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康红舒直击家长之孩子十个为什么

【康红舒专栏】
直击家长之孩子十个为什么
原创作者|康红舒
一、为什么孩子小时候都乖巧,稍大一点就“不听话”?
这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孩子幼小时本能里就是吃喝拉撒,一切都需要大人来照顾哺育,在孩子弱小且不能自得和自理的情况下,孩子天生的意识就是依赖和寻找依赖,如果寻找不得就会哭泣。这种依赖会慢慢变成心理上的依赖,并持续到孩子有自我意识时。当孩子稍大,有了自己的见识和思想后,对一些起事情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了,所以看似就不听话了。
这个时候,大人特别是

【康红舒专栏】

直击家长之孩子十个为什么

原创作者|康红舒

一、为什么孩子小时候都乖巧,稍大一点就“不听话”?

这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孩子幼小时本能里就是吃喝拉撒,一切都需要大人来照顾哺育,在孩子弱小且不能自得和自理的情况下,孩子天生的意识就是依赖和寻找依赖,如果寻找不得就会哭泣。这种依赖会慢慢变成心理上的依赖,并持续到孩子有自我意识时。当孩子稍大,有了自己的见识和思想后,对一些起事情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了,所以看似就不听话了。

这个时候,大人特别是父母不要惊讶,更不要焦虑孩子不听话,其实是害怕自己失去对孩子的控制。这个时候是开始培养孩子独立思维和行为的启蒙阶段,要特别重视,保持耐心,认真倾听孩子的话,尊重孩子看似幼稚的言行,好好和孩子交流,并进行引导,让孩子慢慢懂得任何东西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靠付出才能获得;做任何事情要考虑过程和结果,要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只要尊重孩子,不敷衍或漠视孩子的想法,把孩子的事当成大事(在孩子眼中每一件事都是大事),蹲下身来和孩子平等交流,孩子就不会不听话了。

二、为什么孩子不如以前的孩子有灵性?

独生子女的到来,造就滥爱的中国式父母。父母视子女为自己的宝贝,事事包办,样样满足,没有把孩子当一个独立的个体,不给孩子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体验、自己探索的机会。失败也好,成功也罢,本应是孩子生活成长的过程,可父母却剥夺孩子这个权利。没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好奇心和想象力自然就慢慢泯灭了。同时,现在很多孩子被电子产品给绑架了。手机、平板、电脑等,让孩子沉迷其中,甚至陷入游戏的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何来灵性?

孩子是一个个独立的人,要给他们自己成长的机会,学会放手,多创造让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引导孩子去体验生活,去放飞想象,去思索无尽的苍穹。同时,杜绝孩子玩游戏,控制孩子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培养孩子更多健康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树立人生的志向,多带孩子拥抱大自然,亲近自然,世界就会还你一个积极向上、兴趣广泛、灵动飞扬的孩子。

三、为什么孩子稍大一点就不愿和父母交流,嫌父母“啰嗦”?

不是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是很多父母不会和孩子交流,不断地消灭掉了孩子与父母交流的兴趣和意愿。父母总喜欢以家长身份发号施令,专制地要求孩子不能做这,必须做那。总认为自己的是对的。从来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也没耐心去听孩子讲),忽视孩子的内心,每次说话都是结论式的。孩子感觉没法交流,觉得父母没有耐心,不尊重自己。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与父母交流的兴趣自然就没了,并且不会产生极大的反感甚至叛逆,要么争吵、要么不理,自然也就不喜欢听父母“啰嗦”了。

作为父母,一定要放下大人的身段,学会做一个倾听者,认真听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内心(千万不要嘲笑或讽刺孩子幼稚或荒唐),耐心与孩子交流和探讨,循循善诱。做孩子的倾听人,和孩子亦友亦师,陪同孩子慢慢长大,孩子自然会成为你的朋友,愿意和你敞开心扉,畅快交流了。

四、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愿与父母之外的大人打交道?

在人的世界里,孩子是一个弱小群体。在与同龄人交往中,有共同的话语和大致相同的兴趣活动,轻松愉悦,自由自在。与父母是因为血缘关系,且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熟悉且有依赖,因为特殊的关系和共同的生活,所以有很多共同关注和关心的话题。但与父母之外的大人交往则不一样,因为群体的不同,孩子对父母之外大人天生有一种心理惧怕感和陌生距离感,且在一起又没有什么共同的兴趣和乐趣,还要应付不熟悉又无关痛痒的所谓大人的场面话,既伤神又极不自在。

所谓的大人都是长大了的孩子,要关心并尊重孩子群体,形成社会上一种爱幼氛围。让孩子对大人,哪怕是陌生的大人都没有惧怕感。同时放下大人身份,放低大人姿态,学会用孩子的思维,用孩子熟悉的话题和孩子聊天,孩子一定会愿意和你打交道,甚至成为你的亲密朋友。

要改变这个局面,需要所有的大人们一起努力,让我们这群已经长大的孩子陪伴这些还没长大的孩子慢慢长大。

五、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做什么事情不专注,喜欢拖沓?

这是个习惯培养问题。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比如写作业时喜欢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哪里有风吹草动就马上听到或看见了,甚至跑过来凑热闹。作业拖拖拉拉,写一会就玩一会,十分钟的题目可以写三十分钟,甚至拖到明天。这说明孩子没有养成专心致志、即时完成的习惯,而是拖拉疲沓、容易分心的毛病。这些毛病的形成一是家长在小时候没有重视,总觉得孩子太小,没去塑造;二是当孩子小时候专注玩什么或观察什么的时候总是去干扰,觉得孩子无聊或者幼稚,打断孩子的专注;三是缺乏培养的办法。

其实,孩子幼小阶段恰是良好习惯的培养关键时期,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用心培养。当孩子在专注地干什么的时候,只要不会伤害自己或他人,就不要去肆意打扰,因为这是孩子在他的世界里认真在探索。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去观察,多鼓励孩子去发现。当孩子要做什么的时候,就要求孩子立即专心去做,不能有半点的分心。平时给孩子讲明专心即时完成的重要性和好处,适时表扬并奖励;如果孩子有分心的情况,就要进行严格监督。这正如秧苗,先期要用心管理,浇灌、施肥、除害、拔杂草,到后来就自然生长,基本不用管理了,也正如树苗,越小矫正越容易。一旦养成,就自然成了习惯。

六、为什么孩子普遍喜欢游戏甚至迷恋游戏?

这是现在的一个社会痛点。分析其原因,一是现在的孩子三缺:一缺玩伴。家家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少,父母管得也紧(现在环境也不像以前安全),想找孩子一起玩,都不那么容易。不像以前孩子都是一群群的,孩子也是在孩子堆里长大的,所以孤独和无聊是现在孩子的日常;二缺玩具。现在的玩具都是到商场去买的一些塑料玩具,虽应有尽有,但孩子都只有三天热度,不像以前的各种玩具,都是大人或自己做的,因为这些玩具都是要和孩子一起玩时用的,虽然简易,但却是孩子所需所有所爱,大家在一起玩的时候才最开心;三缺玩的空间。小时候除了上学、干家务活之外,孩子就成群地一起疯玩,常常到天黑等娘唤,草里、田地、水塘、山头……都是孩子们玩的地方,广阔天地,任其驰骋,所以小时候孩子能认识四季和自然。原因之二是现在孩子一上小学起,其学习任务和压力就让孩子喘不过气来。科目多,课程多,作业多,难度也逐年在加大。有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给孩子报各种特长培训班,孩子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更没有自己的生活了。原因之三游戏的设计吸引孩子。游戏娱乐刺激,其设计都是过关卡,从易到难,并且每过一道关还有奖励,闯关和适时奖励非常符合人挑战和希望得到肯定的心理。而且游戏本是个虚拟世界,既不需要很多人操作,也不需要谁认识谁,天南海北,就可以一起玩,孩子可以活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原因之四是现在的很多年轻父母忙于工作,忙于生活,有的忙于自己玩乐,没有时间管理孩子,甚至自己都喜欢玩游戏。

家长要做的是尽量让孩子远离游戏,如果孩子接触了,就要和孩子讲解游戏及其危害,并严格监管。对于成长期的孩子,家长要多抽时间陪伴,不要经常让孩子一个人呆着或独自玩耍,长时间一个人会造成孩子亲情的缺失和精神的缺失,孩子就容易在游戏中去充实和寻找自我。同时还要不断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不是强制让孩子报特长班),给孩子插上快乐的翅膀。在孩子学习之路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时关注,当孩子有压力和遇到挫折时,给予安慰和引导,当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要不吝鼓励和表扬。如果你不缺位,游戏就不会错位;如果你缺位,游戏自然就会上位。

七、为什么孩子大都不够自信,不大方?

一是现在孩子基本都是圈养,孩子都在家长的荫护之下,很少见到和经历外面的风霜雨雪。家长的过度呵护、包办,让孩子逐渐产生依赖感,没有锻炼的机会,各种功能就自然弱化或退化,导致什么都不会,当然就没有自信。二是中国教育观念的问题。自古以来中国都以谦虚为美德,所以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要谦逊、要当乖孩子,也就是内敛,听话,家里孩子交流少,课堂上老师一言堂。谦逊听话又缺乏锻炼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内向、不善表达。而自信本是一种气质,需要一些场合锤炼,需要时间慢慢涵养。三是家长和老师都喜欢用批评来教育孩子。一点小事就批评,不管什么场合就批评。结果,在批评里,孩子就慢慢变得自卑了。批评是一种打击,是伤害,经常性的批评甚至是一种毁灭。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信,家长要勇于放手,多给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大胆展示,不怕失败或出丑,没有人天生就会,也没有人天生就优秀。家长和老师更要尊重孩子,与孩子多交流,交换一些想法和建议,给孩子重要感。当孩子犯错时,不要一味批评。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而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要大方鼓掌。自信是需要慢慢培植的。花盆里的花木永远长不大,只有在大自然里才能长出参天大树。

八、为什么孩子普遍早熟?

一是现在的孩子一般饮食条件都好,经常会吃些营养品,还会吃汉堡、肯德基等,但很多食品含有激素,过多的营养和激素会让孩子过早地发育。二是现在已进入网络时代,各种不良广告、媒体、网站、游戏满目皆是,让很多孩子过早过多地接触,导致孩子萌动、模仿、甚至迷失。三是现在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很多男男女女在公众场合就搂搂抱抱,接吻,甚至做些不雅动作,孩子耳濡目染。有的家长在家也没注意,让孩子看到夫妻间隐私和暴露的穿着。这些都会催熟萌动的孩子。

对于孩子,我们要注意健康饮食,尽量不吃营养品之类;不让孩子接触不良色情,要过滤电子产品;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言行着装。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关爱和关心孩子的身心,培养孩子一些健康的兴趣,在孩子稍有青春意识的时候大方地和孩子讲解一些生理知识和青春期知识,让孩子真正从科学的角度懂得自己的身体,并依此进行生命教育和责任教育,培养孩子珍惜生命、发展生命的意识,不至于早早迷失。

九、为什么孩子不爱读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进学致知,行方思远”,“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攸关个人和民族,但我们的孩子很多不爱读书。如果小时就没有读书的兴趣,长大了大都不会读书。究其原因,一是家庭没有读书氛围。现在很多家里都没有多少书籍,特别是一些有益于孩子的寓言、童话、历史故事等。很多家长在家也不读书。二是家长没有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和兴趣。家长都注重孩子的生养,却不注重孩子的培养,从小没有在读书方面进行特意的培养。三是学校的功利性的教育。只注重学科教学,只注重分数,却没有注重有益于终生的读书教育。四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在社会物质发达,网络爆炸,人心浮躁,对孩子的诱惑太多,让孩子难以静下心来读书。

其实不是孩子不爱读书,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书籍如牛奶、面包,看家长以什么方式给到孩子面前。为了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家长首先要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氛围。家里要有专门的书房,要有专门供孩子读的各类书籍。同时家长要尽量每天在一个固定时间带领孩子一起读书,读完之后互相进行交流。在孩子刚开始能说话时,就要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寓言、童话,让孩子在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书籍,并喜欢读书。在犹太人的家庭,孩子出生不久,母亲就读《圣经》给他听。每读一段,就让孩子舔一下蜂蜜。孩子稍大一点,母亲就滴蜂蜜在《圣经》上,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舔,寓意书甜如蜜。同时,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应该培养孩子终生发展的能力,要打造书香校园,让孩子爱上读书。

十、为什么孩子不懂感恩父母?

这是很多家长的一个痛点。现在常常是父母为孩子操心劳肺,孩子却不领情,还嫌父母管得太多;父母过得辛劳卑微,孩子却在外面大手大脚,还说父母太没用。究其原因,就是一个爱字了得。爱孩子,天经地义,可是爱的方式错了,孩子不懂感恩父母,说到底是父母自己造来成的。一是过于宠溺。从小对孩子有求必应,无限满足,养成孩子的心安理得和索求习惯。二是没有与孩子建立互相尊重、亲密无间的关系。从小到大,总是以一种大人的权威,家长的架子,要求孩子做这做那,说一不二。不和孩子耐心交流,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不平等的关系造成孩子的反感和叛逆。三是不懂放手。看不到孩子的成长,不相信孩子,总把孩子当小孩子,当作自己的私人作品,而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不愿放手,总想事事操办,时时控制。

作为智慧的父母,一定要懂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总是要长大,就如雏鹰总要放飞,活成他自己。很多东西作为父母是永远代替不了,家长的爱就是能尽快地与孩子平稳分离。基于此,爱要有度,不要滥爱成灾,从小要放手锻炼孩子,孩子能做的坚决不做,孩子能想的坚决不想。给予孩子爱,也向孩子索取爱。让孩子知道爱不是单向的,一定是相互的。同时尊重孩子,能看到孩子的成长并为之勉励不息。父母多鼓励,多引导,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知心人,引路人,而不是背孩客,让孩子活成他自己。

与孩子平等相处,引领孩子明白爱的含义,以爱育爱,孩子自然就会懂得感恩了。

作者简介:康红舒(1974——),男,汉,本科,副高,阳光教育集团,校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本文为康红舒校长原创投稿)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10942.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甄嬛第一个孩子为什么流产,甄嬛传甄嬛怀孕怎么回宫 下一篇:为什么越是听话的孩子父母越不重视,听话懂事的孩子老师为啥不喜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