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孩子动不动就哭耍赖该怎么教育,小孩无理取闹动不动就哭怎么教育

孩子任性耍赖哭闹是妈妈们经常面对的事,怎么管?在很多家长看来,任性是孩子的消极品质,应该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制止。但是,孩子的任性与成年人的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可塑性的。一般来讲,孩子的任性具有两重性,应注意区分不同情况而加以教育。
任性,是指一个人不顾客观环境和条件如何,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任何人的劝告和阻拦都难以发挥作用的一种性格品质。任性的主要特征是放任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孩子的任性一般有这两种:一种情况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认识范围扩

孩子任性耍赖哭闹是妈妈们经常面对的事,怎么管?在很多家长看来,任性是孩子的消极品质,应该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制止。但是,孩子的任性与成年人的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可塑性的。一般来讲,孩子的任性具有两重性,应注意区分不同情况而加以教育。

任性,是指一个人不顾客观环境和条件如何,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任何人的劝告和阻拦都难以发挥作用的一种性格品质。任性的主要特征是放任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孩子的任性一般有这两种:一种情况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认识范围扩大,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尊心、独立性逐渐增强,会产生“任性”的行为。这种“任性”行为是孩子身心发展的正常反映。它表现在孩子独立完成某件事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方面;或为了维护自尊心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方面;或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而采取一些冒险行为方面。这些尽管被家长看成是“任性”,孩子自己却不以为然。此时,作为家长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合理运用这种“任性”使之成为发展孩子独立性的一种动力,而不应当视为错误而予以追究。另一种情况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表现为不分情况地随意放任自己,毫无约束。这是一种消极的品质,家长应帮助孩子矫正。

孩子任性的原因,尽管与遗传和神经类型有关,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家庭教育不当是造成孩子这种不良性格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轻易给予满足,特别是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更是如此,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孩子任性的坏毛病。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采取高压、强迫的教育方式,过多地责骂孩子,就容易使孩子形成固执、任性的坏脾气。

那么,当孩子产生消极的任性行为时,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1、给孩子讲清任性的危害性对孩子的任性行为,不能因娇惯而放弃教育,一味顺从,也不能粗暴对待,以打骂代替教育。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说理入手,以情感化,巧妙处理,使孩子认识到任性的危害性。任性的孩子遇事容易激动,情绪波动大,对其身心健康是很有害的。还有的任性孩子,一切从感情出发,我行我素,难以接受劝告,发展下去会蛮横无礼、胡作非为,甚至会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任性是一种不好的品质,家长、老师、同学也不会喜欢,也更不会由着孩子的性子办。这种任性的性格还会影响孩子长大以后,的人际关系及工作、生活。同时,家长最好能让孩子感受到任性会给亲人、朋友造成的感情负担,让孩子自己认识到任性行为的不合理性。这样,孩子才会产生自觉改正这种不良性格的愿望。

2、家长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纠正孩子的任性。现在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光说要停止打骂教育,可当孩子不听话、哭闹、发脾气时,就没有办法了。”的确,要教育好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关键是家长是否找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方法。

有一个小学生很任性,一次吃饭时因一点儿小事不如意就不吃了。家长批评了他,他就干脆躺在地上哭闹,一会儿又起来把桌子上的书全部扔到地上。对待这样的孩子,家长要表现得沉着,有耐心,可用转移法进行教育,即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上。因为孩子发脾气时,他的神经系统处在高度的兴奋状态,容易引起爆发,所以不应火上浇油,大加训斥。此时,家长可请他看一看画册,或做其他能吸引孩子的事情,以此来安定他的情绪。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家长好像没有这回事似的,让他吃饭,这样孩子也就会忘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吃过饭后,家长再给予耐心的教育,指出他刚才为什么不对,危害是什么,并要求下不为例。

这种做法是比较有效的。此外,还有很多的方法,例如:听任法,当孩子任性时,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可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没趣就会停止任性,然后家长再进行说理教育。激将法,利用孩子好胜心比较强的特点,克制其任性行为。夸奖法,利用孩子喜欢“戴高帽”的特点,调动孩子的自尊心理,及时控制他的任性行为。总之,方法很多,家长可根据孩子任性的表现,采取适当的方法。

3、对孩子的要求,千万不要“百依百顺”。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家长要支持鼓励。对孩子不合理或过分的要求,家长决不能毫无原则地迁就,应表示坚决的不允许,并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家长决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放弃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要知道,如果孩子的企图第一次得逞,以后就会习以为常,由着性子来。伟大的思想家培根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此,家长应注意不能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稍有让步。

4、家长之间的意见要统一孩子的父母之间意见要统一,而且同祖父母之间的意见也要统一,防止孩子有“空子”可钻,否则家长的正确意见难以付诸实施。例如,当孩子任性时,往往是父亲动手打孩子,母亲忙着护孩子,外婆出来拉孩子,甚至相互埋怨、指责、争吵,这就更助长了孩子的任性。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千万不要产生分歧。即使有分歧,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出来。

哭,是孩子的一种本能。无论多大的孩子,都会哭。有的孩子把哭当成了一种“武器”,一见自己的某种要求得不到满足,就用哭来要挟大人。此法还往往十分奏效,孩子一哭,家长就屈服。应了那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于是,哭便成了孩子的武器。孩子何以用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原因还是在父母。常常看到孩子整天让人抱,放下就哭,于是父母就怪孩子不乖。其实,孩子并不是整天要人抱的,只是由于父母往往一听到孩子的哭声便马上抱起孩子,多次之后,哭和抱便联系了起来,形成条件反射。当然,导致孩子哭的原因很多,并不都是要挟手段。例如,孩子感到身体不舒服;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做错了事情,受到成人的批评、训斥等。孩子的哭会使父母心烦,哭个不停还会惹他们动肝火,遇到不顺心,还会打孩子几巴掌,孩子的哭会越来越厉害,以此试探成人的态度,结果往往是父母束手无策,只得好言相劝,以致无条件答应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向孩子“检讨”一番。孩子的愿望也许就在此时得到实现,哭声立刻停止。在这场战斗中,孩子便利用哭这个武器战胜了父母,使家长屈服。孩子尝到了哭的甜头,便逐渐养成了习惯。

孩子年龄小,控制自己的能力差,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如果成人经常迁就孩子的要求,就不利于他们自己去控制情绪上的冲动性。在与成人交往中,孩子从成人的反应一满足或拒绝、支持或鼓励、批评或禁止中逐步学会了采用一些有效的行动。经过选择,把某些行为固定下来,成为习惯。对孩子过分的温存和迁就,常常会养成儿童放纵、爱哭的不好习惯。时间长了,就容易使孩子任性、执拗的个性逐渐形成和发展。孩子的情感特点是比较丰富的,常常易变外露。高兴时,有说有笑;伤心时,大哭大闹。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由于自制力差,常常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的情感。

如何对待孩子的哭?

第一是不要轻率处理。孩子一哭,家长就用简单的方法,训斥一顿或一味迁就,这都不利于孩子的教育。正确的方法是先稳定孩子的情绪,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消除孩子的消极情绪。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想以哭闹要挟时,家长应立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跟孩子做游戏、讲段孩子喜欢的故事等等,使孩子忘却自己的要求。在孩子情绪稳定后,家长要及时关心孩子,教育孩子。调查清楚孩子哭的原因,耐心向孩子讲道理。家长应指出孩子的缺点,鼓励他改正任性的坏习惯。教育孩子遇到事情不能哭,并告诉他们哭是没有用的,不应该用哭闹解决问题,要学会忍耐,有些事情必须等待。要让孩子明白,人并不能想要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第二,要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孩子受到委屈或跌倒受伤后,哭闹之中总是希望得到家长的安慰,这是正常的心理状态。父母应该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给予关心和爱抚,不要担心孩子变得懦弱无能。坚持合理的要求,就会使孩子感到哭这个武器是不灵的,让孩子逐渐克服爱哭的习惯,使他们能听进成人的话,服从成人的合理要求。

在一个家庭中,安慰和同情是父母与子女情感交往中的一种正常手段。使用得当,不仅使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增进亲子感情,而且还可以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变得更勇敢,更坚强。

第三,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要求。有时孩子没有说出或表达不清自己的愿望,就会撒娇、发脾气。这时,要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告诉爸爸妈妈,你想要干什么?”

第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姑息迁就。改正孩子的缺点比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困难得多,因为在纠正错误时,孩子总是不满意的,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哭闹,此时,成人应坚持正确的要求。因为孩子的哭,不是因为痛苦引起的,而是企图以此威胁大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不正确的要求。家长的同情、怜悯会助长孩子的错误,所以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就什么都由着他。要让孩子懂得“哭”动摇不了家长的态度,眼泪不能换来成人的同情、有错必改才是好孩子。因此,有时运用转移法也不灵的时候,干脆沉默,孩子哭闹,既不火冒三丈地责备,也不动恻隐之心去迁就,而是不乱方寸,坚决不予理睬。让孩子在哭闹一阵后,自己觉得没趣、无望,最终自己收场。这样,还可以使孩子从中学会忍耐,懂得并不是自己的所有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晚饭前,孩子忽然走到妈妈跟前,提出要吃饼干。妈妈不加思索地说:“不行,马上就要吃晚饭了,吃了饼干,晚饭还吃得下去吗!”可是孩子不听,缠着妈妈说:“不,我要吃嘛,我饿了,就是要吃!”吵得妈妈没法,就说:“烦死人了,好,好,别吵了,给你吃。”于是孩子心满意足地吃了起来。

这样的事是家长经常碰到的。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

孩子的要求有两种,一种是合理的,一种是无理的。对于合理要求当然应支持,并尽可能予以满足。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暂时做不到,也要向孩子说清楚,首先要肯定他们的要求,然后说明目前为什么还做不到,并且告诉他们如何才能实现。

困难的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众所周知,幼儿的是非观念比较差,他们只能从自己当时的兴趣爱好愿望出发提出要求,而不能考虑到常情常理。在他们看来,他所提的要求都是合理的,如果遭到父母的拒绝,就会感到莫大的失望和委屈,甚至引起一场冲突,闹得大人没办法,只好屈服,结果养成孩子执拗、任性、不讲道理的坏毛病,在独生子女中尤为常见。如何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呢?

首先父母不必对孩子的要求忙于表态,要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要求是否合理,了解一下孩子提出这一要求的动机是什么。即便不合理,也要尽量用平等的、商量的口气和孩子交谈,不要简单地拒绝。如开头举的例子,那位妈妈起初简单地拒绝了孩子的要求,而当孩子一闹,又屈从了,无原则地任凭孩子抱着饼干盒饱餐一顿,结果就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以后不管提出什么要求,只要争取一下,吵闹一番,便可以达到目的。而如果这位妈妈改变一下做法效果要好得多。她可以先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饿,如果确实很饿,可以答应他先少吃几块饼干,但同时要说清楚晚饭前不能多吃东西的道理,决不能任孩子去吃,在这一点上不能妥协,孩子再哭再闹也不能让步,否则,虽然只应允一次,就会为下次拒绝其无理要求增加一份困难,不利于孩子品性的培养。

另外,大人之间要一致,要互相配合,不要拆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 好妈妈不打不骂培养男孩情形:爸爸不答应,妈妈答应;父母拒绝了,老人又应允。结果大人之间互相埋怨,孩子则利用矛盾各个击破。当然,为了不太伤孩子的心,在拒绝的方法上要讲究,不要简单粗暴。如爸爸干干脆脆地拒绝,妈妈再柔声细语地讲清道理,耐心地诱导或转移注意力,使孩子感到爸爸妈妈对他的要求是认真考虑的,讲道理的,一般来说也是会听从的。

正向的家庭教养环境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不吼不叫正确的面对孩子的任性哭闹,积极引导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1619.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孩子腿抽筋怎么办,孩子长得快腿疼抽筋怎么办 下一篇:要不要跟孩子谈钱的问题「不和孩子谈钱是做父母的失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