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教育APP拟一律停止运行家长宝宝巴士会不会下架
本月16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消息,为认真落实“双减”工作的相关要求,促进教育APP有序健康发展,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从即日起到2月22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此次文件涉及北京所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对于“非中小学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明确其中面向学龄前儿童培训的教育APP一律停止运行。
“学龄前”就是小学前的阶段,也就是6周岁以下的孩子们。那什么是“非中小学学科培训类”呢?
《征求意见稿》将教育移动应用分为学科培训类(中小学学科)和非学科培训类(非中小学学科)两种类型:
教育APP中含有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并通过教育APP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学生提供以上学科培训服务的教育移动应用统称为“中小学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
教育APP中不含有以上学科培训内容,主要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含高中)提供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教育教学管理、家校沟通等服务,以及面向非中小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内容的统称为“非中小学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
去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及“双减”文件发布以来,教育部门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学孩子们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打击,不过,其实在当时的文件结尾其实也提到了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教培管理。
“统筹做好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在第一轮针对中小学校外学科辅导的治理过后,这次,北京教委将管控延伸到学龄前阶段线上内容,在本月22日前,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宝宝巴士受到关注,APP涉及数亿用户消息一出,专做低幼年龄段线上内容的宝宝巴士,受到了关注。
宝宝巴士官方介绍,这是一个专注打造儿童启蒙数字产品的原创品牌,累计服务全球5亿家庭用户,为儿童提供免费的数字内容,量身定制“好听”(国学故事)、“好看”(儿歌动画)、“好玩”(互动APP)等系列内容产品。
由于业务并不涉及学科培训,如付费课程、一对一、网课,此前,宝宝巴士几乎没有受到“双减”政策影响。此次北京市教委《征求意见稿》发出后,这一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教育APP,受到舆论关注,而此时正是其准备在A股创业板上市的阶段。
2021年6月底,宝宝巴士在创业板首次递交了招股说明书,8月,宝宝巴士主动申请下架了6款涉及到数学、英语等教育领域的APP备案,并于12月底重新递交了更新后的招股书,拟募集资金18.48亿元,将投入动画产品研发项目、APP产品研发升级项目、儿童故事研发与升级项目、幼师贝壳研发等项目的建设。
因为“免费使用”的卖点,宝宝巴士在低幼家庭积累了人气,公司开发百余款APP,面向全球推出十余种语言的版本。记者下载了标注供应商同为宝宝巴士股份有限公司的宝宝巴士APP和宝宝巴士世界APP。仅前一款应用就有显示有1.5亿的安装量。此外,宝宝超市、宝宝巴士奇妙屋下载量都超过1亿。
尽管受到欢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软件评论区看到较多的负面反馈,一是提到过多的广告让孩子们在使用时经常点入消费页面,二就是有家长表示孩子有沉迷游戏的现象。
记者在APP的儿歌、游戏等页面注意到,视频上方始终有贴片广告闪烁。
一位家长在评论区给APP打了一星,留言:“这个游戏害得我儿子天天在这里吵着要玩手机。就相当于现在的精神鸦片。”在部分五星好评中,孩子称赞游戏好玩,提到这里的游戏不需要实名认证,不会被限制游戏时间。
家长:家庭教育需要支持,希望合理保留尽管如今宝宝巴士不再提早教、游戏等字眼,对自身身份的定位为儿童启蒙数字内容提供商。但是早在2017年之前,宝宝巴士的公开宣传并未回避自身的互联网早教企业身份,发布过《宝宝巴士发布2016年智能早教行业白皮书》的文章。
宝宝巴士APP在手机、PAD、智能汽车、智能音箱等智能终端实现了多场景覆盖,其内容也经常会出现在喜马拉雅这类音视频平台播放。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家庭都接触过宝宝巴士,家长比较认可其内容,APP涉及的广告和游戏可以做规范治理,但内容如果全部下架感到可惜。
儿子刚上一年级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之前给儿子下载过宝宝巴士,听儿歌、学国学,用着还比较方便。
“我是想找个资料库给小孩放儿歌听,但不好的是他看见你在手机上操作,就会好奇,抢过去点。看动画片和玩游戏比听古诗对小孩吸引力大多了。”出于对孩子视力的保护,王女士卸载了软件,但她希望好的内容能以音频形式出现,不要完全取缔。
大学老师周女士的两个孩子今年分别两岁和五岁,她会带孩子在电视上看宝宝巴士动画片和儿歌:“教孩子一些安全知识,颜色,数字等等,关键都是免费的,打开电视就看,比较有教育意义。”
一些年龄段较小的家长则表示,孩子只听声音内容,这款软件的资源比较丰富多样,对家庭教育起到帮助作用。
两岁宝妈何女士说,自己不算宝宝巴士的重度用户,但用第三方音乐软件给孩子播放过儿歌,她认为播放儿歌称不上“培训”,顶多属于“磨耳朵”:“启蒙和培训应该区分开吧,超前教育拔苗助长的教育培训应该禁止,启蒙教育还是要合理保留。”
“我们小时候也会听儿歌啊,只不过过去用磁带,现在用软件,这应该不是教育培训吧。”高女士的女儿今年三岁半,她们经常在家里播放宝宝巴士的音频,对于这些内容或有可能被下架,她觉得有点可惜,“用这个学古诗,听听睡前故事还是挺方便的,如果下架的话,后面就要靠自己花时间去搜集好内容整理出来给孩子学了。”
有家长提出,不仅是宝宝巴士,像儿歌多多、小伴龙、巧虎等启蒙、早教APP很有可能也会被下架。据记者向该类软件使用者了解,目前,软件和课程都还在正常使用、进行。
发稿前,记者致电宝宝巴士就相关问题进行采访,对方表示,尚未接到有关部门的通知,并解释宝宝巴士不是应试教育培训产品,内容以“快乐启蒙”原则为主,如果国家有相关要求涉及到产品内容,将会遵循政策法规。
来源:周到上海
学龄前教育APP拟被叫停
学龄前教育APP拟被叫停
学龄前教育APP拟被叫停,北京市高中校外培训机构若想成功备案教育APP,或需提前完成“营转非”,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面向学龄前儿童培训一律停止运行。学龄前教育APP拟被叫停。
学龄前教育APP拟被叫停1据北京市教委官网消息,北京市教委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推动教育移动应用(以下简称“教育APP”)治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其中提出学龄前儿童培训教育APP一律停止运行。
《征求意见稿》提出,为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将教育APP分为学科培训类(中小学学科)和非学科培训类(非中小学学科)两种类型。
教育APP中含有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并通过教育APP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学生提供以上学科培训服务的教育移动应用统称为“中小学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
教育APP中不含有以上学科培训内容,主要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含高中)提供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教育教学管理、家校沟通等服务,以及面向非中小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内容的统称为“非中小学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
按照《征求意见稿》,“中小学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的提供者必须是取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办学许可、经民政部门登记依法成立,从事线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的非营利法人。“中小学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需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内容审核(主要包括:课程资源、教学内容、教师资质、收费方式等),审核通过或者取得相关许可后方可提供服务。
对于“非中小学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征求意见稿》明确面向学龄前儿童培训的教育APP一律停止运行。
同时,非学科培训类教育APP提供者按照要求通过教育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平台提交备案申请,由市教委按照教育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进行备案。非学科培训类教育APP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不得利用直播功能开展学科类培训,平台类的移动应用不得为非合规机构利用直播功能提供开展学科类培训服务。
此外,非学科培训类教育APP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核管理机制,建立完善账号管理、应急处置等管理措施,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能力;制定并公开管理规则和平台公约,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醒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公布投诉举报方式,健全受理、处置、反馈等机制,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
学龄前教育APP拟被叫停2教育APP正面临强有力的监管风暴。
2月16日,北京市教委在《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称,进一步健全北京市教育移动应用审核备案及日常管理工作机制,推动教育移动应用治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从即日起到2月22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将教育APP两种类型:学科培训类(中小学学科)和非学科培训类(非中小学学科)。此外还规定了学科培训类APP的面向人群,既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包括高中生。
按照《征求意见稿》规定,“中小学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的提供者必须是取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办学许可、经民政部门登记依法成立,从事线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的非营利法人。
这或许意味着,北京市高中校外培训机构若想成功备案教育APP,或需提前完成“营转非”,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北京作为政策风向标,其他地方有可能参照执行”,相关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教育,《征求意见稿》拉开了非学科APP监管的序幕。
针对非学科培训类,《征求意见稿》要求,面向学龄前儿童培训的教育移动应用一律停止运行。
其次,非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再者,不得利用直播功能开展学科类培训,平台类的移动应用不得为非合规机构利用直播功能提供开展学科类培训服务。
非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提供者还需按要求,通过教育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平台提交备案申请,由市教委按照教育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进行备案。
风险意识强的机构已经开始有避险动作。一位头部非学科培训机构人士对界面教育说:“自去年‘双减’落地,我们基本就不主动招学龄前用户了。”
“双减”早有预兆。“要统筹做好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
去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时,学而思、猿辅导、作业帮等头部在线教育机构,全面下架针对学前儿童的学科类培训课程,转向美术、音乐、编程等非学科类的'素养课。
“现在每家机构都在重新定义其下属非学科类内容,例如斑马移动应用被定义为数字内容平台。”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目前正在冲击A股的宝宝巴士或许有所隐忧。招股书显示,该公司以0-8岁儿童及其家长为主要目标用户,累计服务全球5亿家庭用户,为启蒙儿童提供免费的数字内容。
完成财务资料更新的宝宝巴士被深交所恢复发行上市审核。宝宝巴士此次拟募集资金18.48亿元,投入动画产品研发项目、APP产品研发升级项目、儿童故事研发与升级项目、幼师贝壳研发等项目的建设。
以儿童为核心用户的洪恩教育(NYSE:IH)未指出服务对象的具体年龄,但是内容涉及“启蒙”二字。旗下教育APP包括洪恩识字、洪恩拼音、洪恩ABC、洪恩思维等,覆盖拼读识字、英语、阅读、科普启蒙教育等领域。
《征求意见稿》还规定了教育APP的范围。“以教职工、学生、家长为主要用户,以教育、学习为主要应用场景,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学生学习和生活以及家校互动等方面的互联网移动应用程序”,需进行教育移动应用备案。
面向教职工和学生、社会职业考试类、以及非面向教育系统应用的通用工具类等不属于备案范围。
《征求意见稿》对于数据管理、网络安全、未成年人保护也有相关规定。教育APP提供者要建立覆盖个人信息收集、存储、传输、使用等环节的数据保障机制,收集使用未成年人信息应当取得监护人同意、授权,不得泄露、出售或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切实履行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保障学生和家长的信息安全。
“使用教育APP对学龄儿童进行线上教育,本来就是违反幼儿成长规律的急功近利的做法,之前还被视为教育创新,这是反教育的创新,一律停止在意料之中。”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界面教育。
学龄前教育APP拟被叫停3今天,北京市教委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面向学龄前儿童培训的教育移动应用拟一律停止运行。
“教育移动应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教育App。征集意见稿明确了教育移动应用的界定,提出需进行教育移动应用备案的是,教育部《教育移动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以教职工、学生、家长为主要用户,以教育、学习为主要应用场景,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学生学习和生活及家校互动等方面的互联网移动应用程序”。那些不是针对教育系统开发,且主要用户不是面向教职工和学生的和社会职业考试类,以及非面向教育系统应用的通用工具类等不属于备案范围。教育移动应用分为学科培训类(中小学学科)和非学科培训类(非中小学学科)两种类型。
属于教育移动应用的提供者(指应用的主管者或开发者)应按“应备尽备”原则,及时落实备案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选用未经备案的教育移动应用,统一选用的不得向学生和家长收费。
征求意见稿提出,教育移动应用的提供者及其产品应当符合“双减”政策规定,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所提供的内容不得有消极信息、不良信息,不得出现游戏链接和广告等。收集使用未成年人信息应当取得监护人同意、授权,不得泄露、出售或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切实履行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保障学生和家长的信息安全。
征求意见稿要求,“中小学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的提供者必须是取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办学许可、经民政部门登记依法成立,从事线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的非营利法人。“中小学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需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内容审核,审核通过或者取得相关许可后方可提供服务。
征求意见稿规定,非学科培训类教育移动应用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不得利用直播功能开展学科类培训,平台类的移动应用不得为非合规机构利用直播功能提供开展学科类培训服务。
宝宝巴士是什么梗?
宝宝巴士(BabyBus)专注于移动智能早教产品研发,以“兴趣启蒙小帮手”为口号,以蒙氏(蒙特梭利)教育作为理论依据,五大领域作为划分的具体依据,根据学龄前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敏感期特点和学习重点来设计产品,构建出“年龄+能力”的多元产品体系。
宝宝巴士依托于奇奇妙妙的动画形象,为宝宝研发出130+款APP、500首儿歌、3D动画片,全面满足了学龄前各个阶段宝宝的成长需求。
扩展资料
宝宝巴士早教产品覆盖语言、健康、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支持以Android和IOS为主的超过50个国家和十余种语言(汉、日、韩、英、法、德、俄、西、葡、阿拉伯、土、越、泰、印尼、印地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2亿家庭用户。
宝宝巴士产品内容全面覆盖语言、健康、科学、艺术、社会五大能力领域,主张儿童自发性地主动探索学习,在开发宝宝智力的同时帮助宝宝建构完善健全的人格。宝宝巴士为学龄前儿童设计个性化的生动而有趣的学习内容,让儿童在游乐的同时还能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宝宝巴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