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牙的时间顺序,宝贝出牙顺序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位宝妈的求助帖子:宝宝8个月了还没有出牙,是不是营养不达标?用不用去医院看医生?
注意,宝宝8个月不出牙实属正常,家长不用太担心。就拿我家孩子来说,他出牙非常早,4个月直接出了2颗牙齿,我担心他营养过剩,特地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被医生朋友说了一顿,嫌我大惊小怪。孩子发育不同,出牙时间自然不同,只要不超过标
宝宝出生后,身体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家长的心。随着月龄增加,宝宝逐渐接触辅食,牙齿也很快就能萌发出来。只是宝宝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有些出牙较慢,让家长非常着急。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位宝妈的求助帖子:宝宝8个月了还没有出牙,是不是营养不达标?用不用去医院看医生?
注意,宝宝8个月不出牙实属正常,家长不用太担心。就拿我家孩子来说,他出牙非常早,4个月直接出了2颗牙齿,我担心他营养过剩,特地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被医生朋友说了一顿,嫌我大惊小怪。孩子发育不同,出牙时间自然不同,只要不超过标准时间,早点晚点都是正常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孩子的出牙时间、出牙顺序以及护理方法,新手爸妈可收藏学习。
01、宝宝出牙(时间、表现和顺序)宝宝出生时是没有牙齿的,平均出牙时间是6个月。只不过,孩子的状况不同,有的4-5个月开始出牙,有的1岁左右才开始出牙。对于这些状况,家长不需要担心,只要不是疾病引起的出牙晚,都属于正常情况。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里提到, 孩子出牙时间可能由基因决定,出牙较晚并不意味着孩子发育有问题。也就是说,如果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小时候出牙晚,孩子可能会遗传这种情况,出牙也较晚。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里还提到了几个出牙征兆,比如孩子过度流口水、喜欢啃咬物品(硬物)、牙龈红肿、烦躁哭闹或者伴低热……面对这些问题时,家长一定要用心陪伴和护理,帮娃度过难关。
至于出牙顺序,家长可以参照下面的图片。
像大动作发育一样,出牙也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来说,宝宝的牙齿是对称生长的,先出两颗下门牙,再出两颗上门牙,然后是旁边的牙齿,由中间往两边扩散。如果宝宝不按常理出牙,先出两边不出中间,建议带娃去医院检查看看,是不是中间牙齿的牙根有问题。
02、宝宝牙齿护理宝宝出牙是牙齿最脆弱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时候,要想牙齿健康成长,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好好护理,比如:清洁牙齿(牙龈和牙床)
出牙时,牙床和牙龈都非常脆弱,如果孩子饭后不清洁牙齿,食物残渣和奶渍很可能会让红肿不适的牙龈发炎。所以,家长需要帮孩子清洁牙齿,比如饭后漱口,擦洗牙床/牙龈(手指裹上棉纱布沾温水,轻轻擦洗孩子的牙床/牙龈)。
出牙后,家长可以使用专用牙膏和牙刷,早晚帮孩子擦洗牙齿。
每天早晚刷牙不仅能清洁卫生,促进牙齿健康,还能给娃养成好习惯,以后再护理就更轻松了。
PS:对牙齿的护理,《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里提到:孩子长出第一颗牙齿后的6个月里,应该带他们去看牙医,而且这个时间不能晚于12个月(尤其是到了12个月还没有出牙的孩子)。看牙医不仅能知道孩子的牙齿状况,做好基本护理,还能跟牙医学习科学有用的护理妙招,让家长少走“弯路”。
03、宝宝健康护理出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就像孩子出生一样,由一个小小的“胚胎”逐渐发育成牙齿,然后不断地向着口腔方向移动,突破口腔粘膜长出来。
出牙时,孩子往往会遭遇很多不适,最常见的有牙龈红肿发痒、口水过度流出、情绪烦躁、哭闹厉害……有的孩子还会伴随低烧或者腹泻(我家孩子出牙时,有轻微腹泻)。
这个阶段,孩子会变得非常难带,需要家长更用心的护理才行。
1、用心陪伴:婴幼儿时期,孩子睡眠有个“倒退期”,其中一个时期就是乳牙萌出阶段,因为牙龈红肿不适,孩子烦躁不安,经常夜醒哭闹。妈妈需要耐心陪伴,用心陪伴,耐心哄睡,千万不要对他们不耐烦、发脾气。
2、缓解不适:牙龈红肿不适,是孩子烦躁哭闹、啃咬物品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个问题,应对方法并不难,家长可以这样做:
①准备适合的磨牙棒,擦洗干净让孩子放在嘴里啃咬,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牙龈红肿带来的不适。②准备生理盐水和纱布,把纱布缠在手指上,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红肿的牙龈,可以消炎。③准备一些清凉的食物,比如凉凉的胡萝卜条、黄瓜条,不仅能通过冷敷缓解红肿,还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忘记不适。3、外出玩耍:白天多带孩子外出玩耍,或者在家做游戏,这样可以转移孩子对牙龈的注意力,让他们忘记不适,缓解痛苦。
叮麻寄语:孩子出牙是一个重要时期,它意味着孩子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也伴随着很多不适,需要家长的用心陪伴和细心护理。建议家长早学习早了解,帮娃度过出牙难关,拥有一口健康牙齿。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
我是叮麻育儿,家庭教育指导师,经验丰富的育儿达人,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孕育知识!
欢迎大家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
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宝宝出牙顺序、症状及护理知识全攻略!一次说清楚宝宝长牙那些事
宝宝什么时候开始萌牙呢?
没有具体的时间点,一般来说,从宝宝4个月开始,13个月之前萌牙都属于正常时间范畴,如果超过13个月,才是萌牙延迟。
为什么宝宝萌牙的时间会相差这么多呢?主要是2方面因素的影响:
1、遗传因素:多数宝宝萌牙的时间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特别大,父母或者祖父母的萌牙时间都会对宝宝有影响,当然,这并不是绝对因素。
2、营养因素:这里所说的营养是指均衡营养,而非我们所说的单一的钙。
根据《崔玉涛育学园》数据显示,宝宝在萌牙期,口腔里已经有了两副牙齿,一副是乳牙牙胚,一副是恒牙牙胚。事实上,牙胚在牙龈中的发育过程,早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只不过宝宝在出生后,牙胚会继续生长并逐渐成熟,最终顶破牙龈,完成我们能看见的萌牙过程。所以,钙能让牙齿矿化的更好,但不一定能促进牙齿的生长。
具体来说,0-6月小宝宝一定要保证充足的奶量,添加辅食以后的宝宝,要注意每餐中的主食、菜、肉的合理搭配,比例大致是2:1:1。(这里的比例,指的是食物做熟的量)
宝宝萌牙分为哪些阶段?萌牙又有哪些顺序呢?
总体来说,宝宝萌牙分为5个阶段:
2颗牙齿阶段:宝宝一般在6-8个月的时候,下颌的一对乳中切牙会萌出,从此宝宝就脱离没有牙齿的行列。
4颗牙齿阶段:大概8-12个月的时候,宝宝的上颌又会长出两颗牙齿甚至更多。
6-8颗牙齿阶段:宝宝在9-13个月的时候上颌的侧门牙齿会萌出,10-16个月时下颌的侧门牙齿会萌出。
8-12颗牙齿阶段:在此后的16-20个月里,宝宝的20颗乳牙逐渐长齐,完成了乳牙的全部萌出过程。
萌牙是宝宝的一个里程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会出现很多不适的情况,妈妈们要细心观察和护理。
1、发烧:小宝宝萌牙时,有的会出现发低烧的情况,体温多数在38°以下,妈妈们要特别留意。
处理方式:宝宝发烧要先用物理降温的方式,用温水擦拭宝宝的手心、脚心、脖颈、大腿股沟处,如果宝宝的温度超过38.5度,要及时就医。
2、唾液分泌变多:牙齿刚萌出时,会刺激牙龈上的神经末梢,使唾液分泌变多,但是此时的宝宝还不会吞咽过多的唾液,造成不自主的流口水。
处理方式:做好卫生护理,给宝宝围上围嘴,防止口水弄脏衣服,也防止出现口水疹。父母要经常给宝宝轻轻擦拭嘴边的唾液,并用温水清洗,擦一些润肤露。
3、牙齿发痒:胚芽由于萌出时向上顶,会让宝宝有发痒、不舒服的感觉,因而喜欢咬乳头、咬人、咬坚硬的东西,以消除不适感。
处理方式:为宝宝准备一些专业的磨牙棒或者牙胶让宝宝啃咬,啃咬不仅能缓解不适,还是最好的刺激牙齿萌发的办法,所以,妈妈们要多鼓励宝宝多多啃咬。
牙胶可以适当的冷藏,凉凉的感觉,宝宝会更加舒服。在宝宝牙齿萌出以后,就不要再给宝宝用牙胶了,因为会加速宝宝的牙齿变平。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并不推荐啃咬一些蔬菜、水果块儿,因为太硬的食物虽然可以达到磨牙的效果,但是并不适合吞咽能力,如果宝宝不小心咬下来一块儿,很有可能被噎到。
4、宝宝哭闹不止:萌牙的宝宝会出现啼哭、烦躁不安的情况。
处理方式:此时,做一些能转移宝宝注意力的事情是最好的,比如:妈妈们可以抱起宝宝,轻轻拍打,安抚、哼唱宝宝喜欢的歌谣;或者给宝宝磨牙棒等,宝宝就会安静下来。
宝宝萌牙期间有哪些护理误区呢?这几点要注意:
1、宝宝平躺喂奶:
用奶瓶喝奶时,不要让宝宝平躺,因为此时奶瓶会压着孩子的上唇,宝宝想要喝到奶,必然会用下颌努力去够,长期下去,孩子的下牙会因为过度用力而往前伸,容易出现“地包天”。正确的做法应该让孩子半躺喝奶。
2、安抚奶嘴使用时间过长:
一般情况下,1岁以后不建议给宝宝过多使用安抚奶嘴,会影响牙齿及牙床的发育,导致咬合不正。
3、喝夜奶时间过长:
因为孩子是在6个月左右开始萌牙,所以之前喝夜奶,对牙齿影响不大。如果开始萌牙,甚至到了1岁还在喝夜奶,就会增加乳牙患龋齿的风险。
4、喝奶以后不喂白开水:
孩子喝奶以后,少量喝些白开水,能起到冲刷口腔,冲掉口腔残留物的作用。如果奶渣长时间残留在牙齿上,会增加患龋齿的风险。这里喝水的量要少,只是为了保持口腔清洁,并非给孩子补水。
5、含着乳头、奶瓶入睡:
有很多妈妈喜欢这样哄孩子睡觉,但其实,孩子在入睡以后,唾液分泌会减少,吞咽功能减弱,奶渣很容易残留造成龋齿,另外,这样也容易让宝宝噎住,比较危险。
6、食物过于精细、过于软:
宝宝经常吃这样的食物,就不需要过多的咀嚼,会减少牙齿啃咬这一生理功能的锻炼,这样有可能会导致换牙时,牙齿排列不齐。
宝宝萌牙无小事,乳牙的 健康 程度也会对宝宝的恒牙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宝宝长出第一颗乳牙时,妈妈们就要精细护理,毕竟,让宝宝有一口美观又坚固的牙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宝宝什么时候出牙?出牙顺序、表现和护理方法是什么?一文说清-
宝宝出生后,身体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家长的心。随着月龄增加,宝宝逐渐接触辅食,牙齿也很快就能萌发出来。只是宝宝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有些出牙较慢,让家长非常着急。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位宝妈的求助帖子: 宝宝8个月了还没有出牙,是不是营养不达标?用不用去医院看医生?
注意,宝宝8个月不出牙实属正常,家长不用太担心。就拿我家孩子来说,他出牙非常早,4个月直接出了2颗牙齿,我担心他营养过剩,特地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被医生朋友说了一顿,嫌我大惊小怪。孩子发育不同,出牙时间自然不同,只要不超过标准时间,早点晚点都是正常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孩子的出牙时间、出牙顺序以及护理方法, 新手爸妈可收藏学习。
宝宝出生时是没有牙齿的,平均出牙时间是6个月。只不过,孩子的状况不同,有的4-5个月开始出牙,有的1岁左右才开始出牙。对于这些状况,家长不需要担心,只要不是疾病引起的出牙晚,都属于正常情况。
《美国儿科学会 育儿 百科》里提到, 孩子出牙时间可能由基因决定,出牙较晚并不意味着孩子发育有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小时候出牙晚,孩子可能会遗传这种情况,出牙也较晚。
《美国儿科学会 育儿 百科》里还提到了几个出牙征兆,比如孩子 过度流口水、喜欢啃咬物品(硬物)、牙龈红肿、烦躁哭闹或者伴低热 ……面对这些问题时,家长一定要用心陪伴和护理,帮娃度过难关。
至于出牙顺序,家长可以参照下面的图片。
像大动作发育一样,出牙也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来说,宝宝的牙齿是 对称生长 的,先出两颗下门牙,再出两颗上门牙,然后是旁边的牙齿,由中间往两边扩散。如果宝宝不按常理出牙,先出两边不出中间,建议带娃去医院检查看看,是不是中间牙齿的牙根有问题。
宝宝出牙是牙齿最脆弱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时候,要想牙齿 健康 成长,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好好护理,比如: 清洁牙齿(牙龈和牙床)
出牙时,牙床和牙龈都非常脆弱,如果孩子饭后不清洁牙齿,食物残渣和奶渍很可能会让红肿不适的牙龈发炎。所以,家长需要帮孩子清洁牙齿,比如饭后漱口,擦洗牙床/牙龈(手指裹上棉纱布沾温水,轻轻擦洗孩子的牙床/牙龈) 。
出牙后,家长可以使用专用牙膏和牙刷,早晚帮孩子擦洗牙齿。
每天早晚刷牙不仅能清洁卫生,促进牙齿 健康 ,还能给娃养成好习惯,以后再护理就更轻松了。
PS:对牙齿的护理,《美国儿科学会 育儿 百科》里提到: 孩子长出第一颗牙齿后的6个月里,应该带他们去看牙医,而且这个时间不能晚于12个月 (尤其是到了12个月还没有出牙的孩子)。看牙医不仅能知道孩子的牙齿状况,做好基本护理,还能跟牙医学习科学有用的护理妙招,让家长少走“弯路”。
出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就像孩子出生一样,由一个小小的“胚胎”逐渐发育成牙齿,然后不断地向着口腔方向移动,突破口腔粘膜长出来。
出牙时,孩子往往会遭遇很多不适,最常见的有牙龈红肿发痒、口水过度流出、情绪烦躁、哭闹厉害……有的孩子还会伴随低烧或者腹泻(我家孩子出牙时,有轻微腹泻)。
这个阶段,孩子会变得非常难带,需要家长更用心的护理才行。
1、用心陪伴: 婴幼儿时期,孩子睡眠有个“倒退期”,其中一个时期就是乳牙萌出阶段,因为牙龈红肿不适,孩子烦躁不安,经常夜醒哭闹。妈妈需要耐心陪伴,用心陪伴,耐心哄睡,千万不要对他们不耐烦、发脾气。
2、缓解不适: 牙龈红肿不适,是孩子烦躁哭闹、啃咬物品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个问题,应对方法并不难,家长可以这样做:
3、外出玩耍: 白天多带孩子外出玩耍,或者在家做 游戏 ,这样可以转移孩子对牙龈的注意力,让他们忘记不适,缓解痛苦。
叮麻寄语: 孩子出牙是一个重要时期,它意味着孩子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也伴随着很多不适,需要家长的用心陪伴和细心护理。建议家长早学习早了解,帮娃度过出牙难关,拥有一口 健康 牙齿。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