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错不是一句对不起而是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句子「承担相应责任」
“你说你是不是错了?快去道歉,不然就马上回家,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
小朋友用脏兮兮的手背擦着眼角止不住的泪水,愤愤地喊:“对不起!行了吧!!!”
事情是这样的:
一次,在小区玩,看见一个小朋友A,抢了另一个小朋友B的气球,小朋友B非常不开心,立即就去抢了回来,还将小朋友A推倒了,小朋友A就哭了起来。
小朋友B的妈妈见状,就
道歉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此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寻找弥补措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你说你是不是错了?快去道歉,不然就马上回家,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
小朋友用脏兮兮的手背擦着眼角止不住的泪水,愤愤地喊:“对不起!行了吧!!!”
事情是这样的:
一次,在小区玩,看见一个小朋友A,抢了另一个小朋友B的气球,小朋友B非常不开心,立即就去抢了回来,还将小朋友A推倒了,小朋友A就哭了起来。
小朋友B的妈妈见状,就上前去让小朋友B给对方道歉,但是小朋友B却认为自己没错,坚决不肯给对方道歉。
虽然最后小朋友B被逼道歉了,但是非常委屈的哭了!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特别执着于孩子的道歉。
“说!你做错了没有?”
“今天不道歉,就别回家了!”
如果孩子怄气不愿意低头,就会越问越火,把自己气炸。
无论是哪种场景,逼孩子道歉的逻辑都是:错了就是错了,你必须现在、立刻、马上道歉,没得商量!不道歉就等着挨打挨骂,受惩罚吧!
但对于知错或表达歉意来说,说一句“对不起”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硬逼孩子道歉时,我们真的是为了纠正孩子,还是大人缓解焦虑的安慰剂?
在“道歉教育”上
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
作为父母你会逼自己的孩子说“对不起”吗?
其实,现实生活很多父母对孩子的道歉教育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
1、不问缘由,不管对错
当孩子之间出现纷争的时候,家长内心也许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有错,但又害怕别人说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所以不去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而是逼迫孩子道歉。
其实就是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已!
2、只让孩子说对不起,而不让孩子承担责任
“对不起”不是挂在嘴边的三个字,而是因为发自内心的愧疚而产生的歉意。
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误后习惯性地说对不起,他会把道歉当“免死金牌",进而形成这样的潜意识:“我都已经给你说对不起了,你还要我怎么样”。
所以,“对不起”三个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他犯了错后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记住让孩子有一个人勇于承担责任的实际行动,比“对不起”三个字有份量的多!
不要逼迫孩子道歉!
从儿童的人格形成角度来说,“孩子内心都有一个‘好孩子’的自我追求。”
所以有时候,自己犯了错,就拒绝承认。
这种情形常常发生在三四岁的孩子身上。他们常常会忽视事实,而认为自己的主观意识是对的。
而对于大孩子而言,就会有强烈的自尊心,倔强的心理会让他们说“我根本没做错!”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总是着急地推孩子出来道歉。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安抚别人,更能安自己。仿佛这就表明了自己的孩子是有教养的,自己的教育是优秀的!
殊不知,在我们硬逼孩子道歉的那一刻,就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
道歉,尤其是做错事情后的当众道歉本来就带着羞耻感。需要孩子放下自尊来争取对方原谅。
对于自尊心强的孩子,哪怕他心里很愧疚,也抹不开面去道歉。
想想咱们这一代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在犯错时只会用“快来吃饭”和“突然对你特别好”来曲线救国。
对于自尊心强的孩子,可以先解决冲突,等事后再复盘和孩子慢慢沟通。
美国心理治疗师Jenise Harmon说:“若孩子不是主动,这样的认错就没意义。”
事实上的确如此,如果孩子只是迫于父母的“淫威”认错,而非真正认识到错误所在,多数情况下,同样的错误又会再次发生。
孩子犯错后应该怎么做?
1、提高孩子认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当孩子真正地意识到了错误,真诚地说出那句“对不起”的时候,才能让孩子学会去承担责任,而不是逃脱。
比起事后让孩子道歉,更重要的管教重点,应该放在帮他明白规则、树立规矩上。
要帮助孩子培养识别正确及错误的意识,引导孩子学会反省,把孩子错误的行为与普遍公认的正确的行为进行比对,以此来教会他们认识错误,树立是非观。
2、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执拗地和孩子纠结对错,意义不大。
犯错后,站在对方立场上的真诚反省,对自己的行为做弥补,去承担责任,才是道歉的内核,这些都比一句不情不愿地“我错了”,重要得多、珍贵得多。
像文章开头的小朋友B妈妈的做法并不能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会什么,反而生出怨恨来。
这时候不妨问孩子,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管出于什么情绪,要认可他。孩子只有觉得自己被理解后,才愿意听你讲。
然后接着引导:“你一定没有想过,当你推倒他后,他会是什么感受。”
再教会孩子换位思考:“你认为他会怎么想?如果有人突然把你推在地上,你会是什么感受?想想你还可以怎么做呢?”
当孩子说出他的想法后,再问他:“你觉得你能做出什么弥补,会让别人好受一点?”
如果一个人真正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负面影响,为冒犯别人而感到后悔,那他一定会去做力所能及地弥补,比如在撞倒别人之后,把散落的文件捡起来;弄坏别人物品主动赔偿等。
孩子自己思考出来的结果,往往比你告诉他该怎么做更有效果。
做出弥补,会教会孩子勇于承担责任,从错误中学会如何去解决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鼓励孩子思考,比逼他道歉更重要。
真诚道歉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简单有效,你们也不妨试试看:
1、说对不起。
对不起,我没征求你的同意,就拿走了你的玩具。
2. 我不该这样,因为……
我不该随便拿你的玩具,因为这是你的,不是我的。(我还把你惹哭了/我让你生气了)。
3. 以后我会……你能原谅我吗?
以后我不会这样了,我会先问问你的!我们一起玩这个吧,你能原谅我吗?
千万不要去逼孩子道歉,因为一个成年人说出这句话都不容易。
有一天,孩子体会到,原来自己真诚地道歉后,能得到更多朋友的友爱,能让自己心里更轻松快乐的时候,他就会真诚地去承认,并且去努力改正。
而这一段路需要时间,更需要父母的爱。
因为父母的爱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强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