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为什么不能夸婴儿乖,为什么不能夸婴儿乖

每年过年拜年的时候,大概是最高频听到,“你家孩子真乖,真懂事”这句话的了,孩子长得好不好看,脑子聪不聪明,这些都需要根据一些实际案例才能夸,但是真乖真懂事,只要你能安静的坐在沙发上,保持十分钟,这句夸奖就一定会出现


对孩子定义为“乖”,是家长扼杀孩子思维独立性第一步
小时候,家长口里的乖孩子,一定是非常听话的那种,让他好好上课,他就认真上课,努力考试第一名,让他去钢琴考级,他就每天晚上练到十二点,尽管自己不喜欢弹钢琴,但因为父母的话,还是会顺着他们去做事

每年过年拜年的时候,大概是最高频听到,“你家孩子真乖,真懂事”这句话的了,孩子长得好不好看,脑子聪不聪明,这些都需要根据一些实际案例才能夸,但是真乖真懂事,只要你能安静的坐在沙发上,保持十分钟,这句夸奖就一定会出现

对孩子定义为“乖”,是家长扼杀孩子思维独立性第一步

小时候,家长口里的乖孩子,一定是非常听话的那种,让他好好上课,他就认真上课,努力考试第一名,让他去钢琴考级,他就每天晚上练到十二点,尽管自己不喜欢弹钢琴,但因为父母的话,还是会顺着他们去做事

这样长大的孩子,其实他没有长大,就算已经高考完,考上大学,但他们思维还在被大人牵着走,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父母要求孩子上学时候,不许早恋,但当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又要求他们立刻找到一个可以厮守一生的人结婚

在孩子还没学习怎么去爱一个人的时候,就要求他们选择一个靠谱、稳重的爱人,相携一生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结婚没两年,闹离婚,于是一切回到初始点,家长继续催婚催孕

乖孩子,他们最大的特点,在于脑子里没有自己的东西,都是家长强加给他的,一些孩子天性要强,发现事情不对头之后,要么和父母每天刚,要么躲的远远的,跑到外地去工作

但还有一部分孩子,他们天生性格更为柔弱,容易被别人牵着走,当发现和父母出现矛盾后,自己在心里跟自己较劲、纠结,时间一长,心里就容易生病

孩子怎么样,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家长其实占了很大一部分影响力,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建议家长不要总把孩子当孩子,而是把他们当成一个有着独立思维的人去对待。

【女子无才便留德】 资深留德华,淡定俩娃妈。更多干货教程,关注我领取!

为什么不能夸婴儿乖,为什么不能夸婴儿乖

别总用“乖”来评价你的孩子,这是为什么?

在日常日常生活,父母老人通常喜爱用“乖”来表明对孩子的钟爱,由于在中国传统式的教育培训中,孩子聪明便是好孩子,不懂事便是不孝敬.不听话.并不是好孩子。“乖”变成了父母老人们考量孩子优劣是否的一把秤,但这定级确实能一点偏差也没有么?

一,“乖”的孩子大多数没主见

有的父母无论什么事情都需要为孩子分配好,而且让孩子对着她们的想法去做,孩子不可有一丝一毫的不遵循。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培养对父母老人的话唯命是从的习惯性,自身并没有所有的见解和想法,直到孩子长大后在社会发展中存活时就会缺乏自身去处理问题的工作能力,由于一直全是父母给他决策,当父母不会再她们身旁时,她们也就手足无措了。碰到难题都没法独立处理的孩子,未来该怎么担当起家里的义务和时代的义务?

二,“乖”孩子脑壳缺乏想象力

乖孩子不但非常容易缺乏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乖孩子更缺乏想象力,一直听父母的话的孩子不喜欢思索,由于她们一直不用考虑的,在潜意识中里她们觉得父母会为它们计划好一切,这也就是为何她们大多数都很老实巴交.不顽皮.不恶搞的缘故了。

而想象力丰富多彩的孩子一般全是淘气的.敢向规定和组织纪律性挑战的,她们一直能在多种状况下出一些令人出乎意料的“有趣的笑话”,而这种有趣的笑话通常能孩子越来越有意思.有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由于过度听话造成即便某件事情是不正确的,他也不容易坚信他人,一直对父母和老人们的话坚信不疑,因而,会显得很执着,无法沟通交流,无法听取他人的建议。因此,乖不一定好,不乖也不一定就不太好,看事儿不可以过度肯定。

为什么不能夸婴儿乖,为什么不能夸婴儿乖

常夸孩子也是一种危害

常夸孩子也是一种危害

  常夸孩子也是一种危害,夸孩子是在某些时候激励孩子进步的,但是经常夸孩子,就会让孩子没有正确的判断意识,有关于这样研究调查下面一起来聊聊,常夸孩子也是一种危害。

  常夸孩子也是一种危害1

   1、别在孩子面前夸人家孩子

  众人皆知,国人以谦虚为美德,有些年轻父母总是喜欢在自己孩子面前随随便便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如果面对10岁以下的幼儿,他们的反应如何呢?

  邻居一位年轻妈妈一次随随便便地说:“啊!你家小妹妹真可爱,真乖,不像我家乐乐吵吵闹闹,只会淘气,让人心烦。”在一旁的乐乐瞪大了眼睛怯声声地说:“妈妈我乖”,不料妈妈却大声说:“乖什么乖,就知道淘气烦人,一边去!”过了几天,人们发现乐乐变了,天真活泼的乐乐看到妈妈回来,躲在椅子后面不敢往前去。妈妈说:“乐乐过来亲亲妈妈!”乐乐小心翼翼地亲亲妈妈后竟然冒出一句:“妈妈我乖,你别心烦。”所有在场的人听了都大吃一惊。

  小东的爸爸请几位哥们儿来家吃饭,几杯酒下肚几个人夸起谁家儿子如何如何,谁家女儿如何如何。这位爸爸不在意地说:“我特喜欢儿子,我家小东要变成儿子,我就乐得跳楼了!”小东迅速跑到厨房,用她那尚不太利落的话问妈妈:“我变成儿子吗?”妈妈说:“瞎说什么呀,不变。”小东原来睡觉很好,妈妈不知为何小东这几天夜里总是睡不安,惊醒后好像很害怕。星期六到奶奶家,一进门没看见爸爸,就哭着说爸爸跳楼了,真把奶奶吓了一大跳,待这位爸爸回来说了事情的前后经过,家人当笑话一笑了之,然而小东却很久很久都自言自语地说:“不变,不变,爸爸不跳楼。”

  在幼儿小小的心灵中,父母最爱自己,最疼他们,一旦他们听到父母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就可能会认为父母亲不爱自己,产生很强的失落感。

  一些年轻爸爸妈妈总认为他们是孩子,什么都不懂,更谈不上什么自尊心,可从上述一些例子来看,孩子们不仅能听懂,而且还在自己心灵中产生了激烈的反应,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十分珍视自我。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必须处处注意这些“小事”,否则会严重伤害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失去心理平衡。

   2、常夸孩子也是一种危害

   情景剧上演

   妈妈的称赞挂嘴边

  有一天,洋洋帮妈妈扫地,妈妈说:“你是个好孩子。”又有一天,洋洋从幼儿园带回自己的画,妈妈说:“你真聪明。”妈妈相信,经常夸奖孩子可以帮他建立自信,有安全感。

  当洋洋和妈妈一起画画的时候,他每画几笔就会停下来问:“我聪明不聪明啊?”如果妈妈没有及时地表扬他“聪明”,洋洋就不愿意再画下去了。

  周末,一家人外出游玩。大家坐在草地上野餐。六岁的牛牛一个人静静地看着风景,陷入了沉思。妈妈对牛牛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今天你乖极了。”片刻之后,牛牛拿起一个西红柿扔向了妈妈,把妈妈的衣服弄脏了。

   妈妈错在哪里?

   赞扬太过分宝宝不爱冒险

  如果孩子常被称赞聪明,那么他很可能因不想冒险失去高分,而不大愿意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夸奖也可能导致紧张和行为失当。著名的心理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分为两大类:即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其中死的本能,常常代表了一种破坏的本能。后来,牛牛慢慢说出了自己捣乱的原因:野餐时,妈妈一直抱着弟弟喝牛奶,此时他冒出了一个念头,如果妈妈不小心将弟弟掉到河里,那么以后就只能疼爱他一个人了,他对自己的这种想法感到很害怕,很内疚。就在这时,妈妈夸他乖,这样的夸奖让他觉得惭愧,于是他就不顾一切地表现出自己不配那个夸奖的样子来。

  许多孩子经常会有针对家庭成员的破坏性愿望,比如他也许正在希望妈妈赶快消失,当父母跟他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时,他会感到无法接受,因为他对自己的这些想法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为了显示他的“真我”,他只好不做“好孩子”,而表现出不端的行为。

  “你是个好孩子”、“你真乖”这样判断和评价性的赞扬,有时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对培养孩子自立、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界看法影响的品质没有帮助。

   心理学家支招

   夸结果不如夸态度

  当孩子帮助妈妈扫地后,说他辛苦了,或者说地面看起来多干净呀,这样的评论才是平常的,自然的。但如果夸奖孩子“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没有你,妈妈该怎么办呢。”则可能让孩子感到不安,他也许觉得自己离一个好孩子的标准还差得远呢,接下来他们可能会用不端的行为表现来减轻自己的内心负担。

  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那么他就会更加看重自己努力的过程,学会面对艰难的任务坚持不懈。而对品格的直接赞美,如果没有孩子的努力作为明确而充分的理由,那就像建在沙上的塔一样没有基础。

  与其说“你画得真好”,不如说“你画得很认真,我很高兴”;与其说“你真棒,数学考得这么好”,不如说“这次考试比上次进步了”,与其时时告诉孩子“你是个好孩子”,不如让孩子知道,“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你有你的优点和弱点,强势和不足,喜好和厌恶,而且我知道你在努力进步”。这两种赞扬之间有着微妙但却重要的区别,其中的分寸要靠妈妈根据孩子的情况来把握。但总之,我们想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们喜欢和欣赏他们的努力,工作和创造,我们也能接受他们的局限和不足。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赞扬让孩子们对自己有一个现实的认识,从而避免受到外界的评价性赞扬的压力干扰,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

   3、夸孩子从接纳欣赏开始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不优秀,怎么夸呀?光夸孩子好,孩子骄傲了怎么办?其实,每个孩子一定都有优秀的地方。当父母细心观察,而且适当放低期望值,不要总是拿孩子的弱项和别的孩子的强项对比,就一定可以找到孩子身上很多的优点。

  很多学者强调要夸孩子,但不能胡夸,让孩子觉得夸奖不那么“值钱”。夸奖不只是语言的夸奖,更多的是表现出美好的态度——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认同态度,比如信任,对他充满着兴趣,而且对孩子的存在感到幸福。

  如果父母喜欢说“不管你怎么样,只要你健康快乐地活着,我们就觉得很满足”,孩子就会无意识地想让父母满足,会有事没事也喜滋滋的,凡事都愿意往好的方面想。父母喜欢说“孩子你必须好好学习”,虽然是表达关心和督促,态度上却让孩子读到“如果你不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那么,学习在本身的意义之外,有了更多的意义与压力,孩子对学习厌烦就会是早晚的事。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不管他聪明也好,愚笨也罢,都无条件接纳,孩子就会按照天赋的能力顺利发展,甚至会比别的孩子更有创造力和自我感。

  即使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能干的孩子,如果父母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接纳,孩子就需要把自己割裂,分出什么是好的,父母喜欢的,什么是坏的,不被喜欢的。他要花出精力来处理,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成长与学习。那么,是不是可以老夸孩子?不!孩子不能无条件地夸,夸也会夸出毛病来。夸什么往往也意味着在否定孩子另外的什么。

  所以,接纳、欣赏孩子比语言的夸要好,夸是寻求孩子与父母价值观念的一致,接纳、欣赏可以存在双方的价值差异。语言上的表达会给孩子误解与错觉,接纳他、信任他的态度是不容易被曲解的。

   4、你对孩子的表扬达标了吗

   16过度表扬

  孩子需要赞扬,就像小树需要阳光雨露。孩子也需要批评,就像小树需要剪枝。表扬不都是好事,过度可能会让孩子受了表扬的“伤”。批评也不尽是坏事,没准它更能滋养孩子的身心。身为父母,你对孩子的表扬“达标”了吗?

  如果说孩子的一点点成绩和努力是幼苗,夸奖就是肥沃的土壤,幼苗依赖土壤茁壮成长。从小到大,每个孩子都需要源源不断的鼓励,父母的热情夸奖可以帮助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提升智商和情商,并逐步培养起自信。而且,被高涨的情绪拥着,孩子可能会自觉自愿地让自己来个“三级跳”,把眼前的事做得更好,似乎用事实告诉我们“好孩子多半是夸出来的”论断一点儿没错。

  但是,千万别以为这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批评要有艺术,表扬也不是那么容易达标的。

   标准1:阳光雨露每天都要

  恰如其分的表扬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素,每天夸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课,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不可缺少。赞扬是孩子生活中的阳光雨露,纵使孩子做错了什么或经历了失败,父母也应从中找到闪光的内核,给他们信心和站起来的勇气——父母知足,孩子才会有往前走的动力。

   标准2:表扬不是多多益善

  一些父母对“赏识教育”的理解有一种错觉:夸奖与孩子的进步成正比。从怀孕起就被“赏识教育”俘虏了的黄女士就是这样,如今,女儿溪溪五岁了,也被夸奖包围了五年。可最近黄女士发现,女儿对表扬特别在意,谁要是说一句哪个小朋友真听话或对人有礼貌一类的话,溪溪就迫不及待地大声嚷嚷:“我比他好!”如果溪溪做了什么事,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取得了芝麻大点儿的成绩,父母没有及时表扬或表扬得不到位,她就非常不高兴,情绪一下子会从山峰跌落到谷底,以后再做类似的事情绝对提不起精神来。

  过多的表扬会造成孩子对表扬的过分依赖、对批评却格外抵触的心理。过多的表扬还容易让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言行能够讨父母欢心,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我做这件事是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而不是我自己喜欢做。”孩子因此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和看法,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难以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

   标准3:表扬是为了“不表扬”

  别看孩子小,没准儿孩子的自尊心比大人还强。父母对孩子自尊心的持续保护,能催化孩子内在的激励机制,促使孩子不依赖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获得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学会自我激励,帮助孩子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自信,进而去做更多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表扬的目的是为了最终的“不表扬”。明白了这一点,父母就有了表扬的“大智慧”了,也许什么问题都不复存在了。

  并非所有的表扬和夸奖都是激励孩子向上的催化剂,它是把双刃剑,也像服药一样,不能随便乱用,有关于时间和剂量的规则和禁忌。看看这些场景,比较一下,看看你的孩子会不会已经受了表扬的“伤”?

   一级伤害:好话坏说——打击性的表扬伤人最重

  金女士把照顾金鱼和给盆栽的小西红柿浇水的任务交给了孩子。可孩子不是一天给金鱼吃两顿饭就是三天忘了喂食;平时自己喝水还经常让别人提醒,就更想不起来给小西红柿喝水了。但是最近三天,他却很好地完成了任务。金女士错误的表扬:“你这几天终于记住了自己该做的事,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明天可别再忘了!”

  这样的表扬很勉强,而且含着批评,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觉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爸妈妈的眼睛总是盯在自己的薄弱环节上,使自己不得翻身。

  “达标”表扬:孩子在某一点有了进步,本来是全家皆大欢喜的事。如果给表扬加上阴影,就是爸爸妈妈的不是了。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突出孩子的长处,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所以,对孩子责任心的提升,妈妈要一项一项地肯定:“嗯,给鱼喂食不多不少正合适,水也换好了,还刷了鱼缸;给西红柿早晚浇了两次水,看它的叶子都笑了。照这样,它们肯定会越长越壮!”孩子虽小,但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夸奖,希望父母看到自己所有的付出,一点一滴都不忽略。

   二级伤害:聪明反被聪明误——无原则的表扬适得其反

  当孩子自己吃完了面前的一碗饭,马女士喜出望外:“我儿子真棒!”孩子跟着电视说了一句广告词,马女士又说:“真聪明!”孩子摔了一跤,自己爬起来没哭,马女士激动得不得了:“太棒了!”

  错误表扬:孩子做任何事,哪怕是最应该不过的成长,在妈妈眼里都是了不起的,会不停地夸奖孩子,而且说来倒去总是这两句话:“你真聪明!”“你真棒!”

  这位妈妈恨不能时时传递给孩子“你是最棒的”信息,希望以此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去赢取未来。然而,无原则的赞扬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这种简单和不负责任的评价,容易导致孩子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在挑战面前退缩回避,因为他们不想冒出差错的风险,更不想经历失败,不愿意给“聪明”的自己带来丝毫的“污点”。

  与此同时,耳朵里塞满了“聪明”信息的孩子,日久天长会产生一种错觉,将所有的好结果与自己脑瓜聪明放在天平的两边:有聪明就足够了,哪还需要努力?因此有可能比不如他们聪明的孩子遭遇更多的挫折和失败。面对突如其来的一盆盆冷水,心理的落差很可能让他们失去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达标”表扬:

  达标的夸奖就事论事,即针对孩子某些能力的拓展、某一方面的进步、所取得的成绩或坚持不懈的努力予以肯定,并非不分时间、场合、事件,千篇一律地赞美孩子聪明。所以,当孩子学跳绳成果日新月异时,妈妈与其夸孩子“真聪明”,不如这么说:“上星期你才能连着跳五十多下,现在能连着跳一百六十多下了,每天坚持练果然有效果吧!”让孩子看到他的付出有了回报,可以增强内心的目标方向感。当你认可孩子的努力时,你是在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迎接更多的挑战,给他们跌倒了再爬起来的勇气,这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因为自信与困难相伴而生。

   三级伤害:正打歪着——没准头的`表扬无关痛痒

  小盟兴高采烈地拿着他在幼儿园画的画给妈妈看,是《小白兔拔萝卜》的填色图,他的眼神期待着……

  妈妈却错误表扬:“画得真棒,你一定是你们班上画得最好的!”

  这样的表扬有两个弊端:班上的孩子自身条件都不一样,起点也不同,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显然有失公平;况且今天你表扬了孩子是班里最棒的,而明天孩子没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内心会很沮丧,这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它的另一个毛病在于笼统而缺乏针对性。

   “达标”表扬:

  大而空的夸奖并不能给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觉,有可能筑成孩子内心空中楼阁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负。他们盲目地认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进而难以形成对事物恰当的判断和分辨能力。表扬孩子做事的过程比表扬他们获得的结果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便于孩子明白父母更重视他们是否努力,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慢慢地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通过细化过程,强化孩子所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找出对付弱点的办法,可以使孩子克服每一个挫折,平和地面对困难,避免被小小的不顺击得一败涂地。

  所以,这时妈妈不如说:“你这幅画画得很仔细,颜色一点儿也没涂到线的外面;颜色也好看,能跟妈妈讲讲为什么选这几种颜色吗?为什么把云彩涂成了橘色?”从而引发孩子讲一讲他是怎么想的,再看看他是如何用画笔表现的,不妨再提一点儿建议。妈妈对作品的评论和指点能引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因为妈妈给予他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好”与“不好”的判断,而是对过程的关注,使孩子明确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满足感也会油然而生。

  父母的“慧眼”就在于能敏锐地感知孩子什么时候需要“加油”,该“加多少”。要知道,对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不同方式的表扬产生的效果会大不相同。

   5、夸孩子聪明不如夸他勤奋

  我们说孩子天资聪明,说的是天分,其实孩子的成绩主要是勤奋劳动取得,不能都归功于天资。有句古话叫“笨鸟先飞”,实际上它是一句自勉的话,让后人理解反了。

  先飞的鸟,它不怕风险,具有挑战精神,恰恰是我们的孩子应该具有的。人的智商本来相差不多,“笨”,大多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据介绍,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们选择412名11岁的儿童进行了六次实验发现:那些被誉为聪明的孩子恰恰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将好的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不愿再努力选择新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那些被夸奖学习努力和刻苦的孩子,则富有持久的上进心和学习兴趣,他们认为智力及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的,从而更愿意承担风险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所以,在评价孩子时,决不能用先天来否定后天。要明白,肯努力是一个最可贵的心理素质,有了它,所产生的动力就会无穷无尽。教会孩子发奋,教会孩子百折不挠地钻研,这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常夸孩子也是一种危害2

  对孩子来讲,他的自我认知,是从别人对他的评价开始的。

  而我们作为父母,往往会变成孩子的第一评价者,我们对孩子的描述,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看法,让孩子变得自信,或者自卑。

  在生活当中,父母经常用三类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孩子。

   第一类就是正面积极的。比如我们说一个孩子特别有礼貌,做事彬彬有礼,与人相处的时候非常有大人的样子。

  这对孩子来讲,是一个特别好的表扬,这类标签,都会使我们的孩子在自信心得成长上,有所提高。

   第二类就是我们会在有些时候,有意无意的,向孩子表达出一些消极的语言,来描述和评价他们。

  像是:你怎么那么笨呢,跟你说多少次都不长脑子。这些话,都是伤害性的,负面的。

  会让我们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质疑,这显然是不好的。所以建议家长朋友在生活中,将这些负面的言语,尽量去除掉。

  有一些时候,我们会说我们的孩子很懒,这句话是在中小学家长口中最常见的一个负面评价。

  当一个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懒人”,那就糟糕了。早晨他该起床的时候,他就会想:反正我妈说我是一个懒蛋,晚起半小时也无所谓。

  该做作业的时候,他这样想:反正我妈说我是一个懒蛋,这作业我在拖两天再做吧,或者他干脆就不做了。

  因为我们对孩子“懒”的评价,对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问题。

   第三类,是那种看起来还不错,但是有时候会对孩子造成很大困扰的一些评价。

  例如“聪明”,我从来不让我的朋友夸我的孩子聪明,是因为聪明这个词的背后,有很深的一个心理学暗示:因为够聪明,所以可以花更少的成本达到好的结果,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

  于是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努力,不肯下笨功夫,长此以往,是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在中学里,这一点尤其重要。

  我们会发现,那些动辄被别人夸赞很聪明的孩子,往往会接着另外半句话:但是,这个孩子很马虎。

  所以在引导孩子自我认知方面,要对孩子进行尽可能多的正向评价,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良好的自我认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16568.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幼儿入园为何要到指定医疗机构体检呢,幼儿园体检要指定医院体检吗 下一篇:夏天宝宝要补钙吗,婴儿缺钙可以大量补钙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