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把握孩子的天文敏感期培育21世纪稀缺的登月思维

嫦娥五号发射现场,兴奋的中国人,把目光聚焦在了最年轻的指挥官,一位95后女孩周承钰身上。24岁就可以工作在这么重要的岗位,果然是才智过人,工作勤勉的年轻榜样。
年轻而坚毅的周承钰,让我们看到中国年轻一代,不仅仅是乘风破浪的小姐姐,还是托举嫦娥的“大姐大”。登上月球这件事在中国人眼中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需要努力付出越做越好的航天事业。
周承钰作为优秀的青年,每一个家庭感受到“登月”拉近了普通人的梦想,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带孩子们去天文馆,买专业的天文望远镜等等行为,支持孩子们的梦想环绕

嫦娥五号发射现场,兴奋的中国人,把目光聚焦在了最年轻的指挥官,一位95后女孩周承钰身上。24岁就可以工作在这么重要的岗位,果然是才智过人,工作勤勉的年轻榜样。

年轻而坚毅的周承钰,让我们看到中国年轻一代,不仅仅是乘风破浪的小姐姐,还是托举嫦娥的“大姐大”。登上月球这件事在中国人眼中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需要努力付出越做越好的航天事业。

周承钰作为优秀的青年,每一个家庭感受到“登月”拉近了普通人的梦想,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带孩子们去天文馆,买专业的天文望远镜等等行为,支持孩子们的梦想环绕在地球之外。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

给孩子们系统地讲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历经的挑战和磨难,以及在月球上的种种细节,这会激发孩子们无限的探索欲望,那么,谁会保证我们的孩子,不是下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呢?

浪花朵朵出版了一本《飞向月球:人类登月的历史》科普绘本,记录了人类到月球的探险过程,不只是大图视觉呈现,而且文案细致,不仅把视角放在人类仰视月球上,还把宇航员的经历细节奉上,这给孩子读书带来了极大的乐趣。

为什么要让孩子了解天文?

孩子出生后,就对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会用仅有15cm范围的视力去观察这个世界。追寻好奇,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追寻兴趣,能让孩子的人生更快乐、更有意义。

4-10岁的孩子,与身体一起疯长的是一颗旺盛的好奇心,而从5~6岁开始,他们会对宇宙感兴趣。这就是“天文敏感期”。

专家建议儿童6岁左右阅读天文科普绘本,这是因为他们关注到了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年幼的孩子思维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擅于奇思妙想。如果父母们能抓住孩子的“天文敏感期”,保护好孩子对天文宇宙的好奇,便有机会培养出孩子对天文科学的浓厚兴趣。

当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并顺利返回后,迅速成为无数中国孩子的榜样,也被问题团团围住:

月亮上面有什么?

人类可以去月球生活吗?

在太空里会长高吗?

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如今,嫦娥五号已经成功登陆月球取得月壤,带回到地球供科学家分析研究,并拍摄了高清的照片视频。月球在孩子们的心里,变得更具体更可描述化。

如果能在这个时期,给孩子更多的天文知识,以及讲述人类探索月球的多次经历和努力过程,那么浩瀚的宇宙就不是那么遥远而空洞的存在。

每一次仰望天空,凝视星辰与月亮,梦想都将是努力的动力。

7次登月历程故事:了解历史,激发孩子动力

《飞向月球:人类登月的历史》这本科普绘本有五大优势,英国蓝彼得图书奖是由BBC节目《蓝彼得》颁发的儿童图书文学奖,非常适合孩子阅读:

◎ 人类7次登月历程:背景与难点

为什么不多发射些火箭?因为已经发射5000多枚火箭,只有12个幸运儿抵达月球。

为什么不能经常去月球旅行?因为这是全世界最昂贵的事情。

一些很必要的解答,可以帮助孩子在历史进程中认识人类的探月所经历的困难,和付出的努力。

◎ 深度体验宇航员太空之旅的逼真细节

宇航员在太空飞行中的孤独感、在月球上回望地球时的震撼感、在月球上行走、开车时的自由感,离开月球时的不舍……这些真实的情感体验,带给孩子对太空的憧憬,引发孩子对太空探索的好奇心。

◎ 关注宇航员的人生经历和表现,成为助力孩子成长的榜样力量

宇航员克服先天的不利条件,走上太空之路;宇航员沉着、乐观,积极应对,团结合作,创造性解决了登月任务中一个又一个突发性难题。宇航员用勇气、智慧和协作精神为孩子的成长树立了榜样。

◎ 冷知识贯穿细节中,全方位体验感受月球探险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行走,只能靠一套航天服支持生命系统。

“月球上温差极大,太远照射面温度可超过沸点,背面温度则会低到—153°C”11层不同纤维织物可以保护宇航员,薄薄黄金薄保护宇航员眼睛受到阳光刺伤害,头盔内部还有一小块粗糙的材料,可以让宇航员发痒的时候挠一挠。

在阿波罗系列任务进行过程中,登月涉及的相关技术在逐渐进步,技术始终是人类智慧探测太空的主要支持,这为激励孩子树立目标,努力学习,为人类的深空探测准备着。

◎ 视觉化"时间轴"、宇航员小传,一目了然,加强记忆

正文讲述7次阿波罗任务,此外执行这7次任务的宇航员简要介绍,文后附书中出现的专业术语解释,并且将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以时间轴的形式呈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相互补充,让孩子多角度了解登月活动。

◎ 更好地认知中国的嫦娥五号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返回地面。

2011年9月29日,中国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这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12月2日,嫦娥五号探月成功,完成钻取2千克月壤的采样。嫦娥五号探月不是其他国家以前完成项目的重复,中国展现了其技术的独特性,以前从未有人这样做过,可以说是世界首例。

一部太空探索的史书因登月厚重的一步而载入众人眼,随后,人类仿佛黑暗里的飞蛾看见烛火一般扑向宇宙,数之不尽的宇航员、中外科研人员、科学家、航天事业推动者为了早日摸索清楚宇宙的轮廓而献身,日以继夜推进着人类对宇宙的距离。

视野与认知慢慢地从月球迁向冥王星,乃至迈出太阳系,然而对于浩瀚无垠的庞然宇宙而言,人类50年的辛勤探索仅是沧海一粟。

人类好奇心的探索如此可贵,而孩子的启蒙之路非常重要,从浩瀚的宇宙开始,让孩子拥有丰富又愉快的体验,会成为孩子独立探索和学习的驱动力,让他们可以发自内心地,去探索求知的美好。

什么是“登月思维”?

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在一次演讲中说过:

“我逐渐发现,很难让团队建立起非常远大的目标,因为大部分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缺乏“登月”的思维方式。

前苹果CEO约翰·斯卡利接受采访时说:“经营颠覆性的创业公司并不是为了更有效地运营,而是要开辟新的领域” 。

我们习惯于认为,一些事是不可能的,并对失败感到畏惧。人们经常会受到三种思维困境:

这事不可能;这事我做不到;这事没意义。

而跳脱出固有思维,设立宏大的目标,开辟新领域,颠覆性的思维方式,就是“登月思维”。

1、这事如何才能“变得有可能”?已经具备了哪些资源?还需要添加一些什么因素?

2、假如,这事我能做到。那么,我如何才能做到呢?做到了对我有什么意义?对团队有什么意义?

3、假如,这事没有意义,那么,什么事情是有意义的?

怎样培养孩子的“登月思维”?

1、和孩子一起构建一个“有未来”的宏大学习目标,“人类在本质上是期望未来的动物,对未来的想象、计划和追求是人类心理的本能。”积极心理学大师马丁·赛里格曼说。

2、要想能力领先,首先要意识领先,行动领先。2017年 浙江省高考状元王雷捷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建议考生跳出高中的知识圈,去看待高中的知识圈,这样会有新的收获。我参加了数学奥赛之后,学了一些大学的数学知识,虽然考试时用不着,但觉得还是很有收获。”

3、鼓励孩子不断开拓学习的新领域,不要局限于所谓的考试范围。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在高一新生入学讲话《高中三年要做的18件事》中第一件就提到:“ 至少读50本好书,这些书要涉猎10个领域以上。在每个领域中,要至少精读一本该领域最经典的代表作。”

4、鼓励孩子的开放性思维,不要打击孩子的一些“颠覆性”思维。

写在最后

《飞向月球:人类登月的历史》不仅展示了一部人类登月历史,也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种宏大的“登月思维”,是一种超乎常人想象的思维,也许只适用于极少部分的孩子。

有这种思维的孩子即使不可能“登月”,也会由此获益多多。就像美国的“登月计划”,大大哺育了美国工业和科技的成长。

改变,从思维方式开始。

肯尼迪曾在某大学发表了著名的演说《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我们选择登上月球。我们选择在这10年间登上月球,并实现更多梦想,并非因为它们轻而易举,而是因为困难重重。”

作者介绍:荣荣

每本书都认真读过,写书评,推荐好书!欢迎关注~@荣荣家庭关系教育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16020.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宝宝为什么一定要带帽子,为什么说小孩不能戴帽子 下一篇:为什么宝宝老是粘爷爷,为什么小孩特别黏奶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