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朗读课文太投入表情丰富被称戏精网友太可爱了
可是,朗读时怎样才算是“有感情”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11岁的五年级小学生是怎么做的吧。
在一群朗读课文的孩子中,这个小学生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眼球,因为他的表情实在是太丰富、太精彩了。
在朗读“喜悦在举杯共庆时溢满心头”时,他脸上那灿烂的笑容、幸福的表情,带着强烈的感染力,让人想不注意到都难。
就连读一句普通的“夏天,最美是黎明”,他
孩子上语文课学习课文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提醒大家要“有感情地朗读”,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可是,朗读时怎样才算是“有感情”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11岁的五年级小学生是怎么做的吧。
在一群朗读课文的孩子中,这个小学生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眼球,因为他的表情实在是太丰富、太精彩了。
在朗读“喜悦在举杯共庆时溢满心头”时,他脸上那灿烂的笑容、幸福的表情,带着强烈的感染力,让人想不注意到都难。
就连读一句普通的“夏天,最美是黎明”,他都有不一样的演绎方式,生动的表情中带着一抹喜感,让人忍不住被他逗乐。
老师也发现了他超强的表现力,经常让他上台表演朗读,他总会结合课文内容,自创一些幽默诙谐的动作、表情,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
回到家,他还会和妈妈一起拍短视频,在视频中他模仿了纳鞋底的老大娘,别说,那样子还真有些老大妈的神韵。
看到这个孩子的精彩演绎后,网友都夸他太可爱了,说他有表演天赋,也不乏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个地道的“小戏精”。
当然,这里的“戏精”可不是贬义词,而是网友对孩子真心的赞赏。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有感情朗读”
有的孩子对学习语文课文不感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家长不妨让孩子学着这个小学生的样子,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加入丰富的表情、动作:
让孩子大声朗读课文,书本上无声的文字会转化为有声的“信号”,能够促使孩子眼耳并用,集中注意力在文字上,因而能够读懂更多的内容。让孩子想象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能够加深他们对文字意义和蕴含感情的理解。让孩子将想象到的内容表现出来,能够锻炼孩子的表演天赋,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知道如何用丰富的非语言技术来传达语言未尽的信息。循序渐进鼓励孩子有感情朗读
当然,想要锻炼孩子“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家长不能过于心急,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孩子爱上朗读:
1.纠正发音
朗读的第一关是“发音”关,试想,如果孩子还不能读准字音,必然会影响对字义的理解;进而会影响到对词义、句意和段落内容的准确把握。
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念准每个字的字音,打好朗读的基础。
为此,家长可以先认真倾听孩子的朗读,把他没有读准的字音标记出来(注意不要在孩子朗读的过程中随意打断、干扰他们),等他读完后再一一纠正。
家长还可以用手机录下孩子朗读的声音,读完后放给他听,再和他一起寻找问题在哪里。
2.揣摩感情
突破了字音关后,下一步就是要理解文章的情感、意境了。
家长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以便启发他领会文中人物的想法、态度、情绪等等。
比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看,这里写他获得了比赛的胜利,这时候他会怎么想呢,是不是觉得特别自豪,所以他说话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呢?”
像这样一点一点地启发孩子,孩子的“语感”能够得到充分锻炼,慢慢地不用家长提醒、引导,自己就能发挥创造力,自创一些表情,加入到朗读中去,对课文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3.鼓励表演
孩子的朗读能力逐渐提高,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表演给别人看,以此锻炼他们的胆量、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在家表演,自己来做忠实听众,在孩子朗读有进步的时候,可以给他们鼓掌打气,并可以对他们朗读的表现做出客观的“点评”,告诉他们哪些地方表演得很好,哪些地方还有可提高的空间。
等到孩子朗读大有进步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先征求孩子的同意,再邀请亲戚、朋友来倾听孩子的朗读。
在众人的赞美声中,孩子会获得一种被认可的感觉,今后朗读时也会更有积极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朗读比赛,让孩子当众展现自己的朗读能力,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也会成为成长过程中一段难忘的开心往事。
我是【亲子育儿堂】,一个热爱读书、学习的老爸,长期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愿与爸爸妈妈分享育儿、教育经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