女性没有任何过错,也一定会被捏造出“接受求爱了/劈腿了/收礼物了/吊着他/不懂好好保护好自己”的子虚乌有的情节,来证明杀她、强奸她是有一定合理性的;而且你能明白,这些造谣者没有收过凶手的钱。

自动站在强者、凶悍者的一方,恃强凌弱,就能天天在键盘上过狂欢节了。有的,是想象着自己也能感受欺凌与毁损他人的快感;有的,则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与弱势者划清界限,好让自己相信,自己不可能成为受损者、受害者。

这有意思吗?

一个民族对女人和小孩的态度,就能看出它的文明的程度。我们何时才能文明起来?

为什么这个社会对熊孩子有那么深的敌意呢,大人对熊孩子的看法

为什么熊孩子很让人反感?

为什么很多人对熊孩子有深深的怨念
这位知友,近些年来我们的社会网络上,对熊孩子的怨恨,简直是比山高,比海深。那些教训熊孩子的文章,就是那种不听话的闯祸坏孩子如何招人讨厌,终于被某个大人出手收拾了一番的故事,大家都齐声叫好,也可以称为“爽”文。
有些故事还算合理:比如十多岁的大孩子故意把怀孕的亲戚推倒,看会不会流产,然后被大人用擀面杖狠揍一顿;有的大孩子把表兄一屋子昂贵的手办都故意损坏,他爸还蛮不讲理,结果被表兄告上法院,要赔一笔巨额。这些都是罪当所罚的,三观没有大问题。
不过,即便这些故事,我总感觉,写手编织的痕迹太重了,假的。就像天涯社区上无数的关于凤凰男、拜金女恶人有恶报的“真人秀”一样,都是故事会。熊孩子“恶人自有恶人磨”,大快人心,所以才有人专门编这种令人心情愉快的“爽文”;“打得好”,这样就能够吸粉。
但真实世界里,你要听那些人倾诉他们遇见的熊孩子,大多数都限于小孩跑来跑去、大声哭、很吵、不礼貌;甚至有些人连一两岁的幼童的哭喊,也能气得发飙,觉得孩子没教养,欠揍,爸妈没教育好。
他们仿佛忘了,情绪不够稳定、无法理性地判断场景,是所有的智人幼崽的特性;不然怎么叫孩子?
真像“爽文”里那种,既有自主意识、又带着明显反社会人格的“熊孩子”,没几个。
我就不明白了,他们对小孩这么普遍、又这么强烈的恨意,是从哪里来的?
除了“熊孩子”,你知道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哪一种人谁讨人厌吗?老人。“老人变坏了”,是社会版新闻的高频词。他们抢坐位、插队、跳广场舞、公交车上强迫孩子或女孩让位,还碰瓷。甚至,经常上当受骗,也是老人被厌弃的原因。
这些事情当然是有的。但这也是一种聚焦效应:当你是孕妇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街上孕妇特别多;那是因为你的关注焦点集中在孕妇身上的。而类似于“碰瓷”这样的事,要是媒体总是关注,就觉得到处都是老人在碰瓷:“你不想碰瓷的话,你为什么会摔倒?”
实际上,真正“碰瓷”的,不是老人,不是真实摔倒并受伤的老人,而是专门碰瓷讹诈钱财的一伙犯罪分子,他们是团体作案,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或几十人,快,准,狠。危害程度,要大很多倍。
可惜,媒体觉得老人摔倒碰瓷,比犯罪团伙碰瓷,有新闻性得多。
作为媒体的从业者和研究者,看公众对新闻的关注点,能够号出这个社会的病脉。这个时代是很糟糕,老人怎么这么坏,小孩怎么这么熊;但这些,都没有暴力狂和为暴力狂鼓掌欢呼的人一半这么可怕。
那些狂欢的键盘侠们骨子里深深有着“慕强”意识,“欺软怕硬”已经刻进了他们的DNA里:一旦看到弱者、特别是不够完美的弱者倒大霉,他就开心,这已近乎一种本能反应。
这个社会真正的大恶,层出不穷的杀人放火、各种恶性事件的制造者,天天都出现在新闻上,99%都是壮年男性;那些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犯罪分子,给这个社会带来不幸的,绝大多数,也都是壮年男性。
他们有强力,有暴力,在不同层面上拥有相对的权力。但谁敢DISS这些人?他们是不会被污名化的一群人,因为他强任他强呀。
当然,这个案例当中,这个小男孩有错,所以大家理直气壮的鄙夷他,觉得打他是对的。
但是,不要忘了,大量的新闻当中,尤其是跟女性相关的新闻当中,被杀害的女性没有任何过错,也一定会被捏造出“接受求爱了/劈腿了/收礼物了/吊着他/不懂好好保护好自己”的子虚乌有的情节,来证明杀她、强奸她是有一定合理性的;而且你能明白,这些造谣者没有收过凶手的钱。
自动站在强者、凶悍者的一方,恃强凌弱,就能天天在键盘上过狂欢节了。有的,是想象着自己也能感受欺凌与毁损他人的快感;有的,则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与弱势者划清界限,好让自己相信,自己不可能成为受损者、受害者。
这有意思吗?
一个民族对女人和小孩的态度,就能看出它的文明的程度。我们何时才能文明起来?

为什么这个社会对熊孩子有那么深的敌意呢,大人对熊孩子的看法

你如何看待社会中出现的熊孩子?

熊孩子的出现是家长教育素质的下降。这是一种需要大家一起深思的一个问题,“小不是特权”。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说的那样:“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她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她的城堡之坚固。

也不取决于她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孩子不是某个家庭的私有财产,某种程度孩子也是属于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资格按照社会的规则,准则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未来,这是一种责任。希望大家能够将孩子的教育当成一种社会责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10552.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孩子读大学了就很少联系父母,孩子上大学与父母不交流 下一篇:孩子做什么都随便巧用改宗效应让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