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哭闹不止家长应该怎么办,送孩子去幼儿园哭闹怎么解决
昨儿在外头吃饭,遇着一个英雄母亲。她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就餐,旁边跟着两个朋友。三个娃最大的7岁左右,中间的5岁左右,小的3岁左右。孩子们不停地打闹,妈妈就不停跟他们周旋,那场面着实壮观。
后来,孩子们围着玩平板,终于安静下来,妈妈就开始跟朋友吐槽:
孩子们如何不独立、不省心,自己又是多么累。尤其是老小最近刚刚入园,总是哭闹着不想去学校,头都大了。
她甚至开始跟朋友探讨,孩子读的这个幼儿园是不是不太好,要不要给孩子换一个,blablabla。
可是,就是
01
昨儿在外头吃饭,遇着一个英雄母亲。她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就餐,旁边跟着两个朋友。三个娃最大的7岁左右,中间的5岁左右,小的3岁左右。孩子们不停地打闹,妈妈就不停跟他们周旋,那场面着实壮观。
后来,孩子们围着玩平板,终于安静下来,妈妈就开始跟朋友吐槽:
孩子们如何不独立、不省心,自己又是多么累。尤其是老小最近刚刚入园,总是哭闹着不想去学校,头都大了。
她甚至开始跟朋友探讨,孩子读的这个幼儿园是不是不太好,要不要给孩子换一个,blablabla。
可是,就是这样嫌弃孩子不够独立的母亲,在最小的那个宝贝想要自己吃饭的时候,她说,不行不行,还是我喂你吧,不然吃得脏兮兮的!
在3个孩子独自玩耍的时候,她时不时盯住孩子,并且问,你们喝水吗?你们吃这个吗?你们吃那个吗?
最有趣的是,我打算买单离开的时候,在餐厅的游乐区又看到了那个妈妈。她的三个孩子在里头玩得正开心,她也脱了鞋进去了。游乐区很小,她很大。孩子们玩起来明显受到了干扰,游戏过程变得不连贯,可她依然杵在那里,不肯离开。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
哪里是孩子不独立,是妈妈不给孩子机会独立罢了。哪里有什么孩子入园困难,是妈妈不愿意放手孩子长大啊。我猜,她的孩子表现出的有些过度的活泼、躁动跟缠手,跟妈妈过多的介入和打扰有很大关系吧。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
据我观察,很多存在适应问题的小孩儿,他们背后都有这样一个控制欲很强的父母。
这些家长会用很多行为去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不承认你长大了。我不承认我没用了。
替代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是在对孩子变相地说:你不行,你还小,你离不开我。
假如父母一直如此不愿意放手,持续去掌控孩子,会怎样呢?
02
一种孩子,就会真的一直待在那个小宝宝的位置,持续地被父母照顾和各种操心。
比如朋友F和她3岁儿子的故事。
F的儿子在我们的印象里一直很乖,可是这回入园还是遇到困难了。
F说,这一周来,她天天准时接送,温温柔柔,小心翼翼。刚开始两天孩子还行,面上虽有不情愿,也还坚持着。可到了周五,放学一见到妈妈,小家伙就扑到妈妈怀里哇哇哭起来。
F以为儿子是被谁欺负了,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去跟老师交流,得到老师的回馈后,F呆掉了。
老师说,她儿子存在两个情况。
一个是,这些天不停说手脏了。老师带孩子们做户外游戏,玩沙子什么的,他就站边上边搓手边哭,问为什么,他就说脏。老师带他去洗了手,没一会儿他又说脏了。一天下来,因为觉得“脏”得跑卫生间近十次。
另外一个是,他很少自己去跟其他小朋友玩,大部分时候就黏在老师身边。老师站一边,他就站一边,老师加入游戏,他才加入游戏,从不会自己主动去靠近小朋友。
孩子身上看起来截然不同的两个“问题”,其实是有紧密关联的。
原来F一直以来照顾儿子都非常精细。仅仅为了让儿子变得爱洗手,F就各种招都用了,包括批评、提醒,包括各种科普细菌知识,甚至在儿子睡着以后还会偷偷去检查他的手洗没洗干净,不够干净的话就帮他洗。直到后来,儿子终于也学会了像妈妈一样爱干净。
当然不止洗手。儿子在交朋友的时候,F也会加入、提建议、陪玩。F也曾经发现,儿子似乎只要跟其他孩子玩,都需要妈妈一起参与,却觉得这只是小问题。
适当地关注孩子的卫生,当然没问题。孩子社会化初始,父母在边上引导、给孩子提供一些建议,也无可厚非。但F的行为显然有些过了。她对孩子的所有照顾和“引导”背后,都藏着浓浓的掌控欲,和对孩子的入侵。
一个明显后果是:孩子内化了妈妈的焦虑感,外界在他看来充满了危险和不可控,需要特别小心谨慎。另一个隐蔽后果是:母子关系很黏着,孩子的空间几乎被妈妈占满,他没有空间留给小朋友。
既然妈妈希望把儿子紧紧攥在手心,孩子也就紧紧抓住妈妈不放。
对于F而言,最需要做的,就是跟儿子保持一定距离。
比如,孩子的卫生问题,由孩子自己做主。孩子要求洗手,我们可以帮他洗。孩子觉得不用洗,那我们就要稍微控制下自己,眼不见为净。做妈妈的放松下来了,孩子对于“脏”的态度才会有转变。
至于孩子跟小朋友玩的时候,妈妈就别去凑热闹了。趁着孩子玩的投入,你就悄悄往后撤退一点,再撤退一点吧。
如果妈妈永远占满了孩子的世界,孩子如何有空间长成他自己?
03
跟F乖巧的儿子相反,我认识另外一个妈妈则经常抱怨她儿子难养,哪怕已经读中班了,每天上学前,都要哭闹一场。
她举了一个例子。
开学几天,母子俩天天就为了穿衣服的事情纠扯半天。
儿子坚持说,衣服没穿好,鞋子不舒服,反复要求妈妈把衣服鞋子弄好。
妈妈就很无奈,明明衣服鞋子都穿得好好的了,可熊孩子就说不舒服。
然后,妈妈就反复给儿子换衣服,整理鞋子……儿子就反复哭和闹。他们每天去幼儿园都要迟到。
妈妈担心地问:
他这样是有什么心理问题吗?就是很容易对一件事情较真。讲道理、共情什么的都不管用。你说的话,他就是听不进去。有时候,他好像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就会跟你反着来。
从妈妈这里我们得知,穿衣服只是母子俩的一个战场。他们还有很多其他战场。战场上,俩人配合着玩了一出“拔河”的游戏:你要往东,我就要往西。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往西呢,因为父母一定要把孩子往东拉。如果父母不再往东边使劲,那么孩子其实也就没必要往西边较劲了。
就像穿衣服这件事。一个中班的小孩,原本有足够的能力穿脱简单的衣服了。所以,这个妈妈为什么一定要给孩子穿衣服?假如衣服是孩子自己选的,那么就算不舒服他可能也不会说。很可能不是衣服不舒服,而是妈妈给他穿衣服这件事本身让他不舒服。
我就记得一个家长困惑说,她儿子特别抗拒穿带有拉链的衣服。一了解发现,曾经在孩子选好了一件自己喜欢的外套时,妈妈却说不搭,强硬要求孩子穿某件带拉链的衣服。
这两个孩子的故事很相似。根本不是衣服不舒服,是孩子和父母相处起来不舒服。是做父母的太强势,控制太多,而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他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抗拒。最后的结果就是家无宁日,陷入权力的争斗中。
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凡事父母都该有一个意识:
孩子跟你掰扯一件事、跟你较劲的时候,他们找的那个“借口”不一定是真的,但是不舒服的感受却一定是真的。这时,你不妨放下你所有的努力,包括代替、说教,各种育儿技巧,只是退后一点,看到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独立的需要,把属于孩子的事情,尽量交由孩子自己去做决定。
抚养孩子原本很辛苦,但是这个辛苦对太多父母而言又太过迷人。它会让我们觉得自己重要。所以,比起来,很多父母更愿意承受那个照顾之苦,而不愿意忍受孩子不需要自己的现实。
作为早期教育工作者,我们其实也会遇到这种不太能够耐受的时刻。比如当我看到孩子进了幼儿园以后,开开心心去学校头也不回的时候,内心就会有强烈的失落感。但是我知道,那个难受是我们必须要去经受的。
我们得要学会耐受逐渐不被孩子那么需要的事实,然后目送孩子走向属于他们的未来。
假如孩子长大的路上,总有一双手紧紧拽住他,那这个孩子如何真正向前走呢?
放手,是对孩子最好的接纳和祝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