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老是问为什么该怎么回答,宝宝总是提问问题怎么办
两岁时儿子还不怎么会说话,磕磕巴巴的,表达不清楚,作为家长是各种着急和担心。
看着朋友家的孩子能说那么多话很是羡慕,就盼着我家孩子什么时候能跟我对上几句话。
一转眼孩子三岁了,话匣子一旦打开了就很难再关得上了,从一睁眼开始就各种唠,最近更是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模式。
有时一连串十几个为什么,能问到你怀疑人生,有时又一句话问得你犹如一口吞下一个馒头,上不去下不来,噎个半死。
“妈妈,为什么不能光脚下地?”
“
“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两岁时儿子还不怎么会说话,磕磕巴巴的,表达不清楚,作为家长是各种着急和担心。
看着朋友家的孩子能说那么多话很是羡慕,就盼着我家孩子什么时候能跟我对上几句话。
一转眼孩子三岁了,话匣子一旦打开了就很难再关得上了,从一睁眼开始就各种唠,最近更是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模式。
有时一连串十几个为什么,能问到你怀疑人生,有时又一句话问得你犹如一口吞下一个馒头,上不去下不来,噎个半死。
“妈妈,为什么不能光脚下地?”
“因为地上凉会拉肚子。”
“为什么会拉肚子?”
“因为地上凉。”
“为什么地上会凉?”
“因为地上是瓷砖。”
“为什么是瓷砖?”
“……”
“妈妈,这是什么?”
“大枣”
“为什么是大枣?”
“……”
01面对好奇宝宝的“为什么”,别急着给答案,弄清目的很关键
3-5岁的孩子每天都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所以在他们的脑子里,真的装了数十万个为什么。
而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问的问题侧重点都不同,他们的发问都是随着大脑和身体的发育展开的。
▼不同年龄段的发问具备不同特点
2-3岁的宝宝,他们每天就是吃、睡、玩,他们的问题自然也是从自身的吃睡玩开始的。
比如,“小蚂蚁要去哪里?”、“小猫咪的妈妈呢?”、“小鱼要睡觉了吗?”
而3-4岁的孩子,开始有了因果、逻辑思维、推理能力,问的问题也会上升一个档次。
“天上为什么会有月亮?”、“为什么轮胎是圆圆的?”、“小朋友为什么哭了?”等。
4-5岁的孩子,脑部发育更加完善,通常会问出一些更复杂的问题。
比如“大人为什么要结婚?”、“今天为什么要过节?”
孩子善于发问说明他们善于观察、乐于追求知识的真谛,是形成自我推理、认知的重要标志,是值得表扬的事情。
可经历过这些的人都知道,无论你是学高八斗还是职场精英,一问一答用不了几个回合,败下阵来的肯定是父母。
孩子们总会问出来各种奇奇怪怪、似简单又深奥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不要着急,不要直接给出敷衍的答案,更不要急着挫伤孩子的好奇心,首先要弄明白孩子发问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02孩子发问的目的
有些孩子的发问,其实并不是为了追求答案,而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或仅仅是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
比如,曾经有一段时间孩子特别粘我,我在厨房做饭,他就会不停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在厨房?”“为什么要做饭?”“为什么会饿?”
其实无论你给出什么答案,孩子都会一直追问下去,因为他真正的目的是让我走出厨房,陪他一起玩耍。
再如,晚上睡觉前的洗漱时间,也是孩子爱问问题之时。
“妈妈,为什么要洗脸?”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此时孩子的语气是不情愿的,他不是真正想弄明白人究竟为什么要洗脸,而是在表达“妈妈,我不要洗脸!”
如果是以上情况下的发问,不要在意问题本身,而要针对孩子的真正目的进行安抚或陪伴,才能终止孩子一连串无理取闹般的发问。
弄明白了孩子问问题的真正目的后,才能有策略地回答,当然,怎么回答也是有讲究的。
03这样做对孩子更有益处
1)回答简单的问题后,进行适当拓展,举一反三
比如,有一天我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在我收拾残局时,孩子开始了发问。
“为什么碗会碎?”
“因为碗是陶瓷的。”
“什么是陶瓷?”
“陶瓷制品属于易碎品,不小心掉到地上就会摔成碎片,你看看咱家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易碎品呢?”
孩子思考和琢磨了一会之后,回答说“爸爸的碗!”
“还有吗?”
“盘子!”
“对,还有吗?”
“爸爸的杯子!”
“所以这些东西都是易碎品,都需要轻拿轻放,不要让它们掉到地上,不然就会像妈妈的碗一样碎掉。”
“嗯。”
适当的举一反三,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同一类概念,使孩子对“易碎品”有了实物化的认知。
2)万一孩子问出的问题不知该如何作答,就带他一同找答案
上次带孩子去公园的路上,明明是上午,可西边的天上还挂着一轮月亮。
孩子指着月亮说,“妈妈,为什么白天还有月亮?”
“额……这个……这个问题妈妈也正想问呢,那明天我们一起去图书馆查资料找找答案,好吗?”
孩子愉快地答应了。
不要给孩子养成得到现成答案的习惯,注重培养他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那么,这个答案就要比别人传授的更让人印象深刻。
寻找答案的过程十分重要,尽管现在什么问题都能用手机上网来解决,但我还是觉得上图书馆查阅一些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百科全书更好。
孩子的百科全书里有插画,能用孩子的视角诠释一些大人语言无法解释的东西,而查资料更是为了培养孩子遇到问题自己动手解决的好习惯。
3)不要给出标准答案,多听听孩子的想法
“为什么爸爸要上班?”
“嗯……你说呢?”
“我不知道。”
“你想到什么说什么,没关系的,妈妈喜欢听你说。”
“因为爸爸喜欢上班”、“因为爸爸是大人了”、“因为爸爸要吃蛋糕”……
无论孩子说出了什么答案,都应该给予鼓励,因为这种问题并没有统一标准答案,何不借此锻炼一下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呢?
何况,这种情况下还可以跟孩子一起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找出更多答案,相信能找到这么多答案,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倍增的。
4)有些问题的答案让孩子们自己找
“妈妈,我为什么不能吃辣椒?”
“那你尝尝啊。”
“啊!辣死了辣死了!我再也不吃辣椒了。”
尽管这个办法像极了“后妈”做法,但相信孩子已经找到了答案。
“妈妈,为什么会有彩虹?”
“我们一起来制作彩虹吧,看看彩虹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此时可以找一个杯子装满水,然后把杯子放在有阳光直射的桌子上,再在地上放一张纸接收太阳照射杯子的光线,最后在窗户上喷些热水,调整杯子角度,慢慢就会在纸上发现彩虹。
多么神奇的过程,孩子如果能够参与,就能乐在其中。
既保持了好奇心,又找到了答案,锻炼了动手能力,这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相对急着给孩子答案,以上这4种做法,明显更能成就孩子。
小岛的叨叨:
有人会说孩子就是图一时新鲜,三分钟热度,不用这么大费周折地解释,过一会就忘了。
其实不然,求知欲是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我们做父母的就是要发现、保护、并加以利用。
善于发现孩子刹那间求知欲的火花,然后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培养其善于观察世界、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享受创造和寻找答案的兴趣。
这样的过程往往比结果重要得多,这样才能为孩子以后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础,成就出更好的孩子。
关键词:十万个为什么、好奇心、早教、心理、父母课堂
孕育岛,一个专业的孕产、育儿团队,青云计划获奖者。专为孕期大小事和婴幼儿护理提供知识储备,在怀孕或育儿期间遇到的任何疑惑,都可以通过私信咨询,得到满意的答复。
孩子总是不停的问“为什么”,家长该怎么应对呢?
孩子进入了语言敏感期,说明他开始用语言探索逻辑关系了,有时候会发出一连串的“为什么”,在一个个“为什么”面前,身为父母不要烦恼,积极正面、简洁的回答孩子。
家长把心态摆正孩子爱问“为什么”只要家长把心态摆正,不难发觉好奇心对孩子的好处多多。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物充满兴趣,对新鲜事物或事件容易产生好奇,从而激发其学习新鲜事物的兴趣。好奇心是孩子寻求知识、主动学习的动力。好奇心越强的孩子,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就会越快。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正是从小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思考,从而积累起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
孩子的问题总是五花八门,让人应接不暇,在孩子眼里,世界很奇妙:小鸟为什么会飞?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太阳为什么会升起和落下?……他们对每一件“思议”的事情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将他们弄明白,这就形成了孩子的求知欲。
宝宝为什么总是那么的“为什么”呢?1、因为是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孩子对周围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求知欲,他想去探索一切未知的事物。
2、宝宝从一切的未知中,得到答案,来满足自己强烈的求知欲,而父母就是宝宝最好的老师,所以当宝宝出现好奇时,就会频繁的去问父母,各种各样的为什么。
3、家长在告诉宝宝答案的同时,宝宝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其实有时候宝宝是知道为什么的,但是需要家长的肯定,这样从宝宝自己口中说出答案,也是一种成就感。
应该感到高兴从心理学角度看,当你面对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孩子时,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孩子进入了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孩子有这些发展的需求,满足他们是做父母的责任。孩子智力发展的五个核心要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的思维力,这些核心的要素,实际上在问“为什么”的过程中,就都完成了。
所以,请记得,面对“问题”孩子,父母要当好老师的角色,并且要更有耐心。
孩子总问“为什么”,该如何回答宝宝的这么多为什么?
孩子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好奇宝宝,什么都要问为什么,很多家长觉得非常烦躁。这个时候应该高兴,说明宝宝开始积极的思考问题,一定要陪伴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对于孩子的这么多为什么该如何回答,说说个人的看法。
1、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要表扬孩子肯动脑筋,可以这样表达:“这真是一个好问题”;“这个问题真有意思”等等。表扬完孩子之后,家长可以不用立刻给孩子正确的答案,可以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这个问题他有什么样的想法。在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对孩子多一些引导,也可以用问题的方式去回答问题。让孩子认真的去思考,从思考之中得到正确的答案。即使没有得到正确的答案也没有关系,这个时候让孩子的思维得到了锻炼,然后再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
2、每个人的知识都有局限性,很多时候孩子提出了问题没有办法回答。没有关系,可以直接告诉孩子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寻找答案。这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让孩子知道遇到了困难应该如何去解决,而不只是询问父母通过探索的这种方式,能够引发孩子更深层次的思考。这对孩子有一个非常积极的意义,能够带领他探寻求知。
3、要了解孩子提问的目的,有些问题并不是要真正的答案,而是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有时仅仅为了引人注意,比如说,孩子这个时候想要家长的陪伴,就会问家长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睡觉?为什么要吃饭等等。可能是需要他人陪伴,也有可能是不想这样做。刚开始可能家长已经回答一遍了,可是孩子还在重复的问相同的问题。只要明确的告诉孩子,吃饭时间到了,睡觉时间到了就可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