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了孩子,孩子不记仇,为什么孩子被吼后很快就不记仇了
做父母的,以为自己对孩子特别无私,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只要孩子好,在所不惜。但是对待孩子的时候,却经常因为孩子惹自己生气,而打孩子骂孩子。却还要把自己的这种管教冠上“都是为你好!”“不打不成气”这样的“美名”。
孩子被打骂后,立即变得懂事了,而且过后不久,孩子就像没事人一样,从来不记仇,对父母一如既往地示爱,所以这又成为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法宝。
被妈妈家暴2年,还是想和妈妈在一起7岁的男孩小天,从5岁起,就被妈妈家暴。求助的时候,医生发现他的面部、背
文 | 凝妈
做父母的,以为自己对孩子特别无私,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只要孩子好,在所不惜。但是对待孩子的时候,却经常因为孩子惹自己生气,而打孩子骂孩子。却还要把自己的这种管教冠上“都是为你好!”“不打不成气”这样的“美名”。
孩子被打骂后,立即变得懂事了,而且过后不久,孩子就像没事人一样,从来不记仇,对父母一如既往地示爱,所以这又成为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法宝。
被妈妈家暴2年,还是想和妈妈在一起
7岁的男孩小天,从5岁起,就被妈妈家暴。求助的时候,医生发现他的面部、背部、腿部有多处淤青,全身多处肿胀、疼痛,胸部及肩部皮肤有裂伤,肺部有感染,胸前还有一道长达8厘米的刀割伤口,医生足足缝了30多针。
记者问小天这些割伤是怎么来的,小天却一脸轻松地为妈妈开脱:妈妈不是故意的,拿刀打我的时候不小心划了一下......
小天妈妈只有20多岁,几年前和爸爸离婚,小天跟着妈妈生活。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用电线、刀具打他。妈妈已经被拘留了,现在孩子在儿童村生活。
记者问天天想妈妈吗?我们可能会认为孩子不敢想妈妈,但是小天出人意料地回答:想妈妈,哪怕她打我,我也愿意在她身边,没要不然我就没有妈妈了。”
听完孩子的话,让人泪目,简直是虐心啊!这么懂事的孩子,妈妈怎么忍心打他。
网友表示:有时候看到孩子不合他的心意,就把孩子打一顿,但是孩子却扑上来抱住她说“妈妈,我爱你!”立马为刚才打孩子的行为后悔不已。
还有网友说:平时也喜欢打孩子,原来孩子这么宽容,不会记仇,看完小天的经历,很心酸,以后再也不打孩子了。
孩子比父母更宽容
父母动不动就拿孩子出气,孩子犯错或者和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想法不一致,就会非打即骂,孩子却只能默默忍受,还表示继续“爱妈妈”。其实孩子真的比我们更宽容。
有一次,孩子的数学作业错误百出,劈头盖脸训了一顿,让他重新写一遍。孩子虽然表情很不好,但是也照做了。
第二天,本以为孩子会记仇,气得不理妈妈,拒绝吃饭。但是想不到的是,孩子还是来和妈妈拥抱,给妈妈一个大大的笑脸,吃光了妈妈给他准备的早餐。当时感觉心里真不是滋味,孩子真是没有隔夜仇啊!
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小女孩也就五六岁的样子。她是做模特走秀的童模,表现很出色。但是台上1分钟,台下10年功,爸爸妈妈对她非常凶。
如果女孩弹不好钢琴,手型很差,爸爸妈妈会打手纠正手型。
做不好的地方,爸爸妈妈就会很凶。
但是主持人问他“在你心中,你爱爸爸妈妈吗?”
女孩毫不犹豫地回答“爱”
主持人追问“为什么爱爸爸妈妈呢?他们那么凶?”
女孩回答很干脆“因为是我爸爸妈妈!”
主持人问“如果满分是10分,你给妈妈打几分?”
女孩说“不能在10以内,要超过10”
“给爸爸也是打10分以上,因为爸爸妈妈喜欢我。”
网上还有一个视频,当时很火。爸爸妈妈和孩子分开,分别给对方打分。爸爸妈妈都说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坏习惯,打了4分、5分这样低的分数,而孩子们却纷纷给爸爸妈妈打了10分。
在孩子心里,虽然爸爸妈妈对自己要求苛刻,但是仍然是很爱很爱父母。要说父母对孩子宽容,其实真实情况是,孩子比父母更宽容,孩子就是来拯救父母的天使。
孩子在父母身边才感到安全
《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形成第一个关系,通常是与母亲的关系,非常重要。它显示了保护、爱和安全,影响儿童所有的生理和心理能力。如果孩子从小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就和父母建立了这种关系,这个关系会持久保持,孩子不想脱离这个关系。
从人类进化过程来看,在人类的早期,当发现真正的危险时,孩子需要一种机制和父母紧挨着,这样可以获得保护,得以生存。孩子遗传了这种基因,他们习惯于通过一些方式,寻求父母的保护,缓解他的不安全感。
鲍尔比认为,依恋的功能就像一个控制系统一样,它被设计成去保持一个特定的稳定状态,就是和父母保持近距离。当达到这状态时,孩子会很安静。当这个状态受到威胁时,比如妈妈不在身边了,孩子的依恋反应就会被激活,努力想去找到妈妈,这样孩子才会获得安全感,也可以说是心理上的安慰。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和他的同事进行了恒河猴实验:让刚出生的猴子和母亲分离,和两个假猴子生活在一起。一只猴子是铁丝妈妈,胸前挂着奶瓶;一只猴子是布料妈妈,没有奶瓶。
开始的时候,猴子都喜欢围着铁丝妈妈,因为可以喝到奶。但是没过几天,猴子则喜欢花更多的时间和布料妈妈在一起,只有饿了才会去铁丝妈妈那里。
如果遇到不熟悉的物体,比如一只木制的大蜘蛛威胁他们时,他们会跑到“布料妈妈”身边,并紧紧抱住它,似乎这个妈妈会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
所以,孩子从骨子里更需要父母,当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虽然被父母打骂不开心,但是很快,安全感会占据上风,孩子还是更愿意依恋父母。小天在儿童村不再挨打,但是依然感觉不安全。
孩子已经习惯了这种打骂的教育方式
孩子如果长期被父母打骂,时间一长就会习以为常,他并不知道父母怎样对待他是正确的,认为父母就是这样子,见怪不怪了。能忍受就忍受,不能忍受大哭一场,坚持几天又会好转,经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不过,孩子也会学会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形成喜欢打人骂人的性格。儿童村未保科的副主任高颖介绍说,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他不懂得如何同其他小朋友相处,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常常会因为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这就是因为小天长期受到家暴,形成了“暴力解决一切问题”的处事原则。小天并不认为这是错误的,很自然地就采取了这样的方式。
知乎上一个网友说从小被父母打骂,阴影伴随一生,但是有段时间也习惯了。
他从有记忆开始就被妈妈打骂,不管什么事只要做不好就挨骂,青春期的时候都想过自杀,但是懦弱胆小没实现。
后来长大了就习惯了被妈妈谩骂,不过当妈妈用力拧开他的房门时,他还是忍不住颤抖,担心妈妈过来给他一巴掌,他清晰记得当时脸被打到红肿疼了好几个小时,还有晾衣杆狠狠打在身上。
他的妈妈跟小天妈妈很相似,只要心情不好就拿他出气。后来上了高中,看到父母辛苦赚钱,就开始好好学习,准备以后赚很多钱带他们周游世界。
但是,他的性格确实受到很大影响,在学校和同学相处不好,换了两个寝室都感觉自己是个局外人。没有真正的朋友,没有可倾诉的对象,只有自己把苦水往肚子里咽。
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反抗能力,很心酸无奈,他也只能习惯。等他长大了可能会选择以暴制暴,可能会选择逃离,其性格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我们拿什么爱孩子
1、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把孩子当作出气筒
人都会有情绪,特别使一些患有慢性职业压力或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群,大脑有病态,控制情绪的前额皮质发生障碍,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发脾气。
如果坏情绪无法释放,人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的确需要释放出来。但是孩子是我们怀胎十月,好不容易生下来的,是来温暖我们的天使,不是我们的出气筒,还是想点其他方法吧。
正确的方法有很多,联系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运动、深呼吸、睡眠、补充营养、旅行、记录自己的情绪、看书等等。这么多积极的方法,哪一个都比打骂孩子强。
2、孩子惹你生气的时候想想孩子小时候的可爱
孩子很小的时候,软萌的样子要多可爱有多可爱。很多父母表示,每当自己苦闷的时候,看到孩子就有了向上的勇气,感觉内心有责任了,不能懈怠了,浑身充满力量。
孩子长大以后,对孩子的要求高了,孩子的想法也多了,所以经常会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经常会因为孩子而生气。
当因为孩子不符合自己的预期生气的时候,按下暂停键,翻翻孩子小时候的照片、可爱的视频,那些动人的瞬间会让你瞬间软化,对孩子的气渐渐地消散消散。
3、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被打被骂是怎样的心情
我们也要换位思考,当你被家人、同事、朋友误解,心情也一定非常糟糕,委屈难过。当你做错了事情,被老板训斥的时候,一定特别自责,但是也希望老板赶紧停下辱骂的声音,自己一定会好好表现。
当我们打骂孩子的时候,孩子也是这样的心情,他一定很难过,心情很糟糕,很无助,对未来充满无奈。如果这样想了,心态就会平稳很多,不会再和孩子怄气了。
《优质父母教养指南》提到,如果你是一个酒店管理员,面对顾客的刁难,就一直陪着笑脸说好话。对孩子也应该如此,把孩子当作你的顾客,本着为孩子全心全意提供服务的态度,就不会对孩子胡乱发脾气了。
结语
小天的例子只是众多家庭的一个缩影,很多家庭都或多或少存在粗暴对待孩子的情况。我们要知道,孩子的内心其实是爱父母的,希望和父母一直在一起,希望得到父母的爱。
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拿出100分的努力,好好反思自己。如果确实有心理障碍,及时找对方法治疗纠正。当对孩子生气的时候,记得按下暂停键,把自己当作一个酒店管理员,好好爱孩子。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