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围着桌子转圈「拍桌子玩手转圈圈星孩的这些行为你真的了解过吗」
“他懂的东西挺多的,但是很不听话。在家喜欢转圈圈,无聊的时候还会打自己。想要的东西没得到就会大喊大叫,甚至敲头。我们拿他没办法,只能想要都给他。但感觉他现在越来越严重,觉得不对劲,所以带来看看。”
这是P小编在接待家长时听到最多的主诉了,家长带孩子带的身心疲惫,但孩子还是“不听话”,甚至变本加厉。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些令人头疼的行为。什么是行为问题?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都会定时发送自闭症的相关文章,让我们一起关怀来自星星的孩子~伴他们成长唷~
“他懂的东西挺多的,但是很不听话。在家喜欢转圈圈,无聊的时候还会打自己。想要的东西没得到就会大喊大叫,甚至敲头。我们拿他没办法,只能想要都给他。但感觉他现在越来越严重,觉得不对劲,所以带来看看。”
这是P小编在接待家长时听到最多的主诉了,家长带孩子带的身心疲惫,但孩子还是“不听话”,甚至变本加厉。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些令人头疼的行为。
什么是行为问题?我们把这类令家长头疼的问题称之为行为问题。怎样的才是行为问题呢?看看行为是否符合下列特征:
1、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
2、造成财产损失的行为
3、干扰个人学习能力和社会功能的行为
自闭症儿童的常见行为问题有:出现不合时宜的强烈情绪反应,重复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或攻击性行为等,严重困扰其个人与身边人的生活。
这是由于自闭症儿童存在社会沟通和交往障碍,因此,他们往往会采用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来表达需求和发泄情绪。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是刻板、重复行为和狭隘的兴趣狭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大量重复的行为,如不分场合的拍手,重复的开关门,沉迷于“手指游戏”等,这些重复刻板的行为极大的影响了自身和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如何去改善行为问题也成为家长及其康复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
行为问题的干预顺序想要干预的行为可能很多,但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将所有的问题行为都解决。因此,当我们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无从下手时,我们需要将问题行为列举出来,再按以下顺序排列:
1、行为是否伤害到自己
2、行为是否伤害到别人
3、行为是否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
4、行为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5、行为是否被社会所接受
首先要干预的是伤害自己和伤害别人的行为,安全是第一位。排在后面的行为同样也要引起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行为只是看着奇怪,但对生活影响并不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干预。如孩子在家无聊的时候会出现转圈的行为,妈妈制止后可以停下。这个行为其实不影响到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并且是在家里无聊的时候才出现,那么这个行为就不是一定要急着干预的行为,家长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别的行为问题上。
分析行为的功能行为问题是自闭症儿童功能性障碍的外在表现行为,它是自闭症儿童的一种表达方式。每一个行为都具有功能,无论是好的行为或是不好的行为,都在传递着信息。只有解读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的功能分为4种:
1、获得想要的
2、寻求关注
3、逃避
4、自我刺激
要注意的是,同一个行为可能存在不同的功能。
举个例子:敲头的行为
1、弟弟看到哥哥的新玩具便走过去伸手拿,哥哥没给他,于是他开始敲自己的头,妈妈看到后让哥哥把玩具给弟弟玩。弟弟获得了新玩具。
*敲头行为的功能是获得想要的
2、妈妈在厨房做菜,孩子独自在客厅玩耍,孩子敲头“咚咚咚”的声响引来妈妈,孩子便停下来了。
*敲头行为的功能是寻求关注。
3、孩子不爱吃蔬菜,午餐时当妈妈喂蔬菜时孩子就开始敲头,妈妈很生气说“再敲头就没饭吃啦”,孩子继续敲头,妈妈把饭菜端走。孩子停止敲头。
*敲头行为的功能是逃避
4、孩子不时的会出现敲头行为,无论有人关注与否敲头行为都会继续。
*敲头行为的功能是自我刺激
如何应对这些行为问题针对这些行为问题,家长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家长置之不理,任由发展;有的家长很生气,但只是不停的说“不要再转圈了,停下来”,但孩子似乎没听到继续不停的转圈圈;有的脾气比较急的家长可能直接上手打孩子……
要照顾一个谱系的孩子很不容易,但如果不科学的干预方法只会适得其反,增加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的可能性;相反,如果能掌握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照顾孩子会容易许多。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如何科学的应对这些令人头疼的行为问题吧。
针对行为的不同功能,我们采用两种干预策略。
一、前事控制策略:用在行为出现之前
1、降低目标难度
为了减少孩子因为逃避而出现行为问题,生活中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选择任务的难易度。如孩子在饭前吃了零食,那在午饭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饭量,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因逃避吃饭而出现行为问题。
2、增加形式多样的任务
单一的任务容易造成孩子失去兴趣,哪怕是同一个目标,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想让孩子吃蔬菜,可以每天换不同的蔬菜、用不同的做法、切不同的形状、做成不同的质地等等,以不同的形式逐步让孩子接受。也可以在吃饭时旁边摆上孩子最爱的玩偶一起吃饭,增加孩子吃饭的趣味性。
3、避免孩子独处的机会
家长减少孩子独处的机会,可以改善孩子因为自我刺激而出现的行为问题。
二、结果处理策略:用在行为发生之后
1、削弱
如果行为问题出现了,家长一定要注意避免强化了问题行为。试想下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孩子一个人独处时出现拍桌子等行为问题,家长刚开始置之不理,后来拍桌子的声音越来越大,家长忍无可忍对着孩子说“不要再拍了,再拍我就要生气了。”孩子停下来了,但是没过多久孩子又开始拍桌子。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分析拍桌子行为的功能是“寻求关注”,家长生气的行为正是给予了孩子关注,于是这个问题行为就被强化了,增加了下次出现拍桌子的可能性。
正确做法是家长继续手头上的工作,不去理会,哪怕越拍越强烈。
理性对待“削弱暴增”的现象。在行为减少之前,儿童的行为会突然暴增。如刚举的例子中孩子想靠拍桌子引起家长注意,家长使用“削弱”原则,没有理会,孩子很可能会拍的更起劲,更用力。此时家长一定要坚持住立场,不予理会,这样才不会强化到孩子的行为问题。一旦家长转头呵斥,就让孩子的这个行为达到了目的,以后还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引起家长的关注。
2、区别强化策略
干预早期,只要是孩子出现任何好的行为,马上强化;若出现行为问题,采用忽略策略。同时,在干预后期,慢慢改变强化的频率。
特殊儿童的行为问题干预是一个系统的、需要多方配合的工作,针对行为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干预的顺序;其次分析行为的功能,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最后,需要康复教师、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其他照看者一起配合努力,才能有效的改善。
责任编辑:觅健星小编
参考文献:
1、 潘日余.自闭症儿童课堂玩手行为的个案干预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93-96.
2、郭延庆 . 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48-49.
自闭患儿推人、抢玩具、哭闹真的是行为问题吗?
当孩子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时,他们就会用哭声来提要求。饿了想吃奶的时候,无聊想找人玩的时候,有生理需求弄脏衣服的时候……厉害的家长甚至可以靠不同的哭声来辨别孩子不同的需求。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孩子提要求的方式开始改变,从哭声到手势,再到口语。星孩由于学习障碍,提要求的技能没有得到发展,到了4.5岁还在用哭闹或其他不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需求。
生活中很多行为的发生都是源于提要求,比如想要吃糖了,想要和对方一起玩玩具,亦或是想要和妈妈说话,这些都需要孩子去提要求。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很想和同伴玩,但是在和别的小朋友相处过程中经常上手抢别人的玩具,或推别人,甚至是大打出手,带来的社交体验很不愉快。
这其中的原因,都和孩子不会提要求有关。
以上这些都属于提要求,这么看来,是不是发现提要求其实贯穿于我们整个生活中呀。也正因如此,提要求的技能对于孩子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星孩常见的行为问题是如何发生的。 (如何分析行为问题,可参考《拍桌子、玩手、转圈圈,星孩的这些行为你真的了解过吗? ?》)
1.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追逐打闹,孩子想要参与,便去推了一个小朋友,被推的小朋友哭了起来。
分析:孩子是因为想和他人一起玩,但不会正确的提要求出现了“推人”的举动。
2. 妈妈出门了,孩子突然歇斯底里大哭,任凭家人怎么哄都没用,直到妈妈回来了才停止哭闹。
分析:孩子想要妈妈,由于不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便开始哭闹。
3. 教室里正放着音乐,一个孩子进来后躲在教室角落,一段时间后突然尖叫着着跑了出去。
分析:孩子对声音敏感,音乐的声音使他感到害怕,但是他不懂如何向老师提出“调小声音”的要求,所以出现尖叫着跑出教室的行为。
1、识别强动机
提要求是需要在有动机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观察,在孩子动机强的时候教授孩子提要求的技能。在给孩子想要的零食前,教孩子提要求。
2、提要求的顺序
先从马上可获得的事物开始,然后是动作和活动,再到更为复杂的提要求能力,如对信息提要求。孩子提要求的方式可以从手指指物到发出简单的“要”,再慢慢过渡到句子“我要冰淇淋”。
3、给予合适的辅助
问题行为是不恰当的提要求方式,却往往是孩子能最快获得满足的方式,所以要想让孩子能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提要求,很重要的是给孩子适当的辅助,创造成功的体验。
注意事项:
生活中处处存在提要求,也正是因为广泛存在于生活中,孩子学会这个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减少很多行为问题,也能通过正确的提要求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星孩不与人对视?5个趣味小游戏轻松提高眼神接触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心灵的语言。在人际交往中,通过眼睛相互对视来传递信息,传情达意,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保持适当的眼神对视有助于我们进行良好的沟通。然而,对星孩而言,这扇窗户似乎很难打开。
眼神接触的缺陷是自闭症孩子最早的诊断指标及核心症状之一。大多数自闭症孩子的眼神是离散呆滞的,常常注视物体多于注视人。研究发现,杏仁核在正常 社会 认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人类情绪的产生和表达、 社会 判断和面孔识别等活动中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自闭症患者的社交障碍可能与杏仁核结构功能异常有关。当星孩在注视别人的脸时,大脑中负责判断视觉信号的杏仁核区域就会异常活跃,这时大脑就会产生恐惧反应迫使患儿不敢直面他人。因此,对星孩而言,眼神接触是具有“威胁性”。
1、最重要的交流“武器”
著名哲学家劳夫·沃尔多·爱默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却能够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在与人交往中,有90%的非语言信息来自面部,而眼睛集中了面部表情的大部分信息,即使是一瞬即逝的眼神对视,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可见,人际交流中眼神对视发射出的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
2、基本礼仪规范
人们在社交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会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共同认可的礼仪,眼神接触就是礼仪行为规范之一。在交谈时,适当的眼神对视,呈现一种待人礼貌的反映,同时,有利于谈话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眼神对视也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重要的基本礼仪规范。
3、增进亲子感情
眼睛被喻为心灵之窗,所谓眼神对视则是一种非语言类沟通方式,具有无形的感化功效。有研究认为,眼神接触是一个重要的 社会 信号,眼神交汇时可以传递重要的社交线索与细节信息。在日常的亲子沟通时,眼神接触也是作为传递关爱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增进亲子感情有很大的帮助。
看到这里,相信家长们已经了解了提高星孩对视的重要性啦!那么,家长如何引导星孩在日常中学会与他人进行眼神对视呢? 今天,我们就要来推荐几款可以提升星孩对视能力的趣味小 游戏 ,一起学起来吧!
1、拍照 游戏
用卡通相机玩具当辅助工具让孩子眼睛聚焦看镜头。在拍照时可以用语言,”看这边“等提示孩子看镜头,同时,也可以在相机旁放孩子感兴趣的玩具吸引孩子眼球看镜头。待孩子眼睛有聚焦倾向了,再逐步撤销辅助工具,同时,缩短语言提示,慢慢地对眼神的聚焦就有很大的帮助。
2、“望远镜” 游戏
将纸卷成一个纸筒,并在纸筒上装饰一些可爱的物件来吸引孩子的吸引力,然后把纸筒放在与孩子眼睛适当的距离,通过纸筒,用眼睛来注视我们。家长可以与孩子互动,先做示范,再以询问的方式问孩子,比如:”我可以透过这个看到宝宝,宝宝试下能不能看到我“。以此,让孩子对这个 游戏 产生兴趣。
3、 做表情 游戏
家长用双手捂住脸做表情,可以做动物的表情并配上动物叫声的配音来增加 游戏 的欢乐感,然后打开双手。可以变换各种不同的表情,这样孩子就会主动吸引,在打开手的时候也会有眼神接触。
4、 画眼睛 游戏
在纸上画两只卡通大眼睛,并在眼睛中间挖孔。再将卡通大眼睛放在孩子眼前,让他通过纸孔,把目光集中到我们的眼睛上。同样,可以在 游戏 当中配上声音或语言来增加与孩子的互动。
5、拍一拍 游戏
拍一拍就是一种手拍手的 游戏 ,家长要与孩子面对面坐,让孩子的双手与家长的手互拍,同时,再附上有趣的拍手语。这样,用手势传达信息的同时,还会出现眼神接触的互动。
以趣味小 游戏 作为交流媒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疗法,对自闭症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障碍有很大的矫正帮助。对于自闭症孩子而言,在 游戏 过程中家长可以成为隐形的引导者,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实施对孩子的引导。用趣味小 游戏 引导自闭症孩子表达内心的情绪,享受 游戏 的快乐,有利于自闭症孩子慢慢打开心灵的窗户,提高与人对视的能力。
很多星爸星妈在进行家庭日常训练的时候,容易忽略眼神接触。但是星孩的眼神对视训练也是一项重要的康复训练项目之一,家长要引导星孩渐渐适应他人的眼神,让星孩逐渐明白,他人的眼神并非“威胁”,并逐步树立自信心,慢慢去接受眼神接触。
文章评论