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遇事情老是哭怎么引导,孩子遇到困难就哭应该怎么引导
孩子在听到妈妈的话后,哭得更加凶狠,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就引起了很多路人围观,于是妈妈就把不停在哭的女儿拉走了。
想必这样的画面,很多朋友都曾遇到过,甚至在自己小的时候,也曾亲身经历过。我在小的时候,就像这个孩子一样,只要遇到一丁点事情,就会嚎啕大哭,根本不会去思考事情该如何解决,似乎只要哭的够大声,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了。
有一次逛超市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幕,有个妈妈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对着身边女儿怒吼:“哭,哭,哭,就知道哭,一遇到事情就知道哭,你怎么就没点出息!”
孩子在听到妈妈的话后,哭得更加凶狠,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就引起了很多路人围观,于是妈妈就把不停在哭的女儿拉走了。
想必这样的画面,很多朋友都曾遇到过,甚至在自己小的时候,也曾亲身经历过。我在小的时候,就像这个孩子一样,只要遇到一丁点事情,就会嚎啕大哭,根本不会去思考事情该如何解决,似乎只要哭的够大声,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了。
所以很多家长在遇到孩子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往往也会摸不着头脑,明明遇到的也不是什么大事,但为什么会哭呢?下面就带各位家长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遇到事情就哭?孩子一遇到事情就哭的情况并不少见,那么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其实和他们自身情绪控制还有心理承受能力都有一定关系。
原因一: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儿童情绪管理》这本书中,作者曾提到孩子的情绪分为四大类,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将这几种情绪把控住。
所以,他们常常会因为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导致失控的状态出现。
例如有的孩子就很难把握住自己的紧张情绪,所以在遇到一些比较紧张的事情时,就会出现失控的状态。例如放声大哭、总想上厕所等。
这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是很容易见到的,甚至有些成年人因为对某种情绪无法控制,所以一到那个情绪点,就会立即崩溃。
原因二:孩子不能正确的面对问题
我们其实会发现,年龄越小的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出现哭泣的概率会更大一些。因为年龄越小的孩子,自身经历的事情也会越少,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出现手无举措的概率也就越大,又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因此会选择哭泣的方式进行表达。
而且孩子相较于成人而言,他们的社会阅历也是比较有限的,所以一些在成人看来无关紧要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如同天塌了一般。
就好比孩子考试不及格,可能对于他们来说,整个世界就已经崩塌了,但这在成人的眼里,根本不算什么事。
所以很多孩子一遇到事情就哭,主要是因为他们年龄还小,不能非常全面地去看待事物,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表现。
原因三: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那么有些孩子之所以一遇到事情就哭,其实和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关。因为有些孩子的心理阈值比较低,而且自身也不会调节,所以在遇到问题后,往往就会习惯性的用哭泣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焦虑感。
而且有些孩子会习惯性的把事情想到最坏,这就意味着原本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但因为孩子的过度想象,导致他们妄想出了最坏的结果。
但又因为孩子无法消化这一结果,所以也只能靠这种情绪发泄的方式,缓解内心的不安。
家长如果想要解决,孩子只要一遇到事情就会哭闹的问题并不难。其实家长只要能让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问题了,所以家长不妨可以尝试一下“钟摆效应”。
什么是“钟摆效应”?
但说起“钟摆效应”,很多家长并不熟悉,甚至很诧异这一效应为什么能与孩子情绪挂钩,其实这一效应的原理,还是和钟摆本身有一定联系的。
当我们给钟摆施以比较大的力气时,那么钟摆摆动的幅度就会比较大,但如果施以的力气比较小,那么摆动幅度就会随之减少。但无论是施以大力气,还是施以小力气,钟摆在左右两边摆动的幅度都一样。
我们不妨把这一效应放到孩子的情绪上,当孩子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正面情绪时,他们在面对负面情绪的时候,也就无法进行正常控制。所以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会用比较极端的方式进行表达宣泄,例如大声哭闹、嘶吼等。
但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利用“钟摆效应”,其实就能帮助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至于总是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家长该如何利用“钟摆效应”帮助孩子?
在“钟摆效应”的影响下,孩子的情绪可以受到调整与控制,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去做,才能一步步地帮助孩子控制住情绪?
△帮助孩子正确宣泄自己的情绪
绝大多数家长在遇到文章开头的那番情景时,可能都会像那位妈妈一样,强制性地要求自家孩子闭嘴,不允许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哭闹。
这其实也是大部分家长解决问题的思路,认为只要能把源头堵住,问题就不会再出现了。
可是孩子的情绪并不像衣服上的破洞,他们在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如果只是被家长堵住了,那么也只能获得暂时性的解决,但并没有从根源解决这一问题。
因为当孩子的负面情绪被堵住了,在“钟摆效应”的影响下,他们的其他情绪也会被堵住。
这就意味着当孩子在开心的时候,可能因为情绪的压抑,使得他们无法将自己开心的表达出来。
时间久了后,孩子就可能会变成看起来非常冷漠的人,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不会流露出来。
所以在“钟摆效应”的影响下,家长首先就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宣泄情绪,因为疏通远比堵住要好。
家长可以在孩子感到悲伤或者哭闹的时候,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大声哭闹,大声喊叫等。
那么在遇到比较开心的事情时,家长也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正面情绪表达出来,因为这有利于处在对面情绪的宣泄。
因为孩子只有在经历了不同情绪的表达后,他们才能切实地领会到不同情绪的感受,同时也能为他们接纳自己的情绪打下基础。
△引导孩子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教育专家李玫瑾曾经提到:家长虽然应当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这种表达方式不能太过极端,而是应当可以收放自如地进行表达。
所以家长在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同情绪后,就应该对孩子的情绪控制进行引导了。
既然要控制情绪,那么就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出现不同情绪的原因,所以家长也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
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家长也能更好地与孩子讨论他们出现不同情绪的原因,从而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这样孩子也能理性地去思考自己一遇到事情就哭的的缘由,究竟是因为自己的情绪难以控制?还是因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
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想些办法,例如在下一次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是否能用其他方式代替哭泣以及其他极端行为。
那么,通过这种方式的探讨,孩子也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
△尽可能地给予孩子情绪上的安全感
教育学家尹建莉是很提倡家长给予孩子安全感的,特别是情绪方面的安全感。
因为她认为情绪的影响力量非常强大,如果父母一直给予孩子不安或坏脾气,那么孩子将会受到成倍的负面影响。
所以在孩子遇到事情或者问题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动怒,而是应当将这种怒气化为孩子可以使用的力量。
特别是在家长并不清楚事情原委的时候,千万不要随意和孩子动怒,这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觉得家长对自己丝毫不在意。
比如,孩子想要吃的东西卖完了,孩子可能会因为吃不到感到委屈,所以会嚎啕大哭。
那么在这个时候,家长如果只是强硬地让孩子闭嘴,可能孩子会为了不让家长生气,停止了哭泣,但是内心的委屈并没有消失。
但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和孩子说:“宝贝,我很理解你的难过,可是已经卖完了,我们明天早一点来好不好?”
那么孩子内心所感受到的东西将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家长对自己的理解,同时也在情绪上面给予了自己安全感。
结语孩子遇到事情就爱哭,可能只是因为他们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家长可以利用“钟摆效应”帮助孩子。
其实家长帮助孩子控制住他们的不良情绪,也是一种拉近亲子关系的方式。
因为通过这种方式,也能让家长更为确切地了解自家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以及心理状态。
这无论是对孩子今后的成长,还是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孩子一遇到困难动不动就哭怎么办
我同事的孩子也这样。专家说:“有点内向,不爱表现自己,可能是小时侯和外界接触少的缘故,要多锻炼他。有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哭得多,有几个原因:
1、天生的性格,比较敏感,很小的事他看得很大。比如膝盖上摔了一个小口子,他会嚎啕大哭,而且没完没了;
2、父母下意识地鼓励哭。比如孩子膝盖上摔了一个小口子,父母亲就老是去“关心”他,一会儿就来问一问、摸一摸,表示过多的担心;又比如孩子为什么事不满意而哭,父母就想尽办法让他不哭,把他想要的东西全给他。虽然孩子常哭,但他并不是不快活。敏感的孩子哭得,笑得,尽情发泄,哭过了会好过些。研究人员相信,眼泪可以帮助人减少由大脑在压抑时所产生的有害的化学物质(chemicals)。也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爱哭的人在情绪上、身体上不比不爱哭的人差。所以不要看见孩子一哭就紧张、就想办法制止。
为了适当减少孩子的哭,可以试用以下方法:
1、对孩子的敏感要重视。敏感的孩子,对疼痛、对“重大事件”(如心爱的娃娃胳膊掉了、搭好的积木高楼被别的儿童推倒了等等)的感受比别的孩子厉害。因此,嘲笑这种敏感或否定其合法性,甚至批评这种敏感是错误的。一定要用理解和同情来反应,帮他从困境中走出来。但是,切不要做过头,否则会做过头,也不好。承受力是锻炼出来的。
2、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低的自尊心会使他敏感的程度增高,哭得更多。所以促进孩子的自我评价,并时时表扬好行为很有作用。你不应该对他要求太多,或者做他能力达不到的事。
3、不要助长他的哭。孩子的哭既不要奖励,也不要惩罚,要以中性态度去对待。不过,在孩子情绪过分激动时,可以和他玩一些消遣性的游戏,分散注意力,或者给予一点亲切的安慰。但是,不要给太过分的同情,否则会给孩子哭的“动力”。
4、帮助(或引导)孩子把嚎哭变成语言。教他在遇到困难或不顺心的事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想法和要求,更有针对性地替他解决。
5、不要把自己的消极情绪表现出来,否则他也会模仿,大人流眼泪,他马上也会哭,如你真有动情的事,应避免在他面前表露,不让他模仿。
6、不要批评孩子想学习、想做一些事的愿望和努力。甚至在结果并不太理想时,也不要批评,而要鼓励和帮助。比如:他想画画,在纸上用彩色笔画花朵和青草,这很好,但他画着画着就到墙上去画了。这时,你的任务是表扬他的画画能力,教育他不要往墙上画。这样,他会愿意改正,以做得更好来获得更多的表扬。这时,如果你只批评他在墙上画的事,他会感到委曲、会哭。
7、对孩子的哭不要极严厉地禁止,也不要过份地同情。往往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皱一皱眉、摇一摇头,表示你的态度即可。
8、对5岁的孩子要立规矩,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但是,规矩要容易执行,比如不要在大人午睡时大声叫嚷;玩具玩过以后要收拾好;小朋友跌倒要去扶起来,找大人看看是否要送治疗等。在立规矩时,要浅显地讲点道理,他懂了,会执行得好些。比如玩具玩过后要收拾好,是为了下次玩时好容易地找到;大人午睡时不要大声叫嚷是给大人留下安静的环境,使他们睡得更香等。当儿童一两个月都没有不执行规矩的行为,哭得比以前少我了,则要大力表扬。
9、不要给他贴上一个“好哭的孩子”的标签,不要当他的面和别人谈论他的哭,以保护他的自尊心。
10、对孩子发生哭的行为时,要反应,不能置之不理,如果不理会,有时可能发生危险,问题就大了。比如他跌倒了,哭了,马上要去看看有什么问题。腿破了,要处理,头疼了,要到去检查。但如果他是无事哭闹,则转移注意,让他玩些游戏,不要什么都给他。
一点小事就大哭发脾气,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该怎么办?
对于父母来说,让他们感到最头疼的应该就是孩子发脾气了,无论什么场合,孩子都能因为一些小事情绪失控开始大哭大闹,面对这样的情况,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应对。但其实家长在这个时候无需过于焦虑,生气哭闹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每个人都是有着发泄自己情绪的权利,而且适当的哭闹也是不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以及心理健康的,所以父母首先不应该在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自己也跟着情绪失控。
首先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想着应该如何去解决,孩子却经常性的哭闹,家长就应该反思自己的身上是否有着同样的问题,如果父母本身脾气就不好,不论什么场合只要认为孩子做错事情了就直接性的呵斥打骂孩子,对待孩子时也是完全看自己的心情,一会儿好一会儿坏,这样的教育方式也会让孩子情绪失控,身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在孩子面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另外就是因为孩子的年纪较小,是否由于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够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所以才通过这种哭闹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并表示自己的抗议。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父母无需和孩子硬来,先让孩子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等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在与孩子共情,将孩子想要表达却没表达出来讲述出来,并告诉孩子自己是理解他的,也刚好趁这个时候能够去教导孩子,更多表达自己的方法,告诉孩子表达自己的方法,并不仅仅只有哭闹发脾气这一种。
如果孩子是在公共场合大声哭闹的话,那么家长也千万不要因为丢了面子就想要迅速的让孩子停止这种行为,只需要冷静地将孩子带到角落或是卫生间中轻轻地搂着孩子,让他当情绪发泄完毕之后,再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并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只有孩子的情绪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才能够听得进去父母说的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以暴制暴,用愤怒的情绪去应对孩子愤怒的情绪,因为人在愤怒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尤其是会对孩子说一些不妥当过激的言语,而这些话是会伤害到孩子的,就比如说你是个坏孩子,你再不闭嘴我就不要你了,你现在就给我闭上嘴巴不许哭,这种方法不仅不能够安抚到孩子的情绪,反而还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激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