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害羞的原因「孩子害羞胆小不敢跟人说话怎么办」
首先纠正一下宝妈的观点,内向和不合群不能划等号,内向也绝对不是一个负面标签。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差的确是很让人担心的事情,很多家长都是一味的担心,却不知道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呢?
案例:想玩秋千,爱而不得的女孩儿
4岁的茉茉(化名)有天随家人去公园玩,公园里有一个滑梯,许多小朋友都在这里玩耍。茉茉其实从进入公园
有宝妈私信糖果妈妈说,“发现孩子有些不合群,而且非常的害羞,这让父母很苦恼,将来如果孩子一直这样内向下去怎么办?不善于交际的孩子还有什么光明未来吗?”
首先纠正一下宝妈的观点,内向和不合群不能划等号,内向也绝对不是一个负面标签。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差的确是很让人担心的事情,很多家长都是一味的担心,却不知道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呢?
案例:想玩秋千,爱而不得的女孩儿
4岁的茉茉(化名)有天随家人去公园玩,公园里有一个滑梯,许多小朋友都在这里玩耍。茉茉其实从进入公园开始眼睛就没离开过这个滑梯,但是迟迟没敢去和小朋友玩。
妈妈示意她自己过去,茉茉却有些不好意思,她和妈妈说那些小朋友我都不认识。奶奶随口说道:“都4岁了还害羞,真没出息。”或许是被奶奶的话激到了,茉茉缓慢地向滑梯走去。
刚走到滑梯的梯子处,茉茉还没等向上爬呢,一个大一些的男孩儿厉声呵斥:“你是谁啊?谁让你过来玩滑梯的?”这一喊给茉茉吓了一跳,她赶紧从滑梯旁边薅起来一把小草,然后小声地辩解说:“我是来拔草的,不是玩滑梯”,然后迅速跑回了家人旁边。
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
因为家人乘凉的凉亭和滑梯距离较远,所以父母并没有看清发生什么事情,过后问孩子,茉茉只说不想去玩了。可嘴上说着不想,眼睛又开始不自觉地向那边飘。
爸爸推了茉茉一把,让她再过去玩,谁知茉茉竟然哇哇大哭,细问之下才知道刚才孩子被人“骂”了,爸爸火冒三丈,拉着女儿去指认不让她玩滑梯的男孩儿,随后双方家长开始互相指责、谩骂,茉茉哭得更伤心了,滑梯始终也没玩上。
分析:
在这场社交风暴中,茉茉的家长其实负有很大的责任。
第一,在孩子面对陌生环境,明显表现出害怕时没有陪伴,仍然让4岁的孩子独自去承担社交压力;
第二,面对孩子“退缩不前”的举动,奶奶的做法是用言语“激将”,爸爸则是粗暴地推孩子,给孩子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
第三,在感到孩子受委屈后,没有理智地解决问题,而是当着娃的面来了一场家长间的冲突,让茉茉误以为这都是自己的错,以后更不敢轻易地社交了。
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胆小的属性?
其实,小孩子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社会阅历欠佳,出现胆小、害羞的行为都很正常,这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但是在日常行为中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孩子的胆小属性都是家长无意间的行为造成的,很多时候父母还不自知。
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
1、过度保护,依赖性强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标准时,入学前看身体健康,入学后看成绩高低,只要满足了这两条界限,其他都不是问题,都可以由父母代劳甚至包办。于是很自然地就出现了对孩子过度保护的现象,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很强。
比如,他们缺乏必备的生活技能,在和其他小朋友的相处中连最基本的手工制作,或者是过家家时清洗碗筷做样子都不会,这样很难有孩子愿意和你一块玩。
再如孩子被教育不能碰一点泥沙和水,于是他们过于爱惜自己的羽毛,像泼水、玩泥沙这种事情都不屑于去做,这样在社交中就很容易落单,格格不入。
2、父母爱“宅”,孩子缺乏社交经验
以宅男、宅女自居的年轻一代,很多已经结婚有娃了,生活中就有这样的父母,即使是休息了也喜欢宅着。每天醒来刷手机、追剧,很少外出,或者即便是外出也很难有聚会性质的活动,加上很多家庭仍然是独生子女,很少接触不到同龄人,这样孩子的社交空间和经验其实非常有限,无形中也束缚了孩子的发展。
从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对社交可能也会漠不关心,或者想和别人亲近,却缺乏必要的社交技巧,不懂的如何建立亲密关系,也不知道彼此的界限感在哪。
从而就会出现宝宝打人、抓人的现象,其实他只是想和你玩耍,却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还有的孩子会破坏别人的玩具,这样的娃肯定不会受欢迎,可是怎么办呢?没有人教过他如何分享,如何友好地相处,宝贝还以为是件很自然的事情呢。
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
3、给娃贴负面标签,经常责骂孩子
不能因为孩子一两次的害羞,从而就断定这孩子“没出息”、“没见识”、“没人缘”,家长可能随便的一句话,给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如果长期反复出现,就会让孩子无意识地也朝着这个方向走,从而打消了宝宝对社交的欲望,而变得孤单和寂寞起来。
此外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点从娃的社交中也能窥见一斑。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有时连累到孩子受到责骂,这样的孩子本身就缺乏自信和爱,受原生家庭恶劣的影响特别严重,你不可能指望他到外面去强装笑脸,非常有爱心地与人交往,这点父母要反省一下。
如何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呢?
社交能力是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考验,从孩提时代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超高的社交能力,这样才能收获更为出彩的人生,为孩子将来的成功和幸福生活增加筹码。
1、 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
父母应该多带着孩子去小区和同龄宝贝接触、玩耍,多领着孩子参加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活动,让孩子见世面、长知识,遇人不感到陌生和害怕,这是进一步交往和发展的基础。
宝爸宝妈还应该多行动,参与或组织家庭、朋友聚会,让同龄的孩子和自家孩子多交流、沟通,给孩子创建高质量社交搭建平台。
2、 允许孩子多尝试
要剔除包办的思维,在孩子一岁左右,就应该教会宝宝用肢体动作打招呼,例如欢迎、再见、谢谢等,差不多在孩子2岁时,就应该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了。比如孩子应学会分享的原则,知道基本的礼貌用语,懂得一些社交礼仪等等。
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
有时候两个孩子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家长不必刻意阻止,那是他们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交流呢,只是你听不懂而已。孩子在下雨天想出去一起玩耍,你不妨就给他穿好雨靴,带好雨具,偶尔让他们撒个欢踩个水也不是不可以,不要一味将孩子关在家中。
允许孩子多尝试,允许他们犯错,这才能真正的成长。这其中最忌讳像例子中的茉茉的奶奶那样,我们主张给孩子社交留有空间,但是一定不要强迫和推搡,要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和意愿再去交往,强求不得。
3、 利用游戏和绘本发展社交
模仿和扮演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妈妈可以拿孩子平时喜爱的玩偶玩角色游戏,通过角色扮演让他体验一些生活情景,增加孩子的社交经验。家长还可以和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以此为媒介来传达一些社交理念和技巧。
此外,家长还可以利用绘本,多跟孩子讲一些小动物或小朋友之间如何交朋友的故事。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并应用于实践。“纸上谈兵”也是小朋友掌握社交的一方面,都是可以学习和训练的。
最后,祝愿你的宝宝能有一个绚丽多彩的社交童年,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吧!
孩子害羞不合群,除了自身以外还有哪些原因造成的?
孩子害羞不合群,除了自身以外还有哪些原因造成的?
1.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有些过度严苛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孩子也会因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而缺乏自信,这就体现为社交不自信。内心缺乏安全感,害怕与父母分离。6岁前的孩子最好由父母亲自抚养,这不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孩子因为父母的过度关心和保护,自己独立处理问题或化解矛盾的能力就很弱。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特别是与小朋友的交往过程中,问题和矛盾是在所难免,他们因不会处理,从而造成“低社交智力”。2.过度保护,依赖性强。很多家长在提高孩子的标准时,看的是孩子入学前的身体状况,入学后的成绩。只要满足了这两个界限,其他都不是问题,父母可以替他们做,甚至安排。于是自然就出现了对孩子过度保护的现象,产生了对孩子的强烈依赖。他们缺乏必要的生活技能,和其他孩子相处时连最基本的手工都不会做,或者过家家时洗碗、筷子都不会,孩子很难愿意和你一起玩。如果教孩子不要碰任何泥沙和水,过于爱惜自己的羽毛,懒得去做泼水、玩泥沙之类的事情,很容易在社会生活中孤独、格格不入。
3.父母自己也不了解孩子的同学圈子,与其逼着孩子交不长久的朋友,不如多关注孩子。平时观察孩子喜欢什么就好。比如孩子喜欢一部小说,家长就要了解小说的圈子,有没有粉丝见面会活动等等,为孩子争取机会,选择告诉孩子这些活动的方式,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朋友。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还能拉近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不合群的孩子,除了被圈子嫌弃之外,还可能性格内向,害怕陌生人。这种性格的形成与过去的经历和周围的人有关。
孩子不合群,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家长提问:“我发现自己的孩子进入幼儿园,或者在公园里玩,总是自己一个人,显得不那么合群,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解析
一、外 因
1、父母言传身教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有些父母自视甚高,很容易导致孩子也变得目空一切,不懂得尊重和认可身边的小朋友。
2、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
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捧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结果孩子习惯了在家里说什么就是什么,进入群体之后也依然缺乏规则意识。
3、家长事事包办代替
有些父母总感觉孩子还小,这个不会,那个做不了,于是把一切都代替孩子做了。长期这样,孩子就没有亲身实践的机会,自身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做什么都不会,当然又会自卑,不敢进入群体。
4、孩子缺乏家庭温暖
有些父母脾气暴躁,在家经常胡乱发脾气,甚至经常对着孩子发脾气,结果导致孩子从小就锁闭心灵,不喜欢与人接触交往。
5、孩子活动空间有限
家长没空带孩子出门,或其他原因,导致孩子活动空间有限,特别是与人接触有限,缺乏与人交往的实际经验,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就会显得不合群。
二、内 因
1、触觉功能失调
不管是家长的过分溺爱,还是过度限制,还是家庭缺乏温暖亲情,都特别容易导致孩子无法获得足够的触觉刺激,而孩子触觉学习不足,很容易出现触觉敏感,或者是触觉迟钝的失调现象,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胆小,爱哭,粘人,情绪暴躁,或 情感 冷漠等,如此,当然不利于他们与小朋友的友好相处了。所以,对于不合群的孩子,有关触觉的感统训练,尤其是触觉按摩训练,绝对是不可少的。
2、语言发育障碍
语言是孩子社交的首要工具,不管因为何种原因,只要孩子在语言的发展上出现障碍,那么,他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就必然会遇到困难。
比如,因为家长过分溺爱,平时吃流食太多,缺乏口腔锻炼的孩子,说话不清楚不流利,很容易招致小朋友的嫌弃和抱怨,自然会变得自卑内向,不敢走向群体。
又比如,孩子的前庭功能在发展上遇到障碍,所以导致孩子在处理语言信息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混乱。
孩子答非所问,废话多,不能及时找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等,如此,当然也会更容易与小朋友发生误会、矛盾和摩擦。
3、本体觉发展不良
本体觉是自信心和创造力的根, 是我们的“身体地图” 。孩子只有经过大量的后天锻炼,将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不断提升,才能在小朋友中间会玩,在课堂上会学老师讲授的内容,每天自信满满地面对周围所有人。
很多时候因为家长的错误带养方式,导致很多孩子从小就缺乏攀、爬、滚、蹦、跳的大运动训练和捏、抠、拧、夹等精细动作训练都不太会,什么都做不好。
在和小朋友进行集体活动的时候,孩子经常出错和拖后腿,甚至招到小朋友的抱怨,当然很容易失去自信、变得畏缩,不敢再和大家一起活动。
孩子不合群的问题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1、时刻留心,孩子社交无小事
2、适度参与,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孩子间的冲突让人难受,但也正是冲突,让孩子们学会如何社交。
3、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尝试独立处理矛盾。
同时,我们也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比如教给孩子基本的社交技巧。教给孩子自信、友好、同理心,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和摔倒,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
4、把控方向,做孩子稳定的大后方
孩子们的世界很小,但也并不简单。如果孩子的确遇到困难,比如被孤立或者欺负,那父母就要及时干预,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此时,关键是要给孩子积极的支持,而不是制造麻烦。父母控制好情绪,帮助孩子创造友好的关系,才是更有效地保护。
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尔·汤普森说过:“绝大多数的孩子会以幽默、适应力和智慧来应对他们社交生活的难题。”
孩子在社交的过程中,会遇到烦恼、矛盾甚至痛苦。但是,他们同样也拥有治愈和自我成长的能量。身为父母,给予孩子勇敢前行的底气,在他们需要时,成为他们安全的港湾,就已经足够了。
5、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言语举止就是孩子的模仿来源,与他人和睦相处,尊重他人,多用礼貌用语像:谢谢,不用客气,我的荣幸等。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学会谦让和识礼。
6、专业感统训练
儿童成长的最终目的是生活自理,融入 社会 。
专业的感统训练通常会通过触觉刺激的方式如身体按摩或摩擦等,逐渐降低孩子对外界碰触的敏感性。这是因为适合的触觉输入会使血清素活性分泌增加、肾上腺皮质素的分泌降低,并带给身体舒适感,同时还可以减低压力,让情绪获得纾解,提高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进而改善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感觉统合训练来打开其各个神经关节区的协调互动,从而使大脑皮质的功能更协调健全,以提高语言的逻辑组织推理能力,再配合专业言语康复训练,从而全面提高语言能力的发展,使得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可以流利的表达。
感统训练通过让孩子在集体环境中与训练老师和同龄玩伴的不断互动交流,获得指令、语言、应变、合作、商讨等多项能力的不断练习与提升,最终实现人际交往能力的逐步提升!
若孩子因触觉及本体觉发育失调导致出现粘人、脾气差、怕生、胆小、逃避接触,不自信等问题,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感统训练机构如全纳优童,进行一对一能力评估,了解孩子的触觉发展情况,进行专业性,针对性感统训练,从而全面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