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好吗,带孩子去图书馆合适吗
近年来,“再好的学区房,不如家里的书房”这句话越来越深入人心。
特别是不少有孩子的家庭,都专门为孩子辟出了“读书角”“小书房”,尽可能的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
前几天,叮当派好习惯的教研老师们就在一起讨论到了这个问题:
家里如果已经有大书房,现在网购图书也特别方便,还有必要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吗?
其实,这也是很多家长
叮当派好习惯,持续推送教育热点、好习惯养成方法、学习干货等丰富内容,助力儿童“情商、思维力、表达力”三方面优化!欢迎转 发、收藏本文~
近年来,“再好的学区房,不如家里的书房”这句话越来越深入人心。
特别是不少有孩子的家庭,都专门为孩子辟出了“读书角”“小书房”,尽可能的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
前几天,叮当派好习惯的教研老师们就在一起讨论到了这个问题:
家里如果已经有大书房,现在网购图书也特别方便,还有必要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吗?
其实,这也是很多家长的疑问。但是家里的书房真的能代替图书馆吗?
下面由Christine French Cully(Highlights for Children,Inc.的主编,北美最畅销儿童杂志的发行人)给你几个孩子去图书馆的理由吧:
1、去图书馆会让孩子阅读得更多有的家长觉得:家里的书有几十本了,够孩子看了。而且孩子课外书也不用看那么多,反正考试也不考!
真的不“考”吗?
撇开让阅读量少的学生头疼的“必考名著”不说,从高考的角度,要赢得高考,需要学生的阅读量为支撑,需要进行大量阅读。大量读书的作用从高考试卷的变化逐渐显现。
无论从高考试卷的改变,还是在实际生活中,凡事具有广博阅读的阅读量,丰富的知识储备,大多能胜人一筹。由此得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将越来越重要,是精彩生活的必须,是赢得未来的必须。
高考语文试卷试题阅读量很大,如果平时不注意阅读的学生,很可能试卷都做不完。
人教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在部编教材介绍会上,强调小学生阅读的重要性时,特别谈及提高学生阅读量能赢得高考,并举例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仅试题的阅读量就达9000余字。
而生活中,读书多的人也往往过得快乐,过得充实,过得精彩,工作中更容易取得成功。
有一个女孩,大学毕业来到一家公司上班,两年不到升到部门经理。是什么原因让她在短时间里脱颖而出?是读书。
女孩读了大量的书,“腹有诗书气自华”,领导征集新的广告方案,她提交的报告因为思维独特、分析到位、内容饱满,一下就脱颖而出。
单位举办读书会,参加者寥寥无几,而她却如鱼得水,把平时所学尽显出来。
她取得成绩不仅令同事刮目相看,更受到老板的赏识、重用。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
的确,广泛的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学生从各种课外书中获取丰富的知识,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使学生足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广泛的课外阅读增强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认识和了解。
所以,如果只看家里的几十本、几百本的书真的不能算“广泛的阅读”。
2、逛图书馆,可以让孩子发现不一样的“小确幸”
小确幸,网络用语,该词来源于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 ,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的现代汉语。意思是心中隐约期待的小事刚刚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种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与满足。
对于孩子来说,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能带回家,就是一种“小确幸”。
图书馆天然的具有“偶然发现”的特质——可以随意浏览而没有购买的压力——允许孩子去发现更多。
我们无法预测,哪些东西会吸引他们的好奇心,但是无论是什么,他们都可以以极小的代价去尝试。
3、图书馆的时间是主动地,不是被动的
有的家长总是抱怨孩子“太吵”,不会安静看书,带去图书馆不是更让家长难堪?
可是,孩子在家里不好好看书真的是孩子的错吗?
多半因为家里的环境太吵了,或者孩子看书时,父母和爷爷奶奶总是过来“搭话”,实在不耐烦了。
而大多数图书馆提供固定的儿童活动,让书中的故事来到现实生活中。通常这些活动都是在一个舒服的角落里,孩子们可以趴在垫子上或者安乐椅上。
4、拥有一张借书卡可以教给孩子责任感
作为一名图书馆的正式顾客,小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善待别人的东西。
当孩子们以自己的名义借书的时候,他们感觉到被信任,感觉到自己应该承担责任。他会感觉自己更像团队的一名成员了。
第一张借书卡是孩子早期阅读的必经之路,所以,给孩子办张借书卡吧——并且理解它的重要性。
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去那种带有休息区、娱乐性的书店,这个阶段,就以养成读书好习惯,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为止。
等孩子长大以后,有了自己的需求以后,在保证书籍健康的情况下,随着孩子的兴趣去选择书籍。
多去图书馆,养成好的阅读习惯,长大后的孩子,一定会感谢父母的远见。
END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