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恶毒话语伤害孩子并让孩子去死这样的父母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但有些父母对孩子由爱到“恨”,真的是恨铁不成钢,眼看着自己从小手心里捧着长大的孩子,越来越叛逆不听话,更要命的是成绩惨不忍睹,最令人生气的是孩子还不知悔改,照样我行我素,大有破罐子破摔之势,这让对孩子寄予厚望的父母情何以堪!
当初对孩子抱多大希望内心就有多失望,忍无可忍的父母看到不思进取的孩子早就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就会一股脑冲孩子大喊:“你滚吧!再也别回来了,要你干什么?没
有句老话说:“宁讨老人手,不讨老人口”。意思是孩子犯错,宁愿挨家长打,也别对孩子语言暴击,这样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但有些父母对孩子由爱到“恨”,真的是恨铁不成钢,眼看着自己从小手心里捧着长大的孩子,越来越叛逆不听话,更要命的是成绩惨不忍睹,最令人生气的是孩子还不知悔改,照样我行我素,大有破罐子破摔之势,这让对孩子寄予厚望的父母情何以堪!
当初对孩子抱多大希望内心就有多失望,忍无可忍的父母看到不思进取的孩子早就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就会一股脑冲孩子大喊:“你滚吧!再也别回来了,要你干什么?没脸没皮,你去死吧!你死了,我也不心疼”……
还有很多恶毒的话语都劈头盖脸的骂向孩子,这种情况下,父母气个半死,孩子被骂的灰心丧气,虽然孩子当时不敢反驳,但在心里对父母是恨的,这明显是两败俱伤,父母和孩子的身心都受到了伤害。
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父母这样对待孩子呢?大致原因有三点:
第一:父母小时候可能也是这样被对待的,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的孩子父母以前可能兄弟姐妹好几个,孩子多,操心的事也多,自己父母又要挣钱养家又要管孩子,在教育孩子时就不可能讲究什么方式方法,孩子惹了祸,父母自己忙的要命,就会急赤白脸的把孩子骂一顿了事,根本无暇多想,长此以往,子女就潜移默化的学会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
自己成家立业后,无形中也把这种对待孩子的方式给沿袭了下来,其实,这样的父母也是无心之话,好像自己的口头禅一样,张口就来了。
第二种:被孩子逼急的父母。
父母都对自己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出人投地,从孩子小就对孩子各种用心的辅导,期盼孩子能一路考个好大学,可随着孩子长大,年级越来越高,成绩却越来越差,父母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别说考好大学了,就连个高中都考不上,父母的心当然急!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父母的十八般武艺是都用上了,但孩子还是岿然不动,这样父母能不发火吗?于是就把最恨的话放出来了,这就是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爱之深,恨之切嘛。
第三种:父母自身的原因。
其中一种父母是无能的表现,孩子大了不听话,不学习,自己管不了,自己就这么大本事,孩子又不争气,本来希望孩子能够努力,长大不像自己受这么多苦,可孩子一点儿不思进取,非要做人下人,嘴说破,道理讲千遍,孩子依然我行我素,这时失望透顶的父母对孩子已经束手无策了,只能用最原始粗暴的方式,开始对孩子声色力竭的吼骂,同时也表明父母已经对孩子不报多大希望了。
还有一种是超自恋的父母。
感觉自己是最完美的父母,不管说什么孩子都得听,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孩子只服从就好了,反正都是为了孩子好,这样高高在上的父母,孩子往往都很自卑,就因为此,对孩子经常指责,一旦发火能把孩子踩在脚下蹂躏,这多么可怕!
孩子和父母这种扯不断的亲人关系,父母之所以对孩子苛责,只因“爱之深,恨之切”,对孩子期望大才会崩溃,但父母的心都是相反的,嘴上说的厉害,心里还是一样爱孩子,如果真有什么事,父母是最受不了的。
在电影《再见吧!少年》中,当儿子王新阳白血病复发抢救时,他的母亲抓住医生痛哭流涕的质问:我车也卖了,房子也卖了,工作也辞了,我小心翼翼的伺候孩子,按时吃药,从不敢有半点差错,请你告诉我怎么才能救我儿子!我要怎么做才行啊!
看到这一幕要心碎了,为了孩子父母连命都可以不要,父母怎么能是真心咒骂孩子,所有的痛斥只是父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发泄。
在这里要奉劝的是,孩子是骂不醒的,只有他自己愿意努力的时候才可能出现奇迹,父母有能力可以送孩子去一对一,尽父母最大努力就好,不用逼迫孩子,不可能每个孩子都第一,也不是每个孩子只有学习好才有出路,虽然努力读书能改变命运,但并不是唯一出路,只要尽力了就没有遗憾,孩子自有他该有的饭吃,也许那才是适合孩子的。
你对孩子吼过吗?是否可以心平气和的和孩子交谈?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活得通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